请附上例句和解释,谢谢!
如果能分别说一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本地用法更好。
传送门:
你知道哪些中国人普遍生疏但意境很美的英语词汇? - 英语翻译
哪些英语母语者常用的词组对于普通中国大学生来说是生疏的? - 英语翻译
谢老珂 ,骨子里是文科生
4.14.2016 更新 36-40。
(谢谢知友们的赞,留言和私信。这个搬运工的活儿我做得很开心。会继续更新。)
11.21.2015更新 31-35。
8.25.2015更新 26-30。
8.11.2015更新 23-25。
8.4.2015更新 17-22。
8.2.2015更新 11-16。
以下全是日常所见所闻,并且在国内未曾学习到的。
1. No problem!
在国内学到的是:
-Could you help me with xxx?
-No problem!
而在这边听到的往往是:
-Thank you!
-No problem.
有时甚至:
-Oh sorry!
-No problem!
2. Go by
在课堂自我介绍时,有时会说中文名,然后英文名。Instead of saying "My Chinese name is xxx, and my English name is xxx.", 你可以这样说:
-My name is xxx(你的原名), and I go by xxx(你的英文名).
一些美国学生不乐意用自己的原名,而偏好昵称,也可以用go by来表达:
-My name is Catherine, and I go by Cat.
3. Appreciate it!
每次从校车上下来时,大家都会礼貌地对司机表示感谢,有次看到四个小哥鱼贯而出,每个人表达感谢的语句都不同。除了常见的"Thank you very much!","Thanks a lot!"以外,我觉得最好听的就是“Appreciate it!"
4. Have a good one!
美国人很喜欢互相道好,无论认识不认识。每次和人再见的时候(可能是下班,结完账离开超市,下课等等),往往会对同事/收银员/老师/...说声"Have a good day/night"之类的。有时下午5,6点,天还没黑,我总会把”Have a good night!"说成"Have a good day!",后来发现,还有种更简易的表达,日夜均可使用,即"Have a good one!",简单顺口,客套必备。
5.宾语前置(知友@Scrummble指出应该是状语前置)
这是种B格很高的表达方式,在每张美元背面都有一句话"In God We Trust"(如下图)
此外有次等红灯时,看见前面一辆车的车牌上的Motto写的是"United We Stand",当时瞬间感受到这种句式的力量与B格,于是脑补出一句“A Sandwich I Had"。(@Scrummble还说我的例子语法错误…我去角落捂脸了)
6. Without further ado
这句在YouTube视频里经常听到,那些YouTubers在视频开头往往先介绍这个视频是干什么的,再顺便扯几句近期生活,然后在切入正题之前,有时会用这么一句"Without further ado, let‘s get started."这句话的意思就类似于“废话少说,让我们开始吧。”
每次听到这句,我都会联想另一个四字常用词汇“原来如此”,真希望它在英文里也有完全对应的翻译,我就不用每次都将说了半句的“搜迪斯卡”咽下去了。。。
7. Figure
当想表达“我觉得/我认为/我猜”的时候,有个很好用的表达就是“I figure.."
-I figured you might wanna be alone for a while, so I didn‘t bother you.
8. Petite/plus size/pale/fair/tan/dark
这几个都是形容外貌的,就放在一起说。
在形容人个子矮的时候,short可能不够委婉,一般说petite。
在形容人胖的时候,fat明显不够委婉,可以说plus size。
在形容肤色时,长得白和黑不是white和black(慎用!),而是pale/fair(形容白),tan/dark形容黑
9. Email常用礼貌用语
-I hope this email finds you well.用于开头。
-Any response will be appreciated.用于结尾,通常正文是找对方询问事情。
-Please feel free to let me know if there should be any question.用于句尾,通常正文是上交文件,材料,或者回答问题等。
-It would be great/the best if you could...这就是传说中比"Could you please..."还要更加委婉的请求式句型了。
10. I‘m good.
这句可以用来回答How are you?此外,常用于:
-Do you want some chips with your sandwich?
-No, I‘m good. Thanks.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No, I‘m good.
也可用作委婉拒绝。
-Do you wanna go to a strip club?
-I‘m good.
(以下为8.2更新)
11. Shoot
除了“射击”之意,还有以下日常用法:
-Whenever you need help, just shoot me an email. (比send更口语化)
-I‘ve collected some negative comments on you.
-Shoot. (类似于Go ahead说吧)
-I was shooting for 100, but 98 is ok. (意为本想冲击100分)
-Oh shoot...(其实就是Oh s**t! 的委婉说法)
12. 结束对话用语
-I‘ll leave you be. (类似于“打扰了”,“告辞了”,是在《纸牌屋》里看到Claire对一个白宫工作人员或是记者说的)
-As you were. (这句通常上司对下属讲完工作之后可能用到,是在《基本演绎法》里看到的)
13. Off the hook
意为“从麻烦脱身”,可以想象一条鱼脱离鱼钩的样子。
-He paid all the fines so he‘s finally off the hook now.
-He‘s off the hook, he doesn‘t do drugs any more.
《绝望主妇》里面Bree问她儿子Andrew,现在年轻人还说"Awesome"吗?Andrew告诉她,他们现在都说"Off the hook",可见,这个词组也有Cool, awesome之意。
-That party was off the hook!
印象中《宋飞正传》里Jerry, Elaine和George有对off the hook和on the hook的一段讨论,但是在网上搜出来的似乎都是小黄网站,于是隐隐觉得似乎这个表达不是什么好表达了。。。
14. Hands down
有“绝对,毫无疑问”之意。可以这样联想,因为毫无疑问,所以不会举手提问,也就是hands down。
-My favorite TV show is hands downFriends.
15. Though
大家都熟悉though用于句首和句中表转折,但可能不太了解它放在句末的用法。
-Do you want me to get you a cup of coffee?
-No, I‘m good. Thank you though. (意为不过还是)
另外一个用法是在Instagram上看到的,关注了一个账号整天推送搞笑短视频,内容都是人和动物摔倒啊,被砸啊,被吓到啊等等很囧的场面。然后这个账号经常配的文字就是以though结尾的语句,可以感觉到明显的讥讽意味。例如:
(一个男人被电梯整蛊吓得尖叫)
-That scream though. (重音在scream)
(一只狗打了一个喷嚏,然后全身狂抖)
-That sneeze though.(重音在sneeze)
16. Sure/Of course/Certainly
当时初中学英语的时候记得这三个词经常一起出现,表达“当然”,一直模模糊糊地认为他们是一个意思,后来慢慢地才了解到他们的用法的区别。
Sure一般用来表达欣然同意对方的提议,意为“好呀”:
-Can I give you a call?
-Sure!
-Would you like to get a cup of coffee or something?
-Sure!
而Of course则有“那当然了”,“不用多说”的意味在里面:
-There are, of course, exceptions to the rule.
-What do you do now?
-Still farming.
-Of course.
(此对话来自《唐顿庄园》里庄主Robert问他领地里的一位农民现在做些什么,农民回答还是做农活,并且一脸颓丧的样子,潜台词是“我还能做啥,还不是做做农活而已”,Robert听后稍愣了一下,大概觉得自己问的问题有点愚蠢,于是说了句Of course. 可见,如果问了一个本该知道答案的问题,对方回答后,你可以说这么一句Of course.)
Certainly则比较少见,在Google上查到它的使用频率也是渐渐下降:
不知道是不是一个渐渐淡出江湖的词汇。
(以下为8.4更新)
17. 模糊语气
在表达“差不多”,“接近”,“...的样子” ,“之类的”等模糊的意思时,除了nearly, approximately, almost, kind of, sort of 等词汇外,更口语的说法还有or so, -ish, ...something等:
-He has worked in the company for a year and two months or so.
-After dinner I had 30 cherries or so.
-That movie was good-ish.(此人应该觉得电影并不怎么好看)
-That color is blue-ish.
-Let‘s meet around 9-ish.
-30 books every twenty-something girl must read. (类似于知乎豆瓣经常出现的20多岁女孩的必读书单)
-Wanna a cup of water or something?
18. Sense
sense的意思非常多,有“...感”,“意思/意识”,“目的”等,无法和一个中文词汇完全对应。国内用到a sense of的标配经常是a sense of humor,其实可以使用的范围非常广。
-What is the sense of going out in the rain? (意为“目的”)
-The purpose of the meeting is to let you get a sense of how we work. (好难翻译!请意会)
-Does that make sense to you?(这句话很常见,通常在解释完某个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后,为了解对方是否听明白,会问这么一句,配以拧巴的眉头,微倾的头颅)
19. 没听懂对方的话时
听不懂或没听清对方的意思,这种状况常常发生,不论你是不是native speaker。除了Sorry? Excuse me? Could you repeat that? 以及英语课本里教的I beg your pardon? 可以用来要求对方再说一遍外,还可以这样告诉对方你没听清:
-!#%^*>??#^&
-Sorry, you lost me.
-#%^&^$(!_+?><
-Sorry, I didn‘t follow.
20. A touch of
意为"一点儿", 但是不是比a little, a bit of听起来要更有画面感?
-"Chinese White Tie" means White Tie with a touch of China. (这是美国Vogue杂志主编Anna Wintour给记者解释刚过去的中国主题Met Gala的dress code的含义时用的原句。)
-I have a touch of flu and need some rest.(意为“轻微的”)
21. Shy of
意思类似于short of。
-He‘s just shy of 6 feet. ("接近"6英尺=1.8288米)
《老友记》里面有次6人玩扑克牌,Ross加注的时候发现钱不够了,说了句"Joey, I‘m a little shy here.",意思是钱不够了,想找Joey借钱,结果Joey傻了吧唧地拍了拍Ross肩膀,说有哥们儿在,不怕。还好Chandler听出了shy的第二层意思,掏出了钱包。
22. Dress up/down
Dress up可不是穿上衣服的意思,而是穿着正式的意思,相应的穿着随意则是dress down.
-You need to dress up for the dinner. But during the daytime, you can dress down as you like.
(以下为8.11更新)
23. 又是几个对话常见表达,适用于特定场合。
在宾馆/图书馆/售票处/电话客服..办事结束后,经常会听到一句"You‘re all set." 听到这句话就知道事儿已办妥可以拎着东西滚了。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事儿是不是弄好了,而对方又专心致志作敲键盘状时,可以问一句"Am I all set?" 不要像楼主第一次住完宾馆在前台傻了吧唧地站在那儿等人家给我receipt等了二十分钟,人家终于忍不住问我"What else can I help you with?"才知道我早就可以滚了。。
有时用公共饮水机/洗手池时有可能不巧地前面正好有人在使用,于是站在别人身后两英尺处耐心等待,同时说一声"Take your time" 让对方不用太着急,对方使用完可能对你说声"All yours"让你放心上前使用,文明的世界真美好。
24. At some point
这个表达非常好用,可以表示过去某时刻,也可以表示将来某时刻。
-At some point I decided she was no longer my friend. (表示之前某时刻)
-Do you want me to add that information in the document?
-No. But at some point we will need that. (表示将来某时刻,比in the future明显更适用)
25. Comfort
Comfort的意思大家都懂,就是舒服,舒适,爽。在国内的时候,我只知道俺家的沙发是comfortable的,而在老美的口语表达中,这个词可以使用的语境实在是多。
-You should make sure you are comfortable with the height every time you jump off. (这是楼主第一次去攀岩俱乐部玩抱石时,教练对我说的,comfortable在这里的意思更贴近于“没有不适,能接受”)
-If no support was provided, we should perform audit steps to obtain comfort that the item was appropriately included. (这里意译过来应该是“确保”,意思等同于make sure)
可见comfortable这种状态,不一定是躺在沙发上全身放松,还可以是生活工作中每一个细小的,让你呼吸平稳,心跳规律的状态。
(以下为8.25更新)
26. Thing
除了“事物”之意外,在口语中还有以下常见用法:
-I think he has a thing for you. (就是中文里“他对你有意思”的意思)
-Being funny is Chandler‘s thing and Ross‘s thing is getting divorced. (来自《老友记》,这里thing不好翻译,可以理解为“某人最显著的特质”,即让别人想到你就联想起来的东西。)
27. Have/get your back
意为“罩着你”,“挺你”或者“有我在”。
-If you ever need help, just ask. You know I have your back.
-Just go ahead. Don‘t worry. I got your back.
28.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意为“荒郊野外”。
-Bree once dropped her teenage son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29. Walk through
虽然这个词组里有walk这个动词,但是通常和行走没有太大关系。可以理解为“过一遍”。
-Could you walk me through the process so I can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your business?
30. 标点符号的说法
仔细想想我们还没有好好学习过标点符号的英语表达呢,那就一起总结一下吧!
, comma
. period
— dash (破折号,用法为句子A - 句子B,注意字符两边都有空格)
# pound (#有时候可作编号之意,比如“#1”为“编号1”, 而No.1则为“排名第一”)
/ slash
\ backslash
"" quote
() [] {} brackets
*star
_ underscore
- hyphen (连字符,用法为word-word,组成一个新词,例如anti-discrimination,字符两边没有空格)
~ tilde
! exclamation point/mark
? question mark
‘ apostrophe
: colon
; semicolon
• bullet
numerator 分子
denominator 分母
(真是涨姿势啊!)
(以下为11.21更新)
31. Doesn‘t hurt to do something
意为“做什么事有好处/不会有坏处”。
-It does‘t hurt to take a look of what you‘ve done and see if it could be improved.
32. You might wanna/you don‘t wanna
这可以是给别人建议做某事/别做某事时使用的短语。
-You might wanna have a cup of water at hand in case that food is too spicy.
-You don‘t wanna call her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You don‘t know how grumpy she could be.
33. Can use some
意为“正需要”。
-After a long week, I can really use some rest.
-That shirt is too flashy.
-You can use some flash.
(来自《宋飞正传》)
34. At the end of the day
意为“到头来”,“到最后”,“最终”,并不是“一天的最后”。
-They all said they would help me, but at the end of the day nobody did.
35. The last thing I wanna do
可不是“最后一件想做的事”,而是“最不想做的事”。
-The last thing I wanna do is hurting your brother.
(来自《老友记》Rachel对Monica说她不会伤害Ross)
(以下为4.14.2016更新)
36. Be my guest
这个表达可不是邀请对方做客,而是在对方提出要做某件事的时候给出允许。
-Can I have the last piece of cake?
-Sure! Be my guest.
老友记里面有一集Monica和Rachel楼上的邻居把地毯撤掉了,各种噪声通过天花板传来听得一清二楚,Pheobe问她们怎么不上去和那人说,Monica表示那人太帅了,她没法开口。Phoebe不信,决定要上楼去教训下那个人。Monica和Pheobe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MONICA : He took up the carpets and now you can hear everything.
PHOEBE : Well, why don’t you go up there and ask him to just, like "step lightly, please"?
MONICA : I have, like five times, but they guy is so charming that I go up there to yell and then I end up apologizing to him.
PHOEBE : Ewww, that is ...(angrily) silly. I’ll go up there, I’ll tell him to keep it down.
MONICA : Alright. Be my guest.
37. Gut
直译过来是“肚子”,但在英语里面有“直觉”之意。
-I don‘t know how to decide.
-Well, what does your gut tell you?
有时又指“胆量”。
-I hate that guy! I want to punch him in the face!
-You don‘t have the guts.
38. It works
这个表达在日常口语中实在太常见了。在国内时work往往指工作,但在英语中更像是说某件事“有效运行”。
-I don‘t understand how polygamy works.
-We tried a new model and it worked!
39. Buy that
除了“买它”的直译外,还有“相信一个说法”的意思。来看例句理解吧:
-He said he didn‘t do it but I don‘t buy it.
-She told me she missed our date because she had to work.
-That‘s so made up! I can‘t believe you bought it.
40. Table
几个和table有关的表达:Bring to the table和On/Off the table。
Bring to the table指“带来的好处”:
-Do you have any advice for me on the interview?
-Just be yourself and talk what you can bring to the table with all the experience you have.
On the table指“考虑的”,相应的,Off the table指“不作考虑的”:
-The proposed new bill will soon be on the table in Parliament.
-We will take no options off the table to achieve that goal.
例句来自Google,众多美剧英剧,答主亲耳所闻,和现场脑补。
其余想起再更。
(深切地感觉到,语言的学习真是终生的,也是每一天的。来美一年,英语进步了,语文却因为读得少了,写得少了,退步很多,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对成语的运用能力大大下降。语言不仅是表达方式,更是思维方式,一般人来回切换模式做不到那么干脆利落,所以常见海外党写起东西来中英夹杂。深有体会,但不该如此。生活多年的环境在自己身上打下的文化烙印值得慢慢品味,好好珍惜。)
分享
5776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Demilia ,欢迎值乎找我~https://www.zhihu.com/zhi/people/723370227122860032
天知道这个句型拯救了我多少英语邮件…
"I was just wondering if maybe you wanted to go to the ball with me?"
例子嘛,仅仅是几个月内邮件的我就翻出来这么多:
-------------------------------------------------------------------------------------------------------------
回复评论区:为什么用was wondering 而不是 am wondering呢?
--
其实都对啦,引用老师的回答:"I was wondering..." sounds much more natural and polite, even though "I am wondering..." makes more sense grammatically in regard to the actual meaning.
回复评论区:为什么后面用wanted而不是want?
--
这个主要是因为主句为了礼貌而使用了过去式,所以要前后一致
歪果仁回复:
回复评论区:这个句子用逗号还是句号?
--(翻译:句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不过(你例子里面) breakfast 前面的 a 要去掉哦
------------------------------------------------------------------------------------------------------
相似用法补充:
Would you mind if I asked you about ... ?
也是过去式表示礼貌哦
欢迎移步其它英语方面的答案: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327190/answer/77853479
哪一句日常用的英语很简单但是格调和品位很高? - Demilia 的回答
有哪些高级的英语表达技巧,让人一听就感觉很地道? - Demilia 的回答
为什么一些比较老的用英文演唱的作品(比如亨德尔的许多英文作品)的本真版演绎中,r会被发成大舌音? - Demilia 的回答
收藏的同时也顺便点个赞呗!么么哒~
分享
1189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Now ,唯英语和美食不能辜负
对中国人来讲最难掌握的肯定是介词。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介词对中国人而言无疑是最最难掌握的知识点,能否灵活的使用介词是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大家先不要往下看,先试着翻译一下这3个句子:
1,她看着我,感到很惊讶。
2,那个穿着黑色夹克的男人是我最好的朋友。
3,他看着我笑。
我想大多数朋友的翻译差不多是下面这样:
1, She looked at me and felt surprised. (in surprise)
2, The man who wears a black jacket is my best friend. (in black jacket)
3, She looked at me and laughed. (She looked at me in laughter)
这些句子从语法上都不能算错,但是不符合英语的惯用说法,是典型的Chinglish。不难看出,例子中保留着中文喜欢用动词的痕迹,而括号中改进后的句子更加简单凝练,更加符合英语的习惯。
还有很多让中国人奔溃的用法,比如说在微软工作为什么要用at Microsoft而不用in; 在农场是on the farm但是在村里又变成了in the village;木头做的椅子是a chair made of wood但是为什么葡萄做的酒又变成了wine made from grapes。这些用法常常让人捉摸不透,但其实如果你仔细研读下介词的含义,会发现这些不同的介词常常代表了人们对对象之间“关系”理解的不同。如果你不明白,可以继续往下看。
为什么介词很难掌握?
我们写或说英语的时候,基本所有的错误是由中文的思维方式导致的。你搞不懂时态,是因为中文里没有时态;你常常被定冠词搞的晕头转向,因为中文没有冠词;你she和he不分,是因为中文发音相同……
也就是说,你在英语的错误绝大多数都可以找到母语的影子。同理,介词之难也就在此:英语中介词的数量远远大于中文。从本质上来说,汉语是一门多运用动词的语言,而英语有很多介宾短语(比如cut back, cut out, cut down on意思都不同),而且很多介词的意思也相近。例如,中文“我觉得学习很难”,里面没有任何介词,但有些同学可能就会错误的翻译成“Learning is very difficult to me.”(to应该用for),这表明我们在学校通过死记硬背记掌握介词的方法其实往往不那么可靠。
另一个原因,由于介词用法灵活复杂,老师和字典有时候讲不到有些知识点。例如字典往往告诉你一个介词可以使用的情况,却不告诉你它不能被使用的情况。例如,如果一只笔完全被一张纸盖住了,我们可以说笔under或者underneath这张纸。但是如果这支笔有一半露在纸张外面,我们这时候就只能用under,不能用underneath了。也就是说underneath的使用范围要比under小。这些知识是字典和语法书不会告诉你的,那么在实际情况下你就有可能用错。这种情况很容易发生在意思相近的介词之间,比如in和inside,字典往往只会给出解释,但不会讲解他们各自不适用的情况。
一个介词往往有很多用法,学校和语法书只是列出这些解释,但是并不讲解这些不同意思之间的语义联系,因此本身可以通过理解来轻松掌握的知识点最后成了完全的死记硬背。比如fall over和get overa cold中的over有什么共同点?老师和字典很少会讲。了解英语对这种“关系”的理解能帮助我们正确使用介词。
最后,吐槽下我们的英语教育,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却不解释知识点背后的原因。我有次在上中学的妹妹的英文卷子上看到的选择题是 “_____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 in B, at C, during,标准答案是B。当时很想和出卷的老师好好的撕一场啊。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during不可以用。
那么,什么是介词?
从本质来讲,介词是用来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
英语通过词语,短语之间的关系来体现逻辑脉络,句子主干。介词便是表现这种“逻辑关系”的元素之一,用来体现词和词之间的逻辑脉络。把“暴力防止研究中心”翻译成Violence Prevention and Study Center,一定没有Center for the Study and Prevention of Violence看起来好懂。但是第一种恰恰是中国人的表达习惯,而英语的习惯则是尽量不用名词去修饰名词,因为名词是“静态的”,不能表达词和词之间的关系。但后一个翻译中的介词for和of 的运用,清楚表明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center,是针对什么的防治和研究。
更近一步讲,介词用来描述的“关系”主要有三种:
1,空间关系(spatial relationship),比如:the cat sat on the mat, over his shoulder
2, 时间关系(temporal relationships),比如:on Thursday, in November
3, 抽象关系(metaphorical relationships),比如: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 for your eyes only
如果回顾介词的历史,其实可以看出介词的语义是以空间位置和运动为本源的。也就是说,这种空间关系经过拓展可以表示时间和抽象关系。了解这种语义范畴的转换,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熟练准确的运用介词。
空间关系
语言学家 R. C. Close 在 A Reference Grammar 中,把表示空间关系的介词大致分为了点,线,体,线四部分来讨论。这部分内容施元佑在《语法俱乐部》中做了简单的介绍,但是书中这部分内容太过宽泛,并不系统。
我们以最最常用的in,on,at三个空间介词来举例,这三个词用来表示空间整体,空间的面和空间的点为研究对象。in Shanghai中把上海看成了一个立体的「3D空间」;on the table中虽然table是立体的,但是这里强调桌「面」,所以用on;而at更多的是强调空间的「点」,例如at the corner of the street。
时间关系
可以发现,表现空间的介词往往会自然而然的引申到时间域。同样的,on,in,at在表述空间关系上的不同往往也反映在了时间域上。
in在空间上里强调「3D空间」,因此它表明时间似乎「长到可以在里面(in it)」,所以in the Stone Age, in 2016, in May等等;
on自然就用在时间不长不短的场合(unit of time of medium size),有on the day, on Monday等等;
at在空间上表示「点」,那么在时间上似乎就有短的意味,比如at that moment, at 9:15等等。
这似乎就给介词带上了一层「修辞」的功能,比如美国人常常说over, on 或者 during the weekend,但是英国人一般说at the weekend。这种不同其实表现了两种文化对weekend的观念的不同,也许是英国人比美国人更加觉得周末太过于短暂,所以他们更倾向于用at吧。同样, 有时候作者可能会在同一种情况用不同的介词来达到不同的写作效果。比如during表现时间的时候似乎有把时间“拉长”的感觉(stretch out the time),看例句:
The ball drops down a flagpole during the final minute of the year.
这句话给我们的画面是球在那一分钟的时间里(stretched time)降落的过程,是动态的。而如果我们把during改成at,由于at往往用来描述短暂的时间点,句子本来传达的动态感似乎就消失了,变成了“那个球在那一瞬间落了下来”。你可以试着自己体会一下。
看到这里你自然也就明白了上面at the Mid-autumn Festival的选择题有多么荒唐了,简直是禁锢思维的枷锁。
抽象关系
同样,继续引申,空间介词会表现抽象关系。比如on在表示空间关系的时候,往往有“接触+支撑”的意思,例如the phone on the desk,电话和桌子是接触的并且桌子提供了支撑。这种“接触”反应到抽象关系时,就引申出了“负担(burden)”的意味,例如Shame on you,there’s a lot of pressure on me, the difficult on them等等。再看,
- turn your back to sb
- turn your back on sb
前者表示背朝某人,只是方向上面的变化。而第二个on的“负担”意味,表现出了对某人感情上的不尊重感。He is short of brains和He is short on brains两句意思相同,但是第二个的感情色彩更加偏贬义。
写了这么多,只是觉得我们从来都是在努力死记硬背介词的用法,而学校的教育也在不断的重复这种方式。想要学好英语,应该了解介词最基本的解释,再通过广泛的阅读来解决:快速,大量,持续的阅读英文作品。这样看过各种用法和例子之后,就会在自己的脑海中掌握这种“感觉”(a matter of convention)。那么在自己输出的时候,自然可以熟练准确的运用。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学习介词的好书:
English Prepositions Explained
最后给大家点鸡汤,介词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要气馁,很多资深的英语写作者,也偶尔出错,例如:
He was apprehended by US forces in Pakitika province for suspicion of carrying weapon. (英国卫报,2014)
His parents told officers Reynolds was fixated by violent pornography. (英国卫报,2015)
Manchester United were dumped out of the Champions League despite investing £260 million onplayers. (每日邮报,2015)
A review into Britain’s banking culture has been ditched by the UK’s financial watchdog. (金融时报,2015)
…the generation gap between Korea’s increasingly liberal younger generation, and older people, still imbued in the nation’s conservative traditions. (独立报,2015)
上面加粗的介词全部都是错误的用法。所以你要是偶尔用错也不必气馁,坚持下去就好:)
最后做个广告,想定时阅读最有干货的英语学习推送吗,请扫二维码关注:
分享
1492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Ryan Woo ,德不孤,必有邻
6-28-2016 update:
一觉醒来发现900多个赞,多谢支持,龟速回复评论中
再顺便补充一些想起来的单词和词组
选择这些单词有部分原因是一词多意,但是更多是因为答主被这里面的单词困惑过,经历过理解错误带来的麻烦,所以才有这样一个总结,感谢评论区里面各位朋友的批评指正,我会慢慢更新进去。谢谢!
————————————————原答案分割线————————————————
刚来美国的时候,有些词用法在美国非常常见,但是国内基本没见过,很多美剧电影也不见得会涉及到这方面,但是却是美国人通识:
Compliment 大家都知道,是“赞扬”的意思但是Complimentary就跟赞扬毫无关系了,
Complimentary 这个词非常频繁的出现在酒店,宾馆等场所,其实就是“免费”,“Free”的意思,例如
complimentary Wifi 免费Wifi
complimentary drink 免费的饮料
上面还出现了Premium 这个词,如果直接翻译是“附加费”,其实更多的时候在生活中是“高档”,而用在保险行业就是“你需要支付的钱”。
Valet parking 也是经常出现在酒店等场所,其实就是“代人停车”的意思,一般都会收费,那么免费的呢?一般是说self parking,一般不收费,或者收取少量费用。谢 @乌鸦跳大神 补充
Quote 课本里面会说是“引用”,但是美国一般指代服务性收费“报价”的含义,例如保险问价:insurance quote 等,谢评论 @王雪莽 补充:
询价是Inquire,报价是Quote,询盘是Inquiry,报盘是Quotation.
Alien,很多喜欢看电影的朋友都知道:“异形”!要不就是Dell的“外星人”。其实美国用得最多的含义反而是:“外国人”,许多人第一次来美最先遇到的就是这个词,反而我们耳熟能详的foreigner很少见到:
Custom,接上面,常见的课本含义是“风俗,习惯”,美国很多时候也指“海关”,类似的还有
Duty:在海关领域是“关税”,而不是“责任”
Rubber: 课本里面是“橡胶”,也有“橡皮擦”的含义,但是美国这边跟 buy 一起用,一般指的是Condom,所以你要买橡皮擦,美国的单词是Eraser
交通方面的:
RV,这个词是recreational vehicle的简称,我们一般称作“房车”
所以你知道这个单词后,就知道路上经常看得见的RV park 并不是公园,而是“停房车的地方”
Xing,这个词经常会在路边看到,是Crossing的简称,是提示司机有行人横穿马路
Ped是Pedestrian 行人的简称
Highway, Freeway,Expressway 基本都是高速,只是略微有区别,Freeway并不是指免费的路
Yield,通常路上看见并不是“产出”的意思,而是“让行”
Outlet,可能现在广为人知的含义是“奥特莱斯”,不过一般喜欢加s用,outlets。除了这个含义外,“插线口”也是这个单词,所以刚到美国需要买插线板一定别忘了这个单词,然后就是用在交通领域,一般作“出口”讲,尤其是“no outlet”就是说这是条死路,看上去是条路,其实无法穿越,找路时就别开进去了:
Drive Through,这也是个神奇单词,如果你在各个词典里面翻一般都是“驾车穿越”,但是在绝大部分对话和应用中其实是指:你开着车去快餐店点餐,然后人不离车取货开车离去。
Meter,也是个神奇单词,课本里面主要用作“米”,1米=100厘米 基本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是美国恰恰不用公制,大众完全不理解Meter作为度量衡的概念,所以常常用起另一个含义:“表”。在交通领域一般两个用途:“Meter on” 指“高速限入”:
“parking meter”指停车计价器:
Auto, 课本一般取“自动”这个含义(Automatic),但是这边更多是“汽车”的简称
一些金融方面的:
Cashback,这个词有多个含义,用在不同语境:
用在超市收银台的时候,指代你用借记卡付款时顺便取出几十刀零钱Debit card cashback。
用在信用卡上面,一般是“返现”的意思,例如2% cashback,就是说这张卡是2%返现Cashback reward program.
Check,课本里面都是作动词用“检查”,在金融领域都是指“支票”,而Checking account 就是指的是支票帐户,类似于银行账户
Endorse,用在Check背面可以理解成需要你的签名,用在政治场合一般是支持某人的政治观点,为人背书
Rebate,这个词国内基本看不见,但是很多买卖时打折,优惠都有这个rebate出现,可以理解成优惠,一般是具体数字的优惠,例如$200 rebate 就是优惠$200,与discount用法不一样,discount经常和百分比一起使用
Incentive,也是个经常会遇到的单词,尤其是买车的时候常常和上面的rebate一起用,都是折扣的意思,还有很多时候会和Tax一起使用,指税收上面的优惠。
Install是安装,但是Installment 是“分期付款”
Statement,银行领域就是“对账单”,新闻或者法律场合就是“声明”
Balance,课本学的是“平衡”,美国大部分时候用到的地方是“结余”,Current Balance:“当前结余”,Statement Balance: “账单结余”
Interest,金融上面是“利息”,其余地方就是“兴趣”了
吃的:
Fries,薯条,美国不用“Potato Chips”,Chip专门指超市卖的袋装零食薯片
Ranch,部分时候指“农场”,更多的时候指“Ranch酱”
Tip,读书的时候基本用作“小技巧”,生活中大部分时候都是“小费”的意思。正规点的说法是gratuity,都是小费。
再补充几个常见的短句,短语:
Have a nice one = Have a nice day “祝你今天愉快”,其实就是“再见”的客套话,尤其是打电话,聊天的时候
Thanks, but no thanks “谢谢,不用”的客套话
Domestic partner 法律意义上同居的人
分享
701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受@Demilia 答案启发,贴几个平时和学校之间往(si)来(bi)邮件最经常用的,通常都是看别人怎么发给我的,七年里看了好多好多,也发过很多很愚蠢的邮件被各种鄙视和纠正,最后索性就不自由发挥了…………
要点:简洁简洁再简洁,避免长句子,内容多时最好要分段,特别希望对方看到的重点(时间、地点、金额等)一定加粗出来。
- 询问/确认类:
"I would like to inquire about..."(询问)
"I would like to inquire if..."(确认)
可以像@Demilia 答案里那样说"I was just wondering if maybe...",一般我们都是平时私底下发短信聊天、比较随意的场合会更喜欢这样讲,"Ohhh just wondering if you wanna come HAHAHA"。正式一点的句式推荐使用"I would like to inquire about ...",适合给机构/公司/学校/组织等发相对正式、希望引起对方重视、简单粗暴要成效的书面邮件时使用。
举栗子:询问学校是否有这样一门课程
- 上交文件等待对方确认
"Please kindly refer to the attachments."
"Please kindly see the attachment(s) as follow(s)."
"The XXX(对方需要的文件) is/are attached as follow(s)."
很多时候贴完附件不知道说什么,或说一大堆,啰嗦,怎么办?直接放这几句话中的一个就行。如果想be considerate,可以把每个附件的名称按照顺序写在邮件里,方便对方一一查收,而不是甩一堆附件上去然后说“你看吧,你要的都在这里!”
举栗子:给某保险公司发办保险需要的材料,把附件名称打出来并highlight
顺便说,"Please kindly..."真的是一句非常好用的句式,起到美妙的缓和作用,即使你是在和对方撕……
再具体解释一下,"Kindly" 本身就包含了请求,然后这个请求里包含着一点"you should do xxx"的意思。前面加上please表politeness. To be honest I don‘t really think anyone would put in too much thought into such cliché... They are simply being polite. 谢谢评论区的小伙伴~
想到其他的再补充,继续去和学校发邮件去了
分享
396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Kayuk Chan ,美帝留学狗
前面的回答很多都很精彩,我继续补充几个在教科书绝对不可能成为重点的超级常用词。
Shot
说实话,Shot这个词用法实在是太广了,我们在国内学英文的时候可能只接触了『用枪射击』这么一个意思,但在英文中,它几乎可以表示所有带有『一次行动』含义的词。
例如:
再来一杯酒 ~ another shot of whiskey
好球!~ Nice shot! (适用于任何运动)
打一针胰岛素 ~ give an insulin shot
拍照 ~ I took 60 shots of the wedding.
……
此外,shot这个词还有个很酷的用法,指的是『尝试』的意思。
e.g.
I’ve never played basketball before but I’ll give it a shot 尝试
EMINEM那首Lose Yourself里面就有这么一句
You only get one shot, do not miss your chance to blow
其中的shot指的就是尝试、机会。
会了这个词,下次说英语的时候就更接地气啦。
Context
Context这个词我们应该见得很多了,毕竟当年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到处都是『in the context』。但我来了美国才发现,context这个词的抽象层级非常的高,具体的意思就是,context不光光是指『上下文』的意思,所有与『环境』『情况』『前后关系』有关的意思都能用context表达。甚至连我写OS作业的时候,都能碰到switch context这种操作系统层级的概念。
e.g.
The decision was taken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背景条件
In this context, I agree with her opinion. 语境
总体来说,相比与situation, circumstance这些大词,使用context会让你的句子显得更简洁有力。
Combo
第一次遇到这个词是在玩Fruit Ninja的时候,每次连击水果,画面上都会出现它,在这个Context里,Combo是连击的意思。
而Combo的核心含义,是多个东西的组合,它也是在美帝生活中最常见到的词之一。为什么?因为几乎所有的快餐店都会提供Combo Meal~看图说话,所谓Combo Meal就是几样单品的组合,也就是国内常说的套餐。
常见对话是这样的:
场景(麦当劳):
Cashier: Hi,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Customer: Can I have a big mac?
Cashier: Alright, what else?
Customer: Do you have a combo meal?
Cashier: Sure, the combo meal also includes a medium sized drink and french fries.
Customer: Okay, I’ll go with the combo meal then.
除了吃以外,任何『套餐』型的商品都可以用Combo形容,所以这个单词在生活中的出现频率真的是相当相当的高。
Pissed
日常生活中,老美会如何形容自己很生气呢?按照国内教科书的教法,angry似乎是最常用的词,但以我的经历来看,angry并不是老美表达生气时的首选,更常用的是一个从未出现在我们课本中的词—Pissed。
Piss这个词很有意思,它有小便的意思,”piss my pants”对应中文中的尿裤子,当它加了ed变为形容词以后,就有了表达生气的含义,想想也是挺形象的lol。
e.g. She is pissed at her boyfriend for not calling her.
我个人的感觉,angry和pissed的区别有点像中文里面『我很生气』与『我被惹毛了』,两句话表达的意思虽然差不多,但是后者的感情色彩更加浓烈,自然也就更加口语化。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如果读者反响好的话再接着写吧。
分享
613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Emma ,the EARTH without ART is just EH
这里要谈到英美文化的差异问题,小时候在国内学的是美式英语,去了英国之后闹出了蛮多“笑话”,整理了一些口语地雷——「那些不能在英国说的美(tu)式(bie)单词」
?衣鞋类
美国佬说的Nice pants(好看的裤子),在英式英语的意思是:好看的内裤⊙?⊙
?文具类
贝克汉姆的小儿子从美国回来后,就老搞混rubber和eraser→_→
?食物类
英美很多零食的说法都不一样,特别是薯条和薯片,让人抓狂°△ °|||
吃货福利:英国党对饼干的不同分类
ps:特别提醒,tomato读作 [t??mɑ:t??],美式读音会被笑噢~
?交通类
以下单词,用美式英语表达也是可以的,但用纯正British English会加分很多 ̄▽ ̄
?其他常用词
在秋季的假期里,我不排队就直接买了张电影票!请对照下表说出正确的英式表达????
(哈哈,颜文字玩嗨了~)
以上差不多了,如果大家对那些关于”因为口语雷区而闹出的笑话“感兴趣,就来阿波罗APP里面问我(Emma)吧!大庭广众之下说有点小羞羞呢 ⁄(⁄ ⁄•⁄ω⁄•⁄ ⁄)⁄ 阿波罗,海外留学好助手!
如果大家还对英国其他事感兴趣可以看看这里:
外国人永远不会懂得中英神翻译 哪些翻译让你拍案叫绝? - Emma 的回答
去英国留学有5件最重要的事 去英国留学,要注意什么? - Emma 的回答
哪一句日常用的英语很简单但是格调和品位很高? - Adam 的回答
中国人起的奇怪的英文名有哪些? - Adam 的回答
分享
991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小木 ,爱穿 crop top 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太差。
1、To
这是我目前见过的最最最简单的但很多人都会在语法中忽略了的,也许中文表达里没有 to这种用法。如我听过很多人说,I need cry, I want see you, Do you like drink coffee ? 等等
按照中文的习惯这确实没错,我们都是直接说:我需要哭一下,我想见你,你喜欢喝咖啡吗?
但英文里动词前面不加 to, 读起来很奇怪。正确的说法是:I need to cry , I want to see you. Do you like to drink coffee?
2、available (有效的、空闲的、可利用的)
这词在美国使用的频率真的挺高的。经常会在邮件或人们的日常对话中出现。
我以前问美国人的时候一般会说:Are you free tomorrow? 然后我发现他们问我的时候是这样的:Are you available tomorrow? 听起来感觉立马不一样啊。
3、以前干什么我都是 I want to XX句式的、现在已改为:“ Would you mind that If I XX ” or “May I XX ” (我可以...吗?) 西方太看重这种礼貌了,哪怕你们之间再熟。
4、appreciate (欣赏、感激、领会)
很多都只会用 thank you or thanks a lot 来表示感谢。但是美国人说完谢谢后、一般喜欢加上一句:I appreciate it ! 感谢的分量就重了很多。
5、you‘re welcome
我以前帮人开门时、别人说谢谢。我都会回答:you‘re welcome. 后来我发觉别人为我开门时、我说谢谢。但从来没人跟我说:you‘re welcome! 他们一般说:No problem 或 No worries 剧情怎么不一样的?
You‘re welcome 一般表示你帮了人家什么忙,人家感谢你,你才回答的。像扶一下门这些只是举手之劳。
6、How are you doing ?
非常非常常见的打招呼方式!随时随地都听到!使用频率和 Thank you 一样高。
国内的教科书一般都是用 How are you ?来打招呼。来美国后发现几乎只有我这样跟他们打招呼、他们跟我打招呼都是 how are you doing ? 回答的时候也只有我说:Fine, thank you 而他们都是回答:I‘m good/ good/ not bad/doing well.. 剧情这么不一样、真是心累~
7、There be (有)
很多中国学生太习惯用 have/has 来表示有。如咖啡店里有十个人。很多人或许第一反应是: The coffee shop has ten people. 但英语母语的人一般更喜欢说 : There are ten people in the coffee shop.
8、being
我过去一直用 “ As a Chinese " 来表示 “ 作为一个中国人” 但我老师帮我改为:Being born in China " 而且being 可表示目前状态,如 The reasons to love being single. (喜欢做单身狗的理由)网购最常见的,your items are being delivered. 你的物品发货了。
9、被动语态。如 have been + 过去分词。
我看到很多中国朋友一般都喜欢用一般过去时来表达,可能因为更简单直接。但是写论文的时候,老师很多时候都要求用第三人称,因为更客观。如 I submitted my assignment ( 我交作业了)转换成 My assignment has been submitted. 尤其是写作时。
10、consider(认为、想)
很多人会用 think 来表示 “想XX”…是对的。但用consider来代替 think,效果不太一样 . 如:You should consider what to do next .
11. Overweight (超重的)
很多中国人会很直接地说:He is fat ! 其实fat 这词有点不太礼貌的。说: He is overweight (他体重过重)比较好一些、但最好什么都别说。美国人对体重很玻璃心、因为很多人很肥。哈哈
12、Go Dutch(各自买单)
我有次和一个美国女生讨论美国约会文化时问她、美国情侣之间是不是很流行AA制。她说:什么是AA啊?我当时就懵了:Algebraic average? 这不是你们西方人发明的东西么!怎么还反问我。后来她告诉我比较流行的说话是 Go Dutch. 另外也有其他的表达方式如: go fifty-fifty.(平分) Let‘s share the bill. Let‘s split the check. 等~
13. African Americans
时代变了。越来越多的人用 African Americans 来代替黑人“black”了。显得比较有礼貌、也符合政治正确。而Nigger更是禁忌啊,是对黑人非常贬义的俗称。
另外对高加索人种的贬义称呼是 White Trash (洋垃圾,白色垃圾。专指白人)白人里的奇葩。
Chink ( 中国人的贬义称呼,具有种族歧视的成份)
Ching chong (西方人刻意模仿中国人说话的发音,有点冒犯之意)
Wetback (美国人用来形容非法移民的墨西哥人,带贬义)美国的墨西哥移民是真的多。
Gringo ( 墨西哥人用来称呼美国人,带贬义)
这些词我们很少会在公开场合听到,除非对方很没有素养。但是略知还是好的,万一遇到个没修养的人至少知道他在说什么。
14. Couple ( 多数指两或三)
美国人很爱用这词来代替 Two。如 a couple of days (两天或几天,但少于一个星期)。a couple of months (一般指两三个月)couple 也可以指一对夫妻,或情侣。如我们中文的:那小俩口。
15. Adorable (可爱的)
我似乎很少在日常生活中听到有人用 lovely这词来形容XX可爱。很多人会用cute、超多人用adorable! 这词可以用来形容人也可以形容宠物。(我老公奶奶每次看到我家柴犬都是用这词、重复好几遍)"He‘s sooooo adorable! "
16. Place (提交)
看到这词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是它的名词意思,如地方,住所等。其实它也可以作为动词使用,而且使用频率挺高的。尤其是在线购物的时候,如 Place your order (提交订单),Your order has been placed (你的订单已提交)
17. Have a good one ! ( 祝玩得开心)
超级频繁,天天都会听到几次。一开始我是真的不明白,实在理解不了 one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现在明白了,大概就相当于 Have a nice day。 回复的时候就回:Thanks, you too. 就行了。
18. Can‘t make it ( 做不到,来不了等)
别人约你,你去不了就说 “ I can‘t make it " 就相当于“ 我去不了” (可以加原因或者不加,你自己不主动说的话老外很少会问你原因的) 。别人叫你办什么事,你办不到也可以这么说。当然,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用 can.
19. what a crock.
有次在FB上看到的,有道词典上说 Crock是“瓦罐,老朽的人”等意思。我靠猜猜不到这意思。后来问身边的一个美国人。他说: It means something is nonsense. 相当于中文的胡扯的意思。
20. Have you finished or still working on it ? (吃完了吗?还是还在吃?)
吃饭的时候最常见的。几乎每次都会被问。美国的服务员和国内不太一样,他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过来问问你情况怎样,有什么需要的。一开始总会觉得有点怪怪的,习惯就好了。如果你作肯定回答的话,他们就会把餐盘收掉。没吃完的话就直接告诉他:No. I‘m still working on it. Thanks. 吃完后想埋单就说: "Can I have my check?" or " Can we have our checks" 刚来美国的时候我曾说过: Can I pay for my meal ? 服务员居然神懂了。哈哈哈
21. A pot party 这词是我在我的 Business law书里看到的。这真的不是“一个锅派对” 哈哈~
真实意思是毒品派对。Pot是大麻(marijuana )的俗称。
22. recover 有道词典的解释是: 恢复; 重新获得; 找回;
但是有时并非如此。如我 Business law书里的另外一个例子,如下:
- Under contributory negligence, if the Plaintiff is even slightly negligent she recovers nothing.
这话的大意是:“在共同过失原则下,如果原告稍微疏忽,她什么也得不到。” recover 在此处翻译成恢复什么的话,读起来有点不顺了。
23. Drug Store (药店)
这真不是卖毒品的店,是药店。
24. Stupid
大家都知道的骂人蠢的词,但我发觉我美国人用 dumb 来代替stupid的频率更高些。
25 due to
在美国读书的人最熟悉又痛恨的词啊。相当于中文的截止日期。如,All assignments are due to tomorrow. 意思就是:明天上交所有的作业。
26. Assignment 作业
在美国一般都是用 assignment 来替代homework 比较多。如电子黑板里,一般都有 assignments 这项,但从来没有过 homework. 日常生活中你说 homework 大家也会懂,但就是使用频率低很多。
27. Has/have, Hasn‘t /Haven‘t + 过去分词 (有/ 还没有....)
如 He hasn‘t seen the house yet. (他还没有看过那房子)听起来就比 He didn‘t see the house yet. 要地道很多,虽然意思一样。
28. House/ apartment (房子)
House 指别墅,apartment 指公寓。
分享
84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李季 ,语法爱好者,公众号“外刊时文双语精析”
我的回答是最熟悉的往往是最生疏的,既然前面各位讲了一些点方面的知识,我来讲一下线方面的,以后慢慢扩充到面。
以前担任某个比较大型翻译公司的译审的时候,经常会对那些提供试译稿的译员(大多是英语专业的)一个问题:“什么叫做英文的句子?但是很多人都答不上来,还有一些会觉得这个问题莫名其妙,好像在问一个小孩子1+1=多少似的。
但是根据我的观察和理解,在国外很多经典的写作教材中,这是一个首先就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操作性极强的。中文是一种会意的语言,而我们又有熟悉的中文环境和强大的中文思维,使我们的抽象思维比较强大,而反而对英文这种形式化语言变得有点手足无措。我曾戏谑的跟有些朋友们说,你总感觉你英文学不好,是因为你太聪明了,你需要将你的智商和情商拉低一点,或许还真会有很好的效果。这句话虽然是开玩笑的话,但是我觉得还是比较有道理的。
在知乎上,我看了一些大牛们通过汗牛充栋的学习,总结出了一个这样的规律:“一个英文的句子都基本是在讲‘谁干了什么’,按照这个思路去看每个句子,就肯定能看懂”,这个确实是一个英文句子的一个最具体的规律之一,对于英文尚还处于考试这个层次,但是还没有将相关的语法知识具体运用到自己的口语和写作中的朋友来说,还是特别受用的。
我的认为是,对于国内大多数学习英语的人而言,不是缺乏信息,不是缺乏教材,不是缺乏语法知识,也不是缺乏学习的激情,而是缺乏对于“英语句法”的了解,句法相对而言比我们高中时期学习的那些语法知识点而言难度要小得多,而且知识简单而又系统,并且立即就可以用上来,可惜国内并没有一些比较好的讲英语句法方面的教材,讲得通俗易懂的更少,很多人都觉得张道真、薄冰、章振邦等老牌语法学家的书上面的内容跟自己想要了解的英文内容相差甚远,而且感觉不能把上面的内容立即用在自己平常的英语学习中。
什么是句法?有没有一些简单粗暴的英文书籍能够使自己在短时间内把脑海里那些支离破碎的语法知识联系起来,一旦理解,立即生效的那些书呢?答案是肯定的,我觉得对于任何想在短时间内让自己的英文有学习思路的朋友可以先看看这本书:
The Least You Should Know About Writing Skills, Form.C,.Wilson,.Glazier,.10ed,.Wadsworth,.2011
这本书其实才300多页,除开练习部分,真正的内容可能就100多页,大概32开的样子,是本很小的书,我们来看第二章开头的一部分摘录内容:
Sentence structure refers to the way sentences are built using words, phrases, and clauses. Words are single units, and words link up in sentences to form clauses and phrases. Clauses are word groups with subjects and verbs, and phrases are word groups without subjects and verbs. Claus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sentence structures because they make statements—they tell who did what (or what something is) in a sentence. Look at the following sentence for example:
We bought oranges at the farmer’s market on Mission Street.
It contains ten words, each playing its own part in the meaning of the sentence. But which of the words together tell who did what? We bought oranges is correct. That word group is a clause. Notice that at the farmer’s market and on Mission Street also link up as word groups but don’t have somebody (subject) doing something (verb). Instead, they are phrases to clarify where we bought the oranges.
Importantly, you could leave out one or both of the phrases and still have a sentence—We bought oranges. However, you cannot leave the clause out. Then you would just have At the farmer’s market on Mission Street. Remember, every sentence needs at least one clause that can stand by itself.
Learning about the structure of sentences helps you control your own. Once you know more about sentence structure, then you can understand writing errors and learn how to correct them.
Among the most common errors in writing are fragments, run-ons, and awkward phrasing.
Here are some fragments:
Wandering around the zoo all afternoon.
Because I tried to take too many classes at once.
By tutoring the students in groups.
They don’t make complete statements—not one has a clause that can stand by itself. Who was wandering? What happened because you tried to take too many classes at once ? What was the result of tutoring the students in groups ? These incomplete sentence structures fail to communicate a complete thought.
In contrast, here are some run-ons:
Gasoline prices are rising they’re definitely too high.
The forecast calls for rain tomorrow I won’t wash my car.
A truck parked in front of my driveway and it made me late for school.
Unlike fragments, run-ons make complete statements, but the trouble is they make two complete statements; the first runs on to the second without correct punctuation. The reader has to go back to see where there should have been a break.
So fragments don’t include enough information, and run-ons include too much. Another problem occurs when the information in a sentence just doesn’t make sense.
Here are a few sentences with awkward phrasing:
The problem from my grades started to end.
It was a great time at the picnic.
She won me at chess every time we played.
Try to find the word groups that show who did what, that is, the clauses. Once you find them, then try to put the clauses and phrases together to form a precise meaning. It’s difficult, isn’t it? You’ll see that many of the words themselves are misused or unclear, such as from, it, and won. These sentences don’t communicate clearly because the clauses, phrases, and even words don’t work together. They suffer from awkward phrasing.
这本书还用及其简单的单词和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我们如果去找主干,英语的各个成分起什么作用且是如何配合的。
我结合上面的内容,做一下我的自己的一些总结:
一、每一个英文句子只用两种方式来描述所有的事情,
一是“什么做了什么”;二是“什么是什么”,即“who did what”和“what something is”,所以基本就是实意动词谓语表达“什么做了什么”,而be动词表达“什么是什么”。也就是说,英文能够用这两个表达方式能够描述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并由此而衍生了五种句型,且这五种句型的公共部分是“主语+谓语”。
二、英文的句子必须满足下面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
① 所有的句子以大写字母开头。
② 所有句子以句号或者叹号和问号(. ! ?)结尾(有时用分号或者冒号)。
③ 一个句子至少有一个主干分句(main clause或者independent clause),也就是说所有的句子至少包含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
④ 句子中的单词遵循一套标准的顺序
The dog bit the man.
The man bit the dog.
但是下面这个句子就错了:
The bit man dog the.
⑤ 一个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make complete statement 或者express a complete thought
这里面第③点和第⑤点讲得还不够具体,而且这两点是相互呼应的,我需要展开解释一下,因为这两点是中文跟英文差异最大的地方,也是我认为英语为什么比中文容易学的地方,因为英文及其讲究形式,甚至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地步,所以及其具有操作性。
对于第③点,英文中是这样认为的,任何一个句子首先只有一个主语(名词)+谓语(动词),而且你这个主语不能乱定,你写一个句子之前要想好这个句子我主要讲谁,然后他做了什么事情?或者是他是什么或者怎么了?这个就是句子的主干分句(main clause或者independent clause),主干句不仅在形式上要占主导地位,而且这个主干必须要表示这句话的中心思想,我经常称之为“形意双合”,另外我也找到了一些佐证如下:
A main clause carries the core meaning of the sentence and it must contain a proper verb and can be a sentence on its own, or part of a longer sentence.
Sentence: The dog growled angrily.
Main clause: The dog growled angrily and ran off.
摘自:“Nelson Grammar”, WendyWren.
但是问题是我们在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还需要引入其它动词怎么办,而且引入了动词以后怎么跟主干的谓语动词区分呢?因为既然你已经定了主干了,其它所有的都是辅助性的成分,任何动词的引入都不得抢去主干谓语动词的地位,否则游戏规则被打破,所谓的主干也没有任何意义。
英文句法规则是这样玩的:任何其它基本动词的引入必须要带上一个典型的标记,就是说凡是要开始启用一个其它的谓语动词,你必须“举旗呐喊”,带上关系代词、关系副词或者连词一起才能加入到句子当中,最典型的是“that”。这些词其实有个说法叫“信号词”,就是表示从句开始的信号,意思就是告诉读者,你别弄错了,我是从句中的谓语动词,我来这里是来帮忙的,不是来跟主干谓语动词抢位置的。如果是并列连词,顶多也是谓语动词平起平坐,但是连词是必须的。在有些情况下that可以省略,至于为什么可以省略,《文法俱乐部》中这个还是讲得比较详细,但是你必须要知道英语的句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经常称英文句子中的这个情况叫做“主干专政”。如下面这个句子:
The dog that attacked the children was later put to death.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
The dog was later put to death.狗被打死了。
如果去掉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that,这个句子变成了The dog attacked the children was later put to death。这个句子会变得非常奇怪,而且会出现好几种意思,读者会搞不清你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
至于第⑤点,可能比较抽象,而且很多人会觉得这一点会等于没有讲,但是不然,这个是英语跟中文最大的不同之处。
在中文中我们打句号的习惯是指当我一句话的意思说完了,就可以打个句号,但是我发现现在普遍的做法都是逗号一直逗到尾,再在段落最后加上个句号。就是说中文主要靠说话者的意思是否完毕来做一个比较抽象的控制,所以既然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很少会有人在标点符号上做文章,你认为说完了,我还认为没有说完呢。
但是英语与中文最为不同的是对句号的要求非常严格,它不但要求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且还需要一个完整的形式。其中主要通过第③点和第⑤点一起来进行控制。
第③点在形式上进行控制
任何情况下,只要是主干句的主语和谓语出现了(取决于五种句型,但是主语+谓语是五种句型的公共部分,每个句子都有主语和谓语),不管你是否加入其它成分,你就必须要打句号,这是形式上的控制。
第⑤点在意思完整上进行控制
大家看看下面几个句子
1)We ate dinner together.
2)After we ate dinner together……
3)As we ate dinner together……
4)That we ate dinner together……
5)When we ate dinner together……
第1)句可以打上一个句号,因为它一个基本的陈述句,有主语和谓语,而且表达了完整的意思,先不说理由,来看后面的句子,第2,3,4,5句都不能打句号,有些人可能就有疑问了,怎么陈述句加了个连词反而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了呢?不但主谓宾健全,我比第1句还多了个词啊,怎么反而意思不完整呢?因为英文是这么认为的,在这些情况下,这些加了连词的句子都会使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例如:“在我们一起吃完晚餐之后”或者“在我们一起吃晚餐的时候”,假设这里断句了,读者一般都会接着问,“尼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啊?”,就是我们中文中所说的只说了半句话,所以说意思不完整,但是如果去掉前面那个单词,意思就变成了,“我们一起吃了晚餐”,那就成了一个简单的陈述句,这个句子就可以不要依附于其它句子,自己就可以独立成句了,可以打上句号了。
因此所谓的复合句是指由一个独立分句加若干个从属分句组成一个“多枝共干”的系统。独立分句自己就是个句子,即我们经常找到的主干句,主干句自身可以不需要其它成分自己就可以独立成句(stand alone),而从句(无法表达完整的意思)、单个的单词或者词组(形式和意思都不完整)均无法独立成句。即,独立分句为树干,其他为树枝,有干即为树,再大的树枝也不能独立称之为树。
An independent clause contains a subject and a predicate; it makes sense by itself and therefore expresses a complete thought.(摘自维基百科英文版)。
如果说英文对句子的控制称之为“形意双合”的话,那么中文的句子就象“太极拳”,太极拳象个不倒翁,随你怎么表达,中心思想不变即可,所以我们经常说“形散神不散”,而英文中认为“形散则神散”,形式往往比意思更加严格,是一个英文句子正确的先决条件。
说到这里,其实很多人就知道为什么一个句子为什么我们要先找主干了,因为绝大部分情况下,英语句子即使再长,它也只有一个主干,且只表达一个完整而主要的意思,这就是我经常开玩笑说很多人看《经济学人》看不大懂,或者考研等考试长句看不懂是因为智商太高了的原因。
正如李笑来老师在《人人都能用英语》一书中讲到的一样,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只要词汇量上去了,就能将每个英文句子都看懂,但是只是你自己认为自己懂了,因为你理解的意思实际上都是那些零碎的单词含义在自由拼凑,而并未按照英文写作的规则得到真正的含义,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参加考试的同学总是有这种感觉:
“为什么我文章都看懂了,但是题目就是做不对呢?”
高中毕业之后,就不用再参加语文考试了。于是,很多人开始误以为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力已经足够好了——殊不知那只不过是不再参加考试所以缺点不会被暴露而已。到了大学,很多人是不再参加语文考试了,可是必须参加英语考试(还是语文,只不过是外语语文),于是就开始遇到让他们极度恼火的尴尬:
为什么这文章全都看懂了,可是题目就是做不对呢?!
我教了许多年的 TOEFL 阅读。刚开始的时候也很奇怪,这些学生怎么可能在看懂文章的前提下做错这么直观的题目呢?我大约花费了两三年时间才彻底弄清楚所谓的“读懂了”其实只不过是这些做错题目的考生的幻觉而已。
这种幻觉是如何产生的呢?我翻阅了很多英语领域之外的文献,最终在心理学文献里找到了答案。
原来,人类的大脑有一种特殊且有强大的功能,叫做“模式识别”( Patter Recognization)105。比如,我们可以在一张很多人的合影中迅速识别出某个特定的人,即便照片上的那个人可能与现在看起来很不一样(比如比现在年轻 20 岁),这样的时候,我们运用的就是模式识别能力。
人类太依赖这种能力了,乃至于模式识别还有一种模糊处理的变体,叫做“模式拼接”。 当当我们在处理零散信息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将它们按照某种之前曾经遇到过的模式拼接起来——并且还总是以一种我们自以为有意义的模式。
有些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使用这种功能。比如,你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过一会儿,大脑的模式识别功能就开始自动启动了:天花板上原本毫无关联、毫无意义的几个斑点、纹理开始变得“有意义”起来,比如,你好像看到了一张人脸,或者别的图案什么的……
Devil‘s face in the smoke. A famous photo on 9-11 attack.105 上面一张照片,是美国 2001nm 年 911 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时现场拍摄的一张照片,后来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人们在双塔大厦被撞之后的漫天烟雾中看到了一张“栩栩如生”的撒旦面孔。
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见到过撒旦面孔的话,那烟雾的形状再怎么像撒旦或者完全与撒旦一模一样(假设撒旦真的存在的话),此人也无论如何不可能认出来——因为他之前根本就没见过撒旦么!合理的解释是,人们在此之前在很多地方都见过撒旦的面孔——戏剧、电影、动漫、插画等等,所以在看到原本毫无意义的烟雾形状之时,迅速调用了大脑中曾经存储过得“模式”( Pattern)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做错题目(实际上那些题目非常直观,只要真的读懂了文章,那题目不可能做错)的学生坚信自己读懂了文章。他们实际上根本没有读懂,他们只能读懂文章中的某些部分,而另外一些部分他们读不懂。然而,那些读懂了的部分就好像是天花板上原本无意义的斑点一样,在这些学生不知不觉启动自己的“模式拼接”能力之后,变成了貌似有意义的模式——其实是在调用这些学生过往曾经存储过的某些模式;而这些模式实际上他们正在阅读的文章的真实内容无关,甚至干脆相左。于是,他们“觉得看懂了文章”,实际上看到的却是“另外一个鬼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做对题目?!
比如说下面这个例子,这个例子是我从一本国外语法教材上摘录下来的,主要是讲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之间区别的问题,我试着把这个问题变成了一个数学题做了一个小测试,投票的人大多为准备考研的学生,有四级没有过的,也有六级600分左右的。下面是具体的问题和投票情况。
假如你只有5个朋友,你举办了一个小聚会,这两句话中哪一句表示这5个朋友都参加了你的聚会并且都上课迟到了,还是两句话都可以表达这个意思,两个句子就只有逗号的区别。
1. All my friends who went to the party were late for class.
2. All my friends, who went to the party, were late for class.
选第一句回复1
选第二句回复2
选第三句回复3
回复的情况如下:总计35人回复
回复1的有18人
回复2的有12人
回复3的有5人大家也不妨做做这个题目,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评论留下你的答案和理解,过几天我再公布答案。
平常我们在看某些句子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去考虑那么多,即使是多年的英语学习人士,其实只有在真正将自己看到的文章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才会感觉到其实好多地方自己的理解都是没有到位的,这个在我之前翻译法律文献的时候感触颇深,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所以说,往往我们认为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却往往是自己最生疏的东西,但是这些内容也往往是英语这个结构物的框架和基础,就像牛顿三大定律,看上去非常简单,其实则变幻无穷,却又万变不离其宗。了解了这些看似简单的句法规则,你才能真正看懂旋元佑先生的《文法俱乐部》以及其它英文文献和杂志,并且会让你口语和写作更加有思路。你不会写了下面这些句子而浑然不知。或者只能是大概知道,但是却非常不坚定,自己操作的时候又在凭感觉,这样的话出错的几率会非常大。
看完这本书以后,下面的几本书也值得推荐,虽然是讲写作的,但是你可以在短时间内讲其中的句法部分快速过一遍,对你的促进也是相当大的,因为这些书都属于通俗易懂,且立即可以进行验证的。
另外,The Elements of Style, 旋元佑老师的《文法俱乐部》以及林语堂先生的《开明英文文法》也值得好好看看。但是这些书个人认为还不够简单粗暴或者说还不能达到英语运行规律的根部,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也可以讲讲我自己对非谓语动词的理解,以及非谓语动词在整个英语语法系统里面的地位。
其实象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等都属于我们既熟悉也又非常生疏的知识点,我们只对它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却又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限于篇幅,暂时讲这么多,写得比较仓促,排版和逻辑方面肯定还有疏漏,还望大家见谅。
------------------------------------------------------------------------------------------------------------------
2015年9月3日更新
不掌握这些英文句法规则,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搞笑|大话英文语法(1)
------------------句法规则
导读每一个英文句子只能用两种方式来描述所有的事情,一是“谁做了什么”;二是“什么是什么”,即“who did what”和“what something is”,所以谓语基本就是实意动词表达“谁做了什么”,而be动词表达“什么是什么”。也就是说,英文能够用这两个表达方式能够描述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对,就是这么简单。
英文句子跟中文句子有非常大的不同,先看几个中国人写的几个英文句子或者词组:
Traveler from to get into by bus.
The Sichuan’s hair and blood is prosperous.
The male sex toilet.
这些句子或者词组如果有人都看懂了的话,从明天起我就天天喊你师傅,住我附近的我请你吃一个月的早餐,带两个荷包蛋的那种(我在湖南长沙)。
我们再看下面这两张图片:
其实可以看出,我们中文是“会意文字”,而英文是“重形文字”,或者是“形意双合”,所以在写英文句子的时候跟中文有极大的不同,英文对形式的要求几乎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地步。下面这些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规则大家一定要牢记,否则如果你写出笑死人不偿命的英文可不要说我没有提醒你。
一个英文的句子包含了以下几个要素,缺一不可
?1.所有的句子以大写字母开头。
?2.所有句子以句号或者叹号和问号(. ! ?)结尾(有时用分号)。
?3.句子中的单词遵循一套标准的顺序。
这点是中文和英文差异非常大的地方之一,学英语的人最容易忽视但是恰恰是中式英语的重灾区,各位看到图片时不要笑得花枝乱颤,真要自己写,有些时候搞笑的效果也很不错,而且你自己还不知道自己在搞笑。
即使大家不会犯上面那些笑死人不偿命的错误,大家可能经常会犯这种。
?4.一个句子至少有一个主干分句(main clause或者independent clause),也就是说所有的句子至少包含一个主语(subject)和一个谓语(predicate),如果没有是因为省略了。
?5.一个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make complete statement 或者express a complete thought。
那么问题来了,完整的意思是怎么去控制的?在我们中文中经常讲“一句话说完了”就打句号,问题是你认为我说完了,但是我觉得还没有说完呢。这样就导致我们认为“一句话说完了”这个事情是很主观的东西,所以我们平常写中文的时候,我们很少会纠结中文的标点符号。难道英文中也一样吗,英文在这点上就做得比较聪明。
英文从形式上和意思上通过标点符号对句子进行控制
?I.从形式上而言,主句(独立分句)的主语(SUBJECT)和谓语(PREDICATE)一出现,这句话就要以句号结尾(或上文第2点中的那些标点符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简单句。
?II.从意思上而言,一个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点要从两方面来分析。
①首先是一个完整的意思,不是两个。怎么知道是两个,最明显的一点,是有“两套主语+谓语”,修改的方式有两种:
1、每句都加上句号,逗号不能承担连接两个独立句子的功能。
2、加上并列连词或者逗号和并列连词,连接两个并列的独立分句。
但是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当句子非常短时,有的时候也有逗号隔开独立句,如凯撒的名言,但是这种情况非常少,但是大家也要知道,因为尤其是在报纸标题或者标语上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
②完整的意思到底意味着什么?
有人会说,难道从句不会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吗,从句也有主语、谓语啊,主干句有的从句都有了,不但都有,甚至还有多的,如连词、引导词和关系词等,我看意思还蛮完整的啊,句子该有的成分都有了,干吗我非得就叫从句(subordinate clause或dependent clause),就不能做independent clause呢?如:
After we ate dinner together……
As we ate dinner together……
That we ate dinner together……
When we ate dinner together……
这些句子确实看上去似乎都满足了一个独立分句的要求,如果去掉前面的第一个单词,这些句子都能够独立成句。
不过,在英文中认为这种句子有一个方面是没有满足独立要求的,就是这些句子“没有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一般情况下,这些句子都会使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例如:“在我们一起吃完晚餐之后”或者“在我们一起吃晚餐的时候”,假设这里断句了,读者一般都会接着问,“尼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啊?”,就是我们中文中所说的只说了半句话,所以说意思不完整,会跟你留下想象的空间。
但是如果去掉前面那个单词,意思就变成了,“我们一起吃了晚餐”,那就成了一个简单的陈述句,这个句子就是可以不要依附于其它句子,自己就可以独立成句了。
也就是说,就是因为前面有从属连词(subordinator)或者引导词情况下,使一个本来能够独立成句的句子成为了从句。这个句子还没有写完,而且你暂时还不能用句号,直到有独立分句的出现。
所以正因为如此,有些我们比较“熟悉”的语法知识点就很容易解释了。
比如:一个句子用了although,就不能用but;或者用了but,就不能用although,就是说两个只能用一个,不能象中文一样说“虽然……但是……”比如说下面的例句:×: Although I enjoyed my stay in the USA, but I was still glad to come home.
√: Although I enjoyed my stay in the USA, I was still glad to come home.
√: I enjoyed my stay in the USA, but I was still glad to come home.
其实下面的情况比如“因为……所以”和“如果……那么……”也是一样的:
×: Since it‘s his birthday on Monday, so he‘s having a party.
√: Since it‘s his birthday on Monday, he‘s having a party.
√: It‘s his birthday on Monday, so he‘s having a party.
×: If you‘re a naughty boy, so the big crocodile will come and eat you.
√: If you‘re a naughty boy, the big crocodile will come and eat you.
道理很简单,一个连词连接两个句子,刚刚好。就像下面的合页,一根轴,两片叶片,妥妥滴。上面都是一些大家熟悉的状语从句的例子,其实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也是同样的道理,以后再展开。
--------------------------------------------------------------------------------------------------------------------------------------------外刊时文双语精析
个人微信号:kaoyan_abc
公众号:kaoyanganhuo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简介:英语学习、交流与分享的互动平台,篇篇为原创,字字皆辛苦,欢迎加本人微信号进行交流。
-
分享
890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覃超 ,曾经沧海难为水,Facebook工程师
Yining、 Hasuran Li、 护士衫下等 890 人赞同
说几个后来在美国留学和工作中逐渐积累起来的要点,中国课堂没有强调的,但是老美用得较多。
1. 请求帮助,或者要干嘛一般用问句。不然会显得比较rude。
比如要别人帮一下,或者吃饭点餐,或者让别人过来和你开会说话一下,要使用问句,不然比较无礼。比如:
Could you please come over here?
Can I get a coke (orange juice)? (飞机上)
May I have a Big Mac meal?
Do you mind doing xxx?
Could you do me a favor, xxx?
而不是我们习惯的:
I want to order a Big Mac meal.
2. 老美经常使用 like
It‘s like a pretty nice day.
I was like, kind of loving this project, but you know that there could always a tough time.
但是对于我们国人我推荐大家少用。和you know一样,这种没太多含义的习惯语,对于我们老外还是别说,说得越多越奇怪。(有一次电话面试一个老中,每两三句话他就来你个 you know,醉了。但是毕竟是同胞,我让过!)
3. 说一些琐碎的:
a. 一个简单的左边右边:一般不说 left side or right side,习惯用 left hand side 和 right hand side
b. 堂食还是打包?
For here or to go? 或者 Here or to go?
4. 老美的 a 发 ei 的音:
不如 a good experience , a piece of cake.
5. 当别人回你邮件很快,我一般学老美写说一句:thanks for your prompt reply
对应地,邮件要人做个事情,但是有不想显得很催促别人,可以说: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ce.
比如说:
Hi, Zuck:
Thanks for your prompt reply. Your suggestion helps me a lot. Really appreciate it. But seems like I still have a few more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message sending lib. If you could come over to my desk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ce,that‘d be awesome!
Again, thanks a ton!
6. 想到其他的马上补充。
分享
1163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朱聿欣 ,公众号: 言语炼金术 (ID: worldis42)
与其说是语法生疏,倒不如说是大部分中国学生没有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英文文本的阅读习惯。作为一个大学四年都在组内给其他组员做proofreading的人,我喜欢从找错中去锻炼自己的语法能力,错误挑得多了,包括前面答案里提到的独立主格、虚拟语气还有各类名词性从句之类的句法结构,都能做到一眼击破。
在这里主要科普一种比较少见的错句类型,叫 Garden Path Sentence, 花园小径句。这个概念是从我某门写作选修课的tutor口中得知的,看过博尔赫斯那篇 The Garden of Forking Paths
的应该对「花园小径」几个字很熟悉:)
先看一个简单的英文句子:
He killed the enemy with a sword.
这是一个典型的歧义句,因为此处的 with the sword 既可以作方式状语修饰killed, 又可以作定语修饰 the enemy, 所以这个句子可以有两种理解:
1)他用剑杀死了那个敌人。(作方式状语)
2)他杀死了那个带剑的敌人。(作修饰定语)
再看一例歧义句:
Yuxin washed and brushed her hair.
由于wash既可以当及物动词又可以当不及物动词来用,所以这个句子可以有两个理解:
1)Yuxin washed her hair and brushed it as well.(wash 当及物动词用,表洗头)
2) Yuxin had a bath and then brushed her hair.(wash当不及物动词用,表洗澡)
由以上例句可知,通常概念上的歧义句是指一个句子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理解,然而花园小径句跟传统歧义句不同,它是一种由于读者的阅读偏差造成的局部歧义,这类句子只有一个理解。lead sb down the garden path(alternative form:lead sb up the garden path,二者通用) 是一句英语俗语,指的是把某人引入歧途。当读者最初读到一个句子时,会下意识对最先接触到的词组做一个结构判断,从而对这个句子形成错误理解,等到继续往下读,会发现原来的理解行不通,于是读者会重新审视中词汇的意义和句式结构,找到唯一正确的那种理解方式。但有时读者因为能力所限,无法从迷局的幽深中突围而出,这时我们就会说:他们被引到花园小径中去了(They were led down the garden path).
花园小径句有以下那么几类:
1)第一类花园小径句由过去分词和一般过去时在形式上的相同造成,如:
The horse raced past the barn fell.
在这个句子中,我们习惯于将前半部分 The horse raced past the barn 按照 NP+VP+PP 的语法结构去理解句子。
NP(noun phrase,名词短语): 对应句中的 the horse
VP(verb phrase,动词短语):对应句中的raced
PP(prepositional verb,介词短语):对应句中的past the barn
然而当看到动词fell时,读者才会意识到理解上的失误,因为整个句子多出来一个动词,此时只好折回来对整个句子重新进行分析处理( the reader is forced to backtrack and look for other possible structures),这才发现 raced 并非一个 动词, 而是一个被动语态的过去分词(a passive participle), 整个句子其实是: The horse fell, fell 才是整个句子的动词,中间那一串都只是修饰语来修饰那匹马。
整个句子还原回来是一个缩减了的定语从句: The horse( that was raced past the barn) fell .
大家可以尝试用同样的方法再分析一下:
The girl told the stories cried.
还原回来就是: The girl (who was told the stories ) cried.
2) 第二类花园小径句主要由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造成,比如:
Fat people eat accumulates.
Fat 可以是形容词,肥胖的,也可以是名词,脂肪。如果用第一种来解释,肯定会误入花园小径。所以应该是fat 作为句子的主语,people eat 作为定语来修饰fat, accumulates 是整个句子的主动词。整个句子还原回来是:
Fat (that people eat) accumulates.
人们吃的脂肪会堆积。
或者可以换一种更加清楚的表述:
Fat that people eat will accumulate in people‘s body.
大家可以尝试用同样的方法再来分析一下:
The old man the boat.
提示:man 可以当动词用,是 操纵 的意思。
3)第三类花园小径句由 宾语从句引导词的省略造成,如:
She told me a little white lie will come back to haunt me.
我们第一眼看到这个句子时会倾向于将She told me a little white lie这个主谓宾结构当成一个整体,然后才发现后面的 will come back to haunt me缺失了主语,从而误入花园小径。实际上这是一个省略了that的宾语从句,还原回来是:
She told me that a little white lie will come back to haunt me.
她告诉过我 一个善意的小谎言将会倒回来缠着我(这里的语境可能是,那些撒下善意谎言的人将会更加受折磨)。
这里需要注意,在宾语从句中,第一个that可省,第二个that不可省。
大家可以尝试用同样的方法再来分析一下:
I convinced her children are noisy.
其余的想到再补充。
参考资料:
1)Youtube 上 Oxford University 的一个教你how to process garden path sentence 的tutoria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dS4vB5pSvw
2)Wikipedia: Garden path sentence
分享
538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bruh ,知乎首席热干面代言人. #keep hustlin‘ #…
作为我们村某学生宿舍三楼单人间的颜值担当 兼 知乎首席热干面代言人兼 斯蒂芬·库里的脑残粉,我一直致力于在知乎分享干货,这次也不例外。如果你觉得答案对你有帮助,请不要只默默收藏,顺便赞一个吧谢谢!
@倒装句
1. 倒装情况1:否定状语前置(Inversions after negative adverbials)
Teachers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mistakes made by their students in any way.
In no way are teachers responsible for the mistakes made by their students.
老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当为学生的过错承担责任。
We cannot ignore the significance of education on any account.
On no account can we ignore the significance of education.
教育的意义不容忽视。
People should not be forced to vote in an election under any circumstances.
Under no circumstances should people be forced to vote in an election.
人们无论如何都不应当在选举中被强制要求投票。
The government has done little to stop air pollution from getting worse.
Little has the government done to stop air pollution from getting worse.
政府没有对控制空气污染做出什么改变。
2. 倒装情况2: 条件句的倒装(Conditionals with inversions)
If people had been more aware of the issue, the situation would have been much better.
Had people been more aware of the issue, the situation would have been much better.
如果人们对这个问题多一点认识,情况会好很多。
3. 倒装情况3: Only/so引导的倒装
懒得编句子了。。。 来一个摘抄的,纽约时报文章
http://www.nytimes.com/1999/04/25/nyregion/young-life-crisis-they-burned-early-fast-track-now-they-re-choosing-different.html?pagewanted=all
Some young professionals insist that they can only catch their breath and find some perspective byleaving.
Some young professionals insist that only by leaving can they catch their breath and find some perspective.
一些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表示只有离开才能让他们有机会休息一下,找找新的感悟/灵感。
Advertisement are so pervasive that no one can avoid being influenced by them.
So pervasive are advertisement that no one can avoid being influenced by them.
广告如此盛行,每个人都难免不受到影响。
*注意:这些装B神器杀伤力巨大,不可滥用,例如一个雅思/托福/SAT/GRE/培生作文里面出现2-3次足矣!
-----------------------------------------
最最生疏的,往往是最最熟悉的。
如果我说我今天要讲的是一个三个字母的单词,很多人也许看到的第一瞬间都会对它嗤之以鼻。
GET.
“哥,你逗我呢?get我tm小学三年级就不用了。”
“所以你英语还没小学三年级的外国小朋友说的溜。” (纵使你的词汇量和语法可以完虐他/她)
-------------我是性感的分割线---------------
1. 让别人做某件事情
“我明天要去修车”用英语怎么说?
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
I‘m going to fix my car tomorrow.
它的意思其实是 “我明天自己要当个修车工亲手把车给修了。”
而你真正想要表达的“我要去修车/我要去把车修了(让别人修)”
I‘m going to get/have my car fixed tomorrow.
类似的:
我们要新装一个电话系统了(别人来装)
We‘re getting a new telephone system installed.
而不是 We‘re installing a new telephone system!
2. 使,让 (cause something to happen)
Sorry to keep you waiting. We’re just getting the bill ready for you now.
Can you help me get this printer working?
They got me to talk to the police.
3. 口语中的被动语态,通常都是不好的事情 (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句式)
他的钱全被偷啦!
Somebody stole all of his money. (grammatically correct)
All of his money was stolen. (grammatically correct)
He had all of his money stolen.
类似的:
The train got delayed for 2 hours due to some mechanical breakdown.
We had our car damaged by a falling tree.
I got my nose broken playing rugby.
Damn, I got a piece of chicken thrown at me once when I was doing a stand-up comedy.
其他很常用的get passive
got stolen 被偷了
got damaged/broken 被弄坏了
got criticised 被批评了
got sacked 被解雇了
4. 表示变化 (become)
天就要黑了
It‘s getting dark.
希望她快快好起来。
Let‘s hope she gets well soon.
我听你屁话够了!!!
I‘m getting tired of all your nonsense.
灶台凉之前别碰!
Don‘t touch the stove until it gets cool.
5. 最常见的用法 (得到,搞到,获得,收到,买到,挣得,赢的)
Can you get me an ice-cream?能帮我搞到/拿/买个雪糕吗?
Can I get you a drink? 能请你喝杯酒吗?
Let go get some food/breakfast. 走搞点吃的去。
Where did you get that sh*t from?! 哪儿搞到的干货?!
He managed to get a job within one week after graduation. 他毕业一周后就找到了工作。
I got an F for my final! FML! 卧槽 我期末考了了F!!!
It‘s raining outside. I need to get the washing in. 下雨啦,我要去把衣服取回来。
You got my respect dude. 你赢得了我的尊重!
I got all these books for under 200 bucks. 我一共花了200块买了这些书。
(门铃响了)Can you get the door? 你去开下门。
6. 有机会
I never get to experience the fun I used to. 再也没机会体验原来那种快乐了。
7. 明白
I don‘t get it.
Do you get it? You get it?
还有很多get的用法和短语,陆续再补充,也欢迎知友们补充。
-------------我是性感的分割线---------------
吐糟几句,知乎认真分享干货的人很多时候只收到默默的收藏。而随便爆照,或者大V抖个机灵收到成吨的赞。这个风气不好,每个看完干货默默收藏的知友都一定程度上对知乎的逐渐没落做出了贡献。所以你还犹豫什么,赞他吖的啊!不然最后损失的是我们每一个人。
夜太美尽管再危险 总有人黑着眼眶写干货。
分享干货太累。不然我以后也转型爆照吧。
以上。
英语有哪些特别的表达方式是汉语中不常见的? - bruh 的回答
有哪些高级的英语表达技巧,让人一听就感觉很地道? - bruh 的回答
怎样更好的利用英文原版杂志提高英文写作水平? - bruh 的回答
分享
210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匿名用户
谢谢邀请。
我承认,语法是非常优美的学问。但,我不晓得为什么,每年都有几个中国学生抵死要读英文文学,为之奇计迭出,乃至寄一大批“求情信”给我及主任及权势者。
大趋势是,他们的英文很生硬,华语也不文雅,罕有好苗子。我给出的建议是教他们先研究翻译学、语言学,系统化了解句子的结构、目的与成分,打好底子,别想投机取巧背“范文”。
举例而言,较之本地学生,中国学生有更大的语言优势,应非常容易理解“英文重形合(hypotaxis),华文重意合(parataxis)”。
所谓“华文重意合”,指的是华语句子靠内在逻辑与因果关系连接,而非借助语法手段。譬如,“我吃了饭,泡了澡,悠哉游哉地写稿。” 这句话没有用到连词,意思与顺序却很清楚。英文就不行,必须用conjunction的“and, then”等,来表示时间顺序。所以说,华文就仿佛竹子一样,有理有节,从容不迫。
所谓“形合”,指的是句子靠语法连接,不注重字句之间内在的关系。我举个网上搜来的例子:
“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英语句子。看起来似乎很长,实际上是一个简单句,只有一个主语(subject),一个谓语(predicate)。全句共有九个名词(包括抽象名词和具体名词),用五个介词连接起来,而动词只有一个。
句中主语是: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谓语是is compounded。句子指出,“农村社会处于一种与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然后用介词短语说出原因:离开城市远,缺乏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不足。
如果给学生组织一句英语句子,那就多半译成下面这个样子:
Because there is a great distance and there are not enough transport facilities, the rural world is isolated. This isolation has become more serious because there are not enough information media.
这样一个英语句子,其结构显得过于松散了,变成汉式英语,而不是典型地道的英语句子了。
(第五章 中英语言文化对比 上海金融学院)
就好像葡萄一样。枝干单一、简单,全靠语法娴熟巧妙,结出一粒粒子实。
明白么?你再背一本莎士比亚,不通理论仍是不通理论,没有用处的。
另外,诸如英文的名词主导性(Nominalisation), 华文的动词主导性,你们不学熟了,怎么能步入更高的层次呢?同样的英文句子,“He failed in this exam, so he felt disheartened", 换成“His failure in the exam made him disheartened”,或者“You can rectify the fault if you insert a wedge"换成"Rectification of this fault can be achieved by inserting a wedge." 就比你们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投机取巧,对切实做学问的人而言,是百害无一利的。
英文的学习,就与其他任何学问一样,是酿酒的过程。
越醇厚,越精巧,越舒服。
---
@richard zou
方法不一。另外,你的句子不凝实,很飘忽。
这也是中国学生不太熟悉的一种语言方法,或者说,常见的问题。本地学生却能熟练运用。
手机打字辛苦,评论讲不清楚,我在这里补充。
你讲武侠,我就举个武侠的例子好了。
这八句一念,孙刚峰和陈禹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原来这八句诗不像诗、歌不像歌的话,正是太极门中的“乱环诀”。
陈禹幼时也依稀听父亲说起过,只是全然不懂其中奥妙,万想不到赵半山真能原原本本地念给自己听。他把心一横,生死置之度外,道:“其中含义,还请赵三爷指点。”赵半山道:“本门太极功夫,出手招招成环。所谓乱环,便是说拳招虽有定型,变化却存乎其人。手法虽均成环,却有高低、进退、出入、攻守之别。圈有大圈、小圈、平圈、立圈、斜圈、正圈、有形圈及无形圈之分。临敌之际,须得以大克小、以斜克正、以无形克有形,每一招发出,均须暗蓄环劲。”
假设每个词都是一个“小环”,都有它的“核心涵义”(Main idea)。那么,这个词便是自洽的,也是凝实的。它的目的是组成“思想统一”的句子。
进推一步,每个句子也该是“中环”,有它的“核心涵义”(Main idea),是由许多“小环”构成的。它的目的是组成“思想统一”的段落。
再推一步,每个段落便该是“大环”,有它的“核心涵义”(Main idea),是由许多“中环”构成的。它的目的是表达一个“自洽、言之有物的思想/观念”。
很多段落聚在一起,组成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便也是“环”了。以三个段落为例,每个段落自我完善,提供文章核心思想的一面,这篇文章的思想就是凝实的。
所谓“华文重意合”,指的是华语句子靠内在逻辑与因果关系连接,而非借助语法手段。-->点出这一段的“环”心,能自己成立。
譬如,“我吃了饭,泡了澡,悠哉游哉地写稿。” 这句话没有用到连词,意思与顺序却很清楚。-->举例+阐述观念,能自己成立。
英文就不行,必须用conjunction的“and, then”等,来表示时间顺序。-->对比,能自己成立。
所以说,华文就仿佛竹子一样,有理有节,从容不迫。-->总结,能自己成立。
这一段就能自洽,且没有明显的语法错误,哪怕脱离文章,也能有意义。这就叫“言之有物”。
某日郭靖词汇量突破三万,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有点洋洋得意。(绵软无力,重复拖沓,删去“高兴“句)
问师傅风清扬,世界上谁的词汇量最大?(主语呢?)
师傅抬头望着天空,悠然地说道:“祖师爷独孤求败,当年他曾先后挫败东方不败和西方词典王。”
“那他的词汇量究竟有多少?”郭靖急切地问道。
师傅慢慢地伸出手指,作出二和六数字状。(语法)
“26万吗?”
不是。(标点符号)
那是多少?(标点符号)
二十六个字母的排列组合。(标点符号;语法)
他老人家乃不世出的高人,悟出了造字智慧。(语法;标点符号)
穷尽各种变化,然后万法归宗,大道至简。”(语法;文化;标点符号;句子结构)
郭靖心驰神往了……(语法)
你自己研究一下。
分享
39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有些东西看着可能简单,但是想一想,自己能不能说出来、写出来呢?
1. 非正式场合可以视情况不用完整句子
不一定每句话都要有主谓,口语里经常有省略的情况,但也不是让你一个个单词往外蹦。比如 I been working on this literally all day! 这种句子省略了 have,有时甚至把主语 I 和那个 been 也省略掉,口语里都没什么关系,只是千万不要用在书面语。普通中国学生偏爱说语法正确的完整句子,有时候总是说完整句子给人一种很严肃的感觉。
2. 多用情态动词
这个比较老生常谈了。很多时候情态动词可以起到缓和语气的作用。比如去餐厅点东西说 Can I/we have ... 或者 I would like ... 就比直接 I want ... 好得多。还有邮件常用句式 I was wondering if youcould...、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但是,情态动词也要用对,比如 can 一般是表示能力:Can you swim? 如果你要去洗手间最好就不要说 Can I go to the restroom/bathroom? 这种时候用 may 表示请求许可比较合适。
3. 使用适当的动词搭配(书面语中少用万能动词)
有专门的动词就去用,不要总用万能动词。万能动词就是 do, make 之类的词,老用这些显得你词汇贫乏(正确搭配本来就是万能动词除外,如 do drugs),不过好像事实上普通中国学生也的确词汇贫乏。。。比如我们在书面语中说金属失去了光泽、生锈,可以用 The metal tarnished. 而避免用 The metal became less bright. 电脑死机了可以用 My computer‘s frozen. 而避免用 My computerstopped responding.(请类比中文「我电脑死机了」和「我电脑怎么点都没反应」,明明有专门的词却要绕圈说显得很低级)。相反,在口语里可能就不需要用词用得这么细,小词用得更多,但同样要注意适当的动词搭配 —— 你总不能 suck (xi) drugs (du) 吧。
4. 非谓语动词/独立主格/分词短语不要乱用
虽然这些结构用好了可以很优美,但是用不好真的很难看、很拗口。比如林语堂在《英文学习法》里就提到了一个错误示范:
Reading in the room, I was sitting in the armchair.
这个句子语法虽然没问题,问题是,谁会这么说话呢?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从网上随便找两个:
I waiting for the bus, a bird fell on my head.
It being Sunday, the bank was closed.
知乎上还有一个现成的:请教一个分词作状语的问题? - 英语
注意比较问题里给的句子和楼下 @金伟榕 的答案里改过的句子。
再看看母语者的用法:
I began to walk about the room, examining various indefinite objects in the half darkness.
Living on the most active body in the solar system, we must always keep in our mind that we exist and thrive only by geological accident.
The government of Trois-Rivières is one of the thre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of Canada until 1764, the other two being the Government of Québec and Government of Montreal.
这都是很自然的用法,不是为了语法刻意编出来的、没人说的用法。
下边我都拿英文原文来举例子了,你们感受一下母语者使用的语言。
5. 介词 + which 的定语从句
On the other hand, a fervent eschatologist would undoubtedly contest this, launching into an enthusiastic account of the many alternative and imaginative ways in which our world and our race might meet its end sooner, of which disease, warfare, natural catastrophe, and exotic physics experiments gone wrong are but a selection.
6. 插入语的位置
The big question is, however, how long will this continue to be the case?
It was lonely for a day or so until one morning some man, more recently arrived than I, stopped me on the road.(插入语作定语)
Neither will I address - barring global warming - attempts by some of the human race to reduce its numbers through nuclear, biological, or chemical warfare.
The main thrust of this book will address global geophysical events that have the potential to deal our race and our technological society a severe, if not lethal, blow.
7. 介词短语前置/宾语后置
Some of these events may bring to an end the world as we know it.
Her sharp, aggressive tone set in motion the events that led to her downfall.
8. 人名放主句,代词放从句
When he‘s not covering news in the area, Tom enjoys checking out the newest restaurants and bars.
对比
When Tom‘s not covering news in the area, he enjoys checking out the newest restaurants and bars.
2015/8/18 补充:
9. 礼貌用语
上面第 2 点谈到过类似的东西。除了情态动词以外,还有一些情况下,某些说法被约定俗成地认为是礼貌的,换成同义的其他说法可能就不礼貌了。如:
请别人坐下,要说 Have a seat. / Take a seat. 说 Sit down please 就算有 please 听起来也不是很好,比较像上级对下级的命令。
请别人进门,要说 Come on in. 类似于「快进来吧」。说 Come in please 一样有种上级对下级命令的感觉,或者是你跟那个人不熟。
问别人是否听明白了,要说 Does it make sense? / Am I making sense? 而不要说 Understood? /Understand?(无数中国英语老师上课最爱的用语)。因为前者暗含着「如果你不明白,那是我的话没说清楚」的意思 *,后者则是「懂?不懂是你的问题」。当然,后者还是可以用在上级对下级的时候。这一点是初中英语老师告诉我们的,我很感激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
* 说到这我想到《出师表》最后诸葛亮说自己「不知所云」也是指自己话说不清楚(而不是刘禅看不懂),汉语真是博大精深(误)。
分享
414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魏剑峰 ,个人微信:the_great_ennis
写几个比较常见的用词错误吧:
1.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之间是对比关系,它们的意思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并不是表示“另外”的意思。不要把这一对词组后面跟的两个句子写成都是支持或反对某个观点。剑桥词典对此的解释是"used when you are comparing two different facts or two opposite ways of thinking about a situation ", 比如可以这样说:
"On the one hand, expansion would be good, but on the other hand it would be sad to lose the family atmosphere."
2. In a word
很多人喜欢把它放在句子开头当成“总而言之”的意思,当要注意的是它后面只能跟一个单词,而不能跟一个句子(used to indicate that you are saying something by using only one word or by using as few words as possible)
来个例句:"Do you like her?" "In a word,no"
3.benefit
这个词被用错的概率也很高,benefit from 前面的主语一般是人或机构,即“从…中获益”,如"Many patients have benefited from the new treatment."
如果要表示某事物“对…有益”,则可以把benefit作为及物动词,后面接宾语,这个时候就不能加from 了。比如"They are working together to benefit the whole country."
4.lack
lack 作动词时是及物动词,后面不能跟介词,比如正确的句子是"Our town lacks a good shopping center."而不是"Our town lacks of a good shopping center."
当lack作名词时后面的介词则必须跟of,比如"Lack of sleep had made him irritable."
5. be concerned about/be concerned with
两个词组的意思不一样,be concerned about 是“关注...”的意思,而 be concerned with则是“关于...”的意思
6.arguably
arguably并不是表示“容易引起争议的”,而是表示“合理地,站得住脚的”(used when giving your opinion to say that there are good reasons why something might be true)
比如 " He is arguably the best writer of his generation.[=He may well be the best writer of his generation]"
7.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很多同学在作文中喜欢用上这个句子来表达“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的意思,这个说法其实有中式英语之嫌,地道一点的说法可以用"There are two sides to every coin ". 最好的说法其实是用 "There are two sides to every story". 下次写作文的时候不妨试试看。
想到了继续补充...
分享
47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更新:
评论里面有人反映这个是部分地区的高中考点,如此一来倒是我井底之蛙了哈哈哈哈,因为我大学才接触到的时候,真的很惊奇_(:з」∠)_不过我也可以确信在中国许多地方这并不是“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的知识”,如果我的答案能稍微刷新你的三观,也就不算白打字了。
另外,大致翻了其他人的回答,我也觉得都是比较基础的高中语法,包括虚拟语气,独立主格,there be的用法等等,高中英语教育其实已经基本涵盖了学习英语所需要的语法了,大多数中国学生最生疏的地方不是能不能读懂,而是能不能用对。
所以学了那么多语法,输入到了一定程度,一定要输出才能有所提升。一起加油吧:)
………………………………………………………………………………………………
作为一只英专狗,低年级阅读课讲语法时并没有碰到太颠倒三观的用法,直到我遇上了,部!分!否!定!
例句:
‘Whenever you feel like criticizing anyone, ’ he told me, ‘just remember 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haven‘t had the advantages that you‘ve had. ‘ (The Great Gatsby)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那些优越条件。
看似完全否定,实际上是部分否定。
那如果要表达这世上所有的人都没有过你那些优越条件呢?
直接None of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has had the advantages that you‘ve had.
分享
25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Mengfei Wang ,UCR EE Power Engineer
我放个大招:悬垂结构(估计很多人连听都没听过)
悬垂结构_百度百科
一般来讲,分词或分词短语在句子中充当状语时,其逻辑主语与句子主语一致,如:Opening the drawer he took out a revolver.其中opening的逻辑主语是句子主语he。当分词的逻辑主语与句子的主语不一致时,则应将分词的逻辑主语补出来,如:George yawning,the conversation dropped.这种分词结构被称作独立主格结构。但有时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分词的主语既不与句子主语一致,分词本身又非独立主格结构,如:
Going up the hill,the statue of Lincoln struck my eye.在登上山的当儿,林肯的雕像十分引我注目。
Tired but happy,the bus whisked us home.我们虽然疲乏,但很高兴,公共汽车飞快地把我们送到了家。这种分词在语法上被称作垂悬分词(dangling participle),也叫无依着分词。垂悬分词从起源上来说,是语言的错误使用(performance error),即将分词的主语与句子的主语错误联系,从而产生垂悬分词,所以有人又叫它错关联分词(misrelated participle)。
垂悬分词通常出现在句子开头或接近开头的位置,与句子中的其它成分不产生必要的句法关系,特别是它与句子主语无逻辑关系。鉴于这种特点,垂悬分词别名为:独立分词(absolute participle)或孤立分词(isolated participle)。总之,垂悬分词与一般分词不一样,是一种超常规的语言现象,但其用途与形式相对固定,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正因为垂悬分词的使用场合及数量相对有限,英语学习者一方面要学会理解并掌握这一超常语言现象,另一方面切记不要将其它一般分词(遵循主谓一致原则)模仿垂悬分词使用,因为毕竟垂悬分词的产生源于错误联系,违反了主谓一致原则。
分享
11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冯玉超 ,CS研究生/信息安全
昨天在天津大学开会,一个国内top5高校的计算机年轻教授在传授大家如何写高质量的英文论文中,有句话是这么写的:Be caution about bla bla。很显然,正确的写法是be cautious about.
名校教授尚且如此,何况中国学生?
我以前会不自主地纠正别人的语法,反倒被别人嘲笑认真。后来,我发现,即使发表英文论文如麻的计算机博士,即使英语六级接近六百分的文科生,他们对英语语法都是程式化地使用,而且错误很多。
大体来讲,中国人并不注重语法的学习,而更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这是因为这会让她们得到更多的分。但是她们的这些知识落实到表达,无论是口头上还是书面上,都会错误百出。
比如,她们经常弄错时态,即使最简单的一般过去时都会出错,更别说更难的过去完成时和将来进行时了。
她们经常不能准确做到主语与谓语的单复数形式的统一。更不了解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区别,她们对形容词和副词所扮演的角色模糊。她们更不明白主补和状语的区别在哪儿。
她们喜欢堆砌她们自以为熟悉的词汇,不在乎是否合乎规则,更不在乎有无美感。
是的,作为一个工科男生,我对这种现象深感不满。
分享
186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Rafael SaltyFish ,Lord SaltyFish of Salty Castle
-----------------------------------------------------更新在下面-------------------------------------------------------------
原答案:
说的是普通中国学生,那么就说点在高中和大学经常看到的。
1. 冠词乱用。
举个例子以前在XX语法书上经常看到这么一句话,专有名词前一般不加冠词,但在某些特例中:xxx一堆特例。
那么,America不加冠词,the United States要加冠词,the United States是特例要背吗?
Nein!
其实很简单,《英语魔法师之语法俱乐部》这本书上对这个问题有很好的解释,这个问题其实是可以很轻松地理解的。
2.句子之间用逗号连到头。
一个英文简单句只能有一个主谓结构,要是有多个简单句请用连接词或者在句子间加句号:
比如I‘m not like them, I can pretend.是不对的,改成I‘m not like them. I can pretend. 或者I‘m not like them, but I can pretend.就可以了。
3.这个不能算语法错误,不过英文习惯是在逗号之后加一个空格。很多人不注意这个细节,感觉怪怪的。
栗子:If we loved again, I swear I‘d love you right.中间逗号后加个空格。
4.另外还有一个,不及物动词没有被动语态,很多人知道这条,但是文章写着写着就出现了这个问题。
栗子:Crime rates would be declined if more people were able to get education.
decline表达降低意思的时候是不及物动词,不能用被动。
----------------------------------------------------7.18更新-----------------------------------------------------------
谢谢大家的赞~
首先回答评论中 @梦想家 的提问:
为什么专有名词America不用定冠词, 而the United States需要定冠词.
首先明确专有名词所代表的对象只有一个, 不适合用冠词修饰. //a(n)是one的弱化, the是that或those的弱化, 如果修饰了就表明不唯一了.
但是专有名词的判断并不容易, 像下面的例子:
This is a photography show of the Helsinki 50 years ago.
在这里面Helsinki就不是专有名词了. (一个是50年前的赫尔辛基, 一个是现在的赫尔辛基)
再说America和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是专有名词, 不加冠词.
至于the United (States)注意这个名词短语我们可以看成三部分:处于限定词位置的the, 处于形容词位置的United和处于名词位置的States. 注意到处在名词位置上的是States, 也就是州, 邦的意思,州有很多啊, 所以这并不是专有名词. 所以说要特指那个United的States, 就要用上定冠词the. i.e. the是与非专有名词States配合的.
类似的例子有:
the Pacific (Ocean)
the Mediterranean (Sea)
the Titanic (Ship)
以上内容都在《英语魔法师之语法俱乐部》这本书里有, 别看这书名字萌萌哒, 内容真心很棒.
豆瓣传送门:英语魔法师之语法俱乐部 (豆瓣)
另外之前例句中I‘m not like them, but I can pretend.中需要一个逗号, 谢谢 @Jerry Meng指出.
查了一下:
Grammarly Handbook
A comma should be placed before the word but only if but is at the beginning of an independent clause.
I would go for a walk, but for the rain.
In this sentence, but is being used to mean except. Because but isn’t starting an independent clause, the comma isn’t required.
The dog is young, but well-trained.
Grammar is boring, but necessary.
I would go for a walk, but it’s raining outside.
Because it’s at the beginning of an independent clause, the comma before but is necessary.
The dog is young, but he’s well-trained.
在but是在一个独立的子句之前时是需要逗号的.
我再更点别的吧:
说到《英语魔法师之语法俱乐部》,想起一个看起来很简单不过之前一直不知道的东西.
5.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这句话里的be的意思并不是平常be动词的"是", 没有补语的be动词的意思是"存在".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存在或死亡, 这是个问题. 怎么样, 躺枪了吧. (别和我说就我之前不知道T T)
6.有答主说道虚拟语气, 我想起了虚拟语气的一个小trick, 大家都会写If I were ..., ... 其实在口语里, 不一定要用were, 用was也可以. If this was a movie, you‘d be here by now.
7.口语里词的用法我们生疏的更多! 口语用词真是简直了, 很多我们初中甚至小学学的单词以及它们的组合在口语中出现完全就是抓瞎. 以EnglishPod中的几个句子为例:
C0001: I‘ll go with the spaghetti and meatballs, salad and the wine.
go with: to choose, pick.
C0007: Hey Samuel, can you come take a look at my PC? It‘s acting up again.
act up: not working properly.
B0016: Oh, no, the light is about to change...step on it!
step on it: drive a lot faster.
不说了, 用心去体会...
8. 说点与题无关的.
w读double u.
别问为毛不读double v, 我只知道法语读double v...
感觉有用的话点个赞呗~
分享
李大笨 ,想穿一条抹胸裤
A: I don‘t like it
B: me too
B: me either
B: me neither
-------------------------然并卵分割线--------------------
就像之前的答案说的,我们中国学生的语法学习还是挺到位的,大部分人知道要用either。
然后,有一次,我们班一个native speaker给我吐槽,说她被一个人中国人纠正了语法,吐槽入下:he can barely say a whole sentence, but can u believe that, he just corrected my grammar! (纠正的就是开头那个.....)。
所以我想说,大家还是多说多说多说吧,我们的语法真的学的够好了......我们不可能等到把所有的语法都学完再张口说话,错就错,错了再改就好了,但是请说!请说!请说!重说三。
-----------------------补充----------------------
有知友评论提到me neither, 我去google了一下,很多人也在争论这个问题。总结一下,就是neither do I 是最标准的说法,正如大部分回复的只有所说。me either 更随意,用大家的话说,“it appears quite often in American English". 所以美语又被黑了吗?什么鬼
还有就是,其实我的答案是想让大家不要太纠结语法,重要的是张嘴说啊!!
前两天一个饭局,在座的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留学生,有大学没读过的一个阿姨,也有本地人。猜猜谁说话最吸引耳朵?是那个阿姨。她语法错误不少,口音也重,但是内容精彩,又敢于和善于表达自已,大家都很喜欢听她说。
所以小伙伴们,说起来!说起来!说起来!
(我不是说语法不重要,而是不要过分在乎语法了好吗大家)
fr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071242#answer-31219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