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数据结构 导读笔记
第一讲: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
(1)数据元素:是组成数据的、有一定意义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中通常作为整体处理。也被称为记录。 比如,在人类中,什么是数据元素呀?当然是人了。
(2)数据项:一个数据元素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 比如人这样的数据元素,可以有眼、耳、鼻、嘴、手、脚这些数据项,也可以有姓名、年龄、性别、出生地址、联系电话等数据项,具体有哪些数据项,要视你做的系统来决定。
数据项是数据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在数据结构这门课程中,我们把数据项定义为最小单位,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所以,记住了,数据项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3)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子集。
什么叫性质相同呢,是指数据元素具有相同数量和类型的数据项,比如,还是刚才的例子,人都有姓名、生日、性别等相同的数据项。
(4)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在计算机中,数据元素并不是孤立、杂乱无序的,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数据集合。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的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也就是数据的组织形式。
二.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按照视点的不同,我们把数据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1. 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对象中数据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集合结构
集合结构:集合结构中的数据元素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外,它们之间没有其他关系。各个数据元素是“平等”的,它们的共同属性是“同属于一个集合”。数据结构中的集合关系就类似于数学中的集合
(2).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
(3).树形结构
树形结构:树形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种一对多的层次关系
(4).图形结构
图形结构:图形结构的数据元素是多对多的关系
2.物理结构:是指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形式
数据是数据元素的集合,那么根据物理结构的定义,实际上就是如何把数据元素存储到计算机的存储器中.数据的存储结构应正确反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如何存储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实现物理结构的重点和难点
数据元素的存储结构形式有两种: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
(1).顺序存储结构
顺序存储结构:是把数据元素存放在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里,其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和物理关系是一致的(如:数组就是这样的顺序存储结构)
(2).链式存储结构
如果就是这么简单和有规律,一切就好办了。可实际上,总会有人插队,也会有人要上厕所、有人会放弃排队。所以这个队伍当中会添加新成员,也有可能会去掉老元素,整个结构时刻都处于变化中。显然,面对这样时常要变化的结构,顺序存储是不科学的。那怎么办呢?
链式存储结构:是把数据元素存放在任意的存储单元里,这组存储单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数据元素的存储关系并不能反映其逻辑关系,因此需要用一个指针存放数据元素的地址,这样通过地址就可以找到相关联数据元素的位置.
逻辑结构是面向问题的,而物理结构就是面向计算机的,其基本的目标就是将数据及其逻辑关系存储到计算机的内存中。
三.抽象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是指一组性质相同的值的集合及定义在此集合上的一些操作的总称。
数据类型是按照值的不同进行划分的。在高级语言中,每个变量、常量和表达式都有各自的取值范围。类型就用来说明变量或表达式的取值范围和所能进行的操作.
在C语言中,按照取值的不同,数据类型可以分为两类:
原子类型:是不可以再分解的基本类型,包括整型、实型、字符型等。
结构类型:由若干个类型组合而成,是可以再分解的。例如,整型数组是由若干整型数据组成的。
事实上,抽象数据类型体现了程序设计中问题分解、抽象和信息隐藏的特性。抽象数据类型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分解为多个规模小且容易处理的问题,然后建立一个计算机能处理的数据模型,并把每个功能模块的实现细节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从而使具体实现过程隐藏起来。
总结: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