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我,论异类——《无声告白》

神作《人类简史》依旧没有读完,可能是因为假期太过安逸了以至于读不进去这种类型的书,在此期间读完了《无声告白》。

这部美籍华裔一炮走红的处女作始终争议较大,一些人把它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另一些人则把它贬得一无是处,而在我看来它没有有些人描述的那样天花乱坠,但也算得上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无声告白》的故事建立在一系列社会常见的矛盾上,由一个华裔家庭中倍受宠爱的女儿的死亡拉开帷幕,通过插叙的手法逐渐的描摹出事情的真相,然而这个真相既没有离奇的杀人动机,也没有精巧的作案过程,你会发现一切原因都来自于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全是些在现实生活随时随地都会发生的小事,这些不易发现的小小线索,宛如衣服上的线头,平日里不会太过注意,在某个特定的时刻,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了花季少女的死亡,看似平凡温馨的五口之家的土崩瓦解。

小说的英文名叫做《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我感觉这个名字更加贴切的概括了这个故事,”我从未对你讲过的所有事情“,”这一切我都从未对你讲过“,就像书中那家人一样,彼此之间都”多得是你不知道的事“,其实他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分歧和矛盾,只是谁都没有挑明,直至终有一日招架不住,支离破碎。

最大的分歧莫过于李先生李太太背道而驰的价值观。李先生,白人社会中的华裔,在那个美国还没有称为文化大融炉的时代,处处遭遇别人奇怪的眼神和不公的对待,就算努力奋斗考进哈佛博士并成为终身教授,生活境况依旧没有多大改观,从来就没有什么朋友,他一生的追求便是平凡,这时他遇到了李太太——可以轻易融入人群中的白人女孩,他被她的平凡深深的吸引。李太太,女权主义者,在那个男女不平等的时代,一直努力的摆脱着母亲的期待——找一个好男人,她立志当一名医生,在大学里报了自然科学的课程,班里只有她一个女生,但是她努力做到最好,在那个时代她无疑是一个异类,但是她喜欢成为异类,这时她遇见了李先生——另一个异类,一个中国人,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来,她被他的不平凡深深的吸引。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但这两个人却不顾家人的阻拦组成了一个家庭。

李太太的梦想终没有实现,她还没有获取学位就怀孕了,不得不暂时放弃学位做起全职太太,虽然其间因为想要实现梦想而离家出走,却因为怀上了第三个孩子而空手而归,她一生都无法走出母亲的咒语,一心想成为异类却和普通的妻子没什么两样,而她的丈夫,极力追求平凡和普通却始终是异类。

因为李先生是异类,他的孩子们都是异类,在学校里没有朋友,形单影只,但是李先生总是寄希望于他的大女儿莉迪亚,认为她是不同的,他不停的教育她要多交朋友,好好的融入美国社会真正的成为其一份子,而李太太更是对莉迪亚爱得偏执,她认为只有莉迪亚能完成自己未竟的梦想,她从小教莉迪亚各种自己还没有忘记的科学知识,希望激发她对医学的兴趣,她一厢情愿的认为莉迪亚真的很热爱学习,莉迪亚十分优秀。莉迪亚是维系家庭的纽带,是家庭围绕的中心,小小年纪无形的责任就压在了她的肩膀上。事实上,莉迪亚并不喜欢学习那些科学知识,她只是潜意识里觉得母亲会像多年前那样忽然离开,所以不停的满足母亲的所有要求,还要每天装模作样的拿着根本没有拨通的电话聊天,来向父亲证明自己有朋友,她似乎从未考虑过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但她终于也被繁重的压力压垮,课业不再跟得上,成绩一落千丈,她开始抽烟,开始和”坏孩子“杰克混在一起。

恰恰相反,莉迪亚的哥哥内斯自小便对宇宙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展现了超乎常人的天赋,但这一切从未被家人放在眼里,甚至他凭借一己之力考入哈佛也并没有引起家人过分的重视,毕竟,全家人的中心都是莉迪亚。内斯爱莉迪亚,同情莉迪亚,也恨莉迪亚,他曾将年幼的妹妹推入湖中又将她救起。和莉迪亚一样,他是压抑的,虽然始终走着自己的路线,却从来未曾得到肯定的掌声,妹妹的光环使他窒息,使他迫切的想要逃离这个家。内斯和莉迪亚的小妹妹汉娜则更加可怜,从来没有人关注这个缩在角落里的孩子,她敏感,内向,又多疑,她比别人有更敏锐的直觉却从来没有机会说出来。

另一个重要人物,莉迪亚的”男朋友“杰克,实际上却是暗恋内斯的同性恋者,却被内斯恶意揣摩,甚至认为他就是造成莉迪亚死亡的罪魁祸首,杰克一直知道自己被喜欢的人讨厌着,但他始终远远的观望着他,守护着他,《无声告白》这个题目形容杰克再合适不过。杰克也是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角色,当他的伪装被莉迪亚识破时,他对莉迪亚说:”至少我不用别人来告诉我我想要什么。”是他让莉迪亚有机会重新反思自己的人生,打算与他人的期望说再见,想要好好的做自己。

书封上写着一句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可是我不禁怀疑,如果莉迪亚没有在自己下定决心的那一夜意外坠湖,在接下来的人生中,她便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吗?她真的可以凭借着忽如其来的决心摆脱他人的期待吗?我稍稍脑补了一下接下来的故事,如果莉迪亚没死,她的母亲听到她的心声会崩溃,她会再次因为害怕母亲离开而努力学习自己不感兴趣也学不懂的知识,她的父亲知道她根本没什么朋友后,会心急如焚,继续鼓吹她去交朋友,可她依旧交不到什么朋友,偶尔还要勉为其难的和一些并不熟悉的同学出去玩,她和哥哥的关系会越来越差,一切都没什么改变。或者,更简短的话,莉迪亚第二天早上一醒来,觉得自己并没有改变的勇气,于是继续了一如既往的生活。

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些了,所以我其实特别不想探讨这个话题,因为这个话题根本不适合于现实生活,他人的期待太重太重,而我们已经被迫接受了太多自己并不喜欢的事物,进而也会自然而然的走上我们并不想要的生活,我们何尝不想要改变,但是会不会已经太晚了。我真正想要的东西,我是知道的,我只是不得不把很多的时间花销在满足他人的期待上,所以完成自己对自己的那部分期待时则显得时间不足,即便如此我也不想放弃,或许我最后也会像文中的李太太一样一生期望终成空,但是,就算改变太晚了,放弃,会不会也太早了。

一想到这个问题我就会心情不好,诚然,我认为自己比只会满足别人的期待从未想过自己的愿望的人要强得多,但是这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可以义无反顾的抛却一切做自己,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我能做的就只是默默的给他们加油,希望他们的心愿都实现,这样我就觉得我的生活,多了一丝希望。同时,我又羡慕那些从不多想随波逐流的人,常听人说,世界上最开心的就是傻子了,大概是一个道理吧。

“找到真正的自己”,我并不知道正确的方法,我想作者也不知道,所以她写不下去了,干脆把莉迪亚写死了,或者她把莉迪亚写死,是想给大家留下一点希望,防止故事更加致郁,以至于有人看完故事之后真的死了。

这个问题不再多想,我们来讲讲书中提到的另一个问题。华裔,女权主义者,同性恋者……这些在社会中生活的并不开心的人统统指向了一个词——异类。

提到什么是异类,每个人想到的东西恐怕都不同,有的人认为精神病是异类,有的人认为coser是异类,有的人则认为自己就是异类。

我很难肯定的说谁谁谁就是异类,有些人看起来很特立独行但实际上从未把自己视为异类,也有些人普普通通但内心深处叫嚣着要做异类,而我自己,有的时候感觉自己是异类,有的时候又感觉自己不是异类。

有的时候,我拼命的向世界叫嚣着,自己是异类。在那个女孩子们都热衷于看言情小说并将其作为课间话题的年纪,我时常捧着一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或者《围城》,其实真正好好去读这些书都是几年之后的事了,我当时与其说是看书,更像是一种蠢到爆的行为艺术,仿佛这样就可以讽刺她们手中的小说的浅薄,低俗,无聊。我曾穿着日系校服,汉服,朋克风小斗篷这些大家不会穿出门的服装出门,并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洋洋得意,虽然我明白这只是一种异样的虚荣心。

有的时候,我又会想尽办法向其他人靠拢,证明我是他们的同类。看到街上路过的女孩染了漂亮的发色,我会问妈妈为什么她们都可以染发我却不可以染。当大家都报名参加某个可以加学分的活动时,本来犯懒不想报名的我也会报名参加,虽然可能并不差那0.5学分,但我总觉得不参加就比别人少了些什么。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想的,可能一意孤行的做异类从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可能安分守己的做普通人从不想在任何方面露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又或者会不会所有人都跟我一样,无论做异类还是不做异类,都无法满足。来到一个新环境;我想做一个异类;我真的变成了大家眼中的异类;我觉得做异类不好想和大家一样;我真的和大家一样了;我觉得和大家一样不好,我想做异类……如此无限循环。

但无论如何,我以上说的异类都是个性上的异类,不是那种像小说里的人物那样,很直接的就会被定义为异类的类型(我说过我是外星人,但是没人真的相信)。而异类的问题,可谓主宰我们的历史。宗教,种族,性别,性取向……人人本都相同,纤尘不染来到世界,两只眼睛一张嘴。人人本都不同,总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己的个性。可是大脑越长越大的人类偏偏要划分出孰优孰劣,谁是主流谁是异类(《人类简史》里的观点),所以我们在“正确”的家庭教育下也养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亲近同类,排斥异类。官方把一个群体定义为异类,就相当于无声中下了一个命令——排斥他们!到底有多少“异类”深受其害呢?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同样的,我不知道,作者也不知道,作者非常突兀的为这个致郁的故事画上了治愈的句号,本来都决定和华裔小三陈小姐在一起的李先生不知怎么就回心转意回家了,本来支离破碎的家庭不知怎的忽然就愈合了。虽然故事的结尾暗示内斯和杰克在一起了无疑是给我这个腐女发了一颗小糖豆,但总体来说我还是觉得这个结局美好得太不现实,而且她并没有告诉我们该怎么做,该怎么做才能摆脱别人的期待呢?该怎么做才能解决异类的苦楚呢?她都没有说明,她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不过鉴于这只是一本小说,又不是一部教科书,在讲故事和反应社会现象方面,她已经做得不错了。

被困在别人的期待中,被困在关于成不成为为异类的纠结里,我与这本书产生了强大的共鸣,就像找到了一个好狱友,但我知道,要想逃离监牢,还有好长好长的路要走。

时间: 2024-12-26 16:16:25

论自我,论异类——《无声告白》的相关文章

被爱毁灭——《无声告白》的读后感作文3000字

被爱毁灭——<无声告白>的读后感作文3000字:“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1977年5月3日早晨6点30分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莉迪亚已经死了,他们只清楚一个无伤大雅的事实:莉迪亚来不及吃早餐了.”这开篇一下子就让我想起了加缪<局外人>的经典开篇,“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看到开篇不禁猜想,这难道是一本悬疑小说?读后发现,有推理的味道,但全书囊括的东西还挺多,涉及种族歧视.女权问题.混血后裔.家庭教育.梦想自由.师生恋.同性恋.婚外情,等等.这本书是美国华裔作家伍绮

读《无声告白》有感

重要的是选择,选择错了,即时多么大的努力,也只是徒劳:詹姆斯和玛丽琳,在错误的时代,结合到了一起,又没有足够的坚定的性格,必然会在后续的生活中,爆发冲突,影响家庭: 于莉迪亚,最终选择了不在活在他人的期望里,但是,最终去突破那层障碍时,遭遇了不幸.就个体而言,是个巨大的悲剧.所有的家庭希望都寄语一点,她的压力之大,是难以想象的: 也许,最终詹姆斯.玛丽琳.内斯,会对汉娜无限宠爱,其实,也是一种人类本心宽恕自己的选择.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wesome-Ca

愿随命运颠沛流离——《孤儿列车》读后感

某一个阳光灿烂又寒风凛冽的日子,我躺在床上花了一天时间看完了<孤儿列车>,然后看到老师在微信群里催读书笔记,就想既然都读完了,就写一篇吧. 其实我对这本书的印象并不是很好,因为书封上就写着“温暖无数心灵的希望之书”,而我对诸如此类的心灵鸡汤一向比较排斥.当初买回这本书的原因是打特价三本27,而三本中包含有一直想看的华裔作家伍绮诗的<无声告白>和东野圭吾的作品,而我通常习惯把喜欢的东西放在最后(什么鬼习惯),于是我最先看了它,不过看完之后发现还是不错的. 此前一直在拜读老师推荐的&l

你的计划为什么运行不下去?怎么破?

2015年12月17日.我做了一次题为"做自己想做的工作"的公开课,有个朋友提了个问题,大意是说他想学编程.认为自己也喜欢.准备学,但是每次有时间,他宁愿背会儿单词,也懒得開始学编程. 有个朋友决心要减肥,每天吃非常少,晚上甚至断食.坚持了两个星期就见效果了.瘦了将近10斤,我夸他有决心有运行力,可又过了一周,再见到他,又反弹回来了. 我们常常会希望自己有所改变,能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达到自己希冀的某个目标.于是就会自己制定一些计划,踌躇满志地准备运行.可往往第二天早上起来就放弃了,或者

2016总结与2017展望

又到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给自己个总结吧,然后再为新的一年,哦不,应该是未来的几年设定一个目标.人生不能老是这样只看眼前嘛,必须要为长远做一下计划了,否则总是感觉日子过得忙忙碌碌稀里糊涂的. 工作篇 应该从2015年10月份总结起来吧.那时公司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裁员,从此开启了一段新的工作经历.从原来只是接触边缘业务的开发人员,变成了接触核心业务的开发人员.这一年来做了大4个大项目和一些维护性的项目,对公司的两个重要业务都有了很多的了解,自己能够从整体架构宏观上考虑问题,这点是有一定进步的.但是明显

兴趣问题清单和第四周周总结

你最喜欢做什么--兴趣问题清单 •根据迄今为止已有的经历,你真正喜欢从事的工作是什么?        开个咖啡店 •休暇时间你最爱从事的活动是什么?       休息读书,出去闲逛 •什么令你精疲力尽?什么能激发你的活力?       无所适从        有目标 •你是重视质量,还是重视数量?   质量 •你喜欢与人共事吗?  喜欢 •你喜欢在工作时使用计算机吗?   喜欢 •你喜欢写作吗?  喜欢 •对于创作和销售你更喜欢哪一种工作?   创作 •你愿帮运气不佳的人一臂之力吗?   愿意

2015年读书列表

<早上3小时完成一天工作> <静观日本> <创造> <世界秩序> <创造>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村上春树 <娱乐至死> <这样装修不后悔> <家庭广袖必须亲自监工的99个细节> <你的时间有限,不要为别人而活> <富爸爸穷爸爸> <知乎日报——读万里书> <程序员健康指南> <久坐致命,我们该怎么办>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

东北育才 第1天

闭上眼睛,细细想想,似乎已有许久没有看见过老师与众多的同学了.心里面似乎总是有一些空落落的. 不过再想,在这里可以认识新的老师,结交新的同学.“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当然,接触了新环境后,可以更加理性的认识原先的环境. 寝室里面没有空调,不怕,根本不热. 寝室里面没有蚊帐,不怕,没有蚊子. 寝室里面没有书桌,不怕,我去隔壁增进友谊. 寝室里面枕头很硬,不怕,我睡得香. 寝室里面有8个人,不怕,晚上唠嗑. 其实世事常常不分好坏,影响你的常常是心态与外界的舆论.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别人的期待

阅读拾光(2)

1.在这个世界上别太依赖任何人, 因为当你在黑暗中挣扎时, 连你的影子都会离开你.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 只有靠自己努力.—— 宫崎骏 ???<魔女宅急便> ???? 2.我相信,一个在沧海中失掉了笑的人,决不能做任何的事情.我也相信,一个曾经沧海又把笑找回来的人,却能胜任任何的艰巨.——季羡林 3.只有一件事会使人疲劳:摇摆不定和优柔寡断,而每做一件事,都会使人身心解放,即使把事情办坏了,也比什么都不做强. ——茨威格 4.尽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剩下的就交给老天,其实人生如是而已.——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