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标准:三、二列和三列布局

知识点:

1.二列自适应宽度

2.二列固定宽度

3.二列固定宽度居中

4.xhtml的块级元素(div)和内联元素(span)

5.float属性

6.三列自适应宽度

7.三列固定宽度

8.三列固定宽度居中

9.IE6的3像素bug

1)二列自适应宽度

div为块级元素,默认情况下占据一行的空间,要想让下面的div跑到右侧,需要做css的浮动来实现。

在#side里面加上float:left;即可

说明:当我们不加float时,可以看到div占据的是一行

但是如果加了float:left后,可以看到div是浮动到最左侧,且占据的宽度是我们设置的宽度120px;

详细的关于float的可以观看下面的一篇文章,讲的很详细:http://paranimage.com/css-float-attribute/

2)二列固定宽度

和二列自适应宽度不同的是,只要给两个div都是一个固定的宽度即可,比如main的宽度设置为"width:350px;"

3)二列固定宽度居中

在使用{float:left;}时,如果再用{margin:auto;}是不起作用的,不能起到居中的作用,是因为{margin:0 auto;}可以让有宽度属性的块级元素水平居中,但它通常只对静态元素(无浮动、无定位)起作用。

在这里我们可以给这两个div加一个父级div,父级div的宽度设置为两个子div的宽度之和,然后让父级div居中。

4)xhtml的块级元素(div)和内联元素(span)

块级元素:就是一个方块,像段落一样,默认占据一行出现,相当于他的之前和之后各插入了一个换行。

一般的块级元素如:段落<p>、标题<h1><h2>...、列表<ul><ol><li>、表格<table>、表单<form>、DIV<div>和BODY<body>等元素

内联元素:又叫行内元素,只能放在行内,就像一个单词,不会造成前后换行,起辅助作用。

一般的内联元素如:表单元素<input>、超级链接<a>、图像<img>、<span>。。。

可以用CSS的display:inline将块级元素变为内联元素,也可以用display:block将内联元素变为块级元素。

5)float属性

任何元素都可以浮动,浮动会生成一个块级框,且要指明一个宽度,否则它会尽可能的窄,另外当可浮动的空间小于浮动元素时,它会跑到下一行,直到拥有足够放下它的空间。

查看不加float的样式:

加了float的样式:

从上图可以看出,文字是紧挨着图片的,所以如果我们想让图片和文字有一定间距的话,可以给图片位置的div一个width。

并且如果我们只想让文字在图片右侧显示,不想让他在图片下面显示的话,可以给#main加一个{float:left;}或者{margin-left:310px;}

6)三列自适应宽度

三列自适应宽度,一般常用结构是左列和右列固定,中间根据浏览器宽度自适应。

注:三个div的顺序一定要是先把两个浮动的side和side1加上,最后加main,否则side1会跑到下面去,这个暂时没有弄懂原因,先这么记着吧。

7)三列固定宽度

如果想让三列固定宽度,与二列固定宽度一样,只要给这三个div加一个固定宽度的父div即可,如果想让他居中,给父div加一个{margin: 0 atuo;}即可

8)IE6的3像素bug

将#side和#main中加上{margin-right:-3px;}既可解决这个问题

注:在#side上加上_margin-right:-3px;前面加上一个下划线,这样这个样式专门针对IE6有效,在IE7下还是会正常显示

或者如果三列均是固定宽度的时候,则可以用{float:right;},因为用上面的方法不能通过W3C验证。

时间: 2024-10-09 13:12:01

Web标准:三、二列和三列布局的相关文章

Web标准:二、一列布局

知识点: 1.一列固定宽度 2.一列固定宽度居中 3.一列自适应宽度 4.一列自适应宽度居中 5.一列二至多块布局 1)一列固定宽度 下图是定义了一个高300px,宽400px,颜色是#99FFcc的样式表. 显示如下:2)一列固定宽度居中 与一列固定宽度相比,只要加一个居中的属性即可,这里用到的是CSS的外边距属性:margin.增加属性margin:auto: 显示如下:3)一列自适应宽度 自适应宽度是相对于浏览器,将CSS中的“width:400px:”去掉,或者使用“width:100%

WEB标准以及W3C的理解和认识

web标准简单来说可以分为结构.表现和行为.其中结构主要是有HTML标签组成.表现即指css样式表,通过css可以是页面的结构标签更具美感.行为是指页面和用户具有一定的交互,同时页面结构或者表现发生变化,主要是有js组成.web标准一般是将该三部分独立分开,使其更具有模块化.但一般产生行为时,就会有结构或者表现的变化,也使这三者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 W3C对web标准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也就是在实际编程中的一些代码规范,包含如下几点: 对于结构要求:(标签规范可以提高搜索引擎对页面的抓取效率,对

关于对WEB标准以及W3C的理解与认识问题

web标准简单来说可以分为结构.表现和行为.其中结构主要是有HTML标签组成.或许通俗点说,在页面body里面我们写入的标签都是为了页面的结构.表现即指css样式表,通过css可以是页面的结构标签更具美感.行为是指页面和用户具有一定的交互,同时页面结构或者表现发生变化,主要是有js组成. web标准一般是将该三部分独立分开,使其更具有模块化.但一般产生行为时,就会有结构或者表现的变化,也使这三者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 W3C对web标准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也就是在实际编程中的一些代码规范:包含如下

web标准(复习)--3 二列和三列布局

今天学习二列和三列布局,将涉及到以下内容和知识点 二列自适应宽度 二列固定宽度 二列固定宽度居中 xhtml的块级元素(div)和内联元素(span) float属性 三列自适应宽度 三列固定宽度 三列固定宽度居中 IE6的3像素bug 一.两列自适应宽度下面以常见的左列固定右列自适应为例,因为div为块状元素,默认情况下占据一行的空间,要想让下面的div跑到右侧,就需要做助css的浮动来实现.首先创建html代码如下: <style>#side { background-color:#99F

第三天 二列和三列布局

http://www.aa25.cn/div_css/904.shtml 今天学习<十天学会web标准(div+css)>的二列和三列布局,将涉及到以下内容和知识点 二列自适应宽度 二列固定宽度 二列固定宽度居中 xhtml的块级元素(div)和内联元素(span) float属性 三列自适应宽度 三列固定宽度 三列固定宽度居中 IE6的3像素bug 一.两列自适应宽度 下面以常见的左列固定右列自适应为例,因为div为块状元素,默认情况下占据一行的空间,要想让下面的div跑到右侧,就需要做助c

web标准(复习)--2 列布局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列布局,包含以下几种形式: 1.一列固定宽度 2.一列固定宽度居中 3.一列自适应宽度 4.一列自适应宽度居中 5.一列二至多块布局 前一节我们回顾了xhtml基础和css基础部分,今天我们正式开始使用网页制作软件--adobe公司出品的dreamweaver来开始网页设计之旅.相信之前您已经用过这个软件了,具体怎么使用我就不讲了.为了照顾部分朋友,今天课程的css部分我们是以可视化生成方式,不过建议大家能手写的尽量还是手写,这样有助于提高效率. 一.一列固定宽度我们先看一下一

容器深入研究 --- 散列与散列码(三)

如何覆盖hashCode(): 明白了如何散列之后,编写自己的hashCode()就更有意义了. 首先,你无法控制bucket数组的下标值的产生.这个值依赖于具体的HashMap对象的容量,而容量的改变与容器的充满程度和负载因子有关.hashCode()生成的结果,经过处理后称为桶位的下标. 设计hashCode()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无论何时,对同一个对象调用hashCode()都应该产生同样的值.如果在将一个对象用put()添加进HashMap时产生一个hashCode()值,而用get()

SQL面试题:有A B C三列,用SQL语句实现:当A列大于B列时选择A列否则选择B列

.请教一个面试中遇到的SQL语句的查询问题 表中有A B C三列,用SQL语句实现:当A列大于B列时选择A列否则选择B列,当B列大于C列时选择B列否则选择C列. ------------------------------------------ select (case when a>b then a else b end ), (case when b>c then b esle c end) from table_name [sql] view plain copy drop table

怎样在一条sql语句中将第一列和第二列加和的值作为第三列的值

今天在写代码的时候,遇到的一个小问题,特意记下来,以免自己以后忘记了. 在一个表单里面,要表单的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值查询出来,做和,作为第三列的值. select 1 as a,2 as b,(a+b) from dual;--这样写是会报错的 select 1 as a,2 as b,(1+2) from dual;--这样写是对的 由此可见,使用别名的方式是不行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ongyaotou/p/11754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