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语句记录

1.开关机

shutdown -h now  立刻进行关机

shutdown -r now  现在重新启动计算机

reboot           现在重新启动计算机

logout           注销

2. vi编辑器

vi  文件名    用vi打开文件

输入i  [进入到插入模式]

输入esc键[进入命令模式]

输入  wq 保存退出    q! 退出但不保存

3. 文件

ls 列出当前目录下所有文件

4.文件夹目录

  root目录:用于存放root用户相关文件的目录

home目录:用于存放普通用户的相关文件的目录

bin目录:用于存放常用命令的目录

sbin目录:用于存放要具有一定权限才可以使用的命令的目录

mnt目录:用于默认挂载软驱、光驱的目录

etc目录:用于存放配置相关的文件的目录

var目录:用于存放经常变化的文件的目录

boot目录:用于存放系统引导文件的目录(重要)

usr目录:用于存放安装的默认目录(安装文件会默认安装在usr目录里)

tmp目录:用于存入临时文件的目录

时间: 2024-10-16 21:38:03

Linux 语句记录的相关文章

Arch Linux 安装记录

Arch Linux 安装记录 基本上参考wiki上的新手指南,使用arch 2014.6.1 iso安装 设置网络 有线网络 Arch Linux 默认开启DHCP. 静态ip 首先关闭DHCP:systemctl stop dhcpcd.service,找出网卡名字ip link(例中为enp2s0f0),设置网卡 >>> ip link set enp2s0f0 up //激活网卡 >>> ip addr add ip_addr/maskbits dev enp2

Linux学习记录--文件IO操作相关系统编程

文件IO操作相关系统编程 这里主要说两套IO操作接口,分别是: POSIX标准 read|write接口,函数定义在#include<unistd.h> ISO C标准 fread|fwrite接口,函数定义在#include<stdio.h> 有书上说POSIX标准与ISO C标准的区别在于文件读写是否带缓冲区,我则不是很认同,因此POSIX标准下的IO操作也是带缓冲区的,至于这两个标准下的IO性能谁更加好则不一定,因为这和缓冲区的大小,以及用户逻辑有很大关系. POSIX标准

linux 学习记录- 用户切换

一.用户切换:      缘由:1.使用一般账号操作系统,这是平日操作的好习惯.2.用较低权限启动系统服务:如apache软件,可以建立        apache用户来启动apache软件,如果这个程序被攻破,系统也不至于损毁.3.软件本身的限制. a.su  最简单的切换用户身份的方法       使用方法:  su [-lm][-c 指令][username]            详解: -:代表使用login-shell的变量档案读取方式来登入系统,若后面没有用户名,代表切换到root

Linux学习记录--文件管理相关系统编程

文件管理相关系统编程 重要文件标识 打开文件标识 O_RDONLY:只读方式打开 O_WRONLY:只写方式打开 O_RDWR:可读写方式打开 打开文件操作副标识 O_CREAT:若路径中文件不存在则创建,使用Open函数时需同时指定文件权限 O_EXCL:若与O_CREAT连用,检查文件是否已经存在,若不存在则建立文件存在则返回错误,这使创建和测试成为一个原子操作 O_APPEND:读写文件从文件尾部开始移动,所有写入数据都加入文件尾部 O_TRUNC:若文件存在并且可以写入,此标识会将源文件

Linux巩固记录(3) hadoop 2.7.4 环境搭建

由于要近期使用hadoop等进行相关任务执行,操作linux时候就多了 以前只在linux上配置J2EE项目执行环境,无非配置下jdk,部署tomcat,再通过docker或者jenkins自动部署上去 看下进程,复制粘贴删除等基本操作,很多东西久了不用就忘了,所有写个demo巩固下曾经的linux知识 后续会有hadoop等主流的大数据相关环境的搭建及使用 ---------------------------------------------------------------------

Linux(2)---记录一次线上服务 CPU 100%的排查过程

Linux(2)---记录一次线上服务 CPU 100%的排查过程 当时产生CPU飙升接近100%的原因是因为项目中的websocket时时断开又重连导致CPU飙升接近100% .如何排查的呢 是通过日志输出错误信息: 得知websocket时时重新 连接的信息,然后找到原因 解决了. 当然这里幸好能通过日志大致分析出原因 那么我就在思考如果日志没有告诉任何信息 但线上CPU还是接近100%那么如何排查呢.所以学习了下排查过程. 通过查阅资料并实践后,这里总结了两种办法.第一种博客满天飞的方法

Linux学习记录-数字比较-if语句-算术运算

整数比较 -eq:等于 -nq:不等 -gt:大于 -lt:小于 -ge:大于等于 -le:小于等于 用法: A=3 B=4 [ $A -eq $B ] echo $? 逻辑与:&& 逻辑或:|| 变量名称: 1.只能包含字母.数字.下划线,并且不能数字开头 2.不应该跟系统中已经有的环境变量重名 3.最好做到见名知义 单分支if语句 if 判断条件: then statement1 statement2 .. fi 双分支的if语句 if判断条件:then statement1 stat

Mysql 将结果保存到文件 从文件里运行sql语句 记录操作过程(tee 命令的使用)

1.  有时候我们可能须要记录我们对mysql的操作过程,这时我们能够使用mysql的tee命令 1)第一种情况是在链接数据库的时候使用tee >mysql  -u root  -p  --tee=C:\log.txt       //注意这里路径不须要加上引號 这时我们对数据库的全部操作都会记录在log.txt上: 2) 第二中方式是在链接上数据库后使用 mysql >   tee  C:\log.txt        //这个命令后面的操作都会记录在log中 当你不想记录log时,你能够使

Linux 文件记录的时间

生产发现一个问题,找到根源是因为文件被修改了,然后通过查看修改的时间,权限用户,找到操作的机器,其中发现一个点就是Linux文件时间记录,有三个Access(访问),Modfiy(vi编辑),Change(修改权限) 常用的查看为stat filename和ls -l --full-time filename 1,当我们仅仅只是读取文件时,access time 改变,而modify,change time 不会改变 2,当修改文件时,access,modify,change time 都会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