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下系统调用的三种方法

系统调用(System Call)是操作系统为在用户态运行的进程与硬件设备(如CPU、磁盘、打印机等)进行交互提供的一组接口。当用户进程需要发生系统调用时,CPU 通过软中断切换到内核态开始执行内核系统调用函数。下面介绍Linux 下三种发生系统调用的方法:

通过 glibc 提供的库函数

glibc 是 Linux 下使用的开源的标准 C 库,它是 GNU 发布的 libc 库,即运行时库。glibc 为程序员提供丰富的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除了例如字符串处理、数学运算等用户态服务之外,最重要的是封装了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服务,即系统调用的封装。那么glibc提供的系统调用API与内核特定的系统调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 通常情况,每个特定的系统调用对应了至少一个 glibc 封装的库函数,如系统提供的打开文件系统调用 sys_open 对应的是
    glibc 中的 open 函数;
  • 其次,glibc 一个单独的 API 可能调用多个系统调用,如 glibc 提供的 printf 函数就会调用如 sys_opensys_mmapsys_writesys_close 等等系统调用;
  • 另外,多个 API 也可能只对应同一个系统调用,如glibc 下实现的 malloccallocfree 等函数用来分配和释放内存,都利用了内核的 sys_brk 的系统调用。

举例来说,我们通过 glibc 提供的chmod 函数来改变文件 etc/passwd 的属性为
444: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rc;

        rc = chmod("/etc/passwd", 0444);
        if (rc == -1)
                fprintf(stderr, "chmod failed, errno = %d\n", errno);
        else
                printf("chmod success!\n");
        return 0;
}

在普通用户下编译运用,输出结果为:

chmod failed, errno = 1

上面系统调用返回的值为-1,说明系统调用失败,错误码为1,在 /usr/include/asm-generic/errno-base.h 文件中有如下错误代码说明:

#define EPERM       1                /* Operation not permitted */

即无权限进行该操作,我们以普通用户权限是无法修改 /etc/passwd 文件的属性的,结果正确。

使用 syscall 直接调用

使用上面的方法有很多好处,首先你无须知道更多的细节,如 chmod 系统调用号,你只需了解 glibc 提供的 API 的原型;其次,该方法具有更好的移植性,你可以很轻松将该程序移植到其他平台,或者将 glibc 库换成其它库,程序只需做少量改动。

但有点不足是,如果 glibc 没有封装某个内核提供的系统调用时,我就没办法通过上面的方法来调用该系统调用。如我自己通过编译内核增加了一个系统调用,这时 glibc 不可能有你新增系统调用的封装 API,此时我们可以利用 glibc 提供的syscall 函数直接调用。该函数定义在 unistd.h 头文件中,函数原型如下:

long int syscall (long int sysno, ...)
  • sysno 是系统调用号,每个系统调用都有唯一的系统调用号来标识。在 sys/syscall.h 中有所有可能的系统调用号的宏定义。
  • ... 为剩余可变长的参数,为系统调用所带的参数,根据系统调用的不同,可带0~5个不等的参数,如果超过特定系统调用能带的参数,多余的参数被忽略。
  • 返回值 该函数返回值为特定系统调用的返回值,在系统调用成功之后你可以将该返回值转化为特定的类型,如果系统调用失败则返回 -1,错误代码存放在 errno 中。

还以上面修改 /etc/passwd 文件的属性为例,这次使用 syscall 直接调用: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syscall.h>
#include <errno.h>

int main()
{
        int rc;
        rc = syscall(SYS_chmod, "/etc/passwd", 0444);

        if (rc == -1)
                fprintf(stderr, "chmod failed, errno = %d\n", errno);
        else
                printf("chmod succeess!\n");
        return 0;
}

在普通用户下编译执行,输出的结果与上例相同。

通过 int 指令陷入

如果我们知道系统调用的整个过程的话,应该就能知道用户态程序通过软中断指令int 0x80 来陷入内核态(在Intel
Pentium II 又引入了sysenter指令),参数的传递是通过寄存器,eax
传递的是系统调用号,ebx、ecx、edx、esi和edi 来依次传递最多五个参数,当系统调用返回时,返回值存放在 eax 中。

仍然以上面的修改文件属性为例,将调用系统调用那段写成内联汇编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yscall.h>
#include <errno.h>

int main()
{
        long rc;
        char *file_name = "/etc/passwd";
        unsigned short mode = 0444;

        asm(
                "int $0x80"
                : "=a" (rc)
                : "0" (SYS_chmod), "b" ((long)file_name), "c" ((long)mode)
        );

        if ((unsigned long)rc >= (unsigned long)-132) {
                errno = -rc;
                rc = -1;
        }

        if (rc == -1)
                fprintf(stderr, "chmode failed, errno = %d\n", errno);
        else
                printf("success!\n");

        return 0;
}

如果 eax 寄存器存放的返回值(存放在变量 rc 中)在 -1~-132 之间,就必须要解释为出错码(在/usr/include/asm-generic/errno.h 文件中定义的最大出错码为
132),这时,将错误码写入 errno 中,置系统调用返回值为 -1;否则返回的是 eax 中的值。

上面程序在 32位Linux下以普通用户权限编译运行结果与前面两个相同!



参考资料

  • Understanding The Linux Kernel, the 3rd edtion
  • The GNU C Library Reference Manual, for version 2.18
时间: 2024-10-01 02:21:03

Linux 下系统调用的三种方法的相关文章

Linux更新内核的三种方法

Centos内核升级的三种方法 在基于CentOS平台的工作过程中,难免有时需要升级或者降级内核以验证功能.调试性能或者更新整个系统.如果从头重新编译一个内核,由于现在内核特性越来越复杂,依赖的库或者工具也不少,加之重新编译耗时不菲,了解更新内核的多种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下面根据笔者最近的工作,总结了三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方法一 如果机器不能联网,可以下载现有内核包到本地机器,直接在本地更新 1.从http://ftp.scientificlinux.org/linux/scientific/

关于上一篇鼠标移到按钮时的“按下”效果的三种方法

上一篇博文中,关于按钮按下的效果回过头研究了下,总结了如下三种方法,只写出关键样式: 1.相对定位 1 input.button{ 2 3 position:relative; //用相对定位 4 } 5 6 input.button:hover{ 7 top:2px;//鼠标移动到此top增加2px 8 } 2.主要利用外边距这个属性,鼠标移动到按钮位置时,按钮上外边距增加2px,下外边距减少2px(相当于走出去2px又退回来2px),就可以达到按下效果,如果只是单独写margin-top:2

Linux下文件的三种时间标记:访问时间、修改时间、状态改动时间 (转载)

在windows下,一个文件有:创建时间.修改时间.访问时间. 而在Linux下,一个文件也有三种时间,分别是:访问时间.修改时间.状态改动时间. 两者有此不同,在Linux下没有创建时间的概念,也就是不能知道文件的建立时间,但如果文件建立后就没有修改过,修改时间=建立时间;如果文件建立后, 状态就没有改动过,那么状态改动时间=建立时间;如果文件建立后,没有被读取过,那么访问时间=建立时间,因为不好判断文件是否被改过.读过.其状态是否 变过,所以判断文件的建立时间基本上能为不可能. 如何查一个文

[转] Linux下SVN的三种备份方式

(本文例子基于FreeBSD/Linux实现,windows环境请自己做出相应修改)   配置管理的一个重要使命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服务器应硬盘损坏.误操作造成数据无法恢复的灾难性后果.因此制定一个完整的备份策略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备份策略应规定如下几部分内容:备份频度.备份方式.备份存放地点.备份责任人.灾难恢复检查措施及规定. 备份频度.存放地点等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制定:本文重点描述备份方式. svn备份一般采用三种方式:1)svnadmin dump 2)svnadmin

【转】 Linux 线程同步的三种方法

线程的最大特点是资源的共享性,但资源共享中的同步问题是多线程编程的难点.linux下提供了多种方式来处理线程同步,最常用的是互斥锁.条件变量和信号量. 一.互斥锁(mutex) 通过锁机制实现线程间的同步. 初始化锁.在Linux下,线程的互斥量数据类型是pthread_mutex_t.在使用前,要对它进行初始化.静态分配:pthread_mutex_t mutex = PTHREAD_MUTEX_INITIALIZER;动态分配:int pthread_mutex_init(pthread_m

linux设置变量的三种方法

1在/etc/profile文件中添加变量对所有用户生效(永久的) 用VI在文件/etc/profile文件中增加变量,该变量将会对Linux下所有用户有效,并且是“永久生效”. 例如:编辑/etc/profile文件,添加CLASSPATH变量 # vi /etc/profile export CLASSPATH=./JAVA_HOME/lib;$JAVA_HOME/jre/lib 注1:profile文件在系统启动时将被运行.大家可以在里面加入其他命令,但是一定要加正确,不然的话系统会启动不

linux 下处理器的三种状态

在Linux中,任何时候,处理器都处于以下三种状态之一: 1)在用户空间,在某个进程中执行用户代码 2)在内核空间,处于进程上下文中,执行某个特定的进程 3)在内核空间,处于中断上下文中(与进程无关),进行中断处理 应用程序.内核与硬件的关系图如下:

用Python获取Linux资源信息的三种方法

方法一:psutil模块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socket import psutil class NodeResource(object): def get_host_info(self): host_name = socket.gethostname() return {'host_name':host_name} def get_cpu_state(self): cpu_count = psutil.cpu

linux下时间同步的两种方法分享(转)

与一个已知的时间服务器同步 代码如下: ntpdate time.nist.gov 其中 time.nist.gov 是一个时间服务器. 删除本地时间并设置时区为上海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rm -rf /etc/localtimeln -s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方法2:linux自动同步时间vi /etc/crontab加上一句: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00 0 1 * * root rdate -s time.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