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 读后感

放假三天,用部分时间阅读了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这本书。第一遍潦草读完,就感觉收益颇多。这本书值得多读几遍,适合精度。

作为银行IT开发人员,在央企IT成本部门的大背景下,开发过程中遇到的诸多疑惑、困惑逐渐累积在心头,如同路口电线杆上的线缆,日益纠缠,难以厘清。但这些困惑从来没有在脑海里面消失,一旦遇到闲暇的时间就会冒出来。

读完转型之道这本书,不禁感叹阿里巴巴的强大。阿里在高速发展的10年里面,围绕解决其核心业务,在技术上积累的解决方案、方法论令人惊叹。

银行,尤其是中国的几家大银行,如今面临的处境,是世界上和历史上时绝无仅有的。一面面临国内互联网科技公司向金融领域快速扩张;一面面临身后若干商业银行在科技主导战略下的奋起直追;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已然逐渐发展成熟,对应的市场与已经被各大互联网巨头瓜分殆尽。。。凡此种种,国有大银行面临的处境,已然非常复杂。

但是,我认为,国有银行业,或者说国有金融业,目前发展科技,或者所谓的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并不是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主要有两点,第一,金融作为国家的命脉,国家对几家国有大银行有非常强的政策倾斜,很多金融科技公司的努力,往往在政策的变化面前非常无力,金融业核心的东西,仍旧掌握在银行手中;第二,虽然数据时代已然来临,云计算基础已发展非常成熟,人工智能越来越多的得到应用,但是,这几个大的领域,如同数学、物理、化学,都是基础性的东西,将来发展成熟,都将是各行各业通用的,银行业没有能力也不会将目标瞄准在这些基础行业开疆拓土。

那么,什么是国有大银行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我认为,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内部组织架构形式,以及内部固有的流程制度。银行内部的组织架构不适应当前的转型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业务部门的竖井架构,由于利益分配逐渐形成的部门壁垒阻碍形成基础金融开放能力;第二个,IT部门的轻话语权(或者与业务部门的隔阂)以及分散架构。不可否认,银行的IT部门是成本部门,长久以来,其所拥有的话语权是极其低的,不论其在银行内部如何存在,其角色更像是其他行业内的IT乙方。事实上,各大银行已经认识到了科技力量的重要性,纷纷提出了类似”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战略。但是,我认为,类似此种战略是南辕北辙,需要认清的是科技永远是金融业的技术手段,金融业务才是处于领导地位的存在。科技,不需要引领什么,科技需要的是一定的话语权,是与业务的有效结合,是一定的试错空间。另一方面,银行业IT部门的分散架构,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无法适应,银行业的IT部门不是大象,更像是舞台上的提线木偶,各个关节受到不同的丝线牵引,互相之间没有有机结合,没有办法跳出美妙的舞蹈。科技部、软件中心、数据中心、应用维护部门,和业务部门类似,部门间的壁垒导致其无法有效啮合,高速流畅地运转。

以上所述,过于宏观,似乎与转型之道没有关系,其实更多的是希望从更高的视角提出并分析当前的问题。尽管,所提出的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在现在看来,是极难得到解决的。

回到主旨,转型之道这本书,对银行IT到底有何启发?从银行业当前提出的若干规划入手看。第一个,2018年以来,开放银行的概念开始变得无比火热,各大银行也已经意识到开放银行将带来无限的机会,纷纷开始布局。第二,手机银行,如今,手机已经变成最大的流量入口,银行业在手机银行上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限于科技力量的薄弱,各家所提供的手机银行的体验实在差强人意,银行自身也并未将手机银行这个入口的潜力完全发掘出来。第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这一领域,很多银行都处于起步阶段,所提出的应用也未见有很好的发展。

暂且不论第三个大的方面。单就前两个来看,银行业要开放、要在移动端有所作为,其要求不仅要快而且要可持续、要稳定。那么,在IT方面,如何才能达到上述要求?以转型之道作为指导,我认为,最重要的便是打造自己的金融服务中台,或者说“厚中台”战略。不论是开放银行还是手机银行,其要求都是将金融服务输出,不过是对象的不同,一个是直接的私人金融客户,一个是合作的第三方。输出形式,无外乎几种,一种是自己开发的APP或者H5,一种是开放的API。在这两种之上,进一步包装,可以是H5+API的解决方案。而APP或者H5不过也是对若干API的组合和封装(当然前端的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归结到底,所有的金融服务都归结为金融API,而API在目前服务化架构的背景下,其本质便是若干独立的服务(Service)。进而,银行IT的问题被归结为,如何打造自己的金融服务?

参考转型之道所述,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提炼并发展基础服务中心,例如,用户、账户、公共金融信息、理财等等基础服务,所有输出形式都不可避免地使用这些基础服务,基础服务是否足够健全、足够稳定决定了输出是否高效。其次,发展并积累技术基础,大流量及分布式架构所引入的若干问题,在互联网行业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银行需要壮大自己的金融服务,必须要壮大自己的技术基础,积累技术力量。最后,打造金融服务保障体系,服务化带来的最大问题便是复杂程度提升后的管理问题,所以诸如服务治理、监控、调度、维护等等服务保障能力的跟进,是金融服务发展壮大的保证。

明天上班,读完转型之道感触颇深,辗转不能入睡,萦绕心头很久的一些问题算是逐渐清晰了一些。特此草草记录。

2019.04.08 1:00 am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uojiahu/p/10668297.html

时间: 2024-10-09 13:09:58

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 读后感的相关文章

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

前言: 晚上11点多闲来无事,打开QQ技术群,发现有关 '中心化与引擎化' 的话题,本着学习的心态向大佬咨询,大佬推荐一本书,我大概看了有四分之一的样子,对于我这种对架构迷茫的人来说,如鱼得水,于是特来此推荐一下这本书. 正文: 下载地址: https://pan.baidu.com/s/1VlAKpQw7rA-rA5C7EqE0aw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qhbm/p/10425026.html

面向微服务的企业云计算架构转型

云计算的本质是提高效率,而不是降低成本,公有云就是要提高社会的效率,私有云就是要提高 IT 的效率. 从这个角度看,实施云计算就是做精益运营,而微服务架构为精益运营提供了架构上的保证,因为微服务是小的.容易变化的.容易控制的. 大家好,我是焦烈焱,今天主要介绍普元利用云计算模式,帮助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在技术上遇到的挑战,以及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数字化?数字化就是把人.事/物和商业联系起来,Garnter 提到未来的企业都是数字化的企业,IT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甚至每

传统企业IT架构如何能更好的支撑企业互联网业务的转型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2016年11月16号在乌镇召开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时提出了以下观点: "最近两百年三次技术革命,每次技术革命的周期都是大约50年,而且有一个规律,前20年是技术研发的革命,新技术层出不穷,一批批涌现:后30年进入技术应用期,新技术开始和传统产业相结合,新产业不断出现,真正影响生活方方面面." "今天互联网刚好走过20年,未来的30年,是人类最关键,最需要重视,最需要把握的30年.是新技术融合到传统行业的方方面面,是人类社会天翻地覆的

《企业应用架构模式》读后感

1.企业应用架构模式 架构 架构的定义:最高层次的系统分解.系统中不容易改变的部分. 架构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分层设计. 企业应用的特点 一般都涉及持久化数据 一般都涉及大量数据 一般还涉及很多人同时访问系统 还涉及大量操作数据的用户界面屏幕 通常还与企业周围的其他企业应用集成 还存在数据的概念不一致性 复杂的业务”无逻辑“ 系统庞大,须具有”分而治之“的思想 企业应用的种类(抽象.提炼) 处理大量数据的系统 用户界面高要求的系统 数据管理系统 关于性能的考虑 响应时间 响应性:进度条 等待时间

从 SOA 到微服务,企业分布式应用架构在云原生时代如何重塑?

作者 | 易立 阿里云资深技术专家 导读:从十余年前的各种分布式系统研发到现在的容器云,从支撑原有业务到孵化各个新业务,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统一的.与时俱进的技术架构.本篇文章从企业分布式应用架构层面介绍了云原生计算架构带来的变化,希望能够帮助更多企业的 IT 转型,利用云计算技术推动其成为市场竞争中的敏捷力量.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们见证了企业分布式应用架构从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到微服务架构,再到云原生应用架构的演化. 为了说明企业架构演化背

企业信息化互联网转型“生死劫”

文/冯强 虽然大学专业是计算机软件,其实最有兴趣也学得最好的却是"模电.数电,汇编.单片机原理",当年要不是手续太麻烦就转到无线电系了.从初中开始,俺对无线电就相当着迷,理所当然的毕业进了厂(当年还不是公司),彩电装调维修实习一年后,彩电工艺技术搞了五年.如果不是因为专业原因,被一纸调令弄去搞编程,可能就和企业信息化没什么交集了. 企业信息化搞了N年,在90年代"不上ERP等死,上ERP找死"的时期,经历了ERP从选型,立项,上线,实施的全过程,而且亲自参与杀死了自

从移动平台应用看企业移动互联网转型

近两年,无论是企业还是媒体,大家开口就是互联网思维.移动互联网+,闭口就是企业转型升级.移动化.这些话题被社会炒得不亦热乎.企业为什么要"移动化"?未来,企业的出路在哪里?也成为我们每个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PC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18年的增长周期,而移动互联网自2012年至今只用了大概4年,就迅速蹿红,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出,移动应用也遍地开花,各大企业或因自身发展,或受市场倒逼,也纷纷辗转移动互联网,走上企业转型升级的道路. 然而,由于缺乏对"移动化"的深刻理解和

企业应用架构学习笔记

最近因为要学习领域驱动设计,在看到<领域驱动设计:软件核心复杂性应对之道>时,里面很多地方都提到了<企业应用架构模式>,企业应用架构这本书是由非常著名的Martin Fowler 写的,Martin Fowler 除了总结过企业架构的设计模式之外,还写了非常多的其它软件工程相关的文章,比如曾总结过IOC,写过分析模式,写过代码重构模式,具体可参看他的个人网站http://www.martinfowler.com/articles/injection.html,等我英文阅读能力提高了

AppCan “移动互联网+” 重构传统企业移动化转型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八次提及"互联网+"概念,一时间"互联网+"成为各大资讯平台最炙手可热的词. 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我们看到 "移动互联网+企业应用"正在深度融合与展开,"移动互联网+"正在以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形态,推动着人类社会进入全新的移动互联时代,它包括任何状态下的人与人的互联.人与智能设备.智能设备与智能设备之间连接的万物互联时代,可以肯定地说,"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