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位分配问题——惯例Q值法和d'hondt法的MATLAB程序





本篇博文为追忆曾经写过的算法系列第四篇

温故知新

本篇于2009年发表于百度博客,当时还没接触CSDN,所以是文学和技术博客混淆,不过这个程序博文访问量突破2000,有不少网友评论互动,应该对很多人有一定的帮助。

程序介绍了数学建模中经典问题的两种解法,即席位分配问题!

%适用于所有情况 BY Gu
clear all
clc   %惯例Q值法分配席位,wy为席位数,ps为人数总和,R为分配方案
wy=19;
P=[103 63 34]
%菜单选项
MENUN=menu('选择方法','惯例Q值法','dhondt法','都用');
%惯例Q值法
if (MENUN==1||MENUN==3)==1
n=size(P,2);
ps=sum(P);
RS=0;
for i=1:n
    R(i)=fix(P(i)/ps*wy);
    RS=RS+R(i);
end
wy1=wy-RS;
for i=1:wy1
    for j=1:n
        Q(j,i)=P(j).^2/(R(j)*(R(j)+1));
    end
    t=Q(1,i);
    a=1;
    for m=2:n
        if Q(m,i)>t
            t=Q(m,i);
            a=m;
        end
    end
    R(a)=R(a)+1;
end
disp('惯例Q值法席位分配为:')
R
end
%d'hondt法………………………………………………………………………………$$
if (MENUN==2||MENUN==3)==1
zs=P;
n=size(zs,2);
for i=1:n
     for j=1:wy
         r(i,j)=zs(i)/j;
     end
end
t=r(:)';
T=sort(t,'descend');
min=T(wy);
R1=zeros(1,n);
for i=1:n
     for j=1:wy
         if r(i,j)>min
             R1(i)=R1(i)+1;
         end
     end
end
rest=wy-sum(R1);%剩余席位
%对剩余席位的分配处理
k=0;
for i=1:n
    if k>=rest%席位分配完毕,结束循环
        break;
    end
    for j=1:wy
        if r(i,j)==min
           R1(i)=R1(i)+1;
           k=k+1;%对剩余席位分配计数
           break;
        end
    end
end
disp ('dhondt法席位分配:')
R1
end

原博文地址:http://hi.baidu.com/gujinjin2008/item/659fdb8a33c37354e73d1931

席位分配问题——惯例Q值法和d'hondt法的MATLAB程序

时间: 2024-08-27 09:47:46

席位分配问题——惯例Q值法和d'hondt法的MATLAB程序的相关文章

笔试算法题(54):快速排序实现之三路划分, 三元中值法和插入排序处理小子文件

议题:快速排序算法实现之三(三路划分遍历,解决与划分元素相等元素的问题) 分析: 算法原理:使用三路划分策略对数组进行划分(也就是荷兰国旗问题,dutch national flag problem).这个实现是对实现二的改进,它添加处理等于划分元素的值的逻辑,将所有等于划分元素的值集中在一起,并且以后都不会再对他们进行划分. 本算法中使用四个标示值进行操作.使用left和right同时向中间遍历时,当left遇见等于划分元素时,就与iflag指向的值进行交换 (iflag指向的当前值到最左端表

电感的Q值

电感的Q值又称为品质因数,即在通过一定频率信号时,感抗与等效损耗之比.品质因数越高即系统损耗越小效率越高,一般为50`100,最高500左右,再大就会烧毁.一般Q值与很多因素有关:绕线粗细,长度与直径比.绕线骨架等,频率越高Q越大,介电陶瓷比铁氧体Q大.,高Q值指高频电感使用时的低损耗和高适应性. 电感的高准确率不等于高Q值. 利用 高Q值场合:调谐回路. 避免高Q值场合:电源退耦电路中,LC自谐振不利于频率的消除. 电感的感抗X=2PIFL,设计时谐振频率点应该远高于工作频率,否则谐振时损毁几

骆驼命名法,帕斯卡命名法和匈牙利命名法(转)

一.匈牙利命名法:广泛应用于象Microsoft Windows这样的环境中.      Windows 编程中用到的变量(还包括宏)的命名规则匈牙利命名法,这种命名技术是由一位能干的 Microsoft 程序员查尔斯?西蒙尼(Charles Simonyi) 提出的.        匈牙利命名法通过在变量名前面加上相应的小写字母的符号标识作为前缀,标识出变量的作用域,类型等.这些符号可以多个同时使用,顺序是先m_(成员变量), 再指针,再简单数据类型,再其他.例如:m_lpszStr, 表示指

常用排序法之一 ——冒泡排序法和选择排序法

语言中,常用的算法有:冒泡排序.快速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以及归并排序等等.那么从这篇开始,我将分别总结下这几种排序法. 先交代一下,我们将要排序的数组定义为arr[N],即数组arr[]包含N个元素. ## 冒泡排序法(Bubblesort) ## 所谓排序法,就是对一组无序的序列进行有序的排序(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那么什么叫冒泡排序法,冒泡排序法又是怎么实现数组的有序排列呢. 冒泡排序法的具体实现方法是这样的,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arr[0]`开始,两两比较**(`a

单链表的头插法和尾插法c语言实现

/*单链表的头插法和尾插法c语言实现*/ #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ring.h>#define SIZE 100/*简单的定义一个链表节点的数据单元*/typedef struct student_t{ int num; char name[SIZE]; struct student_t* pNext;}studentList, *pStudentList; /*定义一个全局的静态的链表头节点指针

C实现头插法和尾插法来构建单链表(不带头结点)

链表的构建事实上也就是不断插入节点的过程.而节点的插入能够分为头插法和尾插法. 头插法就是在头结点后插入该节点,始终把该节点作为第一个节点.尾插法就是在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处插入元素,作为最后一个节点.假设想要了解链表的概念和其它链表操作.请參考<数据结构与算法之链表><C语言实现链表的基本操作>两篇文章.演示样例代码上传至  https://github.com/chenyufeng1991/HeadInsertAndTailInsert . // // main.c // Hea

采用头插插法和尾插法建立单项链表

PS: 来源2014年数据结构联考复习指导 Page27.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END_INPUT = -1; typedef struct LNode { int data; struct LNode *next; }LNode, *LinkList; LinkList CreatList1(LinkList

二值法方法综述及matlab程序

在某些图像处理当中一个关键步是二值法,二值化一方面能够去除冗余信息,另一方面也会使有效信息丢失.所以有效的二值化算法是后续的处理的基础.比如对于想要最大限度的保留下面图的中文字,以便后续的定位处理. 二值化算法包括全局二值化和局部二值化, 全局二值化具有速度快但效果相对差的特点, 局部二值化算法具有速度慢效果好的特点. 原图 全局阈值              方法一:直接采用im2bw ;手动阈值 方法二:迭代法求阈值 迭代式阈值选取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根据图像中物体的灰度分布情况,选取一个近似

C实现头插法和尾插法来构建链表

链表的构建其实也就是不断插入节点的过程.而节点的插入可以分为头插法和尾插法.头插法就是在头结点后插入该节点,始终把该节点作为第一个节点.尾插法就是在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处插入元素,作为最后一个节点.如果想要了解链表的概念和其他链表操作,请参考<数据结构与算法之链表><C语言实现链表的基本操作>两篇文章.示例代码上传至  https://github.com/chenyufeng1991/HeadInsertAndTailInsert . // // main.c // Head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