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六 赛后感受

测试

早上的测试据说是省赛级别的,果然不是浪得虚名。

还是老规矩地把题目全部都看了一次,我还没来得急换好座位,便听见有人看到T2笑出声来。水题?我疑惑。于是T2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

T2的题目很特别呐,^=^笑脸,头上三条黑线。先点开扫了两眼,虽然不是水题,但是感觉跟前几天的勾股数特别的神似。还是决定遵循看完所有题目的原则,返回去看T1。

T1的题面特别迷,给了一段长长的伪代码,大概扫了两眼,没怎么看懂便过了。因为此时,研究T2这个念头占据了我的头脑。还是去看了一下第三题。

T3神似线段树,然而只是神似。有所不同的是,要修改多个,而不是修改一个,也不是修改一段,所谓的修改多个,每一个的值都是不一样的。我决定把这个坑先留在这里,一会再来想正解,又跑回去想T2。

T2一开始看样例说明没有看懂,^不是异或吗。傻乎乎的我感觉平方又好像不对1^2怎么会等于1^3呢。估计当时是脑抽了,还跑去按科学性计算器,第一次感觉到电脑配备计算器是多么伟大。后来才意识到,这个的确是平方,1^2=1^3=1。这就很尴尬了,估计学了假数学,我是假人……

好不容易搞清楚了题目,学着上次勾股数的方法,想利用什么因数的关系。把式子列出来 : a^b=c^d,左右捣鼓了两下,发现平方这玩意比较麻烦,似乎也没有办法把它转化成较少的因数。捣鼓了半天,想到各种奇葩的方式,甚至是排列组合,但始终逃不掉超时和爆栈的命运。

无奈,回到第一题,重新理解了一下题意,发现似乎挺好做的,但是以我的水平,还是只能水到一些暴力分。虽然还有别的想法,但一算,时间复杂度也没有什么大的改善,不管了,水了再说,于是随便打了个暴力交了上去。

顺便看了看同学们的情况,T2的情况不大乐观,交上去的基本都是爆0。

既然都水开了,不差把T3也水了,线段树,幸好会写,心中暗自有点小乐,好歹还能骗到30分。

这场测试感觉就干了两件事,骗分+发呆。

时间: 2024-10-04 00:44:28

测试六 赛后感受的相关文章

测试九 赛后感受

测试九 浏览了一次题目,T1文字太多,没怎么看懂:T2乍一看不就是排列组合嘛:T3什么鬼?怎么算合法的星座?? 决定从T2开始算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最近学了矩阵,而T2又有常规的递推公式,于是便想了想是不是矩阵+快速幂,看了半天,本来就不是很擅长矩阵的我更没有推出什么靠谱的东西.于是水了个排列组合. 后来看数据范围,发现另20%也是又分可以水的,又开了个另外的数组,专门存n<=50000,m<=100,然后又骗到了20%."心满意足"地滚去看T1的题面. 看了半天,什么鬼宝

测试七 赛后感受

测试七 本场测试不仅骗分的得分率不高,而且正解都比较玄学.至少在我这个水平不咋地高的人是这么认为的. 一开始,便听见有人大叫T1似曾相识,点开一看,除了能想到最近做的网络流圆桌问题,在脑海里搜索不到任何的与圆桌会议有关的东西,默默吐槽,做这道题的时候我在干啥. 当时的心拔凉拔凉的,看了几眼,感觉到了二分答案的气息,手动模拟了几次,大概有了玄学贪心的思路. 不过还是默默滚去看T2,看完题再说.T2的第一感觉是网络流,一开始没有看懂样例,后来问了问同学才明白题意.好像不是省油的灯. T3的题意通俗易

测试四 赛后感受

这份题目也是有点迷. 浏览题目的时候,看T1似乎比较简单,估计要用巧算:而T2草草地看了几眼:T3看个版面设计就不对头,莫名想到跳跃那个难题.回头果断去磨T1. T1是要计算在n前有多少个勾股数.由(3,4,5)特别容易让人想到数学课上老师讲的倍增关系,于是便朝着这个方面想过去.尽管这样可以很快地得出很多勾股数,却发现以一个数字开头可能会有多组的勾股数,该枚举的还是少不掉,也不能保证在某一个数就停止枚举.而前面已经用倍数关系算过的一些数,还要判断是否有算过.这种想法不仅没有减少枚举,还增加了操作

五、测试-六、优化方案

五.测试 1.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的方式是黑盒测试,即通过每个环节的输入输出情况进行测试.程序由四个类组成,对应生成四个测试类,使用Junit5对其中的主要方法进行测试.测试的大致思路是预先设计较为简单的数独用例,生成新的对象,运行方法,并将阶段性的结果与预先计算的结果相比较. 有些方法具有返回值,便于设计测试类,例如对 Main::isNumber()进行测试: //Main::isNumber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Number(String str){ String

读书笔记:读完互联网测试经验的感受

之前下载了一些互联网公司的测试经验和技术介绍,因为太忙一直没有时间看.最近又翻出来重新看了一遍,感触还是挺多的,可能也是由于工作时间长了后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主要有百度,腾讯,阿里下属的几个子公司(淘宝,支付宝,一淘),豆瓣等等,内容比较杂,有介绍测试经验和测试技术的,也有介绍自己的测试工具和自动化平台的.总体感觉互联网公司的测试工作还是比较高大上的,最起码比我们部门做的好多了.总结了一下,主要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尽早测试:第二,尽可能深入,测试从最底层开始,逐步上升集成:第三,尽量减

2018暑假集训测试六总结

拿到试题没几分钟,就有人说会做T1QAQ.第一题感觉似曾相识,其实不同.梳理出本质后发现有两个限制,便想用枚举+递推来快速求解,发现要么是不会推,要么是时空超限,不会优化.期间也想过通过离线做,去掉一个限制,但没想出如何快速求最长连续子段长.反复思索差不多一小时后非常绝望宣告放弃. 转而想T2,更加绝望了.想到分类讨论,然而限制实在太多,以我的菜鸡水平,把限制一个又一个去掉,问题不断简化,依旧不会做.连T1那种呼之欲出的感觉都没有.在走廊里面反复走,碎碎念,依旧一无所获.又一小时过去. 回来看到

第三次作业 结对编程 (小神童数学测试系统)

一 需求分析 本次我们做的程序依旧是数学的四则运算,但是进行了部分的增量开发,接下来,我们谈谈这个程序的相关需求,此程序是一个1—10的四则运算,那么可以想到主要用于小学生,(ps 个人想法,不排除其他高年级的使用,因为用户可以输入任意的随机数范围),此外,本程序还可能会出现在家庭.教育机构和部分教学网站上面,因为他们可能会给学生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可以自由设置测试时间,题目数量等内容,而这一程序正好解决了这一个问题,我想,产品的需求必须首先知道用户需要什么,要以客户为中心.而这个产品正好解决

敏捷团队中测试人员的角色

Karen Greaves和Sam Laing将会在Agile Testing Days 2015上发表主旨演讲,演讲题目为"测试人员正在消亡",Agile Testing Days 2015将于11月9日至12日德国Potsdam举行.小编将会覆盖本次会议报道. 小编对二人进行了采访,关于敏捷是如何影响测试人员角色的,为了缩短测试交付周期,测试人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敏捷团队中测试人员与其他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敏捷团队中测试人员可以贡献的价值. 小编:我的经验是,敏捷更广泛的普及率正在

(转)测试十年-我难以逾越的困惑和痛苦和思考

转: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f812be0102wo6d.html 很久没写blog了,之前的测试三年,测试六年都写了blog来记录自己的测试生涯和思考,这次测试10年肯定不会错过了,当然了,YY比较多,干货也不多,反正纪念下,或许我很难写测试15年的blog了.大家有任何问题,欢迎讨论,欢迎吐槽. --- 10年测试的困惑和痛苦 转眼间参加工作10年了,也就是意味着干软件测试10年了,经历过3家公司,都有一些感悟,也难以相信我能在淘宝坚持了这么久,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