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用传统的逐字逐句的阅读方式。一字一句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这是以前在学校为了应付考试的旧方法。应付考试很有效。但是实际在自习中却没有任何益处。坏处有几个,我大概列举下。1.效率过低。 2.对整体的知识体系没有个深刻认识。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只专注于某个知识点的定义,没有联系到相关联的其他知识。导致理解片面,甚至会理解错误,导致效率低下。3.由于对整体的知识体系没有个理解,导致对整章节读完后,完全不知道知识的要点,知识的脉络与结构。
从现在开始。学习方式作出修改。
将需要看的书籍分类。分成两类:1.需要精读,完全掌握的技能类书籍。 2.泛读类,提高知识面的书籍.
对于需要精读的书籍:
读两遍.第一次泛读.要整理出整书的结构脉络.整理出整本书的知识体系.其实这个根据目录就能整理出来.但是当阅读一本完全未接触过的学科时.目录看了也是一脸懵逼.第一次阅读要达到这几个目的:这本书说的是什么?具体到学科和具体的研究方向.
这本书是按什么样的思路来安排知识结构的.这些知识结构是否有关联.是否有前置条件.梳理整书的知识脉络. 第二次详细的阅读各个知识点.带着这个知识点是解决什么问题的思考去阅读.整体的阅读思路是 面-点-面(整-分-整)
对于泛读的书籍:
泛读的情况有两种.
1.需要查询某个知识点而进行泛读.这样的阅读不需要完全读完整书.只要找出所需知识点的相关知识.进行精细阅读.带着问题去阅读,问题一解决就立即抽身离开.游击战
2.这种情况就是兴趣阅读.进行这类阅读时.知识点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作者的思维角度和考虑范围.作者讨论这个问题是从哪个角度出发,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面可以去考虑这个问题.这类阅读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展思维和扩展知识面
题外话:
其实读书除了知识.还要多去考虑下作者的思维.毕竟书是某个人思想的具体体现.我现在在读计算机科学概论.刚开始接触.想理清楚作者是按什么思路来安排整本书的结构的.这样也许能帮我理清我对整本书知识点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