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关于 ssl的建立链接的过程

转自: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4/02/ssl_tls.html

SSL/TLS协议运行机制的概述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14年2月 5日

互联网的通信安全,建立在SSL/TLS协议之上。

本文简要介绍SSL/TLS协议的运行机制。文章的重点是设计思想和运行过程,不涉及具体的实现细节。如果想了解这方面的内容,请参阅RFC文档

一、作用

不使用SSL/TLS的HTTP通信,就是不加密的通信。所有信息明文传播,带来了三大风险。

(1) 窃听风险(eavesdropping):第三方可以获知通信内容。

(2) 篡改风险(tampering):第三方可以修改通信内容。

(3) 冒充风险(pretending):第三方可以冒充他人身份参与通信。

SSL/TLS协议是为了解决这三大风险而设计的,希望达到:

(1) 所有信息都是加密传播,第三方无法窃听。

(2) 具有校验机制,一旦被篡改,通信双方会立刻发现。

(3) 配备身份证书,防止身份被冒充。

互联网是开放环境,通信双方都是未知身份,这为协议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且,协议还必须能够经受所有匪夷所思的攻击,这使得SSL/TLS协议变得异常复杂。

二、历史

互联网加密通信协议的历史,几乎与互联网一样长。

1994年,NetScape公司设计了SSL协议(Secure Sockets Layer)的1.0版,但是未发布。

1995年,NetScape公司发布SSL 2.0版,很快发现有严重漏洞。

1996年,SSL 3.0版问世,得到大规模应用。

1999年,互联网标准化组织ISOC接替NetScape公司,发布了SSL的升级版TLS 1.0版。

2006年和2008年,TLS进行了两次升级,分别为TLS 1.1版和TLS 1.2版。最新的变动是2011年TLS 1.2的修订版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TLS 1.0,接下来是SSL 3.0。但是,主流浏览器都已经实现了TLS 1.2的支持。

TLS 1.0通常被标示为SSL 3.1,TLS 1.1为SSL 3.2,TLS 1.2为SSL 3.3。

三、基本的运行过程

SSL/TLS协议的基本思路是采用公钥加密法,也就是说,客户端先向服务器端索要公钥,然后用公钥加密信息,服务器收到密文后,用自己的私钥解密。

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

(1)如何保证公钥不被篡改?

解决方法:将公钥放在数字证书中。只要证书是可信的,公钥就是可信的。

(2)公钥加密计算量太大,如何减少耗用的时间?

解决方法:每一次对话(session),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生成一个"对话密钥"(session key),用它来加密信息。由于"对话密钥"是对称加密,所以运算速度非常快,而服务器公钥只用于加密"对话密钥"本身,这样就减少了加密运算的消耗时间。

因此,SSL/TLS协议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

(1) 客户端向服务器端索要并验证公钥。

(2) 双方协商生成"对话密钥"。

(3) 双方采用"对话密钥"进行加密通信。

上面过程的前两步,又称为"握手阶段"(handshake)。

四、握手阶段的详细过程

"握手阶段"涉及四次通信,我们一个个来看。需要注意的是,"握手阶段"的所有通信都是明文的。

4.1 客户端发出请求(ClientHello)

首先,客户端(通常是浏览器)先向服务器发出加密通信的请求,这被叫做ClientHello请求。

在这一步,客户端主要向服务器提供以下信息。

(1) 支持的协议版本,比如TLS 1.0版。

(2) 一个客户端生成的随机数,稍后用于生成"对话密钥"。

(3) 支持的加密方法,比如RSA公钥加密。

(4) 支持的压缩方法。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客户端发送的信息之中不包括服务器的域名。也就是说,理论上服务器只能包含一个网站,否则会分不清应该向客户端提供哪一个网站的数字证书。这就是为什么通常一台服务器只能有一张数字证书的原因。

对于虚拟主机的用户来说,这当然很不方便。2006年,TLS协议加入了一个Server Name Indication扩展,允许客户端向服务器提供它所请求的域名。

4.2 服务器回应(SeverHello)

服务器收到客户端请求后,向客户端发出回应,这叫做SeverHello。服务器的回应包含以下内容。

(1) 确认使用的加密通信协议版本,比如TLS 1.0版本。如果浏览器与服务器支持的版本不一致,服务器关闭加密通信。

(2) 一个服务器生成的随机数,稍后用于生成"对话密钥"。

(3) 确认使用的加密方法,比如RSA公钥加密。

(4) 服务器证书。

除了上面这些信息,如果服务器需要确认客户端的身份,就会再包含一项请求,要求客户端提供"客户端证书"。比如,金融机构往往只允许认证客户连入自己的网络,就会向正式客户提供USB密钥,里面就包含了一张客户端证书。

4.3 客户端回应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回应以后,首先验证服务器证书。如果证书不是可信机构颁布、或者证书中的域名与实际域名不一致、或者证书已经过期,就会向访问者显示一个警告,由其选择是否还要继续通信。

如果证书没有问题,客户端就会从证书中取出服务器的公钥。然后,向服务器发送下面三项信息。

(1) 一个随机数。该随机数用服务器公钥加密,防止被窃听。

(2) 编码改变通知,表示随后的信息都将用双方商定的加密方法和密钥发送。

(3) 客户端握手结束通知,表示客户端的握手阶段已经结束。这一项同时也是前面发送的所有内容的hash值,用来供服务器校验。

上面第一项的随机数,是整个握手阶段出现的第三个随机数,又称"pre-master key"。有了它以后,客户端和服务器就同时有了三个随机数,接着双方就用事先商定的加密方法,各自生成本次会话所用的同一把"会话密钥"。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用三个随机数,来生成"会话密钥",dog250解释得很好:

"不管是客户端还是服务器,都需要随机数,这样生成的密钥才不会每次都一样。由于SSL协议中证书是静态的,因此十分有必要引入一种随机因素来保证协商出来的密钥的随机性。

对于RSA密钥交换算法来说,pre-master-key本身就是一个随机数,再加上hello消息中的随机,三个随机数通过一个密钥导出器最终导出一个对称密钥。

pre master的存在在于SSL协议不信任每个主机都能产生完全随机的随机数,如果随机数不随机,那么pre master secret就有可能被猜出来,那么仅适用pre master secret作为密钥就不合适了,因此必须引入新的随机因素,那么客户端和服务器加上pre master secret三个随机数一同生成的密钥就不容易被猜出了,一个伪随机可能完全不随机,可是是三个伪随机就十分接近随机了,每增加一个自由度,随机性增加的可不是一。"

此外,如果前一步,服务器要求客户端证书,客户端会在这一步发送证书及相关信息。

4.4 服务器的最后回应

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第三个随机数pre-master key之后,计算生成本次会话所用的"会话密钥"。然后,向客户端最后发送下面信息。

(1)编码改变通知,表示随后的信息都将用双方商定的加密方法和密钥发送。

(2)服务器握手结束通知,表示服务器的握手阶段已经结束。这一项同时也是前面发送的所有内容的hash值,用来供客户端校验。

至此,整个握手阶段全部结束。接下来,客户端与服务器进入加密通信,就完全是使用普通的HTTP协议,只不过用"会话密钥"加密内容。

五、参考链接

时间: 2024-10-13 14:06:04

转: 关于 ssl的建立链接的过程的相关文章

TCP建立释放链接的过程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TCP是主机对主机层的传输控制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采用三次握手确认建立一个连接: 位码即tcp标志位,有6种标示: SYN(synchronous建立联机) ACK(acknowledgement 确认) PSH(push传送) FIN(finish结束) RST(reset重置) URG(urgent紧急) Sequence number(顺序号码) Acknowledge number(确认号码) TC

HTTPS建立连接的过程

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shiqi17/p/9756880.html HTTP建立连接的过程点击:HTTP三次握手.一次HTTP请求都发生了什么 一.HTTPS 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协议传输的数据都是未加密的,也就是明文的,因此使用HTTP协议传输隐私信息非常不安全.为了保证这些隐私数据能加密传输,于是网景公司设计了SSL(Secure Sockets Layer)协议用于对HTTP协议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从而就诞生了HTTPS.SSL目前的版本是

TCP三次握手建立链接与四次挥手断开链接

防伪码:从基础开始,一步一个脚印 先简单介绍一下TCP协议.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协议.很复杂,但属于不论程序员还是运维人员都必会的基本功. 面向对象的--连接双方在通信前需要预先建立一条连接,这犹如实际生活中的打电话,电话必须拨通了以后才能交流. 可靠的--TCP协议中有诸多的规则来保障通信链路的可靠性,含应用数据分隔.重传机制.对首部和数据校验.对收到的数据进行排序,然后交给应用层.接收

C/C++程序从编译到链接的过程

编译器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它能够将我们所编写的高级语言源代码翻译成机器可识别的语言(二进制代码),并让程序按照我们的意图按步执行.那么,从编写源文件代码到可执行文件,到底分为几步呢?这个过程可以总结为以下5步: 1.编写源代码 2.编译 3.链接 4.装载 5.执行 今天主要说明的过程是编译和链接是怎么进行的. 首先是编译,那么什么是编译?从广义上讲,编译就是将某种编程语言编写的代码转换成另一种编程语言描述的代码,严格一点儿来说,编译其实就是将高级语言编写的源代码翻译成低级语言(通常是汇编语言,甚

Windows 建立链接

MKLINK [[/D] | [/H] | [/J]] Link Target /D      创建目录符号链接.黙认为文件 符号链接. /H      创建硬链接,而不是符号链接. /J      创建目录联接. Link    指定新的符号链接名称. Target 指定新链接引用的路径 (相对或绝对). mklink /j D:\apache-tomcat-7.0.35\webapps\ROOT\apk D:\SINOPEC\SINOPEC_APK\apk mklink /j D:\apac

SQL Server之间建立链接服务器

打开SSMS,服务器对象--链接服务器,右键"新建链接服务器",常规选项,输入链接服务器名称或IP地址,服务器类型选择SQL Server 在安全性选项,选择下面的选项,输入账号和密码,然后点确定即可. 在SSMS中,服务器对象--链接服务器,就会出现刚刚你建立的链接服务器名称. 假设刚刚建立的链接服务器名称为192.168.10.10 测试: select top 10 * from "192.168.10.10".test.dbo.test 即可查看test数据

性能测试——记weblogic 连接池满无法链接故障诊断过程

记weblogic 连接池满无法链接故障诊断过程 前段时间公司负责建行的一个票据系统在,上线前几个分行试运行环境下,每天后台日志都会报oracle.jdbc.xa.OracleXAException,前台无法正常访问 通过使用weblogic的测试数据库链接,弹出无法链接提示信息,但是发现连接池使用才10个,而最大连接数60个,监控分析没有发现连接数使用满的迹象. 那个时候我们公司的老总以及客户方项目领导非常着急,都忙着找人帮忙解决,客户方也请了他们建行自己的高手过来解决,我们公司老总也打电话四

血泪经验分享--->SQL Server 2012建立链接服务器

现在我有一个需求是需要在两个不同的SQL SERVER 2012的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访问和更新.我们需要把Server One的数据插入到Server Two的服务器上去,一天执行一次任务.我们的首选方案是在两个服务器之间建立链接服务器,下面介绍下如何建立链接服务器. 我需要做的事情是,我需要定时的全量的把Server one的数据插入到Server Two里去.所以这里就涉及到需要把Server Two里的表的信息做删除操作,由于我们都知道delete表是需要记录日志,他是为了回滚用的.所以要

建立链接服务器并调用其存储过程

如果是单纯的建立链接服务器的话是无法调用其存储过程的,可以这么写 --创建链接服务器 exec sp_addlinkedserver 'server_tmp','','SQLOLEDB','服务器ip地址' exec sp_addlinkedsrvlogin 'server_tmp','false',null,'sa','密码' exec sp_serveroption 'server_tmp','rpc out','true' --这个允许调用链接服务器上的存储过程 go --调用存储过程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