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第五》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贡问曰:赐也如何?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其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时间: 2024-12-31 23:33:53

论语《公冶长第五》的相关文章

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

儒家新手入门书籍推荐 论语别裁

我是一个喜欢传统文化的理科生,我真诚地向喜欢儒家文化的人们推荐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 小的时候,我是极其反感论语的,因为呀,论语一书糊讲乱讲,一听就脑袋疼. 举个例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学完习,经常复习,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我当时就烦了,学习这么痛苦的事情,学了生活中也不用,还要经常复习,还高兴.什么逻辑呀. 再举个例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有好朋友从远方而来,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情呀.这个翻译对于我这个喜欢清清静静看书,不善于交谈的人来说,就很不适于

读论语集注(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大家非常熟悉的三句话,也是论语第一篇学而篇的第一句话,朱熹在他的书里把学而篇称为入道之门,积德之基.而这开篇第一章更是讲出了学而篇的本意. 我最想说的是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之为言效也“,效在古文里边有模仿,效仿的意思,也就是说学的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模仿,效仿的过程.那模仿什么呢?“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这句话我理解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

《论语》《中庸》《大学》经典语录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

论语中心思想

述而第七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这句话解释起来很简单,孔子说:志向于道,立志要高远,行为依据道德的要求,依靠于仁来发挥德行,娴熟的掌握技艺. 这里是孔子学术思想的中心,可以说是孔子教育的真正目的,立己立人.志于道,据于德,是指精神层面的:依于仁,游于艺,是为人处世方面的准则. 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四个方面,是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是一个理想.信念和追求的目标:同时,这四点又是比较好理解,不是那么深奥和高不可攀,只是每个人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不同,努力的结果

论语学习系列(一)

不经过一番努力,一番奋斗,我们实在没有资格说<论语>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道长: <一千零一夜>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1Mzc2MTIzNg==.html?beta&&spm=0.0.mdinst0.1~3!2~5~5~A.QEhiEw

中国人的精神,体现在在《易经》中,在《道德经》中,在《论语》和《春秋》中,那是一种对现实生活深沉的热爱

作者:粤若稽古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129534/answer/250725916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什么是中国人的精神呢,中国人的精神,体现在在<易经>中,在<道德经>中,在<论语>和<春秋>中,那是一种对现实生活深沉的热爱,和关于对民族永续生存的卓越智慧.这种热爱和智慧,支撑着中国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自强不息.从几千年前的一个小部落,繁衍成地

大言不惭 swank? talk about sth or speak too confidently c&#225;n,意思是指说大话而毫不感到难为情。出自《论语&#183;宪问》:“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183;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 是不是类似于 swank?

cán,意思是指说大话而毫不感到难为情.出自<论语·宪问>:“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 是不是类似于  swank?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ooks2read/p/11231551.html

知识就是力量10:为什么还要读论语

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把所有那些原则在脑子里,你把它融为一体,然后落实到日常行动中,而且做的非常好,这叫中庸 很多年轻人和父母的矛盾在哪里,我们都是满脑子的道理,说父母你不该买这些骗你的保健品,然后觉得父母什么都不懂, 然后就跟他们冲突,对,道理的这一端你是对了,可是你不觉得和父母说话,咱们应该在态度上正在好吗,一个人如果他受过教育,10几岁他满脑子的道理 人间的道理几乎他都知道,那从10几岁之后呢,他这一生所有的努力目标,就是要在每一个具体的情况下,在做买一件具体的事的时候, 找到那一

如何用Python统计《论语》中每个字的出现次数?10行代码搞定--用计算机学国学

编者按: 上学时听过山师王志民先生一场讲座,说每个人不论干什么,都应该学习国学(原谅我学了计算机专业)!王先生讲得很是吸引我这个工科男,可能比我的后来的那些同学听课还要认真些,当然一方面是兴趣.一方面是跨了学科听课,内容引人入胜,主要还是我懂得太少了,哈!我记得当时讲座的主题是有关孔子与齐鲁大地的关系,也正是那场讲座让我下决心跨学院选修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才让我对于诸子百家思想有了更深的认识,教授们轮番上阵,让我们学习到我们中华民族先贤智慧.也认识了历史学和中国哲学专业的同学,其中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