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行为型模式,责任链模式(10)

顾名思义,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这种模式给予请求的类型,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解耦。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通常每个接收者都包含对另一个接收者的引用。如果一个对象不能处理该请求,那么它会把相同的请求传给下一个接收者,依此类推。

class Ev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__str__(self):
        return self.name

class Widget:

    def __init__(self, parent=None):
        self.parent = parent

    def handle(self, event):
        handler = ‘handle_{}‘.format(event)
        if hasattr(self, handler):
            method = getattr(self, handler)
            method(event)
        elif self.parent:
            self.parent.handle(event)
        elif hasattr(self, ‘handle_default‘):
            self.handle_default(event)

class MainWindow(Widget):

    def handle_close(self, event):
        print(‘MainWindow: {}‘.format(event))

    def handle_default(self, event):
        print(‘MainWindow Default: {}‘.format(event))

class SendDialog(Widget):

    def handle_paint(self, event):
        print(‘SendDialog: {}‘.format(event))

class MsgText(Widget):

    def handle_down(self, event):
        print(‘MsgText: {}‘.format(event))

def main():
    mw = MainWindow()
    sd = SendDialog(mw)
    msg = MsgText(sd)

    for e in (‘down‘, ‘paint‘, ‘unhandled‘, ‘close‘):
        evt = Event(e)
        print(‘\nSending event -{}- to MainWindow‘.format(evt))
        mw.handle(evt)
        print(‘Sending event -{}- to SendDialog‘.format(evt))
        sd.handle(evt)
        print(‘Sending event -{}- to MsgText‘.format(evt))
        msg.handle(evt)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df0509/p/8525991.html

时间: 2024-09-29 05:52:07

设计模式-行为型模式,责任链模式(10)的相关文章

行为型模型 责任链模式

行为型模型 责任链模式 Handler         处理类的抽象父类. concreteHandler         具体的处理类. 责任链优缺点 优点:         1.责任的分担.每个类只需要处理自己该处理的工作(不该处理的传递给下一个对象完成),明确各类的责任范围,符合类的最小封装原则.         2.可以根据需要自由组合工作流程.如工作流程发生变化,可以通过重新分配对象链便可适应新的工作流程.         3.类与类之间可以以松耦合的形式加以组织.缺点:      

Java设计模式(九)责任链模式 命令模式

(十七)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的目的是通过给予多个对象处理请求的机会,已解除请求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耦合关系.面对对象的开发力求对象之前保持松散耦合,确保对象各自的责任最小化,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系统更加容易修改,同时降低产生缺陷的风险. public class Chain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pass1="123456"; String pass2="123456"; Stri

PHP设计模式学习笔记: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 抽象书本类 abstract class AbstractBookTopic { abstract function getTopic(); abstract function getTitle(); abstract function setTitle($title_in); } // 书本类,继承自抽象书本类 class BookTopic extends AbstractBookTopic { private $topic; private $title; function __co

设计模式(行为型)之职责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PS一句:最终还是选择CSDN来整理发表这几年的知识点,该文章平行迁移到CSDN.因为CSDN也支持MarkDown语法了,牛逼啊! [工匠若水 http://blog.csdn.net/yanbober] 阅读前一篇<设计模式(行为型)之状态模式(State Pattern)>http://blog.csdn.net/yanbober/article/details/45502665 概述 职责链可以是一条直线.一个环或者一个树形结构,最常见的职责链是直线型,即沿着一条单向的链来传递请求.链

设计模式-(15)责任链模式 (swift版)

一,概念: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这种模式给予请求的类型,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解耦.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通常每个接收者都包含对另一个接收者的引用.如果一个对象不能处理该请求,那么它会把相同的请求传给下一个接收者,依此类推. 主要解决职责链上的处理者负责处理请求,客户只需要将请求发送到职责链上即可,无须关心请求的处理细节和请求的传递,所以职责链将请求的发送者和请求的处理者解耦了.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之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检查该请求,并对其进行处理,或者将它传递给下一个对象. 责任链模式有两个角色组成: 抽象处理者角色:它定义了一个处理请求的接口.当然对于链子的不同实现,也可以在这个角色中实现后继链. 具体处理者角色:实现抽象处理者定义的接口,并处理它所负责的请求. 下面是<设计模式>中给出的适用范围:    1) 有多个的对象可以处理一个请求,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运行时刻自动确定.    2)

大话设计模式读书笔记--19.责任链模式

定义 责任链模式定义: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个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 比如: 员工小张向组长申请加薪, 组长没这个权利并将请求告诉部长,部长同意了小张的加薪请求 模式结构 代码实现 场景: 经理可以批准请假, 经理的上级是总监, 总监可以批准加薪 代码实现:点击下载 优点 1.客户端不知道哪一个对象最终处理请求,在不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可以动态的重新组织和分配责任 2.链中的对象并不知道链的结构,只需保持

14 【行为型】责任链模式理解与使用~

责任链模式 通俗的讲,就好比将所有要处理的对象链接再一条链子上,如果这个对象不能处理,就传递到下一个对象,依次传递,完成请求的转发与处理. 灵魂画师~ 走你 这里用要给漏斗过滤的原理在说明责任链,就好比漏斗的每一层都有一层过滤膜,不同大小的球体进入这个过滤层之后,通过不同的滤网,直到小球无法通过被隔离在上面 ,这就好比责任链模式,小球就是一个个请求对象,要是小球的直径小于滤孔,则无法被捕捉处理,只能通过,交给下级处理,直到有滤网可以处理,才停留下来. 例子2 log4j的日志系统是JAVA里面常

java23种设计模式之十:责任链模式

最近在学习netty中发现其中用到了责任链模式,然后结合自己在写代码中遇到了大量写if...else的情况,决定学习一下责任链模式. 一.什么样的场景下会选择用责任链模式 我们在进行业务逻辑判断时,需要根据传入参数类型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处理,如果在传入的参数类型相对较少的情况时,可以用if...else来做判断,这样的确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后期由于业务系统的扩展,导致参数类型会随之延伸出很多种不同的处理,这时就需要用责任链模式来抒代码重构,这样会让代码封装的更好.更简洁,阅读性更强,后期如果

java设计模式(五)责任链模式

很多对象有每个对象对其下家的引用而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链,请求在这条链上传递,直到链上某个对象决定处理此请求,应用场景如单位审批流程等. 要点:1)抽象处理者角色:定义处理请求接口及设定下家引用    2)具体处理着角色:具体处理请求或选择将请求传给下家 1.抽象处理者角色类,定义处理请求接口及下家引用 public abstract class PriceHandle { protected PriceHandle successor; public void setSuccessor(Pr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