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到管理-IT人职业跨越

上周去参加了嘉为的一个公开课,市面上这类型的课程很难见,听课后记录心得如下。

1. 关于目标。

27%的人没有目标-> 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60%的人目标模糊->生活在社会中下层

10%的人目标清晰->生活在社会中上层

3%的人有长远规划->各界成功人士

个人意见:我有相对清晰的目标,30所考master,40岁获doctor学位,50岁分享经验及入学院讲授课程。

2. IT是条不归路,只有不断向前,因为行业新知识及新技能不断更新。30~35是个坎。有舍才有得,放弃相关的技术,不能太追求细节。

个人意见:我觉得我会选取平衡点,既保持及留意技术趋势,不然由于缺乏对技术的了解,如何做相关的项目决策?

3. 现状与机遇。

技术出身,保持IT前瞻与规划。

中国IT从业人员趋年轻化,26~35为中坚。

技术不再是优势,不像美国有技术与管理两条线,本地IT对个人综合能力更需要,缺乏中层管理人才,日企的一个特点是喜欢留住中层。一般中层来源于内部晋升。

做事=>管事=>管人

基层=>中层=>高层

4. 提升个人能力

知识提升:尤其管理知识

管理角度:从公司管理层角度看问题

沟通能力:沟通与协调

数据流=>业务流=>信息流

个人意见:如何增强及扩展IT部门的价值?例如帮业务部门做个系统。

5. 人才培养机制

个人能力发展,公司内部职位序列<=>能力模型(胜任+专业能力)<=>评估/培养(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6. 职业路径。

工程师-> IT部门经理

7. 西门子定义的17种能力模型

二: IT人能力塑造

1. 冰山能力模型:行为,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其中行为与知识是显性的,技能与职业素养是隐藏在冰山下面的。

IT业的专业素养,第一是服务意识,第二是问题解决能力

2. 专业领域学习

技术更新能力=>架构设计能力=>集成优化能力

3. 管理知识 - 这个主要靠领悟

服务管理(运维ISO2000)-项目规划-企业业务-战略思考

可以参考标杆企业的做法,如制造的话三星,手机小米

4. 综合素质 - 靠塑造

沟通-说服力-学习能力

公开课的其他记录。

工业4.0, 信息流,数据流。

史明纲,来自台企,他说IT经理要做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案例医院Oracle数据库的上线与下线,其中提到某些人不愿意分享技术或交流,并以此作为自己个人在公司争取职位的资源。

贺勇,来自嘉为的分享。升职,带团队,从公司的角度是要你为公司带来更大的财富与价值。变化:1.工作内容,不再做具体的事情,从工程师转型会失去一些原来属于成就感的东西,入解决技术问题的快乐。2. 调整心态,入下属晚来上班。3. 不敢放手,牢牢控制,不懂授权。 怎样去做好:1. 团队管理,理论基础与框架体系,沟通/授权/激励/人才培育(招聘选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2. 管理团队前,先管好自己(时间管理/情绪管理/授权/激励)。3. 工作要与业务结合起来(流程优化/面对客户的需求如何做,现有的解决方案,新的解决方案/推动加入业务,思路打开后会有很多想法,如SQM系统/部门协作,沟通,换位思考)

时间: 2024-08-27 14:00:27

从技术到管理-IT人职业跨越的相关文章

投资人的能量往往大多远远不仅于此,他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和高度看问题(要早点拿投资,要舍得让出股份)——最好不要让 Leader 一边做技术、一边做管理,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摘要:在创业三年时间里作为联合创始人,虽然拿着大家均等的股份,我始终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但是,这也给了我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清整个局面的机会.创业公司的成败绝大程度取决于技术大牛和公司 Leader,这两个人最好能在性格上形成互补,而遗憾的是我们公司是同一人. 关于决定是否创业 2012年4月,正好三年前整,在深圳能源正混的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大学的好兄弟找到我一起创业,他们有钱.有 idea,就是差人,当时的我还是技术菜鸟,本科学的也不是计算机,看着移动互联网蓬勃的发展羡慕不已.很快就答应了一起

《系统运维全面解析:技术、管理与实践》章节目录&#8203;

第1章 系统运维体系架构规划11.1 团队人员规划21.1.1 岗位职责划分21.1.2 岗位交接示例51.1.3 职业发展规划61.1.4 技能培训71.1.5 绩效考核示例71.2 体系架构相关事宜规划91.2.1 运维系统架构101.2.2 运维工作层次分类示例131.3 基础设施相关物资规划141.3.1 机房基础设施环境示例141.3.2 服务器产品示例171.3.3  存储设备示例181.3.4  操作系统示例181.3.5  常用软件示例191.4 运维流程标准规划201.4.1

余波:技术人员如何走出职业迷茫

您是怎么看待技术人员普遍面临的职业迷茫问题? 在我的印象当中,工作两三年的技术人员,是最容易遭遇职业迷茫的.这个时候的技术人员,在专业上有了一些基础,在业务上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处理日常工作对他来讲是小菜一碟,所以日子过得是比较舒服的,然而一个人最舒服的时候往往也是其成长最慢的时候,对于一个有上进心的技术人员来讲,他感受到的可能就不是舒服了,而是沮丧.这可能是技术人员在职业发展上遭遇的第一个瓶颈,这个时候人很浮躁,对工作失去热情,内心有一个声音越来越强烈:“我真不想再这样混下去了”,接着是跳槽之心

什么原因导致了某些科技圈子里技术最牛逼的人在搞行政,而技术很一般的人在做科研?(转)

最近一年左右兼职技术管理的经验试总结,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小作坊 小项目的构成往往是一个相对有经验的人作为 leader,带几个毕业生构成一个三五个人的小作坊.没有达到配置专门的项目管理人员的程度,因此管人管事管技术,三权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对效率上有好的和坏的影响,但也是不错的选择,开发人员一般是比较难管理的,职业的项目经理很难做好这个事情. 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让这个 leader 的精力极大分散,很难做较多的 coding 工作,分散在项目管理,对外对内协调,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等工作.

java人职业规划(摘要)

很多人刚毕业时充满活力,然而几年的摸爬滚打后,冲劲就会慢慢减弱甚至消失.再加上IT大环境的起伏不定,一旦无法跟上技术或者行业发展的步伐,便会迷茫.王洪超说:"以前晚上睡觉之前想事情,经常都不知道自己以后做什么. 这并不奇怪,工作的新鲜感褪程序员首先需要提高系统设计能力.从2000年以后,软件业的编程思维和模式.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与九十年代.甚至2000年前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很多在企业工作的程序员的知识架构很难跟上.中科天博谢新华老师直率的指出:"现在很多程序员不是按照应该如何

软件工程的技术和管理的发展

1.1 软件的定义及特点 软件是按照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一般软件被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编程语言.其中系统软件为计算机使用提供最基本的功能,最基础的软件就是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是在系统软件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为用户提供不同功能的软件系统,比如说财务系统 :教务管理系统等等 :编程语言就是设计软件最基本的开发语言,有 Java,C,C++,php等多种语言. 计算机软件与硬件同样是支持计算机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软件与硬件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软件不同于硬件 :硬件是具体的物理实体,而

从技术到管理的问题

案例1 技术到管理如何起步:小范从开发人员转PM,有理论没有实践.入职新公司的职位是PM,但每件事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干什么,心里害怕,但一想不去做会就会越来越害怕,想请教上司,上级也忙着开会.想有好的开端但又不知该如何去做. 首先要了解技术与管理的区别,技术是对事,一件事做好就行,但是管理是对人和项目,是一个团队整体的表现,只有整个项目成功才是好的管理. 其次就是刚来一个公司应该熟悉公司的流程规章制度,因为只有知道流程才能够利用公司的组织过程资产,了解资源,并运用资源发起项目.当然有的人会说,公

雷军清华演讲实录:小米9年的创新、变革与未来(更好的管理就是不管理。核心是找一帮优秀的人,找一帮不需要管理的人,塑造共同的愿景和目标,给足够激励就行了。)

爱集微·06:37·数码 来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4月5日晚间消息,4月4日,应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IMF前副总裁朱民之邀,小米董事长雷军在清华大学进行了一次演讲,主题是“小米9年:创新.变革与未来”,主要介绍了小米的创立过程和发展模式,并与与会的清华师生.校友与社会各界人士探讨了未来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 谈到创业,雷军表示,“40岁创业和20岁创业最大的差别是,一上来不认为我们自己会成功.”初期创业一年半自己是隐姓埋名,因为一旦开始运营这个公司,满世界都关注,自己压力很大

《大产品,小团队——携程敏捷技术与管理转型实战》读后感

作为曾经携程的一员,看到一起奋斗过的小伙伴们宣传此书立刻就买了,非常开心拿到了作者团队的亲笔签名版.读完颇为感慨与惭愧,有种虽然身在此山中,竟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受.当时身处携程俩大核心业务之一,却只知一味地吐槽糟糕的流程和无止尽的加班,即没有推动改进的勇气与执行力,也不知背地里整个公司为优化流程,提倡创新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已经取得的成果. 诚如书名<大产品,小团队——携程敏捷技术与管理转型实战>,此书着重于在敏捷开发与管理转型期碰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所以建议小伙伴们在学过了ACP,或者敏捷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