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产品与记忆之间的关系,已经有过很多相关讨论了。大多数观点是,科技产品带来的信息爆炸会让人们的注意力不断转移,从而快速地遗忘过去发生的事。
比如“小凤雅”、“平昌冬奥会”这些曾经牵动我们神经的词汇,在今天看来已经相当陌生。实际上距离这些事件,时间也才过去了不到半年。
大多数情况下,科技产品与记忆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化效应。但最近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科技产品可以切实影响我们的大脑,造成一种“生理性”的健忘。
别再用手机拍PPT了!除非你想练习如何使用手机
最近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一位博士生进行了一项实验,将一批人分成三组,分别去参观由电脑组成的虚拟博物馆。第一组人不携带任何电子产品,仅仅靠双眼去观察。第二组人使用手机对虚拟博物馆中的屏幕拍照。第三组人则利用Snapchat对屏幕进行拍照,让照片在10秒之后消失。
过一段时间后,再对这三组人分别进行测试,询问他们在博物馆中看到了什么。结果是那些用手机进行拍照的人得分要比不用手机的人低了20%。而那些用Snapchat拍照的人分数还要更低。
也就是说,那些我们为了记住而拍下来的PPT,很可能起到了反作用。
这其中的原因可以被归咎于“认知卸载”和“注意力脱离假说”。
所谓认知卸载,就是人们利用工具帮助自己进行记忆时,会过度依赖工具,形成“工具会帮我记忆”的想法,从而不会刺激到大脑的认知功能。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在家人之间,例如丈夫会依赖妻子,认为妻子知道家中所有物品的储藏位置,所以就永远不会记住物品的位置。而今天,触手可得的手机摄像头和摘录软件成为了我们的妻子,它们虽然能够让我们随时找到之前记录下的信息,更多的却是加速我们遗忘的过程。
肯定有很多人也要提出疑问,上学的时候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什么记笔记这种行为没能形成认知卸载现象呢?
这就是注意力假说的概念了,我们在拍照或者复制文字的时候,大脑在不经意间出现了注意力转换,注意力从图像和文字上转移到了相机的对焦和取景的范围,以及复制时的App间跳转。就在这些不经意的注意力转移之间,大脑中的海马体和内侧颞叶——这两个被大多数神经科学认为和记忆相关的部位,会回想起操作电子产品的条件反射动作,而不是对图像和文字进行记忆。
但用手写字时,我们需要手脑配合重复描绘对象,是一种加深记忆的行为。换句话说,当我们用相机拍下PPT或用印象笔记摘录文章时,仅仅是练习了手机怎么玩。
认知卸载究竟是进化前兆,还是让我们变笨了?
科技产品让人的记忆力变差,这件事乍一想好像挺恐怖的。不过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想想看——在各种信息唾手可得的今天,我们真的需要记住那么多东西吗?
这就是关于认知卸载的两种看法了。支持者认为,认知卸载是人类科技发展到今天出现的必然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进化。
好比在以前,烧蜂窝煤、从水井里打水几乎是生存必备的技能,但今天有了空调和自来水龙头,我们只需要学会动动手指就行了。同样的,在科技产品风靡的今天,我们不仅记忆力消退,在计算器和GPS的影响下连计算能力跟认路的能力都变差了。
这是因为认知卸载效应下,科技产品不断减轻我们大脑的负担。将我们从很多脑力活动中的解放出来,利用大脑去做其他工作。我们也不再需要记住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古诗词,需要时翻阅一下手机就可以了。
但在认知卸载的另一面,是以孩子家长为主的大批反对者。
美国有一位名为Kristy Goodwin的儿童教育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如何在信息化时代养育孩子。她认为科技产品的泛滥让人类从儿童时期就开始逐渐丧失语言表达能力、记忆力和基本运算能力。而在大脑发育期间缺乏这方面的锻炼,未来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还是个未知数。
同时认知卸载的最大问题,就是让外显记忆很难变成程序性记忆。所谓外显记忆指的就是人名、地名、路线这种需要刻意回忆的信息,而程序性记忆指的是这个路口要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这样条件反射式的记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做简单的口算题时,中国学生的在速度上大大强于外国学生,就是因为99乘法表本质上是一种程序性记忆。失去这种能力,就只能靠计算器了。
这么一想,几乎所有人在上学的时候都被老师数落过说“你们这一届是我带过最差的学生”,或许这句话并非是老师的套路,而是随着科技产品的“侵蚀”,我们真的一代不如一代。
什么样的科技产品才适合今天的教育产业?
在我们眼里,科技产品与记忆之间的关系影响的无非是一种选择,我们如何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或者如何选择教育自己的子女。但在教育界,这一争论却有着不小的影响。
第一个影响,是有关无纸化教学的争议。
Paperless Cla***oom(无纸化教室)经常会描绘出一幅美好的景象,每个学生都拿着平板,老师在平板上同步教学内容,即使在室外也能进行教学。学生们无需携带厚重的书本,更不会因此浪费纸张。
但因此形成的问题,很可能是学生依赖于科技产品的海量信息储存能力,让知识成为“过耳烟云”,无法在大脑中形成印象。
而第二个影响,就是今天科技产品在教育中的普及,和应试教育对程度性记忆的依赖。
不管支不支持无纸化教学,各类背单词、查作业的App已经应用很广泛了。学生们已经开始频繁的在科技产品中获取知识,可应试教育体系,尤其是中国的应试教育体系,考量的仍然是传统纸笔教学模式中更容易形成的程序性教育,比如在短时间内通过地图线条辨认出是什么地方,并且写出气候、风向等等信息。很多时候考量的就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图形记忆。科技产品可能造成的认知卸载,正在让应试教育变得更加痛苦和过时。
目前来看,大多数涉足教育的科技产品都选择了一种“妥协”的方式。比如很多背单词App会利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这样的理论来安排课程,帮助使用者形成记忆。而主打教育市场的New iPad也会将Apple Pencil作为标配,用手写来辅助注意力集中。
或许市场真正期待的是一款既能储存大量信息,又能避免认知卸载的科技产品。避免生理性健忘之后,让海量知识可以为我们所用。
原文地址:http://blog.51cto.com/naojiti/2135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