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孤独世界的博弈——诺贝尔奖得主约翰·纳什的传奇一生

据报道,著名经济学家、博弈论创始人、诺贝尔奖得主、奥斯卡获奖电影《美丽心灵》主角原型约翰·纳什于当地时间23日与妻子在美国新泽西州乘搭的士时遇上车祸,两人均不幸遇难。事发当时,这辆出租车失控撞向栏杆,两人均被抛出车外,警方估计他们没佩戴安全带。死前与82岁妻子艾丽西亚在普林斯顿居住。享年86岁。

图像标题

  22岁的约翰·纳什最重要理论就是现在广泛出现在经济学教科书上的“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最著名一个例子就是“囚徒困境”。也就是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

  患精神分裂症与痊愈

  1958年的秋天,正当艾里西亚半惊半喜地发现自己怀孕时,纳什却为自己的未来满怀心事,越来越不安。系主任马丁已答应在那年冬天给他永久教职,但是纳什却出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行为:他担心被征兵入伍而毁了自己的数学创造力,他梦想成立一个世界政府,他认为《纽约时报》上每一个字母都隐含着神秘的意义,而只有他才能读懂其中的寓意。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表达。他给联合国写信,跑到华盛顿给每个国家的大使馆投递信件,要求各国使馆支持他成立世界政府的想法。他迷上了法语,甚至要用法语写数学论文,他认为语言与数学有神秘的关联……

图像标题

  终于,在孩子出生以前,纳什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

  经医生诊断,纳什得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这位天才生命的后来几十年就在医院、医药、孤独和数学研究中度过。即使是处于病魔的重压之下,纳什仍然被他那令人兴奋的数字理论所驱使者。

  几年后,因为艾里西亚无法忍受在纳什的阴影下生活,他们离婚了,但是她并没有放弃纳什。离婚以后,艾里西亚再也没有结婚,她依靠自己作为电脑程序员的微薄收入和亲友的接济,继续照料前夫和他们惟一的儿子。她坚持纳什应该留在普林斯顿,因为如果一个人行为古怪,在别的地方会被当作疯子,而在普林斯顿这个广纳天才的地方,人们会充满爱心地想,他可能是一个天才。

  于是,在上世纪70和8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和学者们总能在校园里看见一个非常奇特、消瘦而沉默的男人在徘徊,他穿着紫色的拖鞋,偶尔在黑板上写下数字命理学的论题。他们称他为“幽灵”,他们知道这个“幽灵”是一个数学天才,只是突然发疯了。如果有人敢抱怨纳什在附近徘徊使人不自在的话,他会立即受到警告:“你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像他那样杰出的数学家!”

  94年获诺贝尔奖

  正当纳什本人处于梦境一般的精神状态时,他的名字开始出现在70年代和80年代的经济学课本、进化生物学论文、政治学专著和数学期刊的各领域中。他的名字已经成为经济学或数学的一个名词,如“纳什均衡”、“纳什谈判解”、“纳什程序”、“德乔治-纳什结果”、“纳什嵌入”和“纳什破裂”等。

  纳什的博弈理论越来越有影响力,但他本人却默默无闻。大部分曾经运用过他的理论的年轻数学家和经济学家都根据他的论文发表日期,想当然地以为他已经去世。即使一些人知道纳什还活着,但由于他特殊的病症和状态,他们也把纳什当成了一个行将就木的废人。

  20世纪80年代末期,纳什渐渐康复,从疯癫中苏醒,而他的苏醒似乎是为了迎接他生命中的一件大事:1994年,他和其他两位博弈论学家约翰·C·海萨尼和莱因哈德·泽尔腾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纳什没有因为获得了诺贝尔奖就放弃他的研究,在诺贝尔奖得主自传中,他写道:“从统计学看来,没有任何一个已经66岁的数学家或科学家能通过持续的研究工作,在他或她以前的成就基础上更进一步。但是,我仍然继续努力尝试。由于出现了长达25年部分不真实的思维,相当于提供了某种假期,我的情况可能并不符合常规。因此,我希望通过至1997年的研究成果或以后出现的任何新鲜想法,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图像标题

  纳什的传奇人生

  约翰·纳什是奥斯卡获奖电影《美丽心灵》主人公原型、“博弈论”大师。

  不用多说,能被改编成电影的人生一定充满了戏剧性,何况这部电影还横扫第7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而电影也只反映了纳什人生中一个片段而已。

  有人说,约翰·纳什是当今世界最有名的“疯子”之一。看过电影的人应该知道,这位天才在年仅21岁时就写出那篇著名的博士论文,提出了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

  1952年他24岁,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教书,从此便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他的教学和考试方法有悖于传统。在研究领域里,纳什在代数簇理论,黎曼几何,抛物和椭圆型方程上取得了一些突破。1958年他几乎因为在抛物和椭圆型方程里的工作获得Fields奖,但由于他的一些结果没有来得及发表而未能如愿。

  1955年,他与一个自己的漂亮学生,来自南美在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读书的艾里西亚(Alicia Larde)约会。艾里西亚很崇拜他,经过一番心计,她终于赢得了他的倾心。1957年,他们结婚了。之后漫长的岁月证明,这也许正是纳什一生中比获得诺贝尔奖更重要的事。

  婚后,1958年的纳什好像是脱胎换骨,精神失常的症状显露出来了。他因为幻听幻觉被确诊为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然后是接二连三的诊治,短暂的恢复,和新的复发。1962年时当他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Fields奖——数学领域里的诺贝尔奖(Nobel)——获得者时,他的精神状况又使他失之交臂。就这样,他几乎被学术界遗忘了。电影《美丽心灵》就是描述他精神失常,他的妻子和他的不离不弃的故事。

  在2001年,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艾里西亚与约翰纳什复婚了。事实上,在漫长的岁月里,艾里西亚在心灵上从来没有离开过纳什。这个伟大的女性用一生与命运进行博弈,她终于取得了胜利。而纳什,也在得与失的博弈中取得了均衡。

  当然,除了博弈论,纳什在数学界的贡献更是有目共睹。2015年,纳什在86岁的高龄仍获得了数学界的诺贝尔奖——阿贝尔奖。阿贝尔奖颁奖词中说,获奖者的突破已发展成应用广泛、功能强大的数学方法,成为研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关键工具,其影响遍及该理论的所有分支。

  2011年,新华社记者曾专访纳什,问及对《美丽心灵》的评价,纳什说:“这是一部制作得非常好的电影,而且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我看过好几遍。不过,每次看的时候,我心里并不好受。但我还是认为这部电影有助于人们理解与尊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

  据了解,纳什上周刚在挪威接受数学界最高荣誉之一的阿贝尔奖,以表扬他在偏微分方程上的贡献。

时间: 2024-11-12 00:47:18

与孤独世界的博弈——诺贝尔奖得主约翰·纳什的传奇一生的相关文章

成年人的孤独世界

ZT 图卦 @北京大土豆:一个人从开始走到终点,其实是很孤独的,因为你能依靠的人很少,除了原生家庭的至亲,运气好的话可以找到值得信赖的另外一半(据我观察,最少一半的家庭其实都是在凑合过,有的干脆离婚了),那你的人生已经属于幸运了,除了这些人,再有几个最佳损友,那就是幸运至极.除此之外,其他的几乎所有人,但凡跟你有点利益瓜葛,都需要费尽心思维系这种薄弱的关系.假如你遇到什么马高镫短的麻烦,比如工作没了,或者身体出现了故障,能依赖的人实在太少,家人固然可靠,但是他们可能并没有多强的谋生能力,损友只能

这孤独世界,幸好有你!

计算机专业-世界大学学术排名,QS排名,U.S.NEWS排名

2015年美国大学计算机专业排名 计算机专业介绍:计算机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其分支学科也是非常多.所以在美国将主要的专业方向分为人工智能,程序应用,计算机系统(Systems)以及计算机理论(theory)这四个部分. 每个部分又有很多的研究方向,诸如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软件,多媒体技术与图形学,智能信息系统工程与软件自动化,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计算机系统与控制,信息系统安全,计算机安全等等. 这些研究方向隶属于以上四个研究方向但是分类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摘录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万维钢(同人于野)著 第一章 怎样杀死海星 传统组织就如同蜘蛛,它的智力集中在大脑,只要你把蜘蛛的头去掉,蜘蛛就会死亡.而去中心化组织就如同海星,海星根本就没有头.它的智能分布在身体各处,一旦你打掉它身体的一部分,那个部分甚至可能自己再长成另一个海星. 不过去中心化组织有个关键的弱点:你很难通过这样的组织赚大钱.分权的产业利润低,只有集权才能获得高利润. 怎样杀死海星?<海星与蜘蛛>给了三个策略. 第一个策略是改变环境.既然你们是靠一种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我就让

搞笑诺贝尔奖

"搞笑"版诺贝尔奖由美国人马克·亚伯拉罕创办,此人创办了一份名为<不可能的研究纪录>的科学幽默杂志,从1991年开始,每年颁奖一次. 入选"搞笑"版诺贝尔奖的科学成果必须不同寻常,能激发人们对科学.医学和技术的兴趣.与其他学术奖不同,另类诺贝尔奖得主不会拿到任何奖金,得不到各方赞誉,更不可能使科学出现革命性进步,但是所有获奖的研究都曾在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 按照传统,观众会在颁奖典礼上向讲台抛纸飞机.11年来,典礼结束后现场都由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家罗伊·格

《梵高》-孤独的天才

本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aiweixiao/p/7604848.html 原文地址(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引子 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将不再

活着就能改变世界

乔帮主说活着就要改变世界,其实活着就能改变世界,摘自老罗的一段话: 每一个生命来到世间,都注定改变世界,这是你的宿命,你别无选择.你要么把世界变得好一点,要么把世界变得坏一点.有些人不服气,说:“妈的我就不信了,我自杀.”你自杀就把这个 世界的自杀率改变了一点点.你如果走进社会,为了生存或是为了什么不要脸的理由,变成了一个 恶心的成年人社会中的一员,那你就把这个世界变得恶心了一点点.如果你一生耿直,刚正不阿, 没做任何恶心的事情,没有做任何对别人造成伤害的事情,一辈子拼了老命勉强把老婆.孩子.老

中科院外籍院士姚期智:科学家与科学之路

    ■姚期智   我从事科学工作几十年,也认识了很多杰出的科学家.我自己觉得科学家的生涯很有收获,当科学家是一个非常好的体验,从中可以品尝到巨大的乐趣. 首先,我要谈一谈什么是科学家,科学家做什么样的事情.在此,我想引用大文豪萧伯纳在一个剧本里说的几句话:“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这句话脍炙人口,很多人用不同的方法引述.我觉得这句话正可以用来代表科学里面的两种主要 精神.属于第一种的,看到自然现象,想办法解释为

人工智能之梦

作者:张江 制造出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的机器是科学家们最伟大的梦想之中的一个.用智慧的大脑解读智慧必将成为科学发展的终极. 而验证这样的解读的最有效手段,莫过于再造一个智慧大脑--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人们对人工智能的了解恐怕主要来自于好莱坞的科幻片. 这些荧幕上的机器(见图1-1)要么杀人如麻.如<终结者><黑客帝国>.要么小巧可爱,如<机器人瓦利>.要么多愁善感,如<人工智能>:还有一些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