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是一个“流”的协议,一个完整的包可能会被TCP拆分成多个包进行发送,也可能把小的封装成一个大的数据包发送,这就是所谓的TCP粘包和拆包问题。
假设客户端分别发送数据包D1和D2给服务端,由于服务端一次性读取到的字节数是不确定的,所以可能存在以下4种情况。
- 1.服务端分2次读取到了两个独立的包,分别是D1,D2,没有粘包和拆包;
- 2.服务端一次性接收了两个包,D1和D2粘在一起了,被成为TCP粘包;
- 3.服务端分2次读取到了两个数据包,第一次读取到了完整的D1和D2包的部分内容,第二次读取到了D2包的剩余内容,这被称为拆包;
- 4.服务端分2次读取到了两个数据包,第一次读取到了部分D1,第二次读取D1剩余的部分和完整的D2包;
- 5.如果此时服务端TCP接收滑动窗非常小,而数据包D1和D2都很大,很有可能发送第五种可能,即服务端多次才能把D1和D2接收完全,期间多次发生拆包情况。
由于底层的TCP无法理解上层的业务逻辑,所以在底层是无法确保数据包不被拆分和重组的,这个问题只能通过上层的应用协议栈设计来解决,根据业界的主流协议的解决方案,归纳如下:
- 1.消息定长,例如每个报文的大小为固定长度200字节,如果不够,空位补空格;
- 2.在包尾增加回车换行符进行分割;
- 3.将消息分为消息头和消息体,消息头中包含表示消息总长度(或者消息体长度)的字段,通常设计思路是消息头的第一个字段用int来表示消息的总长度;
- 4.更复杂的应用层协议;
Netty对以上4种应用做了抽象,提供了4种解码器
LineBasedFrameDecoder:依次编译bytebuf中的可读字符,判断看是否有“\n”或者“\r\n”,如果有,就以此位置为结束位置,从可读索引到结束位置区间的字节就组成了一行。它是以换行符为结束标志的解码器,支持携带结束符或者不携带结束符两种解码方式,同时支持单行的最大长度。如果连续读取到最大长度后,仍然没有发现换行符,就会抛出异常,同时忽略掉之前读到的异常码流。
FixedLengthFrameDecoder:是固定长度解码器,它能按照指定的长度对消息进行自动解码,开发者不需要考虑TCP的粘包等问题。利用FixedLengthFrameDecoder解码,无论一次性接收到多少的数据,他都会按照构造函数中设置的长度进行解码;如果是半包消息,FixedLengthFrameDecoder会缓存半包消息并等待下一个包,到达后进行拼包,直到读取完整的包。
DelimiterBasedFrameDecoder:是自定义的分隔符解码,构造函数的第一个参数表示单个消息的最大长度,当达到该长度后仍然没有查到分隔符,就抛出TooLongFrameException异常,防止由于异常码流缺失分隔符导致的内存溢出。
LengthFieldBasedFrameDecoder:通过固定长度来区分整包消息。消息定长,报文大小固定长度,不够空格补全,发送和接收方遵循相同的约定,这样即使粘包了通过接收方编程实现获取定长报文也能区分。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AYIT/p/8603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