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架构分类(转载)

思维导图:

作者:阮一峰(以下内容)

日期:2016年9月 3日

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就是软件的基本结构。

合适的架构是软件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大型软件公司通常有专门的架构师职位(architect),只有资深程序员才可以担任。

O‘Reilly 出版过一本免费的小册子《Software Architecture Patterns》PDF), 介绍了五种最常见的软件架构,是非常好的入门读物。我读后受益匪浅,下面就是我的笔记。

一、分层架构

分层架构(layered architecture)是最常见的软件架构,也是事实上的标准架构。如果你不知道要用什么架构,那就用它。

这种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水平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不需要知道其他层的细节。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虽然没有明确约定,软件一定要分成多少层,但是四层的结构最常见。

  • 表现层(presentation):用户界面,负责视觉和用户互动
  • 业务层(business):实现业务逻辑
  • 持久层(persistence):提供数据,SQL 语句就放在这一层
  • 数据库(database) :保存数据

有的软件在逻辑层和持久层之间,加了一个服务层(service),提供不同业务逻辑需要的一些通用接口。

用户的请求将依次通过这四层的处理,不能跳过其中任何一层

优点

  • 结构简单,容易理解和开发
  • 不同技能的程序员可以分工,负责不同的层,天然适合大多数软件公司的组织架构
  • 每一层都可以独立测试,其他层的接口通过模拟解决

缺点

  • 一旦环境变化,需要代码调整或增加功能时,通常比较麻烦和费时
  • 部署比较麻烦,即使只修改一个小地方,往往需要整个软件重新部署,不容易做持续发布
  • 软件升级时,可能需要整个服务暂停
  • 扩展性差。用户请求大量增加时,必须依次扩展每一层,由于每一层内部是耦合的,扩展会很困难

二、事件驱动架构

事件(event)是状态发生变化时,软件发出的通知。

事件驱动架构(event-driven architecture)就是通过事件进行通信的软件架构。它分成四个部分。

  • 事件队列(event queue):接收事件的入口
  • 分发器(event mediator):将不同的事件分发到不同的业务逻辑单元
  • 事件通道(event channel):分发器与处理器之间的联系渠道
  • 事件处理器(event processor):实现业务逻辑,处理完成后会发出事件,触发下一步操作

对于简单的项目,事件队列、分发器和事件通道,可以合为一体,整个软件就分成事件代理和事件处理器两部分。

优点

  • 分布式的异步架构,事件处理器之间高度解耦,软件的扩展性好
  • 适用性广,各种类型的项目都可以用
  • 性能较好,因为事件的异步本质,软件不易产生堵塞
  • 事件处理器可以独立地加载和卸载,容易部署

缺点

  • 涉及异步编程(要考虑远程通信、失去响应等情况),开发相对复杂
  • 难以支持原子性操作,因为事件通过会涉及多个处理器,很难回滚
  • 分布式和异步特性导致这个架构较难测试

三、微核架构

微核架构(microkernel architecture)又称为"插件架构"(plug-in architecture),指的是软件的内核相对较小,主要功能和业务逻辑都通过插件实现。

内核(core)通常只包含系统运行的最小功能。插件则是互相独立的,插件之间的通信,应该减少到最低,避免出现互相依赖的问题。

优点

  • 良好的功能延伸性(extensibility),需要什么功能,开发一个插件即可
  • 功能之间是隔离的,插件可以独立的加载和卸载,使得它比较容易部署,
  • 可定制性高,适应不同的开发需要
  • 可以渐进式地开发,逐步增加功能

缺点

  • 扩展性(scalability)差,内核通常是一个独立单元,不容易做成分布式
  • 开发难度相对较高,因为涉及到插件与内核的通信,以及内部的插件登记机制

四、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是服务导向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缩写 SOA)的升级。

每一个服务就是一个独立的部署单元(separately deployed unit)。这些单元都是分布式的,互相解耦,通过远程通信协议(比如REST、SOAP)联系。

微服务架构分成三种实现模式。

  • RESTful API 模式:服务通过 API 提供,云服务就属于这一类
  • RESTful 应用模式:服务通过传统的网络协议或者应用协议提供,背后通常是一个多功能的应用程序,常见于企业内部
  • 集中消息模式:采用消息代理(message broker),可以实现消息队列、负载均衡、统一日志和异常处理,缺点是会出现单点失败,消息代理可能要做成集群

优点

  • 扩展性好,各个服务之间低耦合
  • 容易部署,软件从单一可部署单元,被拆成了多个服务,每个服务都是可部署单元
  • 容易开发,每个组件都可以进行持续集成式的开发,可以做到实时部署,不间断地升级
  • 易于测试,可以单独测试每一个服务

缺点

  • 由于强调互相独立和低耦合,服务可能会拆分得很细。这导致系统依赖大量的微服务,变得很凌乱和笨重,性能也会不佳。
  • 一旦服务之间需要通信(即一个服务要用到另一个服务),整个架构就会变得复杂。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通用的 Utility 类,一种解决方案是把它们拷贝到每一个服务中去,用冗余换取架构的简单性。
  • 分布式的本质使得这种架构很难实现原子性操作,交易回滚会比较困难。

五、云架构

云结构(cloud architecture)主要解决扩展性和并发的问题,是最容易扩展的架构。

它的高扩展性,主要原因是没使用中央数据库,而是把数据都复制到内存中,变成可复制的内存数据单元。然后,业务处理能力封装成一个个处理单元(prcessing unit)。访问量增加,就新建处理单元;访问量减少,就关闭处理单元。由于没有中央数据库,所以扩展性的最大瓶颈消失了。由于每个处理单元的数据都在内存里,最好要进行数据持久化。

这个模式主要分成两部分:处理单元(processing unit)和虚拟中间件(virtualized middleware)。

  • 处理单元:实现业务逻辑
  • 虚拟中间件:负责通信、保持sessions、数据复制、分布式处理、处理单元的部署。

虚拟中间件又包含四个组件。

  • 消息中间件(Messaging Grid):管理用户请求和session,当一个请求进来以后,决定分配给哪一个处理单元。
  • 数据中间件(Data Grid):将数据复制到每一个处理单元,即数据同步。保证某个处理单元都得到同样的数据。
  • 处理中间件(Processing Grid):可选,如果一个请求涉及不同类型的处理单元,该中间件负责协调处理单元
  • 部署中间件(Deployment Manager):负责处理单元的启动和关闭,监控负载和响应时间,当负载增加,就新启动处理单元,负载减少,就关闭处理单元。

优点

  • 高负载,高扩展性
  • 动态部署

缺点

  • 实现复杂,成本较高
  • 主要适合网站类应用,不合适大量数据吞吐的大型数据库应用
  • 较难测试
时间: 2024-08-10 15:10:56

软件架构分类(转载)的相关文章

【转载】常见软件架构分类

参考这篇文章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6/09/software-architecture.html 虽然讲得比较浅显,但是还是可以看看. 一.分层架构 表现层(presentation):用户界面,负责视觉和用户互动 业务层(business):实现业务逻辑 持久层(persistence):提供数据,SQL 语句就放在这一层 数据库(database) :保存数据 有的软件在逻辑层和持久层之间,加了一个服务层(service),提供不同业务逻辑需要

Objective-C Runtime 运行时之五:协议与分类(转载)

Objective-C中的分类允许我们通过给一个类添加方法来扩充它(但是通过category不能添加新的实例变量),并且我们不需要访问类中的代码就可以做到. Objective-C中的协议是普遍存在的接口定义方式,即在一个类中通过@protocol定义接口,在另外类中实现接口,这种接口定义方式也 成为“delegation”模式,@protocol声明了可以呗其他任何方法类实现的方法,协议仅仅是定义一个接口,而由其他的类去负责实现. 在本章中,我们来看看runtime对分类与协议的支持. 基础数

北大ACM题库习题分类与简介(转载)

在百度文库上找到的,不知是哪位大牛整理的,真的很不错! zz题 目分类 Posted by fishhead at 2007-01-13 12:44:58.0 -------------------------------------------------------------------------------- acm.pku.edu.cn 1. 排序 1423, 1694, 1723, 1727, 1763, 1788, 1828, 1838, 1840, 2201, 2376, 23

【转载】如何对软件测试方法分类

软件测试方法种类繁多,记忆起来混乱,如果把软件测试方法进行分类,就会清晰很多.我参考一些书籍和网上的资料,把常用的软件测试方法列出来,让大家对软件测试行业有个总体的看法. 一.从测试设计方法分类 测试名称 测试内容 Black   box黑盒测试 把软件系统当作一个“黑箱”,无法了解或使用系统的内部结构及知识.从软件的行为,而不是内部结构出发来设计测试. White   box白盒测试 设计者可以看到软件系统的内部结构,并且使用软件的内部知识来指导测试数据及方法的选择. Gray box  灰盒

基于微服务的软件架构模式(转载)

转载:原文链接 基于微服务的软件架构模式 [编者的话]微服务只是最近提出的概念,实际上很多巨头公司(FB.Twitter.AWS等)已经在亲身实践.微服务并不是银弹,但是我们可以参考它的 思想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对于已经找准市场,业务即将或者马上就要急剧发展的创业公司,适合使用基于微服务的软件架构. 今天阅读了两篇关于微服务的文章,总结一些笔记,简单翻译了一篇文章.说明:并没有严格按照原文一字语句翻译,有部分自己的理解,还有部分是意译. 微服务(micro services)这个概念不是新概念

转载:poj题目分类(侵删)

转载:from: POJ:http://blog.csdn.net/qq_28236309/article/details/47818407 按照ac的代码长度分类(主要参考最短代码和自己写的代码) 短代码:0.01K–0.50K:中短代码:0.51K–1.00K:中等代码量:1.01K–2.00K:长代码:2.01K以上. 短:1147.1163.1922.2211.2215.2229.2232.2234.2242.2245.2262.2301.2309.2313.2334.2346.2348

转载:算法杂货铺——分类算法之决策树(Decision tree)

作者:张洋 算法杂货铺——分类算法之决策树(Decision tree) 2010-09-19 16:30 by T2噬菌体, 44346 阅读, 29 评论, 收藏, 编辑 3.1.摘要 在前面两篇文章中,分别介绍和讨论了朴素贝叶斯分类与贝叶斯网络两种分类算法.这两种算法都以贝叶斯定理为基础,可以对分类及决策问题进行概率推断.在这一篇文章中,将讨论另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分类算法——决策树(decision tree).相比贝叶斯算法,决策树的优势在于构造过程不需要任何领域知识或参数设置,因此在实际

转载:hdu 题目分类 (侵删)

转载:from http://blog.csdn.net/qq_28236309/article/details/47818349 基础题:1000.1001.1004.1005.1008.1012.1013.1014.1017.1019.1021.1028.1029. 1032.1037.1040.1048.1056.1058.1061.1070.1076.1089.1090.1091.1092.1093. 1094.1095.1096.1097.1098.1106.1108.1157.116

分类中数据不平衡问题的解决经验[转载]

问题:研究表明,在某些应用下,1∶35的比例就会使某些分类方法无效,甚至1∶10的比例也会使某些分类方法无效.(1)少数类所包含的信息就会很有限,从而难以确定少数类数据的分布,即在其内部难以发现规律,进而造成少数类的识别率低(2)数据碎片.很多分类算法采用分治法,样本空间的逐渐划分会导致数据碎片问题,这样只能在各个独立的子空间中寻找数据的规律,对于少数类来说每个子空间中包含了很少的数据信息,一些跨空间的数据规律就不能被挖掘出来.(3)不恰当的归纳偏置.许多归纳推理系统在存在不确定时往往倾向于把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