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发展,网站应用的规模不断扩大,常规的垂直应用架构已无法应对,分布式服务架构以及流动计算架构势在必行,Dubbo是一个分布式服务框架,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现在核心业务抽取出来,作为独立的服务,使前端应用能更快速和稳定的响应。
第一:Dubbo背景
大规模服务化,应用使用RMI或Hessian等工具,通过配置服务URL地址调用,通过F5等硬件进行负载均衡。
当然了,在系统越来越复杂的时候我们就面临三个问题:
(1) 当服务越来越多时,服务URL配置管理变得非常困难,F5硬件负载均衡器的单点压力也越来越大。
此时需要一个服务注册中心,动态的注册和发现服务,使服务的位置透明。并通过在消费方获取服务提供方地址列表,实现软负载均衡和Failover,降低对F5硬件负载均衡器的依赖,也能减少部分成本。
(2) 当进一步发展,服务间依赖关系变得错踪复杂,甚至分不清哪个应用要在哪个应用之前启动,架构师都不能完整的描述应用的架构关系。
这时,需要自动画出应用间的依赖关系图,以帮助架构师理清理关系。
(3) 接着,服务的调用量越来越大,服务的容量问题就暴露出来,这个服务需要多少机器支撑?什么时候该加机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第一步,要将服务现在每天的调用量,响应时间,都统计出来,作为容量规划的参考指标。
其次,要可以动态调整权重,在线上,将某台机器的权重一直加大,并在加大的过程中记录响应时间的变化,直到响应时间到达阀值,记录此时的访问量,再以此访问量乘以机器数反推总容量。
Dubbo就是基于Hessian实现了自己Hessian协议,可以直接通过配置的Dubbo内置的其他协议,在服务消费方进行远程调用,也就是说,服务调用方需要使用Java语言来基于Dubbo调用提供方服务,限制了服务调用方。
我们需要一个这样的界面:
第二:Dubbo简介
Dubbo的原理图:
节点角色说明:
Provider: 暴露服务的服务提供方。
Consumer: 调用远程服务的服务消费方。
Registry: 服务注册与发现的注册中心。
Monitor: 统计服务的调用次调和调用时间的监控中心。
Container: 服务运行容器。
调用关系说明:
0. 服务容器负责启动,加载,运行服务提供者。
1. 服务提供者在启动时,向注册中心注册自己提供的服务。
2. 服务消费者在启动时,向注册中心订阅自己所需的服务。
3. 注册中心返回服务提供者地址列表给消费者,如果有变更,注册中心将基于长连接推送变更数据给消费者。
4. 服务消费者,从提供者地址列表中,基于软负载均衡算法,选一台提供者进行调用,如果调用失败,再选另一台调用。
5. 服务消费者和提供者,在内存中累计调用次数和调用时间,定时每分钟发送一次统计数据到监控中心。
Dubbo提供了很多协议,Dubbo协议、RMI协议、Hessian协议,我们查看Dubbo源代码,有各种协议的实现,如图所示:
我们之前没用Dubbo之前时,大部分都使用Hessian来使用我们服务的暴露和调用,利用HessianProxyFactory调用远程接口。
上面是参见Github官网,接下来我们来介绍Dubbo、Zookeeper整合使用。
第三:Duboo与Zookeeper整合:
1、搭建Dubbo环境
1)、在Linux系统上安装JDK(使用1.7版本的jdk-7u25-linux-x64.tar.gz)
安装按照百度经验:
2)、安装Zookeeper
按照博客:
3)、安装Tomcat
按照博客:
4)、配置Dubbo-admin管理页面
按照博客:
Dubbo与Zookeeper、SpringMVC整合和使用(负载均衡、容错)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一个地方:
下载dubbo-admin-2.4.1.war包,在Linux的tomcat部署,先将tomcat的webapps/Root文件夹下载的所有的文件删除,把dubbo-admin-2.4.1放在tomcat的webapps/Root下,然后进行解压:
#jar -xvf dubbo-admin-2.4.1.war
第一开始的时候,我直接将dubbo-admin-2.4.1.war包解压到Root下面,结果,不能访问了。因此大家在这里注意一下。
注:大家要记得关闭防火墙: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