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年(退休)的日常安排——北漂18年(82)

上周跟朋友聊起间隔年,朋友比较好奇闲着的时候,如果没项目的时候,我日子是怎么过的。趁这个机会简单总结一下。自己的公号就是这么有个性,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1998年的一个月

结束了中关村冯姐小公司的打工生涯,大概在北京又住了一个月左右,天天去国林枫和风入松看书,各种看书从《叫魂》到索尔仁尼琴的书。这两个地方现在全倒了,当年一个在北大资源楼B1,一个在中关村图书大街,应该是海淀区两个比较大的民营书店。中午中关村大街上有推车卖午饭的,5块钱管饱,米饭随便吃,挺好。晚饭不吃了,基本看到书店9点半关门,回家睡觉。第二天早晨9点半再来……

那会儿还不认识老婆大人,没人管。

2002年的四个月

从国企出来找好的工作取消了,这个之前说过,突然之间就失业了,大概有2个月左右没找到工作。那会儿是一边找工作,一边继续到书店看书。当时住在达园宾馆外面的四合院平房里,现在估计也都拆了。有推车卖盐水鸭,偶尔来半只。

搭帐篷卖桂林砂锅饭,饭好吃之外,免费的咸菜也特别好,有嚼头,开店的夫妻人也挺好。搬离达园之后,我和老婆还特意回去过两次,就为吃这个砂锅饭。

当时从达园四合院走到大路上要大概1公里左右,期间有个小饭馆,做的水煮牛肉不错,牛肉量足,里面放青菜,上头淋上红油,趁热吃,那叫一个美。

每周能吃一次,算是打牙祭。每次我都自己带个锅,给人家十块钱,做好了连锅端回家吃。第一顿把肉吃了,第二顿再就着汤下个面条。

现在写到这儿,我还在流口水……

那会儿有老婆没孩子,更多时候是老婆下班回家做饭,聊聊天,日子过得很滋润。

当时养成了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喝可乐。开始每天一小罐,后来一天能喝个最大瓶的那种,2015年才陆续不喝了。

2004年的六个月

外企出来之后,是全职备考MBA,每天上课,日子过的很平静……

2009年至2011年

不作项目、跆拳道不训练的日子大概是这么过的,早晨睡到6点半,起来看书到中午12点吃饭,勤快就自己做点儿,懒就喝粥——中老年即食麦片,这个习惯我保持到现在。下午不睡觉就外出溜一圈,回来写一会儿文章,程序员职场三步曲基本就是这个时间段完成的。晚上接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在家玩一会儿,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当时,虽然过的挺充实,但是仍然心里有些隐隐不安。现在回想起来应该就是没有形成对世界和未来相对稳定的看法——定见,所以有些惶恐。

再有就是虽然已经算是凭本事吃饭,但是对收入不稳定这事儿还是不太能接受,毕竟受毒害教育十几年,还是有东西放不下。

2016年的十二个月

虽然表面看起来已经很不错了,但其实2015年离开万达电商的时候,我的某些观点仍然不太稳固,与2002年时的不安相比,这次是知识和经验积累的结果。

2002年前后,有次面试直接被拒了,对方之后给我的反馈是“从里到外透着不安”,那会我不安是出于无知。

2012年至2013年间,我在正略钧策公司《企业家基础阅读书目》项目,看了整一年的书,超过500本,之后项目成果结集汇总成《他们都在看》出版,这个稍后会细聊。

做过这个项目,我跟别人说“读过点儿书”时,心里才有点儿底,但是同时也看到了自己不足之后,之后一直在补。

还有个小细节,我2000年5月28日之后,不看书的日子不超过50天。

直到2015年12月底又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我对世界的看法才相对稳定,蓝图固定之后开始描述细节。

2016年,不去道馆、不讲课的日子,我都是看书度过。

如果不出门,每天上午10点左右睡个回笼觉,起床后12点之前吃午饭,然后睡午觉,下午滑轮滑之外就是看书、翻译、写文章,晚上11点睡觉。

不上班的日子我可是忙着呢,一点儿都不闲。

现在您知道为啥我工作20年,社保交了还不到七年的真正原因了。

时间: 2024-10-16 18:41:50

间隔年(退休)的日常安排——北漂18年(82)的相关文章

写作的力道——北漂18年(番外篇一)

最近又遇到写作瓶颈,于是翻出2011年在正略钧策时投给内刊的稿件<写作的力道>,名字不变,再用当下眼光再次审计和修改,呈现给大家. "怎么写出力儿来!怎样把书写的章节完整,文从字顺?"可能是每个写东西的人面临的问题. 2006年从写简单的博文开始至2016年初,我已出版5本图书(4本原创.1本翻译),应该至少算会写的. "写作是要有些天才的,否则再练也是白费"的谬论始终充斥耳畔,这成了不少人写不好的借口和理由[余编辑的故事见北漂18年(66)].我想说的

为啥还要写呢?——北漂18年序言

引子 2015年,是我在北京第18年年头,也是走入职场第18个年头,期间发生的事千奇百怪,有些还挺有意思.一直有把自己在北京生活的经历写出来的想法.6年前写过一个<北漂12年>四篇之后就因为这个那个没再坚持.今年过年回天津,家里一位长辈特意提起此事,跟我说还是要写.当时我很受鼓舞,回北京一忙就又搁置了,直到上周机缘再次出现. 写什么? 当时跟编辑朋友聊起想写<北漂18年>,编辑的大概意思是:"在网上发布内容的方向很重要,让人受益为德,盲引盲导为过.如果你确认及肯定是积极引

人性多面性的终极教材——北漂18年(4)

十几年来工作中遇到很多人,也多次见识了人的多面性,至今给我印象最深的教材就是来北京的第一个老板--冯姐,从她身上我看到人性正常(谈不上善良)与虚伪(谈不上诡诈).这人绝对不是人口比较好的(有时甚至谈不上好,离"实在"更是差很远),也绝对不是最虚伪(诡诈都谈不上,生意人的小聪明而已),之所以用"终极教材"来称呼是因为例子都实在太典型了.顺便说一句,以上特点都是环境结合自己固有人性造就的. 性格特点 之前提过一点儿,这人1997年36岁(2015年应该是54岁),之前在

2005年开启职业黑暗时代——北漂18年(50)

2005年,我以专科生身份考上MBA,读了在职班可以不耽误工作,理论上讲是应该志得意满的时候.不过,此时也开启了近20年(1997年至2016年)职业生涯中最黑暗的日子. 写"北漂地8年",一来是为给我爹看,他老人家每周必读本系列,二来是为了忘掉,写一段忘一段,有些东西背的太久了,应该放下. 一个电话开启的黑暗之旅 2005年上半年因为考完试,我着手找工作.4月的一天上午,我正在门口超市买书,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叫杨YI.这位一屁三个谎的姐姐正景是我职业路上的白无常.别急,后面还有个

为什么老板这么狠?——北漂18年(20)

2008年,我在企业当HR有次裁员,干掉了整条业务线,包括其中很优秀的人.一个同事问我:"老板平时看着也很和气.为什么手这么狠呢?"我告诉对方:"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老板面临的是什么." 1998年中关村创业之前,我还不太能理解冯姐的鸡贼手法,有便宜疯狂占,有风险全给别人,别人找她全装没看见.自己干之后,我有点儿理解了.当然,跟人的本性也有些关系,但只是程度的差异而已. 创业的巨大压力 有次我第二天要给上家结账,印象里至少是欠了几万.当时手里也就300块左右,吃饭可以

门外汉怎么成就咨询大单(1)——北漂18年(39)

从1997年至2002年的5年间,不管是否自己干事实上我都在做销售.如今回头看来或许业绩不错.比方在国企业那会儿,可是仍然仅仅能算入门,算不上精通.在ST的两年.使我在销售方面登堂入室,至今我仍然心存感激.每一个公司可能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像每一个人一样,我的观点是在公司里仅仅要自己能有成功,能给公司带来价值,那就算是双赢. 三种类型的销售 2001年在国企业时公司曾请过HP某高管讲过一次销售的课程.要知道外企驻中国的公司或者办事处干的就要就是销售工作,拉关系仅仅是比較低级的一种.这次培训让我知

说说时间观与时间管理——北漂18年

2000年初至今的十六年里,我一直有记录时间支出的习惯,以此为基础算是成了一些事儿.能坚持这么久是有原因的.今天就谈时间观与时间管理. 1惟一公平的两件事情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是你听过最具蒙蔽性的话语之一,"机会"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呦! 不过别着急,确实有事情是平等的,而且是真正的人人平等,我至少能马上说出两件: 1.时间 2.死亡 第二件与第一件紧密相关,基本上可以算是前者的一种后果.死亡教会我们一切,不过总是为时已晚. 也正因如此,世面上时间管理的书和培训才这么

初入职场少年时,谁人不犯错?——北漂18年(6)

有时跟朋友聊起第一份工作,我就说是在中关村送货的.实际情况也是,2至5把显示器从颐宾楼运到海淀黄庄中海,或者现代电子市场(那会儿还没有什么太平洋,中关村E世界,现在好像也快没有这些地方了). 公司老板冯姐安排我送货是有道理的,这背后是个信任的故事. 100片金鹰主板 到三生科贸的第一个工作是验收主板.当时有一批深圳的小厂生产电脑主板,冯姐因为从深圳回来有这方面的渠道,直接从工厂拿货利润比较高.因为出货量大,所以返修也不少,差不多卖2K能有100片坏的,收集好坏的就寄回深圳修,修好之后回北京要验一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北漂18年(12)

先让我再来回忆一下1998年5月至9月在天津的时光.每天早晨8点半上班,吃完早点(煎饼果子+油条)有时骑车,有时走着上班,上午备备课.看看新闻就吃中午饭了,下午有时上课,有时老板不在可以玩会儿游戏(这个世界的逻辑其实从没变过),晚上有课就讲2小时课,没课就直接回家吃饭.看电视,外加偶尔周末讲讲课--怎么看怎么像提前过上了悠闲的退休生活. 本次讲的是我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再次回到北京. 之文提过我第一天上班擦地的那个妹子,之前见面感觉不是特别好--主要还是由于我的狂妄,她负责老板事务之外,再有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