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IAQ中文版 - Python中少有人回答的问题

Python中少有人回答的问题

The Python IAQ: Infrequently Answered Questions

1 Q: 什么是”少有人回答的问题(Infrequently Answered Question)” ?

一个问题之所以很少有人回答,要么是因为很少有人知道问题的答案,要么是因为它涉及到一个晦涩而隐蔽的知识点(但可能是你关心的)。我过去认为是我在Java IAQ中发明了这个词组,但是它也出现在了以数据丰富而著称的About.com Urban Legends网站上. 关于Python的FAQ有很多,但是Python的IAQ只有这一个。(“少见问题列表”倒是有一些,其中一个是有讽刺意味的C。)

2 Q: finally子句中的代码每次都会被执行,对吗?

每次?应该说,几乎每次。在try子句被执行后,无论是否出现异常,finally子句中的代码都会被执行,即使调用了sys.exit. 不过如果程序没有执行到finally子句的话,它就没有办法运行了。下面的代码中,无论choice取何值,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try:
    if choice:
        while 1:
            pass
    else:
        print "Please pull the plug on your computer sometime soon..."
        time.sleep(60 * 60 * 24 * 365 * 10000)
finally:
    print "Finally ..."

3 Q: 多态真是太棒了!无论一个列表(list)中的元素是什么类型,我都可以用sort对它排序,对吗?

不对。考虑这种情况:

>>> x = [1, 1j]
>>> x.sort()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pyshell#13>", line 1, in ?
    x.sort()
TypeError: cannot compare complex numbers using <, <=, >, >=

(1j是一个数,表示-1的平方根)问题在于:sort方法(在目前的实现中)使用lt方法来 比较元素的大小。而lt方法拒绝比较复数的大小(因为它们是不能排序的)。奇怪的是, complex.lt会毫不犹豫的比较复数与字符串,列表(list)和其他所有类型,除了复数。所以答案是,你可以对支持lt方法的对象序列(sequence)进行排序(当然如果将来实现变了,可能就是其它方法了)。
对于问题的地一部份,“多态真棒”,我同意。但是Python有时会让使用多态变得困难,因为许多Python的类型(比如序列和数)的定义不太符合规则。

4 Q: 在Python中我能写++x和x++吗?

从语法上说,++x能, x++不能。但是从实际使用来说,别这样做。这么说什么意思?

  • 可以, ++x是合法的Python语法。不过如果你是一个C++或者Java程序员的话,它表示不是你想的那个意思。加号+是一个单目前缀操作符,所以++x被解析为+(+x),它表示的(至少对于数字来说)就是x。
  • 不可以, x++本身就不是一个合法的表达式, 虽然在某些上下文时合法。比如, x++ -y被解析为x++(-(y)), 对于数字来说,等于x - y。当然,你可以创建一个类,让++x有(很有限的)意义。比如可以让这个类保存一个数字,然后使单目操作符+使它增加0.5(或者有0.5的概率增加1,如果你喜欢随机化算法),但是…
  • 不可以,那样真傻。最好还是用Python 2.0已经中加入的x += 1。 进一步的问题:为什么Python不允许 x++? 我相信原因与Python不允许在表达式中赋值一样: Python想要清晰的区分语句和表达式。如果我觉得这两者应该有所区别,那么不允许++就是最好的决定。另一方面,函数语言的鼓吹者认为语句就应该是表达式。我跟我的丹麦老乡,Bjarne Stroustrup,都这样认为。他在The Design and Evolution of C++中说:“如果是从头来设计一种语言的话,我会按照Algol68的方式,让每条语句和声明都是一个有返回值的表达式”。

5 Q: 我能使用C++中对ostreams那样的语法吗,像这样么: count << x << y …?

当然可以。如果你不喜欢写”print x,y”,你可以试试这个:

import sys

class ostream:
    def __init__(self, file):
        self.file = file

    def __lshift__(self, obj):
        self.file.write(str(obj));
        return self

cout = ostream(sys.stdout)
cerr = ostream(sys.stderr)
nl = '\n'
-----------------------------------
cout << x << " " << y << nl

(本文中所有的文件中的代码都在横线以上,使用这些代码的例子在横线以下。)这样你就可以使用一种不同的语法了,但是它不能给你带来一种新的输出格式,它只是把Python中以有str的格式封装了一层而已。这个做法很像Java里面的toString()格式。C++使用的是一种迥异的格式:它没有定义一组把对象转换为字符串的规则,而定义了一种把对象打印到流的规则(也许是不完整的规则,因为很多C++程序仍然使用printf)。用流来实现会更加复杂,但是它的优势在于如果你需要打印一个相当巨大的对象,就不用创建一个巨大的临时对象来做这件事。

6 Q: 如果我喜欢C++的printf呢?

在Python中定义一个printf不是一个坏主意. 你可能认为printf(“%d = %s”, num, result)比print “%d = %s” % (num, result)更加自然, 因为那一对括号在更熟悉的位置(而且你不想要那个%)。更和况, 满足这个需求轻而易举:

def printf(format, *args): print format % args,

即使是像这样的一行代码,也有几个不同实现。首先,我必需要决定是否在结尾添加逗号。为了更像C++, 我决定加上(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想在结尾换行,你需要自己在格式字符串的末尾添加)。其次,结尾处会打印一个空格。如果你不想要它,使用sys.stdout.write来代替print. 最后, 把一切都变得更像C好是一件好事吗? 是,因为你需要一个打印函数(而不是一个打印语句)在只接受函数不接受语句的地方使用。比如,在lambda表达式中和map的第一个参数。事实上,这样一个函数使用起来是很趁手的,你可能想要一个没有格式化功能的:

def prin(x): print x,

现在map(prin, seq)将打印seq中的每一个元素. 但是map(print, seq)是一个语法错误. 我曾经见过有些粗心大意的程序员(好吧, 没错, 我自己就是. 但是我知道我自己很粗心 )认为把这两个函数合二为一是个好主意, 像这样:

def printf(format, *args): print str(format) % args,  

这样 printf(42), printf(‘A multi-line\n message’)和 printf(‘%4.2f’, 42)都能工作。但是当你用了pring(‘100% guaranteed’)或者是其他任何含有%字符却并不是一个格式化指令时,”好主意”就会变成”我想啥呢?”。如果你真的实现了这么一个printf,它需要这样的注释:

def printf(format, *args):
? """使用第一个参数作为格式字符串来格式化args, 然后打印.
? 如果format不是字符串, 将被str转换成字符串. 如果x可能含
? 有%和反斜杠字符, 你必须使用printf('%s', x)来代替 ? printf(x).
? """
  print str(format) % args,

7 Q: 关于字典(Dictionary),有没有更好的语法? 我使用的键(key)都是标识符.

有!用一对引号来包括键的确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尤其当键是一个很长的字符串时. 起初我认为Python中加入特别的语法是有帮助的,用{a=1, b=2}来代替现在必需的{‘a’:1, ‘b’:2}。在Python 2.3中,你可以用的语法是dict(a=1, b=2, c=3, dee=4),这和我的想法一样好。在Python 2.3以前,我使用一个只有一行的函数:

def Dict(**dict): return dict

一个读者指出,对于散列Perl也有类似的特殊符号: 在Perl中对于散列文本,你可以写(“a”, 1, “b”, 2)或者(a=>1, b=>2)。这是事实,但不是事实的全部。”man perlop”说”=>符号最多只是逗号操作符的同意词…”而且事实上当a和b是barewords时,你可以写(a, 1, b, 2)。但是,就像Dag Asheim指出的,如果你打开strict,你将会从这个写法中得到一个错误。你必须要么使用字符串,要么使用=>操作符。最后,Larry Wall已经申明,”Perl 6中将不会有bareword”。(关于perl的这以部分,我的翻译可能有很大问题,因为我根本不会Perl! –译注)

8 Q: 那么,对象有没有类似的简便办法呢?

的确是有的。如果你想要创建一个对象来把数据保存在不同的域中,下面的代码就可以做到:

class Struct:
    def __init__(self, **entries):         self.__dict__.update(entries)
>>> globals = Struct(answer=42, linelen = 80,     font='courier')
>>> globals.answer
42
>>> globals.answer = 'plastics'
>>> vars(globals)
{'answer': 'plastics', 'font': 'courier', 'linelen': 80}

从本质上说,我们在这里做的是创建一个匿名类。好吧,我知道globals的类是 Struct,但是因为我们在它里面添加了slots,就像是创建了一个新的,未命名的类(这和lambda创建匿名函数是很像的)。我讨厌再给Struct添加什么了,因为它现在很简洁,不过如果你添加下面的方法,就可以漂亮打印出它的每个结构。

def __repr__(self):
    args = ['%s=%s' % (k, repr(v)) for (k,v) in     vars(self).items()]
    return 'Struct(%s)' % ', '.join(args)
>>> globals
------------------------------------------------
Struct(answer='plastics', font='courier', linelen=80)

9 Q: 这样创建新对象是很方便,但是要更新时怎么办呢?

是这样的,字典是有一个update方法的,所以当d是一个字典时,你可以用d.update(dict(a=100, b=200))。但是对象没有对应的方法,所以你只能用obj.a = 100; obj.b = 200。或者你可以定义一个函数update(x, a=100, b=200)来更新x,无论它是字典还是对象都可以:

import types

def update(x, **entries):
    if type(x) == types.DictType: x.update(entries)
    else: x.__dict__.update(entries)
    return x

把它用于构造函数特别漂亮:

def __init__(self, a, b, c, d=42, e=None, f=()):
    update(self, a=a, b=b, c=c, d=d, e=e, f=f) 

10 Q: 我能创建一个默认值为0或者[]的或者别的什么的字典么?

如果你常常要对某个东西计数,咱们会有同感: count[x] += 1比被迫用的count[x] = count.get(x, 0) + 1要优美许多。在Python 2.2以后,继承内建的dict类可以轻松的搞定这个。我把它叫做我的DefaultDict。注意copy.deepcopy的使用: 有了它,就不会让dict里面的每个key都使用同一个[]作为默认值(虽然拷贝0浪费了一点时间,不过如果你使用更新和访问比初始化更频繁的话,还算可以接受):

class DefaultDict(dict):
"""Dictionary with a default value for unknown keys."""
    def __init__(self, default):
        self.default = default

   def __getitem__(self, key):
        if key in self: return self.get(key)
        return self.setdefault(key, copy.deepcopy(self.default))
--------------------------------------
>>> d = DefaultDict(0)
>>> d['hello'] += 1
>>> d
{'hello': 1}
>>> d2 = DefaultDict([])
>>> d2[1].append('hello')
>>> d2[2].append('world')
>>> d2[1].append('there')
>>> d2
{1: ['hello', 'there'], 2: ['world']}

def bigrams(words):
    "Counts of word pairs, in a dict of dicts."
    d = DefaultDict(DefaultDict(0))
    for (w1, w2) in zip([None] + words, words + [None]):
        d[w1][w2] += 1
    return d

>>> bigrams('i am what i am'.split())
{None: {'i': 1}, 'i': {'am': 2}, 'what': {'i': 1},     'am': {None: 1, 'what': 1}}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没有DefaultDict,bigram例子程序中的dw1 += 1就大概应该象这样:

d.setdefault(w1,{}).setdefault(w2, 0); d[w1][w2] += 1

11 Q: 嘿,你能用0.0007KB或者更少的代码做一个矩阵变换么?

我还以为你永远不会问呢. 如果你用序列组成的序列来表示矩阵的话,用zip就可以搞定了:

>>> m = [(1,2,3), (4,5,6)]
>>> zip(*m)
[(1, 4), (2, 5), (3, 6)]

要想理解它,你需要知道f(m)就像于apply(f,m)。你问的是一个古老的Lisp问题,在Python中它的等价答案是map(None, m),但是用Chih-Chung Chang建议的zip版代码会更短小。你可能认为这些代码唯一的用处就是在Letterman的Stupid Programmer’sTricks(David Michael Letterman, 美国晚间脱口秀主持人,他主持的一个著名节目是Stupid Pet Tricks——译注)中露脸,但是有一天我遇到了这个问题:有一个数据库行的列表,每一行中都是排序过的值的列表。找出每一列中不重复的值,组成一个列表。我的答案是:

possible_values = map(unique, zip(*db))  

12 Q: 用f(m)的技巧很酷. 有没有同样的语法可以用在方法调用上, 比如x.f(y)?

这个问题暴露一个错误的概念。根本就没有方法调用的语法!Python语法中,有函数调用的,也有从对象中取得域的,也有绑定方法的。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就让x.f(y)看起来像一块单独的语法,而事实上,它等价于(x.f)(y),后者又等价于(getattr(x, ‘f’))(y)。我猜你可能不相信我,来看:

class X:
    def f(self, y): return 2 * y
    --------------------------------------
>>> x = X()
>>> x.f
<bound method X.f of <__main__.X instance at 0x009C7DB0>>
>>> y = 21
>>> x.f(y)
42
>>> (x.f)(y)
42
>>> (getattr(x, 'f'))(y)
42
>>> xf = x.f
>>> xf(y)
42
>>> map(x.f, range(5))
[0, 2, 4, 6, 8]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你可以在方法调用中使用y或*y(或者其他任何你可以放在函数调用中的),因为方法调用就是函数调用。

13 Q: 你能用用0行代码实现Python的抽象类吗? 4行呢?

Java中有一个abstract关键词。你可以用它来定义一个只能继承不能被实例化的抽象类,该类中所有的抽象方法都需要你来实现。很少有人知道在Python中,你可以用几乎一样的方式使用abstract。不同的是,当你想要调用一个没有实现的方式时,你得到的是一个运行时错误而不是编译错误。比较下面的代码:

## Python
class MyAbstractClass:
    def method1(self): abstract

class MyClass(MyAbstractClass):
    pass
    --------------------------------------
>>> MyClass().method1()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NameError: name 'abstract' is not defined

==============================================

    /* Java */
public abstract class MyAbstractClass {
    public abstract void method1();
}

class MyClass extends MyAbstractClass {}
----------------------------------------------
% javac MyAbstractClass
MyAbstractClass.java:5:
  class MyClass must be declared abstract.
  It does not define void method1() from class MyAbstractClass.

别花太多时间在Python语言参考手册里面寻找abstract关键词,它根本就不在那里。我把它加入了Python语言中,并且最美妙的是,它的实现用了0行代码! 当你调用methord1,你会得到一个NameError错误,因为不存在abstract变量。(你也许会说这是欺骗,如果有人定义一个变量叫做abstract它就没有效果了) 但是如果代码中依赖的一个变量被人重定义的话,任何程序都难逃错误的命运。这里唯一的区别就是我们依赖的是没有定义的变量。
如果你愿意写abstract()替代abstract,那么你可以定义一个函数抛出一个更有意义的NotImplementedError以取代NameError。(同样,如果有人重定义abstract为零参数函数以外的任何东西,你还是会得到一个错误信息。)为了让abstract的错误信息看起来舒服一点,只需去函数调用栈(stack frame)中看看谁是这个讨厌的调用者:

def abstract():
    import inspect
    caller = inspect.getouterframes(inspect.currentframe())[1][3]
    raise NotImplementedError(caller + ' must be implemented in subclass')
    ----------------------------------------------
>>> MyDerivedClass().method1()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NotImplementedError: method1 must be implemented in subclass

14 Q: 在Python中我怎么实现枚举类型呢?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答案,因为在Python中有好几个答案,取决于你对枚举的期望。如果你只是想有几个变量,每个都有不同的整数值,你可以这样:

red, green, blue = range(3)

缺点是当你想在左边添加一个新的变量,需要同时增加右边的整数。不过这不算太坏,因为当你忘记的时候Python会抛出一个错误。如果你把枚举隔离在类中可能更干凈一点:

class Colors:
    red, green, blue = range(3)

现在Colors.red会得到0, 并且dir(Colors)可能也能派上用场(虽然你还需要忽略docmodule两项). 如果你想完全控制每个枚举变量的值, 可以使用好几个问题以前的Struct函数, 就像下面:

Enum = Struct
Colors = Enum(red=0, green=100, blue=200)

尽管这些简单的办法通常已经够了,可有人还想要更多。 在python.orgASPNfaqts上都有枚举类型的实现。下面是我的版本,它(几乎)涵盖所有人的需要,并且仍然保持合理的简洁(一共44行,其中有22行代码):

class Enum:

    """创建一个可的枚举类型, 然后给他添加变量/值对. 构造函数
? 和.ints(names)方法接受变量名的列表并且将连续的整数赋予他们. 方法.strs(names)将每个变量名赋给它自己(就是说变量'v'有值'v'). 方法.vals(a=99, b=200) 让你可以给任何变量赋任何值. "变量名列表"也可以是一个字符串, 它将被.split()分开. 方法.end()返回最大整数值加1,比如: opcode = Enum("add sub load store").vals(illegal=255)."""

    def __init__(self, names=[]): self.ints(names)

    def set(self, var, val):
    """Set var to the value val in the enum."""
        if var in vars(self).keys(): raise AttributeError("duplicate var in enum")
        if val in vars(self).values(): raise ValueError("duplicate value in enum")
        vars(self)[var] = val
        return self

    def strs(self, names):
    """Set each of the names to itself (as a string) in the enum."""
        for var in self._parse(names): self.set(var, var)
        return self

    def ints(self, names):
    """Set each of the names to the next highest int in the enum."""
        for var in self._parse(names): self.set(var, self.end())
        return self

    def vals(self, **entries):
    """Set each of var=val pairs in the enum."""
        for (var, val) in entries.items(): self.set(var, val)
        return self

    def end(self):
    """One more than the largest int value in the enum, or 0 if none."""
        try: return max([x for x in vars(self).values() if type(x)==type(0)]) + 1
        except ValueError: return 0

    def _parse(self, names):
    ### If names is a string, parse it as a list of names.
        if type(names) == type(""): return names.split()
        else: return names

下面是使用它的例子:

>>> opcodes = Enum("add sub load store").vals(illegal=255)
>>> opcodes.add
  0
>>> opcodes.illegal
  255
>>> opcodes.end()
  256
>>> dir(opcodes)
  ['add', 'illegal', 'load', 'store', 'sub']
>>> vars(opcodes)
  {'store': 3, 'sub': 1, 'add': 0, 'illegal': 255, 'load': 2}
>>> vars(opcodes).values()
  [3, 1, 0, 255, 2]

注意这些方法都是级联(cascaded)的,在构造函数后你可以把.strs, .ints和.vals组合在一行代码中。还要注意的dir和vals辅助使用,它们不会被任何东西干扰, 除了你定义的变量。为了遍历所有的枚举值,你可以使用for x in vars(opcodes).values()。还有就是,如果你愿意,可以使用非整数值来赋给枚举变量。使用.strs和.vals方法就行了。最后,注意重复变量名和值都是一种错误。有时你可能想有一个重复的值(比如为了创建别名)。你可以删掉抛出ValueError的那行,或者像这样用:vars(opcodes)[‘first_op’] = 0。这里我最不喜欢的是很有可能把vals和value搞混。也许我可以给vals想一个更好的名字。

15 Q: 为什么Python中没有”集合(Set)”类型?

当这个问题第一个发布在这里的时候还没有, 程序员们通常用字典来代替它. 但是在Python 2.4中有一个很好的set类型

16 Q: 我能用布尔类型吗?

当这个问题第一次发布在这里时,Python中还没有布尔类型。现在嘛,Python 2.3以后都内建有一个bool类型

17 Q: Python中有能与(test?result:alternative)等价的操作吗?

Java和C++都有三目运算符(test?result:alternative)。Python一直拒绝它,但在将来的Python 2.5中,将允许(result if test else alternative)形式的表达式。这样的结果是破坏了Python中表达式和语句清楚的区别,不过它是对许多人要求的妥协。

在Python 2.5到来前,你怎么办?这里有几个选择:

  1. 你可以试试[alternaticve, result][test]. 注意如果alternative和result中有递归调用或者昂贵的操作的话, 这个方法不太好, 因为它们两个都会被求值. 如果test可以返回一个非布尔值, 那就下面这个
  2. [result, alternative][not test]. 这两个的可读性都很好.
  3. test and result or alternative 有人很习惯这样,有人却觉得它令人胡涂. 它只在能确认result非假后使用.
  4. (test and [result] or [alternative])[0] 避免了上面那个限制.
  5. [lambda: result, lambda: alternative][not not test]()摆脱了上面所有的限制(除了可读性), 但别跟人家说是我告诉你这样做的. 你甚至可以把它封装在一个函数里面. 公认的命名规范是, 对于模仿关键词的变量, 在后面跟一个下划线. 所以我们有:
  6. if_(test, result, lambda: alternative)
    这里我们定义:

def if_(test, result, alternative=None):
"If test is true, 'do' result, else alternative. 'Do' means call if callable."
    if test:
    if callable(result): result = result()
    return result
else:
    if callable(alternative): alternative = alternative()
    return alternative
--------------------------------------------------
>>> fact = lambda n: if_(n <= 1, 1, lambda: n *     fact(n-1))
>>> fact(6)
720
  1. 现在假定你因为某种原因, 与”if(test, …”的语法相比, 就是更喜欢”if(test) …”(并且, 你从来不想摆脱alternative那个部分). 你可以试试这个:

def _if(test):
    return lambda alternative:                lambda result:                    [delay(result), delay(alternative)][not not test]()

def delay(f):
    if callable(f): return f
    else: return lambda: f
>>> fact = lambda n: _if (n <= 1) (1) (lambda: n *     fact(n-1))
>>> fact(100)
93326215443944152681699238856266700490715968264381621468592963895217599993229915608941463976156518286253697920827223758251185210916864000000000000000000000000L

If u cn rd ths, u cn gt a jb in fncnl prg (if thr wr any)。(这个就不翻了吧:) )

18 Q: 还有其他主要类型是Python缺少的吗?

关于Python,有一件很爽的事情就是你可以使用数字,字符串,列表,和字典(现在还有集合和布尔)就能走很远。但是还有几个主要类型是缺少的.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一个可变的字符串。一次又一次的使用str += x 是很慢的,而维护字符组成的列表(或者子字符串的列表)意味着你放弃了一些很棒的字符串函数。一个可能的解决是array.array(‘c’)。另一个是UserString.MutableString,尽管它本来的目的是用于教学而不是实践。第三个是mmap模块, 第四是cStringIO. 这些方法都不完美,不过加在一起也提供了足够的选择。最后,我发现我经常需要一个某种顺序的队列。标准库中有一个 Queue module,但它是专用于线程的队列。因为这里有太多选项了,所以我就不为了实现一个标准队列的去游说了。不过呢,我将提供我实现的几种队列,FIFO,LIFO和优先队列:

"""
This module provides three types of queues, with these constructors:
  Stack([items])  -- Create a Last In First Out queue, implemented as a list
  Queue([items])  -- Create a First In First Out queue
  PriorityQueue([items]) -- Create a queue where minimum item (by <) is first
Here [items] is an optional list of initial items; if omitted, queue is empty.
Each type supports the following methods and functions:
  len(q)          -- number of items in q (also q.__len__())
  q.append(item)  -- add an item to the queue
  q.extend(items) -- add each of the items to the queue
  q.pop()         -- remove and return the "first" item from the queue
"""

def Stack(items=None):
    "A stack, or last-in-first-out queue, is     implemented as a list."
    return items or []

class Queue:
    "A first-in-first-out queue."
    def __init__(self, items=None): self.start = 0;     self.A = items or []
    def __len__(self):                return     len(self.A) - self.start
    def append(self, item):               self.A.append(item)
    def extend(self, items):              self.A.extend(items)

    def pop(self):
        A = self.A
        item = A[self.start]
        self.start += 1
        if self.start > 100 and self.start > len(A)/2:
            del A[:self.start]
            self.start = 0
        return item

class PriorityQueue:
    "A queue in which the minimum element (as determined by cmp) is first."
    def __init__(self, items=None, cmp=operator.lt):
          self.A = []; self.cmp = cmp;
          if items: self.extend(items)

    def __len__(self): return len(self.A)

    def append(self, item):
        A, cmp = self.A, self.cmp
        A.append(item)
        i = len(A) - 1
        while i > 0 and cmp(item, A[i//2]):
            A[i], i = A[i//2], i//2
        A[i] = item

    def extend(self, items):
        for item in items: self.append(item)

    def pop(self):
        A = self.A
        if len(A) == 1: return A.pop()
        e = A[0]
        A[0] = A.pop()
        self.heapify(0)
        return e

    def heapify(self, i):
        "Assumes A is an array whose left and right children are heaps,"
        "move A[i] into the correct position.  See CLR&S p. 130"
        A, cmp = self.A, self.cmp
        left, right, N = 2*i + 1, 2*i + 2, len(A)-1
        if left <= N and cmp(A[left], A[i]):
            smallest = left
        else:
            smallest = i
        if right <= N and cmp(A[right], A[smallest]):
            smallest = right
        if smallest != i:
            A[i], A[smallest] = A[smallest], A[i]
            self.heapify(smallest)

注意一个技巧”items or []”,下面这样做是非常错误的

def Stack(items=[]): return items

这是想说明默认值是一个空的列表。如果我们这样作了,那么不同的堆栈将会共享一个列表。通过使默认值为None(一个有效输入之外的false值),我们可以安排每个实例得到它自己的新列表。可能拒绝使用这个技巧的理由,在下面例子中,一个用户这样用

s = Stack(items)

他可能觉得之后的s和items应该是相同的。但这是只会在发生在当items非空的时候。我认为这样的反对理由是不太严重的,因为这里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承诺。(事实上,一个用户也可能期望items保持不变,这只在item为空时候成立)。

19 Q: 在Python里面怎么实现Singleton模式?

我假定你的意思是:你希望一个类只可以被实例化一次,然后当你再次实例化时抛出一个异常。我知道的最简单的办法是定义一个函数施行这个想法,然后在你的类构造函数里面调用这个函数:

def singleton(object, instantiated=[]):
    "Raise an exception if an object of this class has been instantiated before."
    assert object.__class__ not in instantiated,         "%s is a Singleton class but is already instantiated" % object.__class__
    instantiated.append(object.__class__)

class YourClass:
    "A singleton class to do something ..."
    def __init__(self, args):
        singleton(self)
        ...

你也可以跟metaclass打交道,这样你可以写出class YourClass(Singletion),但是为什么自找麻烦呢?在”四人帮”把理论带给我们以前,”singleton”(没有那个公式化的名字)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刚好与一行简单代码相配,而不是一套信仰.

20 Q: 没有”news”是好消息吗?

我假设你的意思是Python没有new关键词。的确是的。在C++中,new用来标记堆的分配而不是栈的。这时,这个关键词是有用的。在Java中,所有的对象都是在堆上分配的,所以new没有真正的意义。它只是作为一个区别构造函数和其他静态方法的提醒。但是这个区别可能对Java弊大于利,因为它是低层次的,它强迫实现代码过早决定那些真正应该延后的东西。我想Python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保持构造函数和一个普通函数调用使用相同的语法。

比如说,在有bool类出现之前,我们曾经想实现一个。为了跟内建的有所区别的,我们就叫它Bool。假设我们想实现这样的想法:Bool类型只有一个true和一个false对象。一个办法是把类名从Bool改为_Bool(这样它不会被导出),然后定义一个函数Bool:

def Bool(val):
    if val: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true, false = _Bool(1), _Bool(0)

这就让函数Bool变成_Bool对象的一个工厂(诚然是一个小得少见的工厂)。要点在于调用Bool(1)的程序员不应该知道或者关心返回的对象是一个新的还是回收的(至少对于不可变对象是这样)。Python语法允许隐藏这个区别,但是Java语法不行。

在一些著作中这里有点混淆。有些人使用术语”Singleton Pattern”称呼这样的工厂,因为这里对构造函数的每个不同的参数有一个单独的对象。和大多数人一样,我赞同前一个问题中我下的定义。这个模式也可以封装一个类型。我们可以叫它”CachedFactory”。这个想法来源于当你写下:

class Bool:
    ... ## see here for Bool's definition

Bool = CachedFactory(Bool)

然后当你第一次调用Bool(1),参数列表(1,),得到原来的Bool类的代理。但是任何后续的对Bool(1)调用将返回第一个对象,它是被保存在缓存中:

class CachedFactory:
    def __init__(self, klass):
        self.cache = {}
        self.klass = klass

    def __call__(self, *args):
        if self.cache.has_key(args):
            return self.cache[args]
        else:
            object = self.cache[args] = self.klass(*args)
            return object

需要注意的一件事情是,类和构造函数没有任何其余的东西。这个模式将适用于所有可调用的对象。当扩展到普通的函数,它被称作”Memoization Pattern”。实现代码是一样的,只是名字变了:

class Memoize:
    def __init__(self, fn):
        self.cache = {}
        self.fn = fn

    def __call__(self, *args):
        if self.cache.has_key(args):
            return self.cache[args]
        else:
            object = self.cache[args] = self.fn(*args)
            return object

现在你可以写下fact = Memoize(fact),现在阶乘运算的时间复杂度是分摊到每次调用的O(1),而不是O(n)。

21 Q: 我能有一个像shell里面一样的历史记录吗?

能。如果你要是这个么?

>>> from shellhistory import h
h[2] >>> 7*8
56
h[3] >>> 9*9
81
h[4] >>> h[2]
56
h[5] >>> 'hello' + ' world'
'hello world'
h[6] >>> h
[None, 9, 56, 81, 56, 'hello world']
h[7] >>> h[5] * 2
'hello worldhello world'
h[8] >>>  h[7] is _ is h[-1]
1

这是怎么办到的?变量sys.ps1是系统提示符,默认值是字符串’>>>’,但是你可以设置成其它任何东西。如果你设置了一个非字符串对象,这个对象的str方法将被调用。所以我们将创建这么一个对象,它的字符串方法把最近的结果(变量)添加到一个叫h(代表history)的列表中, 然后返回一个包含列表长度,接着是’>>>’的提示字符串。至少原来计划是这样。结果是(在IDLE 2.2的Windows实现中),sys.ps1.str被调用了三次,而不是提示符被打印前的一次。别问我为什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当不是历史列表中最后一个元素时,我才加入它。而且我也不自讨麻烦的把None加入历史列表中了,因为它不会被Python的交互循环显示。我还排除了向h自己中添加h,因为这样的环形结构可以能会带来打印和比较时的麻烦。另一个复杂因素是Python解释器实际上是尝试打印’\n’ + sys.ps1,(它本来应该单独的打印’\n’,或者打印’\n’ + str(sys.ps1))这就意味着sys.ps1也需要一个radd方法. 最后,如果Python session中(或者是在.python启动文件中)一开始的输入是导入我的第一版模块,它将会失败。在检查了一番之后,我发现这是因为直到第一个表达式被求值以后,变量才被绑定。所以我捕获了未绑定的异常。然后就有:

import sys

h = [None]

class Prompt:
    "Create a prompt that stores results (i.e. _) in the array h."
    def __init__(self, str='h[%d] >>> '):
        self.str = str;

    def __str__(self):
        try:
            if _ not in [h[-1], None, h]: h.append(_);
        except NameError:
            pass
        return self.str % len(h);

    def __radd__(self, other):
        return str(other) + str(self)

sys.ps1 = Prompt()

22 Q: 怎么得到我的函数的运行时间?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答案:

def timer(fn, *args):
    "Time the application of fn to args. Return (result, seconds)."
    import time
    start = time.clock()
    return fn(*args), time.clock() - start
>>>timer(max, range(1e6))
(999999, 0.4921875)

在我的utils module里还有一个更复杂的答案。

23 Q: 我的.python启动文件是什么样子的?

现在它是看起来像这样,但是它已经改变了很多了:

from __future__ import nested_scopes
import sys, os, string, time
from utils import *

################ Interactive Prompt and Debugging ################

try:
    import readline
except ImportError:
    print "Module readline not available."
else:
    import rlcompleter
    readline.parse_and_bind("tab: complete")

h = [None]

class Prompt:
    def __init__(self, str='h[%d] >>> '):
        self.str = str;

    def __str__(self):
        try:
            if _ not in [h[-1], None, h]: h.append(_);
        except NameError:
           pass
        return self.str % len(h);

  def __radd__(self, other):
        return str(other) + str(self)

if os.environ.get('TERM') in [ 'xterm', 'vt100' ]:
    sys.ps1 = Prompt('\001\033[0:1;31m\002h[%d] >>> \001\033[0m\002')
else:
    sys.ps1 = Prompt()
sys.ps2 = ''

原作者: Peter Norvig
原地址: Origin

中文版: 中文翻译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y87/p/python-iaq-cn.html

时间: 2024-10-08 15:53:03

Python IAQ中文版 - Python中少有人回答的问题的相关文章

Python爬虫抓取 python tutorial中文版,保存为word

看到了中文版的python tutorial,发现是网页版的,刚好最近在学习爬虫,想着不如抓取到本地 首先是网页的内容 查看网页源码后发现可以使用BeautifulSoup来获取文档的标题和内容,并保存为doc文件. 这里需要使用from bs4 import BeautifulSoup 来导入该模块 具体代码如下: # 输出所在网址的内容from bs4 import BeautifulSoup def introduce(url): res = requests.get(url) res.e

简介Python的collections模块中defaultdict类型

这里我们来简介Python的collections模块中defaultdict类型的用法,与内置的字典类最大的不同在于初始化上,一起来看一下: defaultdict 主要用来需要对 value 做初始化的情形.对于字典来说,key 必须是 hashable,immutable,unique 的数据,而 value 可以是任意的数据类型.如果 value 是 list,dict 等数据类型,在使用之前必须初始化为空,有些情况需要把 value 初始化为特殊值,比如 0 或者 ''. from c

python——深刻理解Python中的元类(metaclass)

译注:这是一篇在Stack overflow上 很热的帖子.提问者自称已经掌握了有关Python OOP编程中的各种概念,但始终觉得元类(metaclass)难以理解.他知道这肯定和自省有关,但仍然觉得不太明白,希望大家可以给出一些实际的例子 和代码片段以帮助理解,以及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元编程.于是e-satis同学给出了神一般的回复,该回复获得了985点的赞同点数,更有人评论说这段 回复应该加入到Python的官方文档中去.而e-satis同学本人在Stack Overflow中的声望积分也

Python的Django框架中的Cookie相关处理

Python的Django框架中的Cookie相关处理 浏览器的开发者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 HTTP's 的无状态会对Web开发者带来很大的问题,于是(cookies)应运而生. cookies 是浏览器为 Web 服务器存储的一小段信息. 每次浏览器从某个服务器请求页面时,它向服务器回送之前收到的cookies 来看看它是怎么工作的. 当你打开浏览器并访问 google.com ,你的浏览器会给Google发送一个HTTP请求,起始部分就象这样: GET / HTTP/1.1 Host:

Python在人工智能(AI)中的优势,年薪百万不是盖的

谁会成为AI 和大数据时代的第一开发语言? 这本已是一个不需要争论的问题.如果说三年前,Matlab.Scala.R.Java 和 Python还各有机会,局面尚且不清楚,那么三年之后,趋势已经非常明确了,特别是前两天 Facebook 开源了 PyTorch 之后,Python 作为 AI 时代头牌语言的位置基本确立,未来的悬念仅仅是谁能坐稳第二把交椅. 不过声音市场上还有一些杂音.最近一个有意学习数据科学的姑娘跟我说,她的一个朋友建议她从 Java 入手,因为 Hadoop 等大数据基础设施

Python 自带IDLE中调试程序

在vs2013下调试过Python,今天试了下使用自带IDLE调试,相比而言后者效果不好. 记录一下 http://q.cnblogs.com/q/35869/ 在“Python Shell”窗口中单击“Debug”菜单中的“Debugger”菜单项,就可以启动IDLE的交互式调试器.这时,IDLE会打开“Debug Control”窗口,并在“Python Shell”窗口中输出“[DEBUG ON]”并后跟一个“>>>”提示符.这样,我们就能像平时那样使用这个“Python Shel

Python下获取当前目录中的所有子目录

p是输入目录 代码如下 import osdef getDirList(p):  #      b = [];    filepath=p    if filepath=="":        return b    filepath = filepath.replace( "/","\\")    if filepath[ -1] != "\\":        filepath = filepath+"\\&qu

python 元组和字典中元素作为函数调用参数传递

模式1.  def test1(*args): test3(*args) def test2(**kargs): test3(**kargs) def test3(a, b): print(a,b) test1(1,2) test2(a=1,b=2) 模式2.  def test4(a= ()): test6(*a) def test5(b = {}): test6(**b) def test6(a, b): print(a,b) test4((1, 2)) test5({'a':1,'b':2

python导入上级目录中的模块

python导入同级别模块很方便: import xxx 要导入下级目录页挺方便,需要在下级目录中写一个__init__.py文件 from dirname import xxx 要导入上级目录,可以使用sys.path: 首先sys.path的作用是:当使用import语句导入模块时,解释器会搜索当前模块所在目录以及sys.path指定的路径去找需要import的模块 所以改变思路,直接把上级目录加到sys.path里:sys.path.append('../') from father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