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毒素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叫做脂多糖。脂多糖对宿主是有毒性的。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所以叫做内毒素。其毒性成分主要为类脂质A。内毒素位于细胞壁的最外层、覆盖于细胞壁的黏肽上。各种细菌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较弱,大致相同,可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内毒素耐热而稳定,抗原性弱。

英语:endotoxin

革兰氏阴性菌,(如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等)的菌体中存在的毒性物质的总称。是多种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成分,由菌体裂解后释出的毒素,又称之为“热原”。单位Eu/ml。其化学成分有磷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其毒性成分主要为类脂质A。内毒素位于细胞壁的最外层、覆盖于细胞壁的黏肽上。各种细菌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较弱,大致相同,可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内毒素耐热而稳定,抗原性弱。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但无中和作用,形成抗毒素,经甲醛处理不能成为类毒素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叫做脂多糖。脂多糖对宿主是有毒性的。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所以叫做内毒素。

内毒素不是蛋白质,因此非常耐热。在100℃的高温下加热1小时也不会被破坏,只有在160℃的温度下加热2到4个小时,或用强碱、强酸或强氧化剂加温煮沸30分钟才能破坏它的生物活性。与外毒素不同之处在于:内毒素不能被稀甲醛溶液脱去毒性成为类毒素;把内毒素注射到机体内虽可产生一定量的特异免疫产物(称为抗体),但这种抗体抵消内毒素毒性的作用微弱。

毒性反应

内毒素脂多糖分子由菌体特异性多糖、非特异性核心多糖和脂质A三部分构成。脂质A是内毒素的主要毒性组分。不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脂质A结构基本相似。因此,凡是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虽菌种不一,其内毒素导致的毒性效应大致类同。这些毒性反应主要有

发热反应

人 体对细菌内毒素极为敏感。极微量(1-5纳克/公斤体重)内毒素就能引起体温上升,发热反应持续约4小时后逐渐消退。自然感染时,因革兰氏阴性菌不断生长 繁殖,同时伴有陆续死亡、释出内毒素,故发热反应将持续至体内病原菌完全消灭为止。内毒素引起发热反应的原因是内毒素作用于体内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使之产生白细胞介素1、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作用于宿主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促使体温升高发热。

白细胞反应

细 菌内毒素进入宿主体内以后,血流中占白细胞总数60-70%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迅速减少,这是因为细胞发生移动并粘附到组织毛细血管上了。不过1-2小时 后,由内毒素诱生的中性细胞释放因子刺激骨髓释放其中的中性粒细胞进入血流,使其数量显著增加,有部分不成熟的中性粒细胞也被释放出来。革兰氏阴性菌的伤 寒沙门菌是例外,其内毒素使白细胞总数始终是减少状态。由于绝大多数被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患者血流中白细胞总数都会增加,所以医生在诊断前,为了初步区别 是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常常要化验病人的血液,对白细胞进行总数测定和分类计数。被病毒感染的病人,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基本在正常值范围内。

内毒素休克

当病灶或血流中革兰氏阴性病原菌大量死亡,释放出来的大量内毒素进入血液时,可发生内毒素血症。大量内毒素作用于机体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血小板,以及补体系统凝血系统等,便会产生白细胞介素1、6、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组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小血管造成功能紊乱而导致微循环障碍,临床表现为微循环衰竭、低血压、缺氧、酸中毒等,于是导致病人休克,这种病理反应叫做内毒素休克。

关于内毒素休克,过去曾有过惨痛的教训。20世纪40年代青毒素刚问世的时候,医生发现青霉素对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膜炎疗效非常显著。因此,凡发现这类病人,一律优选青霉素进行治疗;且按照一般规律,用药剂量随病情严重程度而递增。结果发生了意外,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重症脑膜炎患者时,不少发生了内毒素休克而死亡。后来经过研究分析,发现了其中的原委。病情严重的患者,体内存在的病原菌数量多,医生采用大剂量“轰炸”,意欲“一举歼敌”。快速、彻底杀灭病原体, 这种战略无可非议,但有些医生忽略了另一方面,即流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是属革兰氏阴性菌的脑膜炎奈瑟菌,其致病物质是内毒素,而内毒素是要在病菌死亡后再 放出的。如今用大剂量青霉素一下子将全部病菌杀死,也就是使大量内毒素一次放出,促成了内毒素休克,加速了患者的死亡。随着医学的进步,医生遇到这类病 人,一方面仍然要用大剂量的有效抗菌药物去对付,同时要加用激素类药物,以保护对内毒素敏感的细胞不对内毒素诱生的细胞因子发生反应,从而度过“休克”难关。犹如外科手术时,采用麻醉药使病人丧失痛觉一样。

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内毒素

病原菌为什么会使人生病呢?是因为它们能产生致病物质,造成宿主感染。如果不产生致病物质,就是非病原菌。至于正常菌群,当与宿主处于生态平衡状态,它们并不引起机体的感染,故属于非病原菌范畴。但是,在特定条件下,因为菌群失调、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寄居部位改变造成了生态失调状态,正常菌群也能引起感染,这样它们又应看成病原菌。为此,将这些正常菌群称为条件性病原菌或机会性病原菌,意思是在特殊条件下或遇到合适机会时,它们也可以具有病原菌的特性,造成人类感染性疾病。

霍乱弧菌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能产生分泌到它们细胞外面的肠毒素引起患者腹泻;鼠疫杆菌分泌的鼠疫毒素作用于全身血管及淋巴使其出血和坏死;还有些细菌产生不分泌到菌体细胞外的毒素,例如沙门氏菌。当我们不小心弄破了手足而伤口比较深时,或者被锈铁钉扎到肉中,必须到医院去注射预防针,预防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也来自土壤,是一种不喜欢氧气厌氧菌。 它在氧气较少的深部伤口中繁殖,并产生一种能致人于死地的毒素。还有一种梭状芽孢杆菌,它们会产生一种已知对人类最厉害的毒素(0.1微克就足以致人死 命),它并不在宿主体内繁殖,而是在罐头里腌制的鱼和肉类中繁殖并产生毒素。不过现代先进有效的食品保藏方法使肉毒中毒症变得很少见了。

病原菌的致病物质可分为毒素和侵袭力两大类。毒素对宿主有毒,能直接破坏机体的结构和功能。侵袭力本身无毒性,但能突破宿主机体的生理防御屏障,并可在机体内生存下来(医学上称为定殖)、繁殖和扩散。如果把毒素当作“元凶”,那侵袭力就是“帮凶”。

根据性质、作用和产生菌的不同,病原菌的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种。下面的表格列出了细菌外毒素和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


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产生菌

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少数革兰氏阴性菌

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少数为革兰氏阳性(如苏云金芽孢杆菌)

存在部位

多数活菌分泌出,少数菌裂解后释出。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

化学成份

蛋白质

脂多糖

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细胞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较弱,各种类的毒性效应相似,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等

免疫抗原性

强,刺激宿主产生抗毒素。

较弱,甲醛液处理后不形成类毒素。

稳定性

60℃半小时被破坏。

160℃2-4小时被破坏

处理方式

特定抗生素治疗为主。

消炎药物、抗氧化剂治疗为主。

4检测

由于内毒素是细菌死亡裂解或自溶引起的,因此环境中大量存在内毒素。当内毒素通过机体消化道等方式时并无危害,少量通过注射等方式进入血液后被肝脏枯否细胞灭活,不造成机体损害。内毒素大量进入血液就会引起发热反应—“热原反应”。内毒素大量进入、集聚于血液中,超过机体各自卫系统的清除能力,则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对于易于引入内毒素的药品医疗器械等必须通过内毒素检测。内毒素的检测常用家兔热原法和鲎试验法。中国药典收录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包括2种方法:凝胶法和光度法,使用鲎试剂来定性或定量检测内毒素。

5血症介绍

血症的分类

内毒素血症是由于血中细菌或病灶内细菌释放出大量内毒素至血液,或输入大量内毒素污染的液体而引起的一种病理生理表现。内毒素血症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

(1)内毒素血症发生的原因

在严重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可出现: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功能障碍,免疫机能下降,肠道吸收的内毒素过多而超过机体清除能力;胃肠道粘膜缺血、坏死、屏障破坏,大量内毒素释放入血;肠道吸收的内毒素因肝功能障碍侧枝循环直接入体循环;某些组织、器官的感染引起外源性内毒素入血。

(2)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症状

内毒素血症临床症状主要决定于宿主对内毒素的抵抗力。症状和体征有:发热,白细胞数变化,出血倾向,心力衰竭、肾功能减退、肝脏损伤、神经系统症状,以及休克等。内毒素可引起组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激肽等的释放,导致微循环扩张,静脉回流血量减少,血压下降,组织灌流不足,缺氧及酸中毒等。

(3)内毒素血症的后果

内毒素血症可以出现在多系统的多种疾病中,通常导致致死性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死率极高。

内毒素血症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①发热反应:内毒素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或作用于白细胞使之释放内原性致热原

②促使血管活性物质如缓激肽、组胺、5-羟色胺等释放,使血压下降,导致微循环障碍即中小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③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激活凝血、纤溶系统,产生出血倾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脑血栓

④经C3旁路或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⑤直接或间接损害肝脏,如脂肪肝等;引起糖代谢紊乱及酶学、蛋白代谢的改变,如糖尿病

⑥激活白三烯、前列腺素、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及内皮细胞活性即产生亚急性和慢性的炎症反应

(4)各类疾病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

急性肝炎37-64%;爆发性肝炎58-100%;丙肝61.54%;胆石症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感染85%;烧伤85%;败血症70%;多器官功能衰竭100%;急性胰腺炎90%;皮肤软组织感染70-81.1%;腹腔感染72-84%;尿路感染70-80%(肾炎)、癌症70%;肺炎100%;上感100%。

(5)内毒素血症的治疗

内毒素血症的治疗原则多主张:

①减少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

②改善内毒素引起的微循环障碍。

内毒素血症

许多非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重症病人及处于应激状态的患者,绝大部分出现内毒素血症,血浆中内毒素血症主要来源于肠道内毒素的吸收,因此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病机制与如下几方面有关:

(1)肠道内毒素生成和摄取增多(肠道微生物移位)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和肠粘膜免疫屏障的破坏,内毒素移位,进入血循环;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粘膜缺血、萎缩、破损、脱落均可造成内毒素移位,发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肠道微生态环境破坏,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减少了对抗生素敏感的厌氧菌的数量,导致革兰氏阴性菌大量繁殖,突破粘膜屏障而移位进入血循环。

(2)肝脏对内毒素的清除功能减退,大量内毒素在肝脏未经解毒溢入体循环。

(3)门体系统功能障碍,出现门体分流,来自肠道的内毒素绕过肝脏,未经灭活解毒,涌入体循环,形成内毒素血症。

(4)淋巴液生成增加,腹腔淋巴管--胸导管是内毒素进入体循环的重要替代途径。

(5)外周血内毒素灭活功能降低,各种原因造成的外周血灭活内毒素能力下降,易发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时间: 2024-10-18 02:30:50

内毒素的相关文章

氧化应激反应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ROS包括超氧阴离子(.O?-).羟自由基(.OH)和过氧化氢(H?O?)等:RNS包括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和过氧化亚硝酸盐(.ONOO-)等.机体存在两类抗氧化系统,一类是酶抗氧化系统,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

Learning How to Learn学习笔记(转)

add by zhj: 工作中提高自己水平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快速的学习能力.这篇文章就是探讨这个问题的,掌握了快速学习能力的规律,你自然就有了快速学习能力了. 原文:Learning How to Learn学习笔记 强力推荐的Coursera课程 “learning how to learn”. 这门课的一个主要观点是 diffuse mode thinking (如常规的身体锻炼) 对提高思考和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我实践了一两个月,感觉效果很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都更容易梳理解决.我们目标只

Veillonella韦荣氏球菌属

韦荣氏球菌属(veillonella)是革兰氏阴性厌氧性微小球菌,直径0.3-0.5um,初期培养为革兰氏阳性,过夜转为阴性.成双.短链或团块,无荚膜,无鞭毛,无芽胞.产生内毒素,因此在各种混合感染中起作用.常从软组织脓肿及血液中检出.可见于上呼吸道及肠道感染.它缺乏酵解糖类和多元醇地能力,在动物和人的自然腔道中大量存在.分布于口腔.咽部.呼吸道.消化道.发性阴道的正常菌群.一旦牙齿上有革兰氏阳性菌移植,韦荣氏菌随之移居而使菌斑明显增多,它能消耗乳酸,故人们推测此菌可能有使龋齿减少的作用.

革兰氏细菌分类

通过革兰氏染色法,能够把细菌分为两大类:采用这种染色方法,是先用龙胆紫(亦称结晶紫)来染病菌,所有细菌都染成了紫色,然后再涂以革兰氏碘液,来加强染料与菌体的结合,再用95%的酒精来脱色20-30秒钟,有些细菌不被脱色,仍保留紫色,有些细菌被脱色变成无色,最后再用复红或沙黄复染1分钟,结果已被脱色的细菌被染成红色,未脱色的细菌仍然保持紫色,不再着色,这样,凡被染成紫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阳性菌(G﹢菌):染成红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菌(Gˉ菌). 中文名 革兰氏菌 分    类 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

粪肠球菌

根据最新分类原则,粪链球菌又叫粪肠球菌.应用C多糖抗原,根据兰氏(Lancefield)血清学分类,可将链球菌分成许多群.粪链球菌属于D群.D群链球菌分肠球菌和非肠球菌两类.前者包括粪链球菌(S.faecalis).屎链球菌(S.faecium)和坚忍链球菌(S.durans),后者有牛链球菌(S.bovis)和马肠链球菌(S.equinus). 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是革兰氏阳性,过氧化氢阴性球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主要菌群之一[1] ,其能产生天然抗生素,有利于

贝飞达

药品名:贝飞达 通用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肠溶) 英文名:Bifid Triple Viable Capsules 主要组成成分: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 症状:胶囊内药粉为白色或黄色粉末. 作用类别:为消化类非处方药药品. 作用:为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粪肠球菌.经适当配合 而成的活菌制剂.三者组成了一个在不同条件下都能生长,作 用快而持久的联合菌群,在整个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屏 障,阻止致病菌对人体的侵袭.抑制有害菌产生的内毒素,维 持人体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 适应症:

肠道菌群盘点

2015-07-16 kanzhi 生物谷 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编译不易,且转且珍惜! 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的研究不断涌现,肠道菌群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人们关注.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种类繁多,数目更是惊人.据估算,一个正常成人体内,肠道细菌总重量可达1-1.5kg.它们能够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除此之外,还与一些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肾脏疾病.神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癌症的发生具有密切关联.生物谷小编对过去一段时间

抗生素风险

抗生素使用是有风险的. 1.抗生素会破坏体内细菌平衡. 2.如果革兰氏阴性细菌(大多数)感染,抗生素让它们死亡后,会释放大量内毒素,吞噬细胞和中线粒白细胞监测到内毒素后,会释放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小血管造成功能紊乱而导致微循环障碍,临床表现为微循环衰竭.低血压.缺氧.酸中毒等,于是导致病人休克,这种病理反应叫做内毒素休克.

做好这些让你更美丽

女人一过30岁,已没有了少女的稚嫩,到了身体发育的鼎盛时期,也到了人生的黄金时期.但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衰老也开始光顾她们的身体. 脸上开始出现皱纹,身体慢慢在发福,皮肤变得粗糙,脸色也慢慢失去了苹果般的粉红色,身体开始出现一些不协调.非凡是部分过三十岁正处于事业顶峰的妇女,她们工作压力大,过大的压力极易使体内产生过多的自由基,而自由基往往是导致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她们因为忙,极少有户外锻炼的时间,极易发福.而化妆品只能掩盖脸部皱纹,一旦卸妆,反而加快了衰老的进程.怎样才能真正延缓机体衰老,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