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数学基本定理的复分析证明方法

代数学基本定理:设$P(z)\in \mathbb C^n[z],n\geq1$,那么$P_{n}(z)$在$\mathbb C$上有$n$个根.(不加说明的,以下均考虑次数大于零的多项式)

关于代数学基本定理先要做几点说明:

1).$P_{n}(z)$在$\mathbb C$上有$n$个根和在$\mathbb C$有一个根等价.用数学归纳法对阶数归纳很容易说明这点.

2).如果能够说明实系数多项式$Q_{n}(z)$在$\mathbb C$上有一个根,那么复系数多项式$P_{n}(z)$也成了.因为多项式$P(z)=P_{n}(z)\cdot\overline{P}_{n}(z)$是实系数的,其中$$\overline{P}_{n}(z)=\overline{a_{0}}+\overline{a_{1}}z+\cdots+\overline{a_{n}}z^n$$

那么$P(z)$有一个根$z_{0}$,那么$P_{n}(z_{0})=0$或$\overline{P}_{n}(z_{0})=0$,如果成立前者,那么结论已经成立.所以不妨设后者成立:

a.若$z_{0}\in\mathbb R$,那么$$\overline{P}_{n}(z_{0})=\overline{P}_{n}(\overline{z_{0}})=\overline{P_{n}(z_{0})}=0$$

所以$P_{n}(z_{0})=0$;

b.若$z_{0}\in\mathbb C\setminus\mathbb R$,那么$\overline{z_{0}}$也是$P(z)$的根,因此$P_{n}(\overline{z_{0}})=0$或者$\overline{P}_{n}(\overline{z_{0}})=\overline{P_{n}(z_{0})}=0$,显然无论哪个成立,都能够说明$P_{n}(z)$有根.

所以要证明代数学基本定理,我们只需要证明实系数多项式$P_{n}(z)\in\mathbb R^n[z]$在$\mathbb C$中有一个根即可.(进一步利用介值性定理可以说明奇数次实系数多项式必然有一个实根,所以只需要对偶数次多项式加以证明即可.)

一:用Cauchy积分定理证明代数学基本定理

Cauchy积分定理说的是:如果区域$D$是复平面$\mathbb C$上的简单闭曲线的内部,设函数$f$在$D$中全纯并且可以连续开拓到边界,即$$f\in H(D)\cap C(\overline{D})$$那么$\int_{\gamma}f(z){\rm d}z=0.$

设实系数多项式$p(z)=a_{0}+a_{1}z+\cdots+a_{n}z^n,a_{n}\neq0$,如果他没有根,那么他在实轴$\mathbb R$上不变号,因此$$\int_{0}^{2\pi}\frac{1}{p(2\cos\theta)}{\rm d}\theta\neq0$$

而\begin{align*}\int_{0}^{2\pi}\frac{1}{p(2\cos\theta)}{\rm d}\theta&=-i\int\limits_{|z|=1}\frac{1}{zp\left(z+\frac{1}{z}\right)}{\rm d}z\tag{1}\end{align*}

注意$zp\left(z+\frac{1}{z}\right)=\frac{q(z)}{z^{n-1}}$,其中$q(z)=z^np\left(z+\frac{1}{z}\right)$是一个$2n$次多项式.显然当$z\neq0$时,$q(z)\neq0$;而且直接计算可得$q(0)=1$.因此$q(z)$是整函数,根据Cauchy积分定理:(1)式积分为零.得到矛盾!

二、用Liouville定理证明代数学基本定理

Liouville定理说的是:如果全纯函数$f(z)$是一个有界整函数,那么$f$必常值.

假设设多项式$p(z)$没有根,那么$\frac{1}{p(z)}$为有界整函数.全纯是显然的,只需说明有界性.注意到$\lim_{z\to\infty}|p(z)|=+\infty$,因此存在$R>0$使得当$|z|\geq R$时,$\left|\frac{1}{p(z)}\right|\leq 1$,而在$|z|\leq R$时有界性是显然的,因此$\frac{1}{p(z)}$有界.

根据Liouville定理知$\frac{1}{p(z)}$常值,进而$p(z)$常值,矛盾!

三、用辐角原理证明代数学基本定理

辐角原理说的是:设$D$是复平面$\mathbb C$中的区域,而$f$是$D$上的全纯函数,设$\gamma$是$D$中的可求长简单闭曲线,$\gamma$的内部位于$D$中.而$f$在$\gamma$上无零点,那么当$z$沿着曲线$\gamma$正向转动一周时,$\gamma$在$f$下的像曲线$\Gamma$绕原点转动的(净)圈数恰好等于函数$f$在曲线$\gamma$内部零点的个数.

设有$n$次多项式$p(z)=a_{0}+a_{1}z+\cdots+a_{n}z^n$,其中$a_{n}\neq0$.因为$$\Delta_{\gamma}p(z)=\Delta_{\gamma}z^n+\Delta_{\gamma}\left(a_{n}+\frac{a_{n-1}}{z}+\cdots+\frac{a_{0}}{z^{n}}\right)$$注意到$$\lim_{z\to\infty}\left(a_{n}+\frac{a_{n-1}}{z}+\cdots+\frac{a_{0}}{z^{n}}\right)=a_{n}$$

因此存在充分大的$R>0$使得当$z$沿着圆周$|z|=R$转一圈时$a_{n}+\frac{a_{n-1}}{z}+\cdots+\frac{a_{0}}{z^{n}}$完全落在以$a_{n}$为圆心,充分小的$\varepsilon<|a_{n}|$为半径的圆中,因此$\Delta_{|z|=R}\left(a_{n}+\frac{a_{n-1}}{z}+\cdots+\frac{a_{0}}{z^{n}}\right)=0$,所以$$\Delta_{|z|=R}p(z)=\Delta_{|z|=R}z^n=2n\pi$$

根据辐角原理知道$p(z)$在$|z|<R$中有$n$个根.

 四、用Rouche定理证明代数学基本定理

Rouche定理说的是:设$f,g\in H(D)$,$\gamma$是区域$D$中的可求长简单闭曲线,设$\gamma$的内部属于$D$.如果在$\gamma$上有不等式$$|f-g|<|f|$$

那么$f,g$在$\gamma$内部有相同的零点个数.

由于$$\lim_{|z|\to\infty}\frac{|a_{0}|+|a_{1}z|+\cdots+|a_{n-1}z^{n-1}|}{|a_{n}z^n|}=0$$

因此可以选取充分大的$R$使得当$|z|=R$时有$$\left|a_{0}+a_{1}z+\cdots+a_{n-1}z^{n-1}\right|\leq|a_{0}|+|a_{1}z|+\cdots+|a_{n-1}z^{n-1}|<|a_{n}z^n|$$

由Rouche定理可知$p(z)$与$a_{n}z^n$在$|z|<R$中有相同的零点个数,显然是$n$个!

时间: 2024-11-11 00:22:50

代数学基本定理的复分析证明方法的相关文章

复分析可视化方法:笔记:解析拓展

为了得到一个函数对某区域的解析拓展,一个办法是将该函数对区域的一段边界作映射. 第一步: 上式中,等式左边是新构造出的解析函数,其定义域P*是原解析函数定义域P对实轴的反射.我们首先对P*中的数z取共轭得到z*,z*必在P中.于是f(z*)必在Q中.因此对f(z*)再取共轭得到的f*(z)必在Q*中. 当然,上述文字中的P与P*即使有交集,我们也不能就说f*(z)是f(z)的解析拓展:因为在P和P*相交的区域内,f(z)和f*(z)未必相等.但是在特定情况下,f*(z)确实可以成为f(z)的解析

复分析可视化方法:笔记:log(z)的可视化微分法

当z转过θ时,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什么: 左图中的空心箭头代表z的变化量,其长度为rδ,方向为pi/2+θ: 右图中的实心箭头代表log(z)的变化量,其长度为δ,方向为pi/2. 因此,从左图空心箭头到右图实心箭头,长度伸长1/r,方向旋转-θ. 右图为了方便对比,将代表z的空心箭头和代表log(z)的实心箭头画在了一起. 复分析可视化方法:笔记:log(z)的可视化微分法

离散数学--1.3 证明方法概述

逻辑推理的形式结构 直接证明法 间接证明法 归谬法(反证法) 数学归纳法

关于阶乘的不等式的多种证明方法

关于极限证明方法的专题讨论II

$\bf命题:$

素数无穷证明的新方法

2000年以前,euclid第一个证明了素数有无穷多个, 其后2000年,无数人都给出了很多版本的证明思路 euclid的大概证明思路如下: 证明: 设:素数只有有限个,设为q1,q2,q3....qn; 考虑:p=q1q2q3......qnqn+1. 显然,p不能被q1q2q3......qn整除. 故存在2种情况:1.p为素数,2.p有除q1,q2,q3....qn以外的其他素因子. 所以,无论哪种情况,都说明素数不止有限个. 故假设不成立,所以素数有无穷个. 现在,我们不用euclid的

Dijkstra算法的另一种证明

按:今天看Tanenbaum的计算机网络时讲到了Dijkstra算法.关于算法的正确性,<算法导论>给出了严格的证明.CLRS的证明基于一个通用的框架,非常清晰.今天只是随意想想是否有其他证明的方式,结果发现是有的.虽然这种证明方法可能早已有人用过,不算新鲜.不过自己想了一通就把它放到这里纯粹博大家一乐,我尽量写的简洁. 首先叙述下算法: 算法维护两个集合,S(已找到从源点v开始的最短路径的点)和Q(未找到从v开始的最短路径的点). 算法初始时S为空集:Q中,从v到v本身的最短路径的权值为0,

康复计划#5 Matrix-Tree定理(生成树计数)的另类证明和简单拓展

本篇口胡写给我自己这样的什么都乱证一通的口胡选手 以及那些刚学Matrix-Tree,大致理解了常见的证明但还想看看有什么简单拓展的人- 大概讲一下我自己对Matrix-Tree定理的一些理解.常见版本的证明.我自己的证明,以及简单的一些应用(比如推广到有向图.推广到生成树边权的乘积和什么的,非常基础). 应该看到这里的人都知道Matrix-Tree定理是干什么的吧-就是统计一个无向图的生成树个数,表示成一个行列式. 1.前置定义及性质 首先是Matrix-Tree定理相关的定义:对于一个无向图

证明 n 等于它所有的因子的欧拉函数之和

当 n 是质数时,易证. 当 n 是合数时,可以把 n 分解 n= ,紧接着求 n 的因子,就是从 n 分解后的东西中选质因子和质因子的幂数, 当 m>1 时,那么可得 ,因为都小于n,所以可以用归纳法,证明成立. 当 m=1 时,也易证. 另一种证明方法是来自<信息安全数学基础>(陈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