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四章 网络层(6)

九.Internet路由

1. AS内部路由协议(IGP)

(1)路由信息协议:RIP

(2)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

(3)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Cisco私有协议)

2. RIP协议

(1)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距离度量:跳步数(max = 15 hops),每条链路一个跳步

  ·每隔30秒,邻居之间交换一次DV,称为通告

  ·每次通告最多有25个目的子网(IP地址形式)

(2)举例

(3)链路失效

  ·180秒没有收到通告,判断经过该邻居的路由不可用

  ·重新计算路由并通告,如果转发表改变,邻居依次向外发送通告

  ·可能发生无穷计数问题,用毒性逆转技术预防乒乓环路

(4)实现

  ·利用route-d应用层进程进行管理

  ·通告报文周期性地通过UDP数据报发送

3. OSPF协议

(1)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构造LS分组进行扩散

  ·每个路由器构造完整的网络(AS)拓扑图

  ·利用Dijkstra算法计算路由

(2)通告

  ·每个入口对应一个邻居

  ·通告在整个AS范围泛洪

  ·OSPF报文直接封装到IP数据报中

(3)RIP不具备的优点

  ·安全:所有OSPF报文可以被认证,预防恶意入侵

  ·允许使用多条相同费用的路径(RIP只选一条)

  ·对每条链路可以针对不同的TOS设置多个不同的费用度量(如实时与尽力)

  ·集成单播路由与多播路由:多播OSPF(MOSPF)与OSPF利用相同的网络拓扑数据

  ·支持对大规模AS分层

(4)分层的OSPF

4. BGP协议:边界网关协议,事实上的标准域间路由协议

(1)为AS提供手段

  ·eBGP:从邻居AS获取子网可达性信息

  ·iBGP:向所有AS内部路由器传播子网可达性信息

  ·基于可达性信息与策略,确定到达其他网络的好路径

(2)BGP基础

  ·BGP会话:两个BGP路由器(Peers)交换BGP报文

    - 通告去往不同目的前缀的路径

    - 报文交换基于半永久的TCP连接

  ·BGP报文

    - OPEN:与peer建立TCP连接,认证发送方

    - UPDATE:通告新路径或撤销原路径

    - KEEPALIVE:无UPDATE时保活连接,也用于对OPEN的确认

    - NOTIFICATION:报告先前报文的差错,也被用于关闭连接

  ·分发路径信息

(3)路径属性

  ·通告的前缀信息包括BGP属性:前缀 + 属性 = 路由

  ·两个重要属性

    - AS-PATH:包含前缀通告所经过的AS序列

    - NEXT-HOP:开始下一个AS-PATH的路由器接口,指向下一跳AS

(4)BGP路由选择

  ·网关路由器收到路由通告后,利用其输入策略决策接受/拒绝该路由

  ·路由器可能获知到达某目的AS的多条路由,基于以下准则选择

    - 本地偏好值属性:策略决策

    - 最短AS-PATH:没有本地偏好值,采用最短路径

    - 最近NEXT-HOP:热土豆路由

    - 附加准则

  ·路由选择策略

    - A向B通告一条路径AW,B向X通告路径BAW

    - B绝不将其通告给C,期望只路由去往/来自客户的流量

    - B强制C通过A向W路由流量

(5)为什么采用不同的AS内与AS间路由协议

  ·策略

    - inter-AS:期望能够管理控制流量如何被路由,谁路由经过其网络等

    - intra-AS:单一管理,无需策略决策

  ·规模

    - 层次路由节省路由表大小,减少路由更新流量

    - 适应大规模互联网

  ·性能

    - inter-AS:策略主导

    - intra-AS:侧重性能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angyushuqing/p/9914556.html

时间: 2024-08-30 04:14:58

【计算机网络】第四章 网络层(6)的相关文章

【计算机网络】第四章 网络层(3)

四.DHCP协议 1. 如何获得IP地址 (1)静态配置:硬编码 ·手动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手动配置DNS服务器名称及IP地址 (2)动态配置: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从服务器动态获取参数,即插即用 ·允许地址重用.在用地址续租 ·支持移动用户加入网络 2. DHCP协议 (1)主机广播DHCP discover(发现报文) (2)DHCP服务器利用DHCP offer(提供报文)进行响应 (3)主机请求IP地址:DHCP request(请求报文) (4)DHCP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第四章 网络层(4)

六.ICMP 1.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1)功能:支持主机或路由器做差错(或异常)报告,网络探询 (2)两类ICMP报文 ·差错报告报文(5种):目的不可达.源抑制.超时/超期.参数问题.重定向 ·网络探询报文(2组):回声(Echo)请求与应答(Reply)报文.时间戳请求与应答报文 2. 例外情况(不发送ICMP) (1)对ICMP差错报告报文不再发送差错报告报文 (2)除第一个IP分片外,对所有后续分片均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 (3)对所有多播IP数据报均不发送ICMP差错报

【计算机网络】第四章 网络层(5)

八.路由算法 1. 路由与转发 (1)路由算法(协议)确定去往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 (2)转发表确定在本路由器如何转发分组 2. 网络抽象:图 (1)应用:如P2P,N是peers集合,E是TCP连接集合 (2)费用 ·c(x, x') = 链路(x, x')的费用 ·每段链路的费用可以总是1,或者是带宽的倒数.拥塞程度等 ·路径费用:(x1, x2,..., xp) = c(x1, x2) + c(x2, x3) +...+c(xp-1, xp) ·关键问题:求源到目的的最小费用路径(路由算法)

第四章 网络层

序言 没保存,电脑没动放着去吃饭,结果win7就休眠了,启动虽然网页度还在,可以我的博文没保存啊,心痛,只能在重头来了,只能说博文应该改进改进,如果直接关了,应该帮用户自动保存草稿的.重新写的.反正今天下午的任务在这里摆着.加油 ----WH 一.回顾 TCP/IP协议栈: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物理层:通过比特流在线路中传输来完成我们传输数据的目的,传输的方式很多种,传输的介质也很多中,光纤等 链路层:数据帧,在数据包(报)上加mac地址形成数据帧,其

【知识强化】第四章 网络层 4.1 网络层的功能

这节课开始呢我们就进入了网络层这一章的学习. 首先我们来概述一下网络层的几大功能. 那网络层呢就是自下而上的这个第三层,那这个是OSI参考模型当中的层次结构.网络层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分组从源端传送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一个通信的服务.而这个网络层传输单位呢我们称之为数据报.有的同学可能会问这个数据报和分组是不一样的吗?当然是.那它们的关系其实就像是父与子的关系.数据报是一个比较长的数据,但是呢分组是把这个数据报进行切割而划分出来的一个片段就叫做分组. 那网络层的第一个功能就是路由的

计网第四章网络层

4.1网络层服务(not end-end) 从发送主机向接收主机传送数据段(segment): 发送主机->将数据段封装到数据报中 接收主机->向传输层交付数据段 每个主机和路由器都要运行网络层协议,其中,路由器检验穿越它的IP数据报的头部域,决策如何处理数据报. 网络层的核心功能-转发与路由 转发:将分组从路由器的输入端口转移到合适的输出端口. 每个路由器维护一个转发表(事先建立),转发表确定如何在路由器中转发分组 路由:确定分组从源到目的的路径.由 路由算法(协议)确定通过网络的端到端路径

第四章网络层

一.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网络层为接在网络上的主机提供的服务有两大类: 无连接的网络服务(数据报服务) 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虚电路服务) 虚电路服务的思路来源于传统的电信网 电信网负责保证可靠通信的一切措施,因此电信网的结点交换机复杂而昂贵 数据报服务力求使网络生存性好和使对网络的控制功能分散,因而只能要求网络提供尽最大努力的服务 可靠通信由用户终端的软件(即TCP)保证 让网络只提供数据报服务就可大大简化网络层的结构 但技术的进步使网络出错的概率已越来越小,因而让主机负责端到端的可靠性不但不会给主

【知识强化】第四章 网络层 4.9 网络层设备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网络层设备.那对于网络层设备呢大家一定不陌生,最主要的就是这个路由器了.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路由器它的内部构造以及它的一个转发过程. 首先呢路由器它是一种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和多个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机,任务呢就是转发分组.啊正因为它有多个输入以及输出端口,我们才可以让这个路由器连接多台主机以及连入多个网络. 那这是一个路由器的内部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到它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路由选择部分,一个是分组转发部分.那这个路由选择部分呢,也叫做控制部分. 那这一部分的核心构建,可以看

计网第四章网络层(二)

网络图中的关键问题: 源到目的的最小费用路径是什么? 费用可以用带宽的倒数.拥塞程度等表示(越小越好) 路由算法:寻找最小费用路径的算法 路由算法的分类: 静态路由: 手工配置.路由更新慢 优先级高 动态路由: 路由更新快(定期更新.及时响应链路费用或网络拓扑变化) 全局信息: 分散信息: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ellphone7/p/9824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