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DT算法梳理

1.GBDT(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思想

  Boosting :

  给定初始训练数据,由此训练出第一个基学习器;
  根据基学习器的表现对样本进行调整,在之前学习器做错的样本上投入更多关注;
  用调整后的样本,训练下一个基学习器;
  重复上述过程 T 次,将 T 个学习器加权结合。
 

  Gradient boosting

    Gradient boosting是 boosting 的其中一种方法,它主要的思想是,每一次建立单个学习器时,是在之前建立的模型的损失函数的梯度下降方向。

    我们知道损失函数(loss function)越大,说明模型越容易出错,如果我们的模型能够让损失函数持续的下降,则说明我们的模型在不停的改进,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损失函数在其梯度(Gradient)的方向上下降。

  

  GBDT

    GBDT是 GB 和 DT(Decision Tree) 的结合,就是当 GB 中的单个学习器为决策树时的情况.决策树分为两大类,回归树和分类树。前者用于预测实数值,如明天的温度、用户的年龄、网页的相关程度;后者用于分类标签值,如晴天/阴天/雾/雨、用户性别、网页是否是垃圾页面。这里要强调的是,前者的结果加减是有意义的,如10岁+5岁-3岁=12岁,后者则无意义,如男+男+女=到底是男是女?GBDT的核心就在于,每一棵树学的是之前所有树结论和的残差,这个残差就是一个加预测值后能得真实值的累加量

  比如A的真实年龄是18岁,但第一棵树的预测年龄是12岁,差了6岁,即残差为6岁。那么在第二棵树里我们把A的年龄设为6岁去学习,如果第二棵树真的能把A分到6岁的叶子节点,那累加两棵树的结论就是A的真实年龄;  如果第二棵树的结论是5岁,则A仍然存在1岁的残差,第三棵树里A的年龄就变成1岁,继续学。

    而分类树的结果显然是没办法累加的,所以GBDT中的树都是回归树,这点对理解GBDT相当重要

    我们通过一张图片,来说明gbdt的训练过程:

  gbdt通过多轮迭代,每轮迭代产生一个弱分类器,每个分类器在上一轮分类器的残差基础上进行训练。对弱分类器的要求一般是足够简单,并且是低方差和高偏差的。因为训练的过程是通过降低偏差来不断提高最终分类器的精度,(此处是可以证明的)。

弱分类器一般会选择为CART TREE(也就是分类回归树)。由于上述高偏差和简单的要求 每个分类回归树的深度不会很深。最终的总分类器 是将每轮训练得到的弱分类器加权求和得到的(也就是加法模型)。

模型最终可以描述为:

              

2.负梯度拟合

我们希望找到一个  使得  最小,那么  就得沿着使损失函数L减小的方向变化,即:

同时,最新的学习器是由当前学习器  与本次要产生的回归树 相加得到的:

因此,为了让损失函数减小,需要令:

即用损失函数对f(x)的负梯度来拟合回归树。

3.损失函数

这里我们再对常用的GBDT损失函数做一个总结。

    对于分类算法,其损失函数一般有对数损失函数和指数损失函数两种:

    a) 如果是指数损失函数,则损失函数表达式为

        

    b) 如果是对数损失函数,分为二元分类和多元分类两种,参见4节和5节。

    

    对于回归算法,常用损失函数有如下3种:

    a)均方差,这个是最常见的回归损失函数了

        

    b)绝对损失,这个损失函数也很常见

        

      对应负梯度误差为:

        

4.回归分类

5.多元分类

        

        对于上式,我曾详细地推导过一次,大家可以看这里-->  深度学习数学推导之Sigmoid,Softmax,Cross-entropy

6.正则化

  我们需要对GBDT进行正则化,防止过拟合。GBDT的正则化主要有三种方式。

    1) 第一种是步长(learning rate)。定义为,对于前面的弱学习器的迭代

      如果我们加上了正则化项,则有

     的取值范围为

     对于同样的训练集学习效果,较小的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弱学习器的迭代次数。通常我们用步长和迭代最大次数一起来决定算法的拟合效果。

  2)第二种是对于弱学习器即CART回归树进行正则化剪枝。

  3) 第三种正则化的方式是通过子采样比例(subsample)。取值为(0,1]。注意这里的子采样和随机森林不一样,随机森林使用的是放回抽样,而这里是不放回抽样。如果取值为1,则全部样本都使用,等于没有使用子采样。如果取值小于1,则只有一部分样本会去做GBDT的决策树拟合。选择小于1的比例可以减少方差,即防止过拟合,但是会增加样本拟合的偏差,因此取值不能太低。推荐在[0.5, 0.8]之间。

7.优缺点

  GBDT主要的优点有:

    1) 可以灵活处理各种类型的数据,包括连续值和离散值。

    2) 在相对少的调参时间情况下,预测的准确率也可以比较高。这个是相对SVM来说的。

    3)使用一些健壮的损失函数,对异常值的鲁棒性非常强。比如 Huber损失函数和Quantile损失函数。

  GBDT的主要缺点有:

    1)由于弱学习器之间存在依赖关系,难以并行训练数据。不过可以通过自采样的SGBT来达到部分并行。

8.sklearn参数

sklearn.ensemble.GradientBoostingRegressor(
                loss=‘ls‘,      ##默认ls损失函数‘ls‘是指最小二乘回归lad‘(最小绝对偏差)‘huber‘是两者的组合
                n_estimators=100, ##默认100 回归树个数 弱学习器个数
                learning_rate=0.1,  ##默认0.1学习速率/步长0.0-1.0的超参数  每个树学习前一个树的残差的步长
                max_depth=3,   ## 默认值为3每个回归树的深度  控制树的大小 也可用叶节点的数量max leaf nodes控制
                 subsample=1,  ##用于拟合个别基础学习器的样本分数 选择子样本<1.0导致方差的减少和偏差的增加
                min_samples_split=2, ##生成子节点所需的最小样本数 如果是浮点数代表是百分比
                min_samples_leaf=1, ##叶节点所需的最小样本数  如果是浮点数代表是百分比
                max_features=None, ##在寻找最佳分割点要考虑的特征数量auto全选/sqrt开方/log2对数/None全选/int自定义几个/float百分比
                max_leaf_nodes=None, ##叶节点的数量 None不限数量
                min_impurity_split=1e-7, ##停止分裂叶子节点的阈值
                verbose=0,  ##打印输出 大于1打印每棵树的进度和性能
                warm_start=False, ##True在前面基础上增量训练 False默认擦除重新训练 增加树
                random_state=0  ##随机种子-方便重现
)

9.应用场景

GBDT几乎可用于所有回归问题(线性/非线性),相对logistic regression仅能用于线性回归,GBDT的适用面非常广。亦可用于二分类问题(设定阈值,大于阈值为正例,反之为负例)。

https://www.jianshu.com/p/d55f7aaac4a7

https://www.cnblogs.com/peizhe123/p/5086128.html

http://www.cnblogs.com/duan-decode/p/9889955.html

http://www.cnblogs.com/sandy-t/p/6863918.html

https://blog.csdn.net/qq_20412595/article/details/82589378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ugar-Chl/p/10158672.html

时间: 2024-08-30 12:28:43

GBDT算法梳理的相关文章

面试高级算法梳理笔记

面试高级算法梳理笔记 1.1 说明 本篇为<挑战程序设计竞赛(第2版)>读书笔记系列,旨在: 梳理算法逻辑 探索优化思路 深入代码细节 1.2 目录 原文首发于个人博客Jennica.Space,按算法难度划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详细目录及链接如下: 初级篇 穷竭搜索 贪心 动态规划 数据结构 图论 数论 中级篇 二分搜索 常用技巧 数据结构(二) 动态规划(二) 网络流 计算几何 高级篇 数论(二) 博弈论 图论(二) 常用技巧(二) 智慧搜索 分治 字符串 1.3 题解 配套习题及详解同步发

理解GBDT算法(二)——基于残差的版本

GBDT算法有两种描述思路,一个是基于残差的版本,一个是基于梯度gradient的版本.这篇我们先说说基于残差的版本. 前面一篇博文已经说了该版本的大致原理,请参考. http://blog.csdn.net/puqutogether/article/details/41957089 这篇我们再总结一个几个注意点: 这个版本的核心思路:每个回归树学习前面树的残差,并且用shrinkage把学习到的结果大步变小步,不断迭代学习.其中的代价函数是常见的均方差. 其基本做法就是:先学习一个回归树,然后

理解GBDT算法(三)——基于梯度的版本

上一篇中我们讲到了GBDT算法的第一个版本,是基于残差的学习思路.今天来说第二个版本,可以说这个版本的比较复杂,涉及到一些推导和矩阵论知识.但是,我们今天可以看到,两个版本之间的联系,这个是学习算法的一个重要步骤. 这篇博文主要从下面这几个方面来说基于梯度的GBDT算法: (1)算法的基本步骤: (2)其中的学数学推导: (3)基于梯度的版本和基于残差的版本之间的联系: 在讲解算法的详细步骤之前,我们可以先明确一个思路,就是梯度版本的GBDT是用多类分类Multi-class classific

GBDT算法简述

提升决策树GBDT 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是近年来被提及较多的一个算法,这主要得益于其算法的性能,以及该算法在各类数据挖掘以及机器学习比赛中的卓越表现,有很多人对GBDT算法进行了开源代码的开发,比较火的是陈天奇的XGBoost和微软的LightGBM 一.监督学习 1.  监督学习的主要任务 监督学习是机器学习算法中重要的一种,对于监督学习,假设有m个训练样本: 其中, ,如分类问题:也可以为连续值,如回归问题.在监督学习中利用训练样本训练出模型,该模型能够细线从样本特征 . 为了能够对映射F进行

GBDT 算法:原理篇

本文由云+社区发表 GBDT 是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之一,因其出色的特征自动组合能力和高效的运算大受欢迎.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GBDT 算法的原理,后续再写一个实战篇. 1.决策树的分类 决策树分为两大类,分类树和回归树. 分类树用于分类标签值,如晴天/阴天/雾/雨.用户性别.网页是否是垃圾页面: 回归树用于预测实数值,如明天的温度.用户的年龄.网页的相关程度: 两者的区别: 分类树的结果不能进行加减运算,晴天 晴天没有实际意义: 回归树的结果是预测一个数值,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例如 20 岁 3

机器学习——GBDT算法与stacking算法

GBDT(梯度提升迭代决策树) 总结 优先解决回归问题,将第一个数据的残差传入到第二个数据中去 构建下一个数据集的数据是上一个数据集的残差 详述 GBDT也是Boosting算法的一种,但是和AdaBoost算法不同;区别如下: AdaBoost算法是利用前一轮的弱学习器的误差来更新样本权重值,然后一轮一轮的迭代; GBDT也是迭代,但是GBDT要求弱学习器必须是回归CART模型,而且GBDT在模型训练的时候,是要求模型预测的样本损失尽可能的小.优先做回归问题. 要求:把boosting算法的第

集成学习之梯度提升树(GBDT)算法

梯度提升树(GBDT)的全称是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还有很多的简称,例如GBT(Gradient Boosting Tree), GTB(Gradient Tree Boosting ),GBRT(Gradient Boosting Regression Tree), MART(Multiple Additive Regression Tree)等,其实都是指的同一种算法,本文统一简称GBDT. GBDT 也是 Boosting 算法的一种,但是

GB和GBDT 算法流程及分析

1.优化模型的两种策略: 1)基于残差的方法 残差其实就是真实值和预测值之间的差值,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学习一颗回归树,然后将“真实值-预测值”得到残差,再把残差作为一个学习目标,学习下一棵回归树,依次类推,直到残差小于某个接近0的阀值或回归树数目达到某一阀值.其核心思想是每轮通过拟合残差来降低损失函数. 总的来说,第一棵树是正常的,之后所有的树的决策全是由残差来决定. 2)使用梯度下降算法减小损失函数. 对于一般损失函数,为了使其取得最小值,通过梯度下降算法,每次朝着损失函数的负梯度方向逐步移

常用算法梳理

决策树 决策树是一种基本的分类与回归方法,通常包括三个步骤:特征选择.决策树的生成和决策树的修剪. 树由节点和有向边组成,节点分内部节点(特征或属性)和叶节点(表示一个类) 用决策树分类,从根节点开始,对实例的某一特征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将实例分配到其子节点.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达到叶节点. 首先,构建根节点,将所有训练数据都放在根节点.选择一个最优特征,按照这一特征将训练数据集分割成子集,使各个子集有一个当前条件下最好的分类.如果这些子集已经能够被基本正确分类,那么构建叶节点.并将这些子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