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ma
人眼对光强属于非线性响应,所以软件对亮度变化曲线做gamma修正来给人以亮度均匀变化的视觉体验
光源对物体的显色能力称为显色性,是通过与同色温的参考或基准光源(白炽灯或画光)下物体外观颜色的比较。
根据杨-亥姆霍兹的三原色理论,色的感觉是由于三种原色光刺激的综合结果。在红、绿,蓝三原色系统中,红。绿、蓝的刺激量分别以R、G、B表示之。由于从实际光谱中选定的红、绿、蓝三原色光不可能调(匹)配出存在于自然界的所有色彩,所以,CIE于1931年从理论上假设了并不存在于自然界的三种原色,即理论三原色,以X,Y,Z表示,以期从理论上来调(匹)配一切色彩。形成了XYZ测色系统。X原色相当于饱和度比光谱红还要高的红紫,Y原色相当于饱和度比520毫微米的光谱绿还要高的绿,Z原色相当于饱和度比477毫微米的光谱蓝还要高的蓝。这三种理论原色的刺激量以X,Y,Z表示之,即所谓的三刺激值。
先看看我们如何描述单色光的。
我们当然可以用“红色光”、“黄色光”、“橙色光”这样的语言来描述,但是这样的语言并不能准确的表达这个光到底是什么颜色。比如下面这个光谱图,400-500nm的波长我们都可以说他是蓝色光,但是400nm波长的蓝色光跟500nm波长的蓝色光是差别很大的。
所以,对于单色光来讲最准确的表达颜色的方法是用波长。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准确的表达白色光呢?
白色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谱混合而成的,那么就没有办法用单一的波长去表达了。当然,我们也可以用类似“暖色”、“冷色”这样模糊的词语来描述,但是当我们希望准确的描述一个“暖光”到底有多暖的时候怎么办呢?
再来看这么一个色度图(色品图):
色度图里面包含了所有的颜色,对于任何多种颜色的复合光我们都可以在上面找到相对于的点。比如X,Y坐标为[0.1,0.5]的点对应的就是绿色和蓝色的复合光的颜色。有了这张图我们就能很准确的用坐标表达白光的“颜色”了。比如X,Y坐标分别为[0.33,0.33]、[0.45,0.39]的两点就分别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冷光"和"暖光"。
有了坐标后我们也能很准确的描述这个白光到底多冷或者多暖了,但是问题又来了。这样是不是很麻烦?
为了更方便的表达就需要引入色温这个概念了。
上面那个色度图中的那条曲线(就是标了1500、2000、2500……那些数学的曲线)叫做普朗克曲线。曲线上面的数字就是我们所说的色温,这些数字真的是温度哦(开尔文温度,单位:K)。那么这条曲线是怎么来的呢,就是一个标准的黑体(你就想成一坨铁吧)加热到对应温度时候发出的光的颜色在色度图中的描点连线。也就是说如果一坨铁加热到1500K那么他发出来的光度颜色就是有点偏红、偏黄的,随着温度不断升高黄色和红色会越来越淡逐渐发白,加热到6000K的时候发出来的光已经是有点偏蓝了。
比如这张打铁图:
你看这块铁左边温度高(色温高)的地方更白,越往右温度越低(色温低)发出来的光就越黄越红。这就是为什么越红、越黄的光我们却说他的色温低了。
我们生活中的白光颜色大概也就是在这条曲线周围了,所以我们都是用色温去描述白光的颜色。当我们熟悉了2000K、3000K、4000K、5000K、6000K这些色温大概是什么样子的时候就描述白光就变得很方便了。
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标准烛光为1930K;钨丝灯为2760-2900K;荧光灯为3000K;闪光灯为3800K;中午阳光为5600K;电子闪光灯为6000K;蓝天为12000-1800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