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第三四五章读后感

一个优秀的软件工程师都需要和团队的合作,所以通过这几章的阅读,对自己的编程的规范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学会了一个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

软件开发流程不光指团队的流程,还包括个人开发流程,因为软件团队是由个人组成的。在团队的大流程中,是每一个具体的在做,开发、测试、用户界面设计,管理、交流工作。因此,个人在团队中也有独立的流程。

成为软件工程师所要具备的条件,分别是:
1.积累软件开发相关知识,提升技能技术。
2.积累问题领域的知识和经验。
3.对通用的软件设计思想和软件工程的理解。

一个人,纵使才华横溢、能力超群,如果不能较好地融入社会,不善于跟周围的人沟通、协作,他就不会在成功的路上走很远,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
我想这句话应该可以包括第四章大意。第四章还让我们了解到我们应该对我们写的代码更加规范,使之做到简明,一度,无二义性。
代码复审,在我们生活中最长见的应该就是同伴复审了,在复审中,找到编译器没找到的错误,减少我们代码的缺陷,然而同伴复审,最好不过的就是结对编程了,在结对编程的过程中,让我们两个人相互督促,一起进步,两个人虽然可能效率不比单人快,但是起码能分担一些工作,互相频繁的交流,提高小组的技术能力。

在第五章中教会了如何在编程中团结合作,我们要学会需找合适的团队合作模式和开发流程。书本上提到了很多的团队合作模式和开发流程,都各有优缺点。仅仅从校园合作的角度出发,我认为使用功能团队模式更适合彼此合作交流,而开发流程在校园合作阶段,容易被忽视或是考虑的不全面,大伙要着重培养。

时间: 2024-12-25 16:43:03

构建之法第三四五章读后感的相关文章

构建之法 第三四五章

第三章 软件工程师的成长 1.个人能力的衡量与发展 初级软件工程师如何成长:(1)积累软件开发 相关的只是,提升技术技能.例如:对java.c.c++,c#的掌握,诊断\提高效能的技术,对设备驱动程序.内核调试器的掌握:对于某一开发平台的掌握 (2)积累问题领域的知识和经验 (3)对通用的软件设计思想和软件工程思想的理解 (4)提升职业技能 (5)实际成果 2.职业之路--考级之路 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第四章 两人合作 1.代码规范 "代码规范"可以分

构建之法第三四五章总结

软件开发流程不光指团队的流程,还包括个人开发流程,因为软件团队是由个人组成的.在团队的大流程中,是没一个具体的人在做开发,测试等,因此,个人在团队中也有独立的流程,把每个人的工作有序组织起来,就是团队的流程.软件系统的大部分模块是由个人开发或维护的,每个人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最终软件的质量,因此软件工程师个人的技术和能力很重要. 初级软件工程师可以以下几方面来提升自我:积累软件开发相关的知识,提升技术技能:积累问题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对通用的软件设计思想和软件工程思想有好的理解: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对

《构建之法》第四章读后感--软件工程

<构建之法>第四章读后感--两人合作 1.代码风格很重要,因为良好的代码风格,有益于两人的合作甚至多人的合作. 个人认为 : 良好的代码风格的培养就是 多去阅读别人的优秀代码 ,用于提高并且培养自己的代码风格. 2.关于结对编程的重要性 2.1 结对编程能提高设计质量与代码质量 2.2 结对有益于学习交流 3.如何结对编程 3.1 主动参与讨论,提出设计方案或者问题的解决方案 4.代码的复审 复审可以提高代码质量,优化项目性能.

构建之法五、六章读后感

在本周我主要学习了构建之法的第五章和第六章,第五章主要讲述团队和流程,第六章主要讲述敏捷流程: 软件团队的模式有:主治医师模式.明星模式.社区模式.业余剧团模式.秘密团队.特工团队.交响乐团模式.爵士乐模式.功能团队模式.官僚模式: 开发流程包括:写了再改模式.瀑布模型.瀑布模型的变形(生鱼片模型.大瀑布带着小瀑布):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统一流程(RUP):包括业务建模.需求.分析和设计.实现.测试.部署.配置和变更管理.项目管理.环境: RUP的四个阶段包括:初始

《构建之法》第十七章读后感

通过阅读<构建之法>第十七章,不能说对我造成了什么深远的影响,但是还是感触颇深: 第一,工作分配的重要性,说道工作分配,不得不说我们个小组的组长们,组长不仅仅是一个团队的领导者,更是这个团队的灵魂.它不仅需要了解随时掌握各组员的动向,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了解各组员的能力,然后根据个人的能力,然后再去非陪相应的任务,只要这样才能做到“物尽其用”,才能更好的完成我们的项目,有时甚者能更创造出以外的效果,达到更完美的状态.这不仅是组长的能力  其实其无时无刻也体现着我们这个小组的团结力和创造力.当初选

构建之法 第6~7章读后感

第六章-敏捷流程 第六章主要详细介绍了敏捷流程,在软件工程范畴里,“敏捷流程”是一系列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集合.这一章以敏捷流程的Scrum方法论而展开,而敏捷流程的精髓就是在于快速的交付. 敏捷开发的流程如下: 1.找出完成产品需要做的事情 - Product Backlog. 2.决定当前的冲刺(Sprint)需要解决的事情--Sprint Backlog. 3.冲刺(Sprint).在冲刺阶段,外部人士不能直接打扰团队成员.期间每日例会,向同伴报告进度,把问题摆在明面上.同时启动每日构建,让大

构建之法第五六章读后感

邹欣老师的这本书,写得形象生动,第五章用体育运动等团队例子引出软件开发团队的形式.软件团队形式多样,适用于不同的人员与需求.团队可能会演变的模式有:主治医师模式.明星模式.社区模式.业余剧团模式.秘密团队.特工团队.交响乐团模式.爵士乐模式.功能团队模式.官僚模式等.开发流程模式有:瀑布模式.瀑布模型的各种变形.统一流程.老板驱动的流程.渐进交付的流程等.在过去的学习生活很少有团队合作的时候,看了本章很期待后续与大家团队合作,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有把学到的运用到实际,知识才会学得更牢靠. 看

构建之法6、7章--读后感---软件工程

第六章:敏捷流程 在 6.2节中定义好任务究竟是什么?书上敏捷第三步中有个例子写道:”去你的,要改主意,也要等老子冲刺再说!“,这句话我不是很理解,万一产品负责人改变主意,重新确定好任务,那么程序猿还得将之前的任务继续“冲刺”下去吗? 第七章:MSF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MSF也具有它的基本原则: 1.推动信息共享与沟通: 2.为共同的远景工作: 3.充分授权的信任: 4.各司其职,对项目共同负责: 5.交付增量的价值: 6.保持敏捷,预期和适应变化: 7.投资质量: 8.学习所有的经验:

《构建之法》第4章读后感

第4章讲的是两人合作,既然要合作,那必须要有规范性,不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就没有合作的必要了. 一.代码规范 分为两个部分: 1.代码风格规范.主要是文字上的规定,看似表面文章,实际上非常重要. 2.代码设计规范.牵扯到程序设计.模块之间的关系.设计模式等方方面面的通用原则. 二.代码风格规范 原则是:简明,易读,无二义性. 三.代码复审 目的是:为了减少错误的发生,避免第二次范同样的错误. 四.结对编程 结对编程是第四章的重点,结对编程是两个人一起肩并肩.平等地.互补地进行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