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二章 网络应用(2)

二.Web应用

1. Web:网页互相链接

(1)网页

  ·对象:HTML文件、JPEG图片、视频文件、动态脚本

  ·基本HTML文件:包含对其他对象引用的链接

(2)对象的寻址

  ·URL:统一资源定位器

  ·格式:Scheme://host:port/path(协议://主机:端口号/路径)

  ·一般省略协议即默认为HTTP

2. HTTP协议概述

(1)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2)C/S结构:客户请求、接收、展示Web对象;服务器响应客户请求,发送对象

(3)使用TCP传输服务

  ·服务器在80端口等待客户请求

  ·浏览器发起到服务器的TCP连接(创建套接字Socket)

  ·服务器接收来自浏览器的TCP连接

  ·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交换HTTP消息

  ·关闭TCP连接

(4)无状态协议:服务器不维护任何有关客户端过去所发请求的信息

3. HTTP连接

(1)非持久性连接:每个TCP连接最多允许传输一个对象,每传输完一个对象需关闭TCP连接

  ·过程

    - 客户端向服务器进程(端口80)发起TCP连接请求

    - 服务器在端口80等待TCP连接请求,接受连接并通知客户端

    - 客户端将包含所需对象URL的HTTP请求消息通过套接字发出

    - 服务器收到请求消息,产生包含所需对象的响应消息,通过套接字发回

    - 服务器关闭TCP连接

    - 客户端收到相应消息,解析并显示HTML文件,若发现其他超链接,重复以上步骤

  ·响应时间分析与建模:Total = 2RTT + 文件发送时间

  ·问题

    - 重复步骤耗费时间

    - 操作系统为多个TCP连接开销资源

    - 浏览器打开多个并行TCP连接,服务器负载过大

(2)持久性连接:每个TCP连接允许传输多个对象,发送响应后,服务器保持TCP连接的打开,后续HTTP消息通过此连接发送

  ·无流水持久性连接:客户端收到前一个响应后才发送新的请求,每个被引用的对象耗时一个RTT

  ·流水持久性连接:客户只要遇到一个引用对象就尽快发出请求,理想情况下收到所有引用对象只需耗时约1个RTT

4. HTTP消息格式

(1)请求消息

  ·ASCII编写,人直接可读

  ·通用格式

  ·上传输入:POST方法(在消息体上传),URL方法(通过URL字段上传)

  ·方法的类型:GET、POST、HEAD(请Server不要将请求对象放入响应消息中)、PUT(将消息体中文件上传到URL指定路径)、DELETE(删除URL所指文件)

(2)响应消息

  ·响应状态代码:响应消息第一行,如404 Not Found

5. Cookie技术

(1)产生原因:解决因HTTP协议无状态而产生的问题

(2)具体定义:某些网站为了辨别用户身份、进行session跟踪而储存在用户本地终端上的数据(通常经过加密)

(3)组件

  ·HTTP响应消息的cookie头部行

  ·HTTP请求消息的cookie头部行

  ·保存在客户端主机上的cookie文件,由浏览器管理

  ·Web服务器端的后台数据库

(4)原理

  ·客户端使用常规HTTP请求消息

  ·服务器为客户创建ID,将其IP地址放到数据库里,设置cookie

  ·客户端在响应消息中增加cookie行标明ID

  ·服务器根据cookie做出面向客户的固定动作

(5)作用:身份认证、购物车、推荐、Email等,但具有隐私问题

6. Web缓存/代理服务器技术

(1)功能

  ·在不访问服务器的前提下满足客户端的HTTP请求

  ·缩短客户请求的响应时间

  ·减少机构/组织的流量开销

  ·在大范围内实现有效的内容分发

(2)结构

  ·用户设定浏览器通过缓存进行Web访问

  ·浏览器向缓存/代理服务器发送所有的HTTP请求,有则返回对象,没有则向原始服务器发送请求,获取对象,返回客户端并保存该对象

  ·缓存既充当客户端也充当服务器,一般由ISP架设

(3)示例

  ·解决方案1:提升互联网接入带宽为10Mbps,T = 2 + e (s)

  ·解决方案2:安装Web缓存,设命中率为0.4,T = 0.6 × 2 + 0.4 × e < 1.4 (s)

(4)条件性GET方法

  ·目标:如果缓存版本是最新的,则不需要发送请求对象

  ·缓存:在HTTP请求消息中声明所持有版本的日期

  ·服务器:如果缓存版本是最新的,则响应消息不包含对象,状态代码为304 Not Modified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angyushuqing/p/9612844.html

时间: 2024-11-02 20:40:01

【计算机网络】第二章 网络应用(2)的相关文章

读书笔记:计算机网络第二章:物理层

这是我在Coursera上的学习笔记.课程名称为<Computer Networks>,出自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由于计算机网络才诞生不久,目前正在以高速在发展,所以有些旧的教材可能都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这门课程在2013年左右录制,知识相对还是比较新的.覆盖了计算机网络中的各个协议层,从物理层到应用层都讲得非常仔细.学完这门课程之后对计算机网络会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本章详细讲解了物理层,讲解了比特流如何通过各种介质进行传播. 基本概述 物理层的功能 专注比特信号是

计算机网络 第二章 物理层

第二章 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概念         (1)物理层解决问题: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媒介,光纤.铜线等)上传输数据比特流(0101010),而不是只具体的传输媒体.                 (2)物理层的主要任务: 确定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             ① 机械特性:例接口形状.大小.引线数目             ② 电气特性:例规定电压范围(-5V到+5V)             ③ 功能特性:例规定-5V表示0,+5V表示1  

【计算机网络】第二章 网络应用(1)

一.网络应用的基本原理 1. 网络应用体系结构 (1)客户机/服务器结构(C/S):百度 ·服务器:7 × 24h提供服务,永久性访问地址/域名,利用大量服务器实现可扩展性 ·客户机:与服务器通信.使用服务器提供的服务,间歇性接入网络,可使用动态IP地址,不会与其他客户机通信 (2)点对点结构(P2P):BT种子共享 ·没有永远在线的服务器 ·任意端系统/节点之间可以直接通讯 ·节点间歇性接入网络 ·节点可能改变IP地址 ·优点:高度可伸缩 ·缺点:难以管理 (3)混合结构:Napster ·文

【网络原理】期末复习笔记 第二章 物理层

第二章 物理层 2.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定义:解决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具体的传输媒体.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特性 机械特性:接口形状,大小,引线数目 功能特性:电压强度决定信号大小 电器特性 :规定电压范围 过程特性:建立连接时各个相关部件的工作步骤. 2.2 通讯模型(通讯的目的是传递数据) 信息:文字/图片/视频 数据:信息在传输之前需要编码,编码之后的信息就是数据 信号:数据在通信线路上传递需要变成光信号.电信号 码元:时间间隔

【读书笔记】计算机网络1章:课程介绍、协议、分层

这是我在Coursera上的学习笔记.课程名称为<Computer Networks>,出自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由于计算机网络才诞生不久,目前正在以高速在发展,所以有些旧的教材可能都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这门课程在2013年左右录制,知识相对还是比较新的.覆盖了计算机网络中的各个协议层,从物理层到应用层都讲得非常仔细.学完这门课程之后对计算机网络会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本章讲述了这门课程的大致情况,讲述了协议.协议层等基本概念. 目标和动机 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介绍计算

读书笔记:计算机网络9章:QoS服务质量

章节概述 本章节主要讲QoS服务质量.涉及到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QoS和用户需要得到的服务种类有关.不同的服务需要的带宽.延迟.丢包率都是不一样的.QoS是未来互联网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的互联网没有服务质量保证.因为目前的网络只是将数据包尽力投递到对方服务器,然而投递的速度.延迟.丢包率都是没有保障的.但是有时候"尽力"投递是不够的,因为有些应用需要有性能方面有保障,比如VoIP电话.虽然我们不能增加现有网络的带宽,但是我们可以给用户分配不同的带宽给用户带来更多利益. 举个例子

读书笔记:计算机网络8章:应用层

最近一个问题很困扰我,今天则得到了答案,也意味着我该选择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是上年刚毕业,大四时进行过java培训,12年9月-13年4月,在这之前已经自学过java.7月份时进入一家公司工作,今年3月份辞职,4月份找到工作,来上班了.一开始就不太喜欢公司氛围,前台,hr,态度什么的都不太好,工作环境也极像客服部,整天电话不断,讨论声不断,第一个星期真是煎熬,去了两三天之后有辞职的想法,但是后面想想还是算了,公司待遇还可以. 但是进入到公司后leader让学PHP,学PHP

高项3.7日第一次课,第一章信息化基础知识与第二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梳理

第一章 信息化的基础知识 1.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 主要包括6要素,信息技术应用(龙头).信息资源(关键).信息网络(必要手段).信息技术产业(基础).信息化人才(成功之本).信息化法规政策和规范(保障). 2.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原则: (1)统一规划,加强领导. (2)需求主导,突出重点. (3)统一规划,拉动产业.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主要任务: (1)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政务内网主要是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

Laxcus大数据管理系统(5)- 第二章 数据组织

第二章 数据组织 在数据的组织结构设计上,Laxcus严格遵循数据和数据描述分离的原则,这个理念与关系数据库完全一致.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大规模数据存取和计算的需要,我们设计了大量新的数据处理技术.同时出于兼顾用户使用习惯和简化数据处理的目的,继续沿用了一些关系数据库的设计和定义,其中不乏对SQL做适量的修订.在这些变化中,核心仍然是以关系代数的理念去处理数据,以及类自然语言风格的数据描述.所以用户在使用体验上,和关系数据库相比,不会感觉到有太多的差异. 本章将介绍Laxcus数据结构的组成,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