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算法(七)——排队论模型

(一)基本概念

一、排队过程的一般表示

凡是要求服务的对象称为顾客,凡是为顾客服务的称为服务员

二、排队系统的组成和特征

主要由输入过程、排队规则、服务过程三部分组成

三、排队模型的符号表示

1、X:表示顾客到达流或顾客到达间隔时间分布

2、Y:服务时间分布

3、Z:服务台数目

4、A:系统容量限制

5、B:顾客源数目

6、C:服务规则        FCFS先到先服务        LCFS后到先服务

四、排队系统的运行指标

1、平均队长:指系统内顾客数(包括正被服务的顾客与排队等待服务的顾客)的数学期望,记做Ls

2、平均排队长:指系统内等待服务的顾客数的数学期望,记做Lq

3、平均逗留时间:顾客在系统内逗留的时间(包括排队等待的时间和被服务的时间)的数学期望,记做Ws

4、平均等待时间:指一个顾客在排队系统中排队等待时间额数学期望,记做Wq

5、平均忙期:指服务机构连续繁忙时间(顾客到达空闲服务机构起,到服务机构再次空闲的时间)长度的数学期望,记做Tb

6、系统的状态:指系统中顾客数

(二)输入过程与服务时间的分布

当输入过程是泊松流的时候,顾客相继到达的时间间隔T必服从指数分布

(三)生灭过程

一、定义

(四)M/M/s等待制排队模型

一、单服务台模型

1、定义

2、队长的分布

二、几个重要的数量指标

1、平均队长

2、平均排队长

3、平均逗留时间

4、平均等待时间

5、重要关系

6、忙期和闲期

       

平均逗留时间等于平均忙期

三、多服务台模型(M/M/s/∞)

时间: 2024-10-29 19:10:02

建模算法(七)——排队论模型的相关文章

数学建模算法理论+程序

数学建模的各类算法汇总,带书签!文字可复制. 01 线性规划 02 整数规划 03 非线性规划 04 动态规划 05 图与网络 06 排队论 07 对策论 08 层次分析法 09 插值与拟合 10 数据的统计描述和分析 11 方差分析 12 回归分析 13 微分方程建模 14 稳定状态模型 15 常微分方程的解法 16 差分方程模型 17 马氏链模型 18 变分法模型 19 神经网络模型 20 偏微分方程模型 21 目标规划 22 模糊数学模型 23 现代优化算法 24 时间序列模型 25 贮存

OSI七层模型详解 TCP/IP协议

总结 OSI中的层 功能 TCP/IP协议族 应用层 文件传输,电子邮件,文件服务,虚拟终端 TFTP,HTTP,SNMP,FTP,SMTP,DNS,Telnet 等等 表示层 数据格式化,代码转换,数据加密 没有协议 会话层 解除或建立与别的接点的联系 没有协议 传输层 提供端对端的接口 TCP,UDP 网络层 为数据包选择路由 IP,ICMP,OSPF,EIGRP,IGMP 数据链路层 传输有地址的帧以及错误检测功能 SLIP,CSLIP,PPP,MTU 物理层 以二进制数据形式在物理媒体上

OSI七层模型详解

OSI 七层模型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因此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 . 完成中继功能的节点通常称为中继系统.在OSI七层模型中,处于不同层的中继系统具有不同的名称. 一个设备工作在哪一层,关键看它工作时利用哪一层的数据头部信息.网桥工作时,是以MAC头部来决定转发端口的,因此显然它是数据链路层的设备. 具体说: 物理层:网卡,网线,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 数据链路层:网桥,交换机 网络层:路由器 网关工作在第四层传输层及其以

OSI七层模型具体解释

OSI 七层模型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因此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传输数据 . 完毕中继功能的节点通常称为中继系统.在OSI七层模型中,处于不同层的中继系统具有不同的名称. 一个设备工作在哪一层.关键看它工作时利用哪一层的数据头部信息.网桥工作时,是以MAC头部来决定转发port的,因此显然它是数据链路层的设备. 详细说: 物理层:网卡,网线,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 数据链路层:网桥,交换机 网络层:路由器 网关工作在第四层传输层及

OSI的七层模型

[1]物理层: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1.0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在转化为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 [2]数据链路层:定义了如何让格式化数据以进行传输,以及如何让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这一层通常还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3]网络层:在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中的两个主机系统之间提供连接和路径选择,Internet的发展使得从世界

OSI七层模型与TCP/IP五层模型

博主是搞是个FPGA的,一直没有真正的研究过以太网相关的技术,现在终于能静下心学习一下,希望自己能更深入的掌握这项最基本的通信接口技术.下面就开始搞了. 一.OSI参考模型 今天我们先学习一下以太网最基本也是重要的知识--OSI参考模型. 1.OSI的来源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联. 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连模型. ISO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推出了OSI参考模型.其含义就是推荐所

概念介绍:POE供电交换机、OSI七层模型、路由协议、访问列表(待整理)

PoE供电交换机 poe供电交换机 是指能够通过网线为远端受电终端提供网络供电的交换机,包含网络交换机和PoE供电两个功能,是PoE供电系统中比较常见的供电设备,端口支持输出功率达15.4W,符合IEEE802.3af标准,端口支持输出功率达30W,符合IEEE802.3at标准,通过网线供电的方式为标准的POE终端设备供电,免去额外的电源布线.符合IEEE802.3aT 标准的POE交换机,端口输出功率可以达到15-60W .通俗的说 ,POE供电交换机就是支持网线供电的交换机,其不但可以实现

网络--OSI七层模型详解

OSI 七层模型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因此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 . 完成中继功能的节点通常称为中继系统.在OSI七层模型中,处于不同层的中继系统具有不同的名称. 一个设备工作在哪一层,关键看它工作时利用哪一层的数据头部信息.网桥工作时,是以MAC头部来决定转发端口的,因此显然它是数据链路层的设备.具体说:物理层:网卡,网线,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 数据链路层:网桥,交换机 网络层:路由器 网关工作在第四层传输层及其以上

python网络编程-OSI七层模型详解

OSI 七层模型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因此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 . 完成中继功能的节点通常称为中继系统.在OSI七层模型中,处于不同层的中继系统具有不同的名称. 一个设备工作在哪一层,关键看它工作时利用哪一层的数据头部信息.网桥工作时,是以MAC头部来决定转发端口的,因此显然它是数据链路层的设备.具体说:物理层:网卡,网线,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 数据链路层:网桥,交换机 网络层:路由器 网关工作在第四层传输层及其以上

OSI的七层模型及各个功能层的功能

OSI的七层模型主要包括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物理层: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1.0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在转化为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 [2]数据链路层:定义了如何让格式化数据以进行传输,以及如何让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这一层通常还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3]网络层:在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