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看书的总结--1.我们是如何做决定的

这两年看了不少书籍,大约分为这三类:1.思维&心理;2.编程;3.休闲小说。觉得收获不小,时刻有一些总结的想法。

而为什么会有总结的想法呢?其实也是为了加强记忆,理解。能证明自己立即的一种方式就是:说的清楚。同时,这些总结也是这段学习过程的感悟,可能再过一段时间后,对文中的某些知识点的理解又有了新的感悟,这样就可以对以前的所想进行印证,这样就可以感觉到自己的思考过程的变化。

先开始总结所阅读思维方面所获取的知识。

阅读这一系列书籍的起始的原因是阅读了刘未鹏的博客,觉得很有意思,之后又根据他的豆列,买了能买到的书来看。貌似很多都是在地铁13号线上看的^_^(有些怀念那个时候可以在地铁上看半个小时的书的感觉)。

说起思维,脑海中蹦出来的第一个名词是“选择性知觉”,这是关于决策方面的一个误区。即:其实我们都戴着有色眼镜来观察外界。由于我们自身的文化和所处的立场,预期会导致我们无意识得漏掉某些事实,例如在《决策与判断》这本书中,作者举出了一个例子:“敌意媒体效应”,在实验使用了一篇关于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关系的报道,让阿拉伯学生和以色列学生分别观看这篇报道,结果双方都认为这篇报道偏向对方。这个例子说明由于潜在的文化,立场等影响,人们会选择性忽略某些信息,接受自己喜欢的信息。所以此书作者在结束的时候建议人们在做决定的时候如果想避免陷入“选择性知觉的误区”,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法结合来帮助自己,从而避免自己陷入此种误区。:

1.询问持有不同立场,预期的人的意见。

2.思考自己是否受到文化,立场等方面的影响。

看到此处的时候,会有疑问,为什么我们会有“选择性知觉”这个误区呢,在前面也简单提了一下,是由于我们的情感,立场,预期等等因素影响。那么,这些东西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决定呢?那么就需要了解下“我们是如何作出决策”?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简单(注意是简单)来描述下我们大脑。通俗地讲,我们的决策由两部分完成:系统1和系统2(出自《思考,快于慢》第一章:行为与注意力)。两个系统的解释如下:

1. 系统1:是无意识且快速运行,不怎么费脑力,我们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下面这些事情是由系统1来处理的:确定两个物体的远近,确定突然出现的声源;看到恐怖画面后作出厌恶的表情;空旷地带骑自行车......可以理解为我们的潜意识。

2.系统2:相对于系统1,即有意识得进行思考。例如:赛跑前做好起跑准备;寻找某个白头发的妇女;告诉某人你的电话号码;检验一个逻辑的正确性......即需要我们来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可以理解为理智。

现在再转入前面的问题:我们是如何进行决策的呢?

答案可以先回答为:是由系统1和系统2一起做决定的。那么他们是如何合作的呢?

在我们醒着的时候,系统1和系统2都处于活跃状态,系统1处于自主运行,系统2则通常处于不费力的放松状态,即只有部分能力在运行。系统1不断为系统2提供印象,直觉,意向,感觉等信息,系统2接收这些信息后,将其转变为日常的行为。在通常的情况下,一切都会顺利进行,系统2会稍微调整或全盘接受系统1的建议(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相信自己的最初印象,并依赖自己的想法行动)。

但是,当系统1遇到了阻碍时,便会想系统2寻求支持,请求系统2给出详细明确的处理方法。系统2则在此时完全激活,通过搜寻类似的记忆来解决问题,如果没有找到,就会学习这件事情。例如:我们碰到17 * 24的时候,系统1无法直接给出答案,系统2便被激活,搜寻以前学习过如何来计算乘法,使用方法后在纸上进行演算,最终算出答案,从而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阻碍可能会是多种情况,例如:感到惊奇的时候(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遇到一些惊讶的事情会被吸引住并在记忆中搜索此事令人惊讶的原因),感觉到快要犯错误的时候(在冒犯他人的话即将脱口而出后硬忍住)等等。

总的来说,我们所想所做的大多数事情都是系统1来决定的,但当事情变得困难的时候,系统2便出来接手了。

为什么这样,这应当是进化之神的功劳了,我们这种运行方式非常高效:代价最小,效果最好。通常情况下,这种分工非常有效,因为系统1很善于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在熟悉情境中采取的模式是精确的,所做出的短期预测也是准确的,同时遇到挑战是第一反应也是迅速且基本恰当的。这是因为系统1是我们数百万年的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产物。试想一下,当我们的祖先还在茹毛饮血的时代,如果面对有些危险反应慢的话,极有可能就是丧命的结局,例如,我们看到长满鳞片的动物,第一反应是害怕,那有可能就是我们的祖先在野外生活中,经过长时间的学习(被蛇咬,疼或中毒而死进行的自然选择)而成的。同时,系统2的运行比较耗费能量,如果让系统2一直在运行,我们的身体无法承受这种消耗。这种情况是由于:在远古时代,人类不容易获得充足的能量,为了生存,只能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入手,让系统2在需要的时候运行,就是“节流”的一种措施。

在前面我们也说过 "系统1是迅速且基本恰当的"(如果系统1完全正确的话,那么系统2也就没有存在价值了),注意前面有个“基本”,也就是系统1也会犯错误。而系统1犯错误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系统1在很多地方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了。想象一下,我们的系统1是经历数百万年进化来适应自然环境的,但是我们当前处在现代文明,目前的生活环境已经和自然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我们的系统1在某些地方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生活。例如:我们祖先需要为食物花费很大的精力,即便花费很大的精力,也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所以,喜欢高热量的食物,在食物充足的时候将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存储下来是适应当时环境的一个有益进化,因为能够储存就意味着在缺乏食物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些储存的能量,从而度过饥荒的时刻。但反观现在,我们几乎可以不用为温饱发愁(此处排除一些落后地区),但我们仍然喜欢高热量的食物,将多余的能量储存为脂肪,从而产生了类似高血脂等富贵病。这就是我们身体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一个表现。

在阅读上面的例子的时候,你脑海中是否回忆起来自己面对蛋糕,巧克力等甜食时奋起抵抗,最终战胜自己的情况(不少情况下我们会失败)。在此时,就是系统2力挽狂澜的时刻。在我们面对甜食疑惑的时候,系统1呼唤起来系统2,系统经过分析后,你认识到自己所摄入的热量过多,所以忍住了吃甜食的冲动。这就是系统2的作用。

上面是一个比较美好的例子,我们的理智最终战胜本能,是我们少摄入热量,从而保持健康的身体。但是很可惜,很多情况下事情并不像上面例子那么完美,我们会作出各种各样失败的决策。例如,没有忍住美食的诱惑,大快朵颐,完全不顾自己身上的赘肉。

系统2为什么会失败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系统2太累了,无法“抵抗”系统1做出来的决定。

在前面我们知道,系统2运行需要耗费比较大的能量(相对于系统1),如果本身我们处于缺乏能量的状态(饥饿,疲惫等等),即系统2可能就不会全力运行,无法对系统1作出的决定进行分析,修正。回想一下自身的精力,我们很多糟糕的决定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做出来的。所以:在做一些比较重要的决定的时候,要在自己最好的状态下做决定。

文中讲了不少系统1的劣势,那么是否就意味“要多使用系统2来做决定”,其实也不尽然,因为在我们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决定,吃馒头还是吃米饭、出门穿哪件衣服、渴的时候喝多少水......如果事事都是用系统2做决定,那么一个人的生活将会被毁掉。所以,要把握一个度,至于这个度在哪里,就看个人了。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做决定”的总结。谢谢。由于水平有限,文中肯定有不足的地方,敬请指教。

以上的内容只涉及了系统1很少的思考误区,其实,我们还有很多误区,具体的内容可以查看下参考资料中的内容,也可以等等这个文章的续集。

参考资料:

《决策与判断》 斯科特?普劳斯

《暗时间》 刘未鹏。

《自控力》 凯利?麦格尼格尔

《思考,快与慢》 丹尼尔?卡尼曼

《本能:为什么我们管不住自己》 特里?伯纳姆

时间: 2024-08-25 17:37:32

近两年看书的总结--1.我们是如何做决定的的相关文章

CSDN回帖得分大全(近两年)

CSDN回帖得分大全(近两年) √ vs2005调用dll的时候Initialize()函数返回错误[VC/MFC 基础类] √ 为什么我创建登陆框之后,然后获取登陆框的数据时候总是出现非法操作![VC/MFC 界面] √ CFileFind::FindFile   支持通配符么?[VC/MFC 基础类] √ vc++   浮动窗口联动的实现[VC/MFC 界面] √ VC   从数据库中读出数据流后怎么判断文件格式[VC/MFC 数据库] √ windows   7接硬體,不會自動刷新   請

上海看书的地方

10个上海最适合休闲看书的好地方 2016-11-30 18:01 1 渡口书店:文青必去之地 沪上文青的必去之地,渡口书店最打动人的地方,是它作为一家书店的纯粹,简单且专注.小小的地方很低调,书的类别繁多,一些小众杂志书籍在这都能找到,均来自店主的精挑细选. 作为上海独立书店的先行力量,渡口不仅售书,更多地是贩卖一种精神态度,给自己留一个属于书的独立空间. 地址:静安区巨鹿路 电话:021-62496339 2 1984BOOKSTORE:如家般的温暖 这家店面积不大,整个就好像被书籍包围,对

为什么程序员应该从现在就开始看书

前一阵子我在知乎上经常会看见这样的问题:最近感觉自己很浮躁,想要看书,可是不知道看什么,求大神推荐?这让我想起我在高三那一年看了几十本课外书.每次当我月考失利或者复习不顺的时候,就会拿起一本闲书来看,总能平复心里的烦躁和郁闷. 那时候看书,是一本一本地看,为了看书而看书. 大三大四的那段时间,我关注了很多跟it有关的微博,经常会转发一些跟技术有关的内容,还会经常上博客园或者csdn这样的网站,收藏一大堆干货网页.后来结果怎样,应该很好猜. 我从来都没有回过头去看一眼,更别说学习里面的知识. 其实

炎热天气看书还是钓鱼?隐马尔科夫模型教你预测!

高温天气与行为概率 夏季是一年最热的时候,气温普遍偏高,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的天气叫作高温天气,但是一般情况下高温天气分为两类.  (1)干热型高温.一般是指气温较高.太阳辐射强而且空气的湿度较小的高温天气.  (2)闷热型高温.一般是指水汽丰富,但是气温相对而言并不算太高,给人感受闷热.  小张在不同类型下的高温天气下会有不同的行为,但是归纳起来为主要为散步.垂钓.看书三类,分别在干热型高温和闷热型高温下对应行为的概率见下表.  假设干热型高温和闷热型高温之间会进行相互转变,每天可能

程序员学习能力提升三要素(工作用什么,就练什么,不要在上班时间看书)

IT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及时获取新知识.随时补充和丰富自己,已成为程序员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中,作者结合多年的学习经验总结出了提高程序员学习能力的三个要点. 众所周知,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据测算,一个大学毕业生所学到的知识,在毕业之后2年内,有效的不过剩下5%.对于软件行业而言,这种形势更为明显,我们赖以立足的,不在于我们现在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我们有多强的学习能力. 学习人人都会,但不同的人学习效果却千差万别.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学霸也要会看书

大学里的课程,是按规定的学时严格执行的.一学期48学时的课,每周需要上3个学时.我不喜欢一次连上三节,主要是学生受不了.这样,惯常的做法就是分单双周,单周两次课4学时,双周一次课2学时. 刚上大一的同学大概不知道这样的做法,加上上个学期排课时教务处出点错,在学生课表上没有标明星期一的课只有单周上.C++一周的课,显然学生学习的热情已经被点燃,课堂上已经宣布今天不上课,班干部还要打电话过来确认,只怕是老师老糊涂了. 于是有了一个方案,就在大家认为还上课的时间,我们"占领"一个教室专门自习

想看书,想学习,想搞自己想要的,在家努力吧

1. 拍拍屁股走人,远比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容易,重启总比debug简单. 但怎样做才更有收获,怎样做才会成长,怎样做才能成就更强大的自己? 在复杂的环境中战胜懦弱恐惧灵魂,让心变得强大,强大到不受他人和环境影响, 强大到从容不迫,成就更强大的自己. 2. 永远不要对工作,对自己的不足心存愧疚.愧疚没有用,努力便是. 3. 做事做人比做技术更重要.不要太较真,不要太认真,吊儿郎当把事情做好, 不能说明你能力不行.努力认真还做不好才真是能力不行. 4. 不要做败人品的事儿,不要和同事红脸,不要太认真

为什么嗑瓜子可以嗑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以上,看书学习却不可以?

很多人问过毅力类的问题,在此一并回答. 人做事情,都需要有个反馈,反馈的周期越久,感觉上就越困难. 先做个实验,找个空旷地,走直线,二十步,相信大多数人都没有问题.现在闭上眼睛,再走一遍,看看还是直线吗?为什么变难了?(实验时请注意安全,尽量两个人配合) 因为没有反馈. 再来个实验,磕瓜子,题主能磕一个小时无压力.我们换个规则,现在你只能磕,不能吃,瓜子仁留下来.磕一个小时,才把瓜子仁一次吃完.是不是有点无趣了?同样的时间,瓜子仁也没少吃,为什么感觉变了? 因为反馈的周期拉长了. 很多大事情,都

看书不挑出版社的都是山炮——评60家国内出版社

我始终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买汽车.电器.手表.衣服.鞋子.皮包甚至牙刷牙膏都那么看重牌子的天朝子民,唯独对出版社那么麻木.有些出版社垄断某本书,只此一家爱买不买,挑也白挑,但是名著类.古籍类因为作者死了很久了不用给钱,很多出版社趋之若鹜,为了回馈读者,增加点击率,特意写下本文. 1. 人民文学出版社 除了用人民文学出版社之名出版了大量图书外,该社还先后使用过作家出版社(1953至1958,1960至1969),艺术出版社(1953至1956),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至1957,1987至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