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理:让主数据库(master)处理事务性增、改、删操作(INSERT、UPDATE、DELETE),而从数据库(slave)处理SELECT查询操作。
2.诞生原因:
2.1 为了确保数据库产品的稳定性,很多数据库拥有双机热备功能。也就是,第一台数据库服务器,是对外提供增删改查业务的生产服务器;第二台数据库服务器,仅仅接收来自第一台服务器的备份数据(注意,不同数据库产品,第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向第二台数据库服务器发送备份数据的方式不同)。当第一台数据库崩溃后,第二台数据库服务器,可以立即上线来代替第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并且,在第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崩溃后,宝贵的数据,依然会存在于第二台数据库服务器里(根据目前业界的备份数据发送方式来看,当第一台数据库崩溃后,第一台数据库里的仍然会有少量的新数据,没能来得及被发送到第二台数据库服务器,所以,这部分数据就丢失了)。
2.2 一般来说,为了配置方便,以及稳定性,这两台数据库服务器,都用的是相同的配置(思考一下,如果两台服务器的配置不同,会导致什么结果)。
2.3 从上文的描述中,大家能看到,在实际运行中,第一台数据库服务器的压力,远远大于第二台数据库服务器。因此,很多人希望合理利用第二台数据库服务器的空闲资源。那么,第二台数据库服务器能做些什么事情呢?
2.4 从数据库的基本业务来看,数据库的操作无非就是增删改查这4个操作。但对于“增删改”这三个操作,如果是双机热备的环境中做,一台机器做了这三个操作的某一个之后,需要立即将这个操作,同步到另一台服务器上。单向的同步,不复杂。但如果两台机器都需要向对方进行同步,那逻辑就非常复杂,而且还会大大降低性能。(从保证ACID特性的角度,思考一下为什么双向同步会非常复杂且低性能?而单向同步却不会?)出于这个原因,第二台备用的服务器,就只做了查询操作。进一步,为了降低第一台服务器的压力,干脆就把查询操作全部丢给第二台数据库服务器去做,第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就只做增删改了。
2.4 到这一步,就实现了所谓的读写分离。这样做,缺点也非常明显了。本来第二台数据库服务器,是用来做热备的,它就应该在一个压力非常小的环境下,保证运行的稳定性。而读写分离,却增加了它的压力,也就增加了不稳定性。因此,读写分离,实质上是一个在资金比较缺乏,但又需要保证数据安全的需求下,在双机热备方案上,做出的一种折中的扩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