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类 是属性成员和方法成员的集合;
2. 父类 是子类相同属性成员和方法成员的集合;
3. 抽象父类 是子类相同属性成员和方法成员的集合,
其中某些方法各个子类虽然都有(具有相同的方法签名),但实现不同,
所以抽象出来放到父类中,作为抽象方法存在;
这样的父类,也就成了抽象父类;
4. 接口 是子类共有常量和相同方法的集合;接口只是沟通的规约,具体而言就是方法签名,不包含实现;
接口与父类是同一个概念层级,而非与类;
接口是观察世界的一个角度;
命名:
1. 类 名词
2. 属性 名词(属性名)、形容词(对象状态)
3. 方法 动词
4. 接口
a. 接口是方法的集合,方法的意思是:做XX;
b. 做有两种形式:把、被;
c. 被:被怎样是动作发起者的把,更应该归到动作发起者的类或接口中;
d. 把:把某某怎么样,即是动作发起者具有怎么样的能力;
形容词:“能执行XX动作的”:
e. 如:java.lang.Runnable, java.awt.Adjustable;
f. 这种方法有两个特点:
i. 名称跟动作绑定,所以一般这种接口只有一个方法;
i. 可能会有很多类能够发起这种动作,使得接口的范围拓宽的过于宽泛;
名词:动作的发起者
g. 如:Filter,可以执行filter的动作;
名词:动作集合的发起者,即可以发起一系列动作的发起者
h. 如:java.awt.LayoutManager, java.awt.MenuContainer;
i. 这个跟抽象类很接近,不考虑多继承的限制基本可以混用;
总结:
1. 相较于抽象父类,优先使用接口;
2. 如果某些方法有共同的实现,则使用抽象父类;
3. 优先使用“能执行XX动作的”命名接口,除非过于概念意涵过于宽泛;
4. 如果需要多继承则必须转换为对接口的多实现;
PS.
5. 如果使用共同的常量,则使用接口:常量值亦是一种规约;
6. 如果有共同的可变属性,则使用抽象父类;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jcdx/p/9108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