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巧合:与金庸先生同一天去世的,还有这两位跟他关系密切的人

今年的9月和10月,注定是2018年最不寻常的两个月,文艺界的大师们相继离我们而去,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评书大师单田芳、表演艺术家朱旭……

而影响最大,令无数人最无法接受的则是金庸大侠逝世的噩耗,此前曾多次传闻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好在最后都是虚惊一场,而这一次我们依然不信,直到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多希望这一次也不是真的。

金庸大师真的驾鹤西去了,享年94年,一个真正属于他的时代终于落下帷幕,但他的江湖仍在,他带给无数人的集体回忆永不会被湮没。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大侠为我们开创的武侠江湖,藏了多少青春往事,藏了多少年少义气,藏了多少难以磨灭的记忆。

好像就是惊奇的巧合,金庸先生逝世的当天早些时候,我在写故事的过程中,还曾提到小学毕业那年,在开小卖店的叔叔家看《神雕侠侣》,和每个夏日的夜晚,跑去邻居追姑姑家追《射雕英雄传》的往事。

故事发出去不到两个小时,就从媒体得知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一时难以接受,看到很多70后80后集体追忆,看到很多武侠迷听闻先生去世的消息大哭不已,我才知道,这个江湖从此再也没了金大侠。

巧合的是,金庸先生逝世的10月30日这天,还有两个跟他关系异常亲密的人,也是在这一天去世。

提到夏梦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陌生,香港导演李翰祥曾说,夏梦是有史以来最漂亮的女演员,气质不凡,令人沉醉。沉醉她的何止是李翰祥?还有终生将她视为梦中情人的金庸先生。

金庸先生在与第一任妻子杜冶芬离婚后,在遇到第二任妻子朱玫前,曾有过一段时间的独身生活,当时的金大侠三十岁左右,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她遇到了电影明星夏梦,一见倾心。

金庸先生为了讨夏梦欢心,想尽了一切办法接近她,为了得到她的关注,写了许多电影剧本,原本这应该会是个令人羡慕的爱情故事,但令人沮丧的是,比他小九岁的夏梦,当时刚嫁为人妇,所以金庸先生的这段苦恋注定没有结果。

夏梦女士在2016年10月30日去世,享年83岁,整整两年后的同一天,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也驾鹤西去,这种惊人的巧合,不知道是不是上天被金庸先生的诚意感动,特意让他在梦中情人去世的同一天离开。

虽然金庸先生与夏梦女士此生无缘,但金大侠却在他的武侠江湖中,圆了这个“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梦,很多金庸迷的读者,都从《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身上,看到了夏梦的影子,她的美目盼兮,她的巧笑倩兮……

虽然两人此生无缘,但他们却得以在金大侠构筑的江湖里做一对令人羡慕的神仙眷侣,一起浪迹江湖,共度余生。与梦中情人在同一天去世,想来金大侠此生再无遗憾了吧?

而与金庸先生在同一天去世的,除了夏梦,还有另一个跟他关系密切的人,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先生。

钱学森的夫人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蒋英女士,其父是民国著名的教育家蒋百里,而他则是金庸大侠的姑父,也就是说,蒋英女士是金庸的表姐,钱学森则是金庸的表姐夫。

9年前的同一天,2009年的10月30日,钱学森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其夫人蒋英女士也于2012年因病去世,享年93岁。

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在钱学森先生去世9年,夏梦女士去世2年后的同一天,金庸先生带着他的武侠江湖,也在这一天离我们而去。

《神雕侠侣》的结尾有一段话:你看那天上的云彩,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之事亦复如是……想起金大侠的离世,想起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不免泪湿了眼眶。

无论是恨不相逢未嫁时,还是快意恩仇少年时,都不过是人生一瞬,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千里送君,终有一别。对于80后的我们来说,曾经少年不识愁滋味,如今也开始渐渐体会离别的滋味了。

曾经这个世界一个一个迎接我们的到来,如今我们也开始一个一个地与他们告别,与一个时代挥手说再见。离别是痛苦的,但人生如露亦如电,一切都不可逆转,我们终于到了送别的年纪。

想起小虎队唱的一首歌:终于还是走到这一天,要奔向各自的世界,没人能取代记忆中的你,和那段青春岁月……80后的我们长大了,成熟了,而为我们创造了许多经典角色的他们也老了,开始一个一个离开我们,离开这个世界。

红楼梦里说,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浮生若梦,人的一生太快太快。

金大侠从此隐匿江湖,但江湖仍在,我们仍在。尘世来一遭,得也罢,失也罢,逝者已矣,惟愿生者依然像金庸武侠中的侠之大者一样,都活成自己最想要的样子。

金庸大侠,一路走好。

转载:搜狐@少读红楼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ddehsy/p/9892337.html

时间: 2024-10-09 14:36:09

惊人巧合:与金庸先生同一天去世的,还有这两位跟他关系密切的人的相关文章

金庸武侠小说之我的见解

金庸武侠小说之我的见解 还记得,还在初中的时候,老师就一直对我们说:"你们这次的暑假作业就是看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写读书笔记".对于我们这种穷苦孩子出身,没读过太多书的人来说,当时觉得<三国演义>就像是古代那种官门府邸才有的藏书.后来外公(我外公是位特别爱看古典武侠的人)送我一本,顿时对外公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然,<三国演义>还不能算武侠,最多也只能算是古典小说.我觉得衡量一样东西的价值就是看它的拥趸数量以及其是否对社会是否存在伤害. 我喜欢&

原创游戏,金庸群侠传X 0.5公布

首先说一下背景,我个人从小特别爱玩游戏,对小时候一款游戏<金庸群侠传>DOS版更是情有独钟,自己工作以后,利用业余时间自己整了一个原创的改编版丢网上(找图片.音乐.写剧情更是虐心之极,耗时之极),竟然挺受玩家欢迎.收到莫大鼓励,于是各种业余时间在家自娱自乐写着玩的态度发了一堆版本号.眼下在没有不论什么宣传的情况下,能保持日均2000-3000独立IP的訪问.楼主自得其乐,自虐当中-- 又经过将近两周每天奋斗到凌晨两点(在老婆的抱怨下才睡觉),在一大批玩家千呼万唤哆哆紧逼的情况下,我最终把金X

Python文章相关性分析---金庸武侠小说分析-2018.1.16

在公司晨会对称过程中,好几次问到了了相关性分析,正巧看到这个google的开源库,并把相关操作与调试结果记录下来. 小说集可以百度<金庸小说全集 14部>全(TXT)作者:金庸 下载下来.需要整理好格式,门派和武功名称之间需要有换行符,留意删除掉最后一行的空白区域.下载完成后可以用自己习惯的工具或程序做相应调整,因语料内容太长,博客里面不允许"堆砌",所以没复制上来,有需要的可以再联系. with open('names.txt') as f: data = [line.s

金庸和古龙,Netweaver和微服务,以及SAP Hybris Revenue Cloud

这周Jerry在长沙客户现场待了几天,感谢易总和彩亮的款待.终于有机会和关注这个公众号的一些CRM顾问们进行线下互动,感觉很不错.得知公众号里某些文章帮助顾问们解决了一些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我很高兴.感谢大家的支持,只要时间允许,这个公众号我会一直写下去. 和CRM顾问们中午吃饭时聊到了SAP一些新的云产品采用了微服务架构开发,因此我写了这篇文章. 如果要找金庸小说里帮助Jerry提高编程水平最有用的一句话,无疑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杨过被郭芙斩断一臂后,以前掌握的编程语言,哦不,以前掌握的武

金庸说:创造一个功夫永远比学功夫的人厉害

大师一席话胜过十年书 by  luozhonghua. 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人寓居现实,被现实的环境,气氛所陶醉,我记得最近出了一个电视剧,叫什么金牌律师,其中有一个典型现实式的人物叫全敏敏,看过的人都知道,最后被现实所抛弃,我想这就是以电视剧的方式折射了中国目前的悲剧式的环境. 今天,我看了有关魅族手机创始人,一个中国传奇式的人物,绝大部分人来说,他比乔布斯还乔布斯的神经病,但我这里来看,他是个有信仰的人,是个重度信仰人物,因此做出

游戏中为何没有“金庸著”?

"金庸著"这种实打实的"山寨"基本绝迹,其实与游戏的盈利模式有关.卖"山寨"书,属于"一锤子"买卖.而游戏则多是免费版的,玩家进入游戏场景后若发现被忽悠了,非但不会付费,还会写一堆差评,游戏公司得不偿失. 文/张书乐 原载于<人民邮电报>2015年9月11日<乐游记>专栏 曾经有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山寨"案例是什么?我想了想,回复三个字:金庸著. 无他,我曾有过

转:金庸笔下的良好代码风格

我零九年看过一本小说,讲程序员的故事,从此,了解了一个新物种.最近又看<红楼梦>,史湘云有条谜语:"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我一想,这不就是程序猿吗? 我学过半年编程,唯一的收获是记住了一个名字叫谭浩强.读了那本小说,我知道还有个东西叫"良好的代码风格",这几个字可比谭浩强有意思多了.可以跨领域应用,比方说,用在写作上. 例如,变量的命名.像本文,如果叫<论良好的代码风格>,姿态就不佳,一个"论"

易经&#183;阴阳与术数 --金庸

我国学术界多数意见,认为<易经>成于殷末周初,成立的时候极早,本来的作用是卜占吉凶,作为行为的指导.古人迷信,对于自然界.命运.战争的结果.婚姻.建屋等等大事都不了解,惴惴不安,便占卦来作决定.<易经>的基本道理,是古代哲人根据观察事理和人生经验而得出来的教训,教导人们:万事变动不居,不会固定不易,物极必反,做事不可趋于极端.即使以现代的哲学来看,那也是极有道理的.一般认为,<周易>应当在西周初年即已成型.向来说是周文王所作,这未必为事实,但周文王根据传统资料,加以整理

一个程序猿从金庸开始的读书历程

大学4年是--除上初中之前--最快乐的时光了,大一的我拒绝了所有社团的诱惑--这似乎和正常的大学生活有些南辕北辙--除了按时上下课赶食堂抢热的饭菜之外,唯一的生活追求就是跑到图书馆看上半篇<神雕侠侣>或者<天龙八部>神马的,<神雕侠侣>是我最早接触的金庸电视剧,还记得那时白白瘦瘦的古天乐以及不食人间烟火的李若彤.初中之后到整个高中就很少看电视剧和被老师奉为非正统的课外书了,那些如今都成为穿凿引线的遗留童年记忆,却影响着6年后上大学之后的我. 我现在喜欢读很多种类型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