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你可能不属于任何公司

优步自己没有车,只是用车平台;阿里自己没有货,只是交易平台;微博自己不生产内容,只是内容平台……

那么人才呢?是否也没必要用企业的形式组织起来,而用平台的方式呢?

实际上,追溯回去的话,“企业”这种组织形式,最初产生于社会化大生产

罗纳德?科斯曾经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过解释:在一个完全开放的劳动市场,人们可以互签合约,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同时购买他人的劳动。

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交易成本太高,每个人都需要去找不同的劳动力、进行选择、在个人之间达成协议、执行协议。

而企业呢,通过层级制把人们组织起来,进行管理,虽然多了管理成本,但是只要管理成本低于交易成本,企业就是有价值的。

然而,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技术方面的变革,也带来了协作的便利和信息的透明,这些都使得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在一些行业,如果交易成本降到足够低,以至于低于管理成本的时候,企业就失去了优势。而这时候,平台则会起来,因为平台的作用是促进协作、匹配供需,它不需要企业那样的高管理成本。

出现这种趋势的,不仅仅是在咨询行业,在媒体行业也是一样,众多的内容平台将媒体人与读者直接联系在一起,传统的媒体企业显得不那么有优势了。

在未来,还会有更多行业面临这样的变革。而身处这些行业的我们,未来有可能不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而只属于一个平台。

一旦从企业到平台,最大的变化就是,个体的作用将会凸显,而组织的作用将会减弱。

实际上,即便没有咨询和媒体行业这么明显的变化,不少企业,也已经在借鉴平台化的一些做法,悄悄地进行组织变革,以更加适应未来的发展以及人才需要。

而这些变革,对我们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我个人这些年帮各大企业做组织设计咨询的观察来看,至少有四个企业发展的趋势,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趋势1:【更替】

企业的存续时间越来越短,个人在一家企业的职业生涯也越来越短

——所以,最大化利用企业的资源来为自己增值,同时密切关注行业动向

我刚做咨询的时候,企业做战略规划都是5年甚至10年。而现在,能够拿得出清晰的3年战略的企业,已经不多了。至于5年和10年,企业还是不是活着,也未可知。

即便仍然活着,它是否还能维持高增长、高利润,从而为你提供高物质回报,也是谁都不能保证的。

在这种趋势下,个人不可能把安全感寄托于企业,而只可能来源于自我价值的提升。

所以,你在进入一个企业之前,都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假如这个行业衰落了、企业倒闭了,我还可以去哪儿?我的价值在这里能得到多大提升?(关于价值提升,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你没钱,真的真的不是因为不努力

除此以外,你还需要时刻关注自己行业的变化,及其对自己的影响,你不得不去思考下面这些问题,以洞悉行业变化:

1.这个行业的人才素质,相比以往如何?

2.这个行业出去的人,身价涨跌如何?

3.行业是否存在人才短缺?在哪个细分领域?

4.哪个细分子行业的增长最迅速?

5.行业有什么新技术产生?这种新技术会如何影响它?

6.这个行业的主要增值发生在价值链的哪一环?近期是否有变化?

趋势2:【无界】

企业的组织架构越来越灵活,岗位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

——所以,找到变化下的内部创业机会,可能会实现弯道超车

以前做咨询项目,都是从战略梳理入手,然后设计与之匹配的组织架构,再梳理各个岗位的职责以及要求,然后按照要求配上合适的人。

总之,先挖坑、再找适合的萝卜填。

而今这样的变革时期,僵硬的组织架构、森严的等级体系,将会使企业的决策变慢,无法应对变化。

那么,什么才能更快地应对变化呢?人。因为岗位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只有人,才可能及时识别变化并快速反应。

所以,这几年的组织设计,主题都是灵活:有些企业开始去中层化,只留高层和基层;有些企业将岗位合并,避免分工过细带来对人的限制;有些企业,甚至连岗位职责描述都取消了

总之一句话,最大化萝卜的作用,而坑的大小则可以调整。层级之间的界限、岗位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被打破。

这种“无界”的趋势,使得个人有更多机会选择自己愿意做的事,进而会有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

比如,很多传统企业,面对互联网+、O2O、社群经济这些新兴概念,往往选择同时兼顾传统业务以及新兴业务。

他们会在内部推行两种架构,一种是适应现有业务的传统架构,而对于新业务,则采用项目组这样的灵活组织形式。

我看到过一些员工,当企业有新的项目时,他们敢于冒险,进入一个前途未卜的项目组,最后成了,给公司创造了巨大价值,而他们则实现了弯道超车,同时借助企业的资源大大提升了自己的价值。

所以,去注意你所在的企业正在尝试什么样的转型和新业务,在这样的业务中,你是否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不是固守在原先的岗位上。

即便没有这样的机会,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将不再是好的做法。

趋势3:【联盟】

企业与人才、人才与人才的关系趋向于联盟

——着力打造个人品牌

“联盟”不是一个新概念了,它最初由Linkedin联合创始人Reid Hoffman提出,指的是:未来的职业将不再是雇佣关系,而是互相投资的关系。企业和员工双方,为了共同的使命和目标,互相在对方身上投资。

然而,为什么联盟、而不再是雇佣呢?除了开头所说的,互联网带来的交易成本降低之外,跟如今的行业结构也有很大关系。

过去制造业占主流,流程性和重复性的岗位需求大,体力劳动者需求多。而现在服务业逐渐步入主流,尤其是高端服务业,那么与之相伴的,企业对脑力劳动者和创新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但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更难监控和管理。

比如说,你看一个包装工有没有好好干活儿,数数他一天包装了多少东西就行。但你要评估一个研发人员呢?是看他一天写了几份报告么?显然很困难。

所以,对需要创新的脑力劳动者而言,企业能够控制的只是他的时间,但投入程度完全由他自己决定,企业很难监控和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要跟人才建立情感联系,形成精神契约,才能让他足够投入。实际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很多种联盟的形式了:

给予优秀员工股权期权等长期激励,从而将个人与企业发展捆绑到一起,这是在薪酬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一些公司雇佣自由顾问,自由顾问并非正式雇员,但会为公司服务某个客户或项目,然后按项目进行结算,这是在关系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一些大企业,内部不雇佣研发人员,而采用开放式研发,跟有研究能力的个人或团队合作,共享回报收益,这是在商业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有些企业鼓励员工内部创业,不光给投资,创业成功了还有可能收购回来,这是在发展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什么样的企业愿意跟人才形成联盟呢?所谓的“高端”行业?未必。

海底捞大家都听说过:店长及以上员工离职,只要任职超过一年以上,就给一定金额的“嫁妆”,这就是一种联盟。

原因很简单,海底捞虽然是传统行业,但餐饮业对店长以上级别的人才需求是很旺盛的,并且他们的投入度对业绩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一点跟所谓的高端行业没有差别。

所以说,越依赖于人才的行业,企业越希望跟人才建立联盟关系。

倘若你希望未来与企业形成联盟,而不是雇佣关系,那么,你就需要去那些依赖人的行业,同时,着力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而不是依赖于企业品牌。

倘若你不是这样的类型,而是习惯于按指令做事,那么,就去那些高度依赖资本和资源的行业,前提是,他们的优势可以维持到你的职业生涯结束。

趋势4:【分化】

企业更加重视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比,资源分配出现两极分化

——让自己的价值服务更直接作用于产出

这两年所服务过的企业,尤其是传统行业,很多都提出要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一个原因是经济的不确定性,另一个原因则是技术冲击,很多行业被颠覆。

当市场不利、利润下降的时候,自然就想到要降低成本。而在很多企业的成本里,人力成本是很大的一块。

现在去看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以及其他高管,可能都有一个绩效指标,就是人力成本投入产出比。

简单来说,就是花在员工身上的每一分钱,给企业带来了多少回报。

如何最大化人力成本的投入产出比呢?很多企业采取的方式是:资源重新分配。

比如,1块钱分给两个人,A员工比B员工绩效好,过去是A给6毛,B给4毛,资源重新分配之后,现在是A给7毛,B只给3毛。

企业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资源倾斜给高价值员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鞭策其他员工。

换言之,企业会越来越多地将资源投给那些高价值员工。相应的,越不能产生价值的,企业越会减少投资。

所以,在这样分化的大趋势下,如果你所做的事情,不能给企业带来足够的价值,你自己就将没有价值。

对一部分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对另一部分人来说,这也是最坏的时代。

总之,在企业走向平台化架构的趋势下,我们需要知道:

1.随着交易成本的下降和管理成本的上升,企业将越来越平台化,表现为:更替、无界、联盟和分化;

2.我们应该不断通过提问,时刻关注自己行业的发展动向;

3.主动发现机会,利用企业资源提升自我价值,才有可能弯道超车;

4.如果希望联盟,就去那些相对依赖人的行业;

5.最重要的是,不只是个人,企业也应当关注这些趋势,才能留住优秀的人才

参考资料/延伸阅读:

1.《未来是湿的》克莱?舍基 著,胡泳/沈满琳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The Alliance, Reid Hoffman/Ben Casnocha/ChrisYeh,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 2014

(本篇插图均来自网络)

更多干货请移步我的个人原创微信公众号“圈外”(ID: iquanwai),我就是那个反鸡汤反鸡血、坚持原创、不要赞赏、还请你吃饭的孙圈圈啦。圈外只发干货,干到不喝水会噎着,所以来请自备水杯(只想喝鸡汤打鸡血的就别来啦,我们在一起不会幸福的~)。

时间: 2024-10-19 08:02:10

未来,你可能不属于任何公司的相关文章

期权激励的核心价值是:激励能人,一起和公司共同成长,实现利益共享,有钱大家一起赚(转)

编者按:本文为投稿,作者米律创始人郑明龙,文章首发于洪泰基金微信号(ID:AngelPlus001). 我服务过很多创业企业,对于期权这个概念,常常见到下面这五种误区: 第一种误区就是把期权当做奖励 奖励是什么意思呢?奖励是根据你过往的成绩,比如年会的时候用奖金奖励员工,无论是奖金还是奖品. 但期权是一种激励,着眼的是未来,很多时候有些创业企业把期权当成一种奖励,比如公司融到了下一轮,CEO 说大家辛苦了我给大家一些期权作为奖励,这是一种错误的方式.对于期权的认识,最大的误区就是分不清奖励和激励

为什么依赖开源项目的公司必须坚持强有力且可实施的行为准则?

原作者:Jonathan Vanian 原文链接:https://gigaom.com/2014/10/25/why-companies-that-rely-on-open-source-projects-must-insist-on-a-strong-enforceable-code-of-conduct/ 曾经饱受嘲笑和法律攻击的开源软件,如今已成为技术产业中的一股势力.诸如Docker,Hortonworks和Cloudera这些鲜活的例子,证明了与开发者社区合作能够使公司茁壮成长,社区贡

腾讯云技术大起底,下一代IaaS争夺未来智能市场

近几年,随着社会对 ICT 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加,云计算在国内呈现了快速发展趋势.根据中国通信院<云计算关键行业应用报告(2017年)>(以下简称<报告>),2016 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 514.9 亿元,整体增速 35.9%,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此外,<报告>显示IaaS在2016年达到 8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08.1%,预计2017 年仍将保持较高增速. 云计算市场也是腾讯战略布局的重点方向之一,从一个最初仅仅是从QQ.Q-zone等产品的海量业务运营

区块链开发公司人才紧缺 企业区块链开发如何加入?

查看一些招聘网站,搜索"区块链开发"的相关招聘职位多达二十多页,岗位接近390个,热门岗位有区块链开发工程师.区块链研究员.区块链专家.区块链负责人等,月薪最高可达10万元.这和两年前形成鲜明对比. 而企业招聘一年支付的基础套餐在1.6万元左右,可以进行岗位的发布基本操作,如果要增加曝光量,覆盖更多的人群,在首页banner位展示一周收费大概4.8万元.参加大型招聘专题活动收费会更高,接近18万元.即便这样,企业也不容易招到合适的人才.他们也没办法,因为区块链这块儿人才很稀缺,几乎没有

亚马逊如何一步步改变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上市20周年,亚马逊现在的市值几乎是沃尔玛的2倍. 很难想象一家起初卖书的公司,能颠覆整个零售业,大大地改变了消费者购物及娱乐的方式.那么,最初差点被Jeff Bezos命名为"Cadabra"的网上书店,如何发展成为现在的亚马逊? 亚马逊市值目前是沃尔玛的两倍多 作为上市公司,亚马逊花了18年赶上沃尔玛,而且仅花了2年多的时间让自身的市值,达到实体零售商巨头沃尔玛的2倍多. 亚马逊股票总价值达4650亿美元,相比之下,沃尔玛市值达2290亿美元.而亚马逊的首席执行官Bezos目前身价

再见!2015。你好!2016。

在2015年的最后一个晚上,我推掉了朋友邀的跨年晚会,因为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有点忐忑.下完班坐在班车里,心里不断回想起这一个年头里我的所作所为,甚是惭愧. 苏州,短暂的旅途. 我毕业于一所普通本科学校,出来实习前,我真的没想过我会从事iOS开发.经历高考的压力后,大学期间过于颓废,以至于年年挂科,当时迷茫茫的一片.2013年的下半年,当时有几家培训机构去我们学校招生,有达内.鲲鹏等大型培训机构,有好几个同学选择了这些高价培训费的机构,而我,没好意思向家里要这2万多的学费,于是选择了苏州的一家非正规

国际舞台上大家如何谈Docker?DockerCon十大看点

[编者按]在去年的DockerCon 2014大会上,来自Google.IBM.RedHat.Rackspace等公司的核心人物均发表了主题演讲,在那次大会上,我们也看到了公布了很多的与Docker相关的开源项目,比如:Kubernetes .cAdvisor .Libcontainer 等,那么随着主流的云厂商以及Linux厂商都加入了支持Docker阵营,以及随着Rocket的出现,今年的DockerCon2015会有哪些精彩看点,下文为你揭晓. 以下为原文: 关注Docker的朋友一定知道

自然语言处理哪家强?

自然语言处理哪家强? 摘要:语音交互事关未来,这点从大公司收购.投资.合作不断,就可见一斑.如苹果收购Siri.Novauris.Google收购多项语音识别技术专利.Facebook收购Wit.ai等.Amazon收购Yap--目前,基本上所有的巨头都有涉足. 语音交互事关未来,国内外已经不少公司在抢蛋糕了,大公司收购.投资.合作不断,就可见一斑.目前,基本上所有的巨头都有涉足. 苹果收购Siri.Novauris,组建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语音识别团队 2014 年7月,有消息称,苹果正在联系多

浪潮之巅阅读笔记05

发布日期:2017.6.16 读这本书的最大感觉这是一本IT行业历史书,而且是一本没有讲完的历史书,没有讲完的部分也正是我们还没有错过的部分.此书的价值不仅仅是让我们了解历史,更多的是开阔了我们的思维,更清楚地看清未来,书中对IT公司的生死法则作了非常好的总结,对于我们未来作产品.作公司都有非常大的启发,结合自已的观点,总结如下: 一.产品 一定要抓住用户的痛点,并实实在在地解决用户的问题. 先看微软的成功,Windows3.0功不可没,第一,它使得用户使用计算机时,再也不用记那些复杂的命令,而

1.swift简介

1.Swift 开发快速体验 1.1 目标 playground 快速体验 & 学习资源分享 项目开发快速体验,了解 Swift 基本程序结构 1.2 学习资源 苹果官方博客 https://developer.apple.com/swift/blog/ 苹果官方 Swift 2.0 电子书 https://itunes.apple.com/us/book/id1002622538 2.0 中文版 http://wiki.jikexueyuan.com/project/swift/ 100个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