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 inversion of control 控制反转
DI Dependency Injection 依赖注入
要理解这两个概念,首先要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 参与者都有谁?
- 依赖:谁依赖于谁?为什么需要依赖?
- 注入:谁注入于谁?到底注入什么?
- 控制反转:谁控制谁?控制什么?为何叫反转(有反转就应该有正转了)?
- 依赖注入和控制反转是同一概念吗?
下面就来简要的回答一下上述问题,把这些问题搞明白了,IoC/DI也就明白了。
(1)参与者都有谁:
一般有三方参与者,一个是某个对象;一个是IoC/DI的容器;另一个是某个对象的外部资源。
又要名词解释一下,某个对象指的就是任意的、普通的Java对象; IoC/DI的容器简单点说就是指用来实现IoC/DI功能的一个框架程序;对象的外部资源指的就是对象需要的,但是是从对象外部获取的,都统称资源,比如:对象需要的其它对象、或者是对象需要的文件资源等等。
(2)谁依赖于谁:
当然是某个对象依赖于IoC/DI的容器
(3)为什么需要依赖:
对象需要IoC/DI的容器来提供对象需要的外部资源
(4)谁注入于谁:
很明显是IoC/DI的容器 注入 某个对象
(5)到底注入什么:
就是注入某个对象所需要的外部资源
(6)谁控制谁:
当然是IoC/DI的容器来控制对象了
(7)控制什么:
主要是控制对象实例的创建
(8)为何叫反转:
反转是相对于正向而言的,那么什么算是正向的呢?考虑一下常规情况下的应用程序,如果要在A里面使用C,你会怎么做呢?当然是直接去创建C的对象,也就是说,是在A类中主动去获取所需要的外部资源C,这种情况被称为正向的。那么什么是反向呢?就是A类不再主动去获取C,而是被动等待,等待IoC/DI的容器获取一个C的实例,然后反向的注入到A类中。
用图例来说明一下,先看没有IoC/DI的时候,常规的A类使用C类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
图7 常规A使用C示意图
当有了IoC/DI的容器后,A类不再主动去创建C了,如图8所示:
图8 A类不再主动创建C
而是被动等待,等待IoC/DI的容器获取一个C的实例,然后反向的注入到A类中,如图9所示:
图9 有IoC/DI容器后程序结构示意图
(9)依赖注入和控制反转是同一概念吗?
根据上面的讲述,应该能看出来,依赖注入和控制反转是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描述,从某个方面讲,就是它们描述的角度不同。依赖注入是从应用程序的角度在描述,可以把依赖注入描述完整点:应用程序依赖容器创建并注入它所需要的外部资源;而控制反转是从容器的角度在描述,描述完整点:容器控制应用程序,由容器反向的向应用程序注入应用程序所需要的外部资源。
(10)小结一下:
其实IoC/DI对编程带来的最大改变不是从代码上,而是从思想上,发生了“主从换位”的变化。应用程序原本是老大,要获取什么资源都是主动出击,但是在IoC/DI思想中,应用程序就变成被动的了,被动的等待IoC/DI容器来创建并注入它所需要的资源了。
这么小小的一个改变其实是编程思想的一个大进步,这样就有效的分离了对象和它所需要的外部资源,使得它们松散耦合,有利于功能复用,更重要的是使得程序的整个体系结构变得非常灵活
(11)接下演示一下依赖注入机制的过程
代码2
待注入的业务对象Content.java
package com.zj.ioc.di.ctor; import com.zj.ioc.di.Content; public class MyBusiness { private Content myContent; public MyBusiness(Content content) { myContent = content; } public void doBusiness(){ myContent.BusniessContent(); } public void doAnotherBusiness(){ myContent.AnotherBusniessContent(); } } |
MyBusniess类展示了一个业务组件,它的实现需要对象Content的注入。代码3,代码4,代码5,6分别演示构造子注入(Constructor Injection),设值注入(Setter Injection)和接口注入(Interface Injection)三种方式。
代码3
构造子注入(Constructor Injection)MyBusiness.java
package com.zj.ioc.di.ctor; import com.zj.ioc.di.Content; public class MyBusiness { private Content myContent; public MyBusiness(Content content) { myContent = content; } public void doBusiness(){ myContent.BusniessContent(); } public void doAnotherBusiness(){ myContent.AnotherBusniessContent(); } } |
代码4
设值注入(Setter Injection) MyBusiness.java
package com.zj.ioc.di.iface; import com.zj.ioc.di.Content; public interface InContent { void createContent(Content content); } |
代码5
设置注入接口InContent.java
package com.zj.ioc.di.iface; import com.zj.ioc.di.Content; public interface InContent { void createContent(Content content); } |
代码6
接口注入(Interface Injection)MyBusiness.java
package com.zj.ioc.di.iface; import com.zj.ioc.di.Content; public class MyBusiness implements InContent{ private Content myContent; public void createContent(Content content) { myContent = content; } public void doBusniess(){ myContent.BusniessContent(); } public void doAnotherBusniess(){ myContent.AnotherBusniessConte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