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哥的Linux私房菜-基础学习篇(第三版)》(一)

之前把这本书过了一遍,但是好长时间不用忘得又差不多了= =,所以决定拿出来重新看一遍,顺便就做下分享和记录了。全书分为了五部分,二十六章,大约780页左右,内容比较多,可能更新的时间会比较长。

第一部分 Linux的规则与安装

第0章 计算机概论

       1. 计算机:辅助人脑的好工具

这一节算是计算机知识的普及,还是简单概括一下。

先谈了计算机硬件的五大单元。分别是输入单元、输出单元、控制单元(协调各组件与各单元间的工作)、算数逻辑单元(负责程序运算与逻辑判断)以及内存。

然后谈了CPU的种类

1)精简指令集(Reduced Institution Set Computing,RISC),主要有Sun公司的SPARC系列、IBM公司的Power Architecture系列与ARM系列。

2)复杂指令集(Complex Institution Set Computing,CISC),主要有AMD、Intel、VIA等x86架构的CPU,他们的主要区别也就是微指令集不同。因为最早的Intel发展出来的CPU代号为8086,所以个人计算机常被称为x86架构的计算机。64位的个人计算机CPU又被统称为x86 64的架构。

接下来谈了接口设备。最重要的接口设备是主板,主板上最重要的组件是主板芯片组。此外还有存储设备、显示设备、网络设备等。

还有运作流程

又谈了计算机分类。分为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迷你计算机、工作站以及微电脑。

最后又谈了计算机上面常用的计算单位(大小、速度等)。0/1的单位称为bit,1Byte=8bit,再之后分别是K,M,G,T,P。文件大小使用的是二进制的方式,速度单位则常用十进制。GPU的运算速度常使用MHz或者GHz,Hz其实就是秒分之一。网络常使用的单位是Mbit/s。一般硬盘制造商会使用十进制的单位。

       2. 个人计算机架构与接口设备

一般消费者常说的计算机指的就是x86的个人计算机架构。两大主流x86开发商是Intel和AMD,Intel架构的芯片组通常分为两个桥接器来控制各组件的通信:北桥负责连接速度较快的CPU、内存与显卡等组件,南桥负责连接速度较慢的周边接口。AMD架构与Intel不同的地方在于内存是直接与CPU通信而不通过北桥。下面以Intel芯片组架构与技嘉主板为例介绍。

首先谈了CPU。所谓的多核CPU就是在一个CPU封装当中嵌入了两个以上的运算内核。不同CPU型号大多具有不同的脚位,能够搭配的主板芯片组也不同。频率就是CPU每秒可以进行的工作次数,但频率目前仅能用来比较同款CPU的速度。外频是指CPU与外部组件进行数据传输/运算时的速度,倍频是CPU内部用来加速工作性能的一个倍数,两者相乘才是CPU的频率。所谓超频是指将CPU的倍频或者外频通过主板的设定功能更改为较高频率的一种方式,通常被超频的是外频。北桥的总线称为系统总线,速度较快;南桥的总线称为输入/输出(I/O)总线。北桥所支持的频率称为前端总线速度(FSB),而每次传送的位数称为总线宽度。总线频宽则是“FSB×总线宽度”,即每秒可传送的最大数据量。常见的总线宽度有32/64位。CPU每次能处理的数据量称为字组大小,依据CPU的设计有32位和64位,即平时所说的32位计算机和64位计算机。32位CPU最多只能支持最大到4G的内存。注意的是,字组大小和总线宽度可以不相同。

然后谈了内存。个人计算机的内存主要组件为动态随机访问内存(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只能再通电时才能记录和使用,断电后数据消失,也成为挥发性内存。DRAM又可分为SDRAM和DDR SDRAM两种,现在大多使用DDR,因为其传输频率更好。对于双通道设计就是将两个内存汇整到一起,但必须将两根容量相同的内存插在相同颜色的插槽中。第二层缓存(L2
Cache)是集成到CPU内部的,速度必须要与CPU频率相同,是采用静态随机访问内存(SRAM)。BIOS是写死到主板上的一个内存芯片(ROM)中的程序,可以再没有通电时也能将数据记录下来,是在系统开机时首先去读的一个小程序。另外,固件也是使用ROM来进行软件写入的。现在的BIOS通常是写入闪存或EEPROM中。

接下来谈了显卡。又称为VGA,因为每个图像显示的颜色会占用内存,所以显卡上会有一个内存的容量,将会影响到屏幕分辨率和色彩深度。GPU是在显卡上面嵌入的一个3D加速芯片。显卡的规格由早期的PCI导向AGP,再到PCI-Express。

还有硬盘与存储设备。硬盘是由许多的盘片、机械手臂、磁头与主轴马达组成。磁盘的最小存储单位是扇区,在物理组成分面,每个扇区的大小固定为512bytes,扇区组成一个圆称为磁道,在多硬盘上面一个磁道可以组成一个柱面,柱面也是一般分割磁盘时的最小单位。硬盘的存储量计算公式是:读取头数量×每个读取头负责的柱面数量×每个柱面所含有的扇区数量×扇区的容量,即Head×Cylinder×Sector×512bytes。磁盘的传输接口分为:IDE接口,每条排线可以接两个IDE设备,需要调整跳针称为Master或Slave;SATA接口,比IDE接口小很多,每条SATA连接线仅能接一个SATA设备,排线细小有利于散热和安装,目前主要是用这个;SCSI接口,主要用于工作站等级以上的硬盘。

又谈了PCI适配卡。主要用于安插有额外需要的功能卡。

还有主板。北桥主要负责CPU/RAM/VGA等的连接,南桥负责PCI接口与速度较慢的I/O设备。集成性的芯片性能通常比独立性的要较弱,但价格便宜。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I/O地址,每个设备可以通过IRQ中断信道来告知CPU该设备的工作情况,以方便CPU进行任务分配。中断共享技术就是将一些没有用到的周边接口关掉,以空出一些IRQ给真正需要使用的接口。CMOS主要用于记录主板上面的重要参数,需要花费电力,BIOS程序可以修改CMOS中的数据。主板后面连接接口设备主要有:PS/2接口,USB接口,声音输入、输出与麦克风,RJ-45接口。

又谈了电源。能源转换率就是指输出的功率与输入的功率的比值,目前主板与电源供应器的接口主要有20pin和24pin两种规格。

最后又谈到了选够须知。计算机速度的快慢与整体系统最慢的那个设备有关。系统不稳定状态常见的有:系统超频、电源不稳、内存无法负荷、系统过热等。

       3. 数据表示方式

首先谈了数字系统

然后谈了文字编码系统。常用的英文编码表为ASCII系统,每个符号都会占用1B的记录。中文常用的是big5(简体是gb2312),每个中文字会占用2B。国际上制定了Unicode编码系统,又称UTF8或统一码。

       4. 软件程序运行

首先谈了机器程序与编译程序

然后谈了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内核主要在于管理硬件与提供相关的能力,所以内核程序放置到内存中的区块是受保护的,并且开机后一直常驻内存。操作系统的内核曾直接参考硬件规格写成,所以同一操作系统程序不能够在不一样的硬件架构下运行。操作系统还提供了一整组开发接口,即系统调用层。内核至少有的功能是:系统调用接口、程序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设备驱动。注意的是,驱动程序是由厂商提供的,与操作系统开发者无关,他们只是提供开发接口。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时间: 2024-10-13 04:27:29

《鸟哥的Linux私房菜-基础学习篇(第三版)》(一)的相关文章

《三层理论篇》一

一.联系生活: 先从我们的生活场景说起,我们要吃烧烤,一种情况是在路边,有人摆摊,我们要完东西之后就在这看着等着烤好了,然后拿着开始吃,第二种情况是我们到一个小店只要坐下来有人过来问你想吃什么,你说完之后过会就会有人把你要的东西送过来(这两种场景估计大家都有过哈) 两种场景的烤肉过程: 我们生活中的这种烤肉现象就对应这我们系统的开发的两种方式,二层和三层(多层). 路边烤肉一个人什么都干,总有忙不过来出错的时候,当他积累到一定的钱之后可能就会去开店,这样就能满足更多的顾客. 从路边烤肉到开店的过

《三层理论篇》二

四.三层之间的联系 依赖:三层之间的关系 数据访问层的类:直接访问数据库,实现对基本记录的增删改查操作. 业务逻辑层的类:用相关的数据访问类,实现用户所需功能. 界面层:部署控件后,调用业务逻辑层的类,实现功能. 图解: 实体类:层之间的数据传输对象 为什么选择实体类作为三层之间的传输对象?  ORM(对象关系映射) Object Relational Mapping,简称ORM,是为了解决面向对象的类,与关系数据库的表之间,存在的不匹配的现象,通过使用描述对象和关系之间映射的元数据,在程序中的

三层学习------理论篇

学校放假了,刚回家的孩子就像个客人被父母招待着.在放假的前几天里,你尽管开口,想吃啥爸妈都会满足你,不过好景可不长!在我家,厨房是老妈的地盘,买菜.做饭.洗碗刷锅,一个人全包了.而在饭店吃饭呢,吃饭的人多了,顾客点的饭菜种类各不相同.前前后后,一个人忙乎,哪里顾得过来,所以饭店就有了分工.前台服务员负责将顾客点的菜上报给厨师和:厨师根据上报的菜单做菜:采购员负责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样,大家各司其职,井井有条. 我们在家中吃饭比较简单,没有具体的分工.饭店就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了,需要合理规划,分工

三层架构-------理论篇

概念: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各层概念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查找等. 注:应用三层离不开另一个重要的类:实体类,

三层结构——理论篇

为什么要分层? 1.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2.可以很容易的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3.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4.有利于标准化:5.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6..方便团队分工 分层: 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1. 表现层 位于最外层(最上层),离用户最近.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它是系统的UI部分,负责使用者与整个

三层架构理论篇

对于三层架构的理论阐述,我将从三个大的方面去讨论:what.why和how,说白了也就是以三层架构为中心,去了解什么是三层,为什么用三层以及怎么用三层这个三个问题.OK,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什么是三层架构?(What) 通常多层结构的划分方式有两种:分别是物理和逻辑.物理上的三层结构是指将整个应用系统分为显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并且这三个层面上的实体都是硬件,比如显示层就是客户机器,业务层通常是应用程序服务器,而数据层就是数据库服务器了. 今天我们讨论的主要是逻辑上的三层架构,是在软件设计时

【SSH2(理论篇)】--Struts2配置详解

上篇博客讨论了SSH2框架模型,在开发过程中发现SSH2的开发模型其实类似于经典的三层模式,在每一层中分别添加了不同的框架,显示层使用的是Struts2进行配置的,业务逻辑层使用的是Spring配置,数据持久层则采用的是Hibernate,开发模式简单易懂,接下来将会分别从三层着手讨论每一层的运行内容. 一.Struts体系简介 struts,是Apache软件基金会(ASF)赞助的一个开源项目,它通过采用Java Servlet/JSP技术,实现了基于Java EE Web应用的Model-V

【机器学习】Logistic Regression 的前世今生(理论篇)

Logistic Regression 的前世今生(理论篇) 本博客仅为作者记录笔记之用,不免有非常多细节不正确之处. 还望各位看官能够见谅,欢迎批评指正. 博客虽水,然亦博主之苦劳也. 如需转载,请附上本文链接,不甚感激! http://blog.csdn.net/cyh_24/article/details/50359055 写这篇博客的动力是源于看到了以下这篇微博: 我在看到这篇微博的时候大为触动,由于,如果是rickjin来面试我.我想我会死的非常慘,由于他问的问题我基本都回答不上来.

Logistic Regression 的前世今生(理论篇)

[机器学习]Logistic Regression 的前世今生(理论篇) 本博客仅为作者记录笔记之用,不免有很多细节不对之处. 还望各位看官能够见谅,欢迎批评指正. 博客虽水,然亦博主之苦劳也. 如需转载,请附上本文链接,不甚感激! http://blog.csdn.net/cyh_24/article/details/50359055 写这篇博客的动力是源于看到了下面这篇微博: 我在看到这篇微博的时候大为触动,因为,如果是rickjin来面试我,我想我会死的很惨,因为他问的问题我基本都回答不上

三层理论

什么是三层,是说的像房屋那样的三层么?当然不是啦,我这里要给大家说的三层是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的一种分层方式. 三层架构: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区分层次的目的就是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三层概念简介: 1.显示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