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二)

  团队开发模式。

  这学期我们主打的就是团队开发模式。对于团队而言,我算是有了一点儿基本的理解。书中什么各种团队模式,明星模式,秘密团队,特工团队。但是我发现在我身边的都是一个人担当起整个团队。文中说这是主治医生模式的退化版。就是“一个学生干活,其他学生跟着打酱油”。这也算是团队的一种把。对于团队的沟通也是很重要的。我们一起开发设计,有时候我们的沟通确实很不到位。导致工作进度一直跟不上计划。很多时候也就是30分种解决的问题,但是就是一直拖着。

  开发流程被采纳的是瀑布模式。之前看大道至简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个瀑布模式,需求,分析,程序设计,测试,运行。一层接着一层的推进。有条理的运行着。这种模式就是重视设计,重视文档表达。梦断代码提到的。程序员是将以有自己的想法赋予给电脑。而不是电脑凭空产生某种结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重视设计,重视文档表达。只有人先懂,才能让计算机更好的表达出来。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irdmmxx/p/11037380.html

时间: 2024-11-16 20:28:27

构建之法(二)的相关文章

[读书报告]构建之法(二)

今天阅读了<构建之法>从67页到139页的部分,思考和体会如下. 1.第四章 这章讲的是两人合作.主要的点有代码规范.极限编程和结对编程,也讲到了与别人交流的一些技巧. 代码是给机器看的,也是给人看的,但我觉得代码更多是给人看的.因为我一直觉得不论何种科学或者技术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人都是最根本的.书中对代码规范方面讲的比较细致,形式上的包括我比较熟悉的缩进.括号.分行.命名.注释.大小写等问题和以前没考虑过的行宽.下划线等问题.我在平时写代码时,关于形式上的规范,首先考虑的是风格的一致性和代码

《构建之法》读后感系列之二

关心自己更关爱你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家都是程序员,规范自己的代码结构不光方便自己还方便看代码的人. 还记得大二的操作系统上机,我的代码因为是在vim里编写的,实在是懒得缩进,大括号也没有对齐,结果在编译时候出错,当时找错误真是找瞎了眼.虽然结果最终是正确了,但是助教检查的时候还是善意地指出了我代码结构的规范性问题. 所以看到邹欣老师在<构建之法>第四章指出的代码规范性问题,给我的共鸣还是很明显的.我认为,程序员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不断堆砌,更重要的是不断规范自己的过程.书中指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二

阅读笔记二—代码规范 代码的风格的原则就是:简明,易读,无二义性.我虽然是计算机系的学生,但是我以前却没有秉着这个原则来编写代码,现在阅读了构建之法后,我明白了如何让你的代码变得简明,更容易理解. 代码在编写的过程中注意: 用Tab键缩进 要注意行宽,最多限定100字符的行宽 在复杂的条件表达式中,用括号清楚地表达逻辑优先级 要注意断行与空白的{ }行,有明确的“{”和“}”来判断程序的结构 不要把过多的语句放在同一行上 对变量命名要有实际的意义 用下划线来分隔变量名字中的作用域标注和变量的语义

&lt;构建之法&gt;之一至二章

身在大学,却想起了在高中的生活和初中的生活,特别是初中的生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构建之法>,看了其中的两章的内容,为什么想到了初中和高中的生活呢,因为在高中和初三的时候看的最多的就是课本,虽然有时会看不进去,但是同样会硬着头皮去看,因为要想考一个好的高中所以就认真的学习,看书.但是到了大学,可以说很少去看课本了,都开始看电子版的书了,当然看的电子版的书,就分好坏了,(其实书都分好坏,主要是看你怎么去看待它,在书中看到的是什么,是主人公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还是一些其他的东西!)而我就看了好几本

读《构建之法》之一,二,十六章有感

大二下学期已经过去两周了,个人感觉,课程方面压力与动力并存,相信一步一步走下去终将得到自己的一份收获. 这几天阅读了<构建之法>的第一,二,十六章,我个人的阅读速度应该属于比较慢的那种,遇到什么不确定的,不理解的概念总要停下来好久,各种百度,否则继续阅读的时候总有种急躁的感觉,老想着前面的停顿,到头来一头雾水,还是跑去理解前面的概念.作业中关于精读的part1,2,3一开始我觉得可能不适合我这种节奏慢又钻牛角尖的,但贵在尝试,以前我的阅读习惯是只读一两遍,虽然第一遍把不理解的概念都慢慢弄明白了

构建之法第一、二、十六章

<构建之法>第一.二.十六章疑问 我通过阅读发现这是一本十分有趣的书.不同于别的书的晦涩难懂,<构建之法>利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例子向我们讲述了软件工程的内容. 第一章  概论 软件=程序+软件工程 扩展:软件企业=软件+商业模式 软件工程是把系统的.有序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开发.运营.和维护上的过程.软件的特殊性有a.复杂性 b.不可见性 c.易变性 d.服从性 e.非连续性.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的区别:计算机科学中与实践相关的部分,都和数据以及其他学科发生关系: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二

这周读了<构建之法>的第二章.第二章主要讲到了个人技术和流程. 软件是由多人合作完成的,不同人员的工作相互有依赖关系.一个团队需要一定的流程来管理开发活动,每个工程师在软件生命周期所做的工作也应该有一个流程.所以就引进了一个新的名词叫做PSP--个人软件开发流程.但是要做到每个人的模块的质量得到稳定.量化的保证,单元测试就是一个很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用vsts写单元测试,这是一个新的软件,我从来没有接触过,所以也不会用.只看了一下代码. 好的单元测试应该准确.快速地保证程序基本模块的正确性

《构建之法》的第一、二章学习

<构建之法>的第一章,这一章介绍了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软件的特性,还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软件工程的定义与组成部分. 在第一节当中,本书为我们介绍了软件的生命周期,包括构建管理.源代码管理.软件设计和测试.项目管理等等.在这一节当中,我们要记住三个推论:程序=数据结构+算法.软件=程序+软件工程.软件企业=软件+商业模式.第二节围绕"软件是什么"展开话题,为我们讲解了软件的特殊性.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软件工程的知识领域和目标. 在第二章当中,<构建之法>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二。

过了很久,也可以说是有了编写一个软件的经验回来再看构建之法这本书,对于这本理解是不同的.我刚好看到代码复审这里,而且在小组里也可以算是说是承担了代码复审这个模块.与书中说的一样,在单元测试中成功的功能模块,连接到主程序中确实出现着错误.也是这样,我们也反复修改了好多次代码.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界面一开始都是用Windows builder创建,所以还需要后期调整代码规范.但是相对于书上所介绍到的代码复审过程,还缺少了复审标记,审核表部分.可能是因为我们小组交流起来很方便吧.令我惊喜的是,在书中确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之二

由于近几周进行构建之法的学习很少,所以这周一下子看了三个周期的内容. 既然选择了软件工程专业,就决定了我们将来要朝着软件工程师的方向发展.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师,在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的过程中,我们又有那些需要注意和学习的地方呢. 软件工程师的成长道路上,首先对我们自己的专业技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第一步,我们要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并奇瑞要很好的衡量自己的能力.这样一来,就有涉及到了衡量我们能力的标准.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对于这些衡量标准,我们不能抱着仅仅不被OUT的态度,不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