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ode备忘

文件名 -> inode -> device block

转自:
http://www.cnblogs.com/itech/archive/2012/05/15/2502284.html

一、inode是什么?

理解inode,要从文件储存说起。
文件储存在硬盘上,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储存512字节(相当于0.5KB)。

操作系统读取硬盘的时候,不会一个个扇区地读取,这样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即一次性读取一个"块"(block)。这种由多个扇区组成的"块",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块"的大小,最常见的是4KB,即连续八个 sector组成一个 block。

文件数据都储存在"块"中,那么很显然,我们还必须找到一个地方储存文件的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创建者、文件的创建日期、文件的大小等等。这种储存文件元信息的区域就叫做inode,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

二、inode的内容
inode包含文件的元信息,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
  * 文件的字节数
  * 文件拥有者的User ID
  * 文件的Group ID
  * 文件的读、写、执行权限
  * 文件的时间戳,共有三个:ctime指inode上一次变动的时间,mtime指文件内容上一次变动的时间,atime指文件上一次打开的时间。
  * 链接数,即有多少文件名指向这个inode
  * 文件数据block的位置

可以用stat命令,查看某个文件的inode信息:
stat example.txt

总之,除了文件名以外的所有文件信息,都存在inode之中。至于为什么没有文件名,下文会有详细解释。

三、inode的大小
inode也会消耗硬盘空间,所以硬盘格式化的时候,操作系统自动将硬盘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是数据区,存放文件数据;另一个是inode区(inode table),存放inode所包含的信息。
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一般是128字节或256字节。inode节点的总数,在格式化时就给定,一般是每1KB或每2KB就设置一个inode。假定在一块1GB的硬盘中,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为128字节,每1KB就设置一个inode,那么inode table的大小就会达到128MB,占整块硬盘的12.8%。

查看每个硬盘分区的inode总数和已经使用的数量,可以使用df命令。
df -i
查看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可以用如下命令:
sudo dumpe2fs -h /dev/hda | grep "Inode size"
由于每个文件都必须有一个inode,因此有可能发生inode已经用光,但是硬盘还未存满的情况。这时,就无法在硬盘上创建新文件。

四、inode号码
每个inode都有一个号码,操作系统用inode号码来识别不同的文件。

这里值得重复一遍,Unix/Linux系统内部不使用文件名,而使用inode号码来识别文件。对于系统来说,文件名只是inode号码便于识别的别称或者绰号。表面上,用户通过文件名,打开文件。实际上,系统内部这个过程分成三步:首先,系统找到这个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其次,通过inode号码,获取inode信息;最后,根据inode信息,找到文件数据所在的block,读出数据。

使用ls -i命令,可以看到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

ls -i example.txt

五、目录文件
Unix/Linux系统中,目录(directory)也是一种文件。打开目录,实际上就是打开目录文件。

目录文件的结构非常简单,就是一系列目录项(dirent)的列表。每个目录项,由两部分组成:所包含文件的文件名,以及该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

ls命令只列出目录文件中的所有文件名:
ls /etc
ls -i命令列出整个目录文件,即文件名和inode号码:
ls -i /etc
如果要查看文件的详细信息,就必须根据inode号码,访问inode节点,读取信息。ls -l命令列出文件的详细信息。
ls -l /etc

六、硬链接
一般情况下,文件名和inode号码是"一一对应"关系,每个inode号码对应一个文件名。但是,Unix/Linux系统允许,多个文件名指向同一个inode号码。这意味着,可以用不同的文件名访问同样的内容;对文件内容进行修改,会影响到所有文件名;但是,删除一个文件名,不影响另一个文件名的访问。这种情况就被称为"硬链接"(hard link)。

ln命令可以创建硬链接:

ln 源文件 目标文件
运行上面这条命令以后,源文件与目标文件的inode号码相同,都指向同一个inode。inode信息中有一项叫做"链接数",记录指向该inode的文件名总数,这时就会增加1。反过来,删除一个文件名,就会使得inode节点中的"链接数"减1。当这个值减到0,表明没有文件名指向这个inode,系统就会回收这个inode号码,以及其所对应block区域。

这里顺便说一下目录文件的"链接数"。创建目录时,默认会生成两个目录项:"."和".."。前者的inode号码就是当前目录的inode号码,等同于当前目录的"硬链接";后者的inode号码就是当前目录的父目录的inode号码,等同于父目录的"硬链接"。所以,任何一个目录的"硬链接"总数,总是等于2加上它的子目录总数(含隐藏目录),这里的2是父目录对其的“硬链接”和当前目录下的".硬链接“。

七、软链接
除了硬链接以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文件A和文件B的inode号码虽然不一样,但是文件A的内容是文件B的路径。读取文件A时,系统会自动将访问者导向文件B。因此,无论打开哪一个文件,最终读取的都是文件B。这时,文件A就称为文件B的"软链接"(soft link)或者"符号链接(symbolic link)。

这意味着,文件A依赖于文件B而存在,如果删除了文件B,打开文件A就会报错:"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这是软链接与硬链接最大的不同:文件A指向文件B的文件名,而不是文件B的inode号码,文件B的inode"链接数"不会因此发生变化。

ln -s命令可以创建软链接。
ln -s 源文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或目录

八、inode的特殊作用
由于inode号码与文件名分离,这种机制导致了一些Unix/Linux系统特有的现象。
  1. 有时,文件名包含特殊字符,无法正常删除。这时,直接删除inode节点,就能起到删除文件的作用。
  2. 移动文件或重命名文件,只是改变文件名,不影响inode号码。
  3. 打开一个文件以后,系统就以inode号码来识别这个文件,不再考虑文件名。因此,通常来说,系统无法从inode号码得知文件名。
第3点使得软件更新变得简单,可以在不关闭软件的情况下进行更新,不需要重启。因为系统通过inode号码,识别运行中的文件,不通过文件名。更新的时候,新版文件以同样的文件名,生成一个新的inode,不会影响到运行中的文件。等到下一次运行这个软件的时候,文件名就自动指向新版文件,旧版文件的inode则被回收。

九 实际问题

在一台配置较低的Linux服务器(内存、硬盘比较小)的/data分区内创建文件时,系统提示磁盘空间不足,用df -h命令查看了一下磁盘使用情况,发现/data分区只使用了66%,还有12G的剩余空间,按理说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后来用df -i查看了一下/data分区的索引节点(inode),发现已经用满(IUsed=100%),导致系统无法创建新目录和文件。

查找原因:
  /data/cache目录中存在数量非常多的小字节缓存文件,占用的Block不多,但是占用了大量的inode。

解决方案:
  1、删除/data/cache目录中的部分文件,释放出/data分区的一部分inode。
  2、用软连接将空闲分区/opt中的newcache目录连接到/data/cache,使用/opt分区的inode来缓解/data分区inode不足的问题:
  ln -s /opt/newcache /data/cache

时间: 2024-10-29 19:10:57

inode备忘的相关文章

RxJava & RxAndroid备忘

"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今天在刷G+的时候看到Dave Smith推荐了一个视频 <Learning RxJava (for Android) by example> 点进去看了一下,原来是位熟悉的"阿三哥",视频封面如下:(没有歧视的意思,不要喷我啊~,为什么感到熟悉?接着往下看) 几乎同时也看到了JetBrains在G+也推荐了篇在Medium上的博文 <RxAndroid And Kotlin (Part 1)> ,然后

工作备忘:cacti&nagios登录密码修改方法

[[email protected]]# mysql -u root -p mysql> use cacti; mysql> select * from user_auth; mysql> update user_auth set password=md5("cactipasswd") where id='1'; 现在cacti登录的新密码就是cactipasswd [[email protected]]# /usr/bin/htpasswd /usr/local/n

备忘-linux文件系统结构

用apache的时候总是要进入/var/www, 用久了开始好奇这些个目录都是派什么用处的,简单整理了一下 /bin 存放二进制命令文件,这个目录下面不允许存在子目录/boot bootloader的静态文件,当然OS的文件也必须在这里/dev 设备文件,MAKEDEV命令可以创建设备/etc 特定主机的配置文件,必须是静态文件,非可执行文件: opt, X11, sgml, xml/home 用户目录 /lib 存放主要的共享库和核心模块/media 可移除媒体的挂载点: floppy, cd

[转]Windows环境下尝试安装并配置PHP PEAR备忘

转自:http://wangye.org/blog/archives/266/ 什么是PEAR 来自百度百科:PEAR 是PHP扩展与应用库(the PHP Extension and Application Repository)的缩写.它是一个PHP扩展及应用的一个代码仓库,简单地说,PEAR之于PHP就像是CPAN(Comprehensive Perl Archive Network)之于Perl. 由此可见PEAR是PHP代码的仓库,在这里可以找到很多有用的代码,避免我们重复写一些功能,

Table view 备忘

Table view 备忘 本篇会以备忘为主,主要是一些基础的代理方法和数据源方法具体的优化好点子会后续跟上. Table view的数据源方法 必须实现的数据源方法 // 返回每一行的cell,可以做缓存处理,同样也可能会造成复用问题. func tableView(tableView: UITableView, cellForRowAtIndexPath indexPath: NSIndexPath) -> UITableViewCell { // tableview 和 cell 都是在s

oracle下 启动subversion命令 及 oracle相关服务启动备忘

linux shell下  svnserve - d -r + 目录   例如:svnserve -d -r /svn 启动 svn服务. 访问svn://192.168.0.120/kjcg 测试. 启动oracle: 一.如何启动数据库实例 1.进入到sqlplus启动实例 [[email protected] ~]$ su - oracle --“切换到oracle用户” 2. Password: [[email protected] ~]$ lsnrctl start  --“打开监听”

linux下常用命令备忘

转自:Linux 命令集锦 linux下查看监听端口对应的进程 # lsof -i:9000 # lsof -Pnl +M -i4 如果退格键变成了:"^h". 终端连接unix删除退格键,按住CTL键同时按delete Linux搜索 # find / -name "xxx.conf" 查看linux是32位还是64位的命令 #file /sbin/init #getconf LONG_BIT #getconf -a 在Linux和Windows下都可以用nslo

PHP设计模式之备忘模式

1.Norton Ghost的方便与问题 我们大多数win的用户都用过Norton Ghost,只要将目前系统备份一下生成镜像文件,等系统中毒或崩溃的时候,用Norton Ghost恢复一下就回到备份时候的样子了. 这个可以说就是备忘(Memento)模式的基本原理了,先备份,需要的时候恢复.因此备忘模式是比较好理解的. 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正确的应用备忘模式,是需要注意的. 难道我们在word写文章的时候,先要Ghost备份一下所有的硬盘,一旦文章写错了,需要恢复,就用Ghost覆盖硬盘? 就

Notepad++ 常用快捷键 (备忘)

最近在学习Lua,用Notepad++ 作为编译器. 今早无意间按下 Ctrl+D ,结果就神奇般的复制并粘贴当行了,突然觉得Notepad++ 这东西很神奇. 网上查找了Notepad++的快捷键,尝试 Ctrl+Q 的时候,小有感慨,这丫太神奇了. 现将Notepad++快捷键做简单记录,备忘用. Ctrl+D    复制并粘贴当行 Ctrl+L     删除当前行 Ctrl+T    上下行交换 Ctrl+W   关闭当前文档 Ctrl+Q    注释/取消注释 Ctrl+T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