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去雾

背景

关于雾霾(Haze Image)

在雾天环境中, 由于大气中存在随机介质, 如悬浮颗粒、雾、霾等, 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到达相机的过程会发生散射偏离了原来的传播路径而衰减。

雾霾图像特征

  • 低可见度
  • 色彩暗淡
  • 低对比度

雾霾图像

背景知识

物理模型

I=Jt+A(1?t)(1)

这里I是有雾图像,J是清晰图像,t是透射率图,A是大气光值。

暗通道先验(Dark channel Prior)

由于不知道透射率t和大气光值,因此这里需要一些先验知识。何凯明等人基于对无雾清晰图像提出暗通道算法,即对图像取RGB图像的最小通道图像,然后再对局部区域做最小值滤波。对于清晰图像J得到的基本是一副全黑的图像,这个先验知识对大多数图像是有效的,论文中《Single Image Haze Removal using Dark Channel Prior》称其为暗通道先验。

Jdark=minΩ(minC(JC))

这里Jdark是指J的暗通道,JC是J的一个颜色通道。

暗通道先验去雾

透射率图的估计

将(1)式两端归一化得到(2)式

ICAC=JCACt+(1?t)(2)

对(2)式同时求其两端的暗通道,得

minΩ(minC(ICAC))=minΩ(minC(JCACt))+(1?t)(3)

在这里是假设局部窗口透射率t是常数。(3)式右端第一项趋近于0。因此可以根据上述估计出透射率t。即

t=1?minΩ(minC(ICAC))(4)

但是目前我们还不知道大气光值A,这个还比较好办。

大气光A的估计

He等先从暗通道中选取最亮像素的0.1比例, 然后选取原输入图像中这些像素具有的灰度值作为全局大气光估计。这样可以避开白色干扰物的影响。

细化透射率图

这样得到的透射率图 , 边缘和纹理细节都有一定的损失。直接使用恢复出的图像常常在场景深度突变位置产生残雾。因此需要对透射图进行边缘保持的滤波器优化,可以是soft matting, guided filter,bilateral filter,甚至用中值滤波也行。

恢复图像

估计出大气光A和透射率t,我们就可以恢复出清晰图像J了。

算法流程图

Created with Rapha?l 2.1.2输入图像I计算有雾图像的暗通道估计大气光A估计透射滤图细化透射滤图清晰图像J

结果

说明

本文介绍了暗通道去雾算法,但是很难达到何凯明主页上给出的效果,论文中提到去雾后对图像进行了色阶和亮度恢复,但细节位置。另外,暗通道算法不适用于浓雾天气以及大片天空的区域。暗通道算法简单,却对大多数图像效果显著,观点新颖,这也是为何是得了最佳论文的原因吧。

本文的最后给出的效果,是对去雾方法进行了改进,并未完全按照论文编码,特此声明。另外,给出Matlab central上分享的Matlab源代码下载地址,可供参考。

更多阅读

http://www.cnblogs.com/Imageshop/category/535365.html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en-us/um/people/kahe/cvpr09/index.html

转载请保留以下信息

作者 日期 联系方式
风吹夏天 2015年5月1日 [email protected]
时间: 2024-08-02 14:47:24

图像去雾的相关文章

《Single Image Haze Removal Using Dark Channel Prior》一文中图像去雾算法的原理、实现、效果

本文完全转载:http://www.cnblogs.com/Imageshop/p/3281703.html,再次仅当学习交流使用.. <Single Image Haze Removal Using Dark Channel Prior>一文中图像去雾算法的原理.实现.效果(速度可实时) 本文算法合作联系QQ: 33184777, 非诚勿扰 邮件地址:   [email protected] 最新的效果见 :http://video.sina.com.cn/v/b/124538950-125

暗通道优先的图像去雾算法(下)

书接上文 http://blog.csdn.net/baimafujinji/article/details/27206237 我们已经了解了暗通道图像去雾算法的基本原理,下面我们来编程实现,然后对结果再做一些讨论. 上述代码中调用了几个函数,限于篇幅这里仅给出其中的暗通道处理函数,其余函数读者可以尝试自己写写看,当然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暗通道处理函数,这也是算法的核心内容. 另外,代码里我们使用了导向滤波函数,导向滤波代码来自何恺明博士,读者可以访问他的网页获得源码,已经论文的原文,链接如下: h

图像去雾算法

题记:——首先交代一下背景,之前一直做FPGA硬件方面的东西,由于业务需要转做图像处理.由一个小白做起,从阅读冈萨雷斯开始了图像处理之路.中间也经历了很多坎坷曲折,不多说了开图. 阅读了一些图像去雾方面的论文与资料,发现大部分都是围绕“何凯明博士(香港大学)提出的暗通道先验理论做研究”,鄙人也拜读了何博士的文章,真是心悦诚服之感. 论文名称为“single image haze removal using dark channel prior” 论文中是这样解释各个参数的:I(X)就是有雾图像(

opencv的图像去雾

上个月用基于中值滤波的暗通道图像去雾算法在matlab中实现了,现在想把它改造成C++的代码,结果效果明显不对,特此发出来,希望能找到问题. 1 #include <opencv2/core/core.hpp> 2 #include <opencv2/highgui/highgui.hpp> 3 #include <opencv2/highgui/highgui_c.h> 4 #include <opencv2/imgproc/types_c.h> 5 #i

图像去雾 利用最小值滤波(待改进)

图像去雾 我的个神啊~ 调了这么久终于阶段性"胜利了" -- 利用最小值滤波正确实现图像去雾. 因为是C语言实现,很多细节都要注意,很砸时间--本来看起来很简单的程序,就是有bug,debug的时间很长了,这也是一种锻炼吧,难得的实战机会.磨C 这把刀这么久了,是该做做具体应用了!刀子是否锋利,要接受考验! 程序很大程度上没有利用OpenCV的一些数据操作的接口,除了图像显示和读取之外,其他的数据处理部分都是自己实现的.这几天的时间全砸进去了~ 暑假哇~时间过的慢点可好~ 由于项目正在

高级图像去雾算法的快速实现(转载)

原文:http://blog.csdn.net/laviewpbt/article/details/11555877 最新的效果见 :http://video.sina.com.cn/v/b/124538950-1254492273.html 可处理视频的示例:视频去雾效果 在图像去雾这个领域,几乎没有人不知道<Single Image Haze Removal Using Dark Channel Prior>这篇文章,该文是2009年CVPR最佳论文.作者何凯明博士,2007年清华大学毕业

图像去雾 第二次报告

图像去雾 第二次报告 去雾理论基于是根据何凯明博士的论文成果来做的.Standing on the shoulder of gaints ! 之前我关于去雾的第一次总结 由于采用最小值滤波去雾会出现"边界问题" 当"前景"和"背景"在空间上相距较远时,暗通道的像素value会相差较大,最小值滤波和最大值滤波都会导致边界问题. 此时最理想的方法应该是中值滤波,然而中值滤波几乎完全不可避免的要对搜索框的数据进行排序,然后才能得到中值.排序是时间代价很

避免图像去雾算法中让天空部分出现过增强的一种简易方法。

在经典的几种去雾算法中,包括何凯明的暗通道去雾.Tarel的基于中值滤波的去雾以及一些基于其他边缘保留的方法中,都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对天空部分处理的不好,天空往往会出现较大的面积的纹理及分块现象.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天空部位基本上是不符合暗通道去雾先验这个前决条件的.目前,针对这一问题,我搜索到的主要有以下几篇文章进行了处理: 1. 改进的基于暗原色先验的图像去雾算法 作者: 蒋建国\侯天峰\齐美彬   合肥工业大学 2011. 2.Single image dehazing Algor

暗通道优先的图像去雾算法(上)

?? 11.1  暗通道优先的图像去雾算法 图像增强与图像修复二者之间有一定交叉,尽管它们一个强调客观标准,一个强调主观标准,但毕竟最终的结果都改善了图像的质量.图像去雾就是这两种技术彼此交叉领域中最典型的代表.如果将雾霾看作是一种噪声,那么去除雾霾的标准显然是非常客观的,也就是要将图像恢复至没有雾霾下所获取的情况.但是如果将在雾霾环境下拍摄的照片就看作是一种图像本来的面貌,那么去雾显然就是人们为了改善主观视觉质量而对图像所进行的一种增强.早期图像去雾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人认为它的实

用于图像去雾的优化对比度增强算法

图像去雾哪家强?之前我们已经讨论过了著名的基于暗通道先验的图像去雾(Kaiming He, 2009)算法,如果你用兴趣可以参考: 暗通道优先的图像去雾算法(上) 暗通道优先的图像去雾算法(下) 此外,网上也有很多同道推荐了一篇由韩国学者所发表的研究论文<Optimized contrast enhancement for real-time image and video dehazing>(你也可以从文末参考文献[1]给出的链接中下载到这篇经典论文),其中原作者就提出了一个效果相当不错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