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OS-II的OSSchedLock()和OSSchedUnlock()函数允许应用程序锁定当前任务不被其它任务抢占。
使用时应当注意的是:当你调用了OSSchedLock()之后,而在调用OSSchedUnlock()之前,
千万不要再调用诸如OSFlagPend()、OSMboxPend()、OSMutexPend()、OSQPend()、OSSemPend()之类的事件等待函数!
而且应当确保OSSchedLock()和OSSchedUnlock()函数成对出现,特别是在有些分支条件语句中,要考虑各种分支情况,不要有遗漏!
需要一并提醒用户的是:当您调用开关中断函数OS_ENTER_CRITICAL()和OS_EXIT_CRITICAL()时也要确保成对出现,否则系统将可能崩溃!
不过,在OS_ENTER_CRITICAL()和OS_EXIT_CRITICAL()函数之间调用OSFlagPend()、OSMboxPend()、OSMutexPend()、OSQPend()、OSSemPend()之类的事件等待函数是允许的。
摘
OSSchedLock()
调用OSSchedLock()以后,用户的应用程序不得使用任何能将现行任务挂起的系统调用。
也就是说,用户程序不得调用OSMboxPend()、OSQPend()、OSSemPend()、
OSTaskSuspend(OS_PR1O_SELF)、OSTimeDly()或OSTimeDlyHMSM(),直到OSLockNesting回零为止。
因为调度器上了锁,用户就锁住了系统,任何其它任务都不能运行
下面贴出这个函数的代码 :
#if OS_SCHED_LOCK_EN > 0 //这是个全局变量,在Os_cfg.h中定义
void OSSchedLock (void)
{
#if OS_CRITICAL_METHOD == 3 /* Allocate storage for CPU status register */
OS_CPU_SR cpu_sr;
#endif
if (OSRunning == TRUE) { /* 确认是否是多个任务在运行 */
OS_ENTER_CRITICAL();
if (OSLockNesting < 255) { /* OSLockNesting最大值为255 */
OSLockNesting++; /* Increment lock nesting level */
}
OS_EXIT_CRITICAL();
}
}
#endif
从上锁函数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函数就是一个确定任务上锁级数的函数,也就是为OSLockNesting这个变量更新取值的函数。
如果我们在任务里面执行一次该函数,则上锁级数就是1。我们也可以知道,上锁函数的深度最大值为255,我们可以通过上锁到255,到逐级解锁来实现不同的应用。
但这个过程,本人从来没有实现过。
并且补充一点,在上锁函数执行后,若任务遇到中断,则中断函数的执行会为OSIntNesting变量加1,所以上锁函数执行后,CPU一直处于当前任务与中断服务函数之间的运行,
直到解锁函数将OSLockNesting和OSIntNesting的值减到0时。方可解除系统锁定。。。。
转:ucos中的三种临界区管理机制(OS_CRITICAL_METHOD的解释)
熟悉ucos,或者读过Jean.J.Labrosse写过的ucos书籍的人,一定会知道ucos中著名的临界去管理宏:OS_ENTER_CRITICAL()和OS_EXIT_CRITICAL()。
同样是通过关中断来保护临界区,OS_ENTER_CRITICAL/OS_EXIT_CRITICAL一共实现了三种实现方式,如下所示:
- #if OS_CRITICAL_METHOD == 1
- #define OS_ENTER_CRITICAL() __asm__("cli")
- #define OS_EXIT_CRITICAL() __asm__("sti")
- #endif
- #if OS_CRITICAL_METHOD == 2
- #define OS_ENTER_CRITICAL() __asm__("pushf \n\t cli")
- #define OS_EXIT_CRITICAL() __asm__("popf")
- #endif
- #if OS_CRITICAL_METHOD == 3
- #define OS_ENTER_CRITICAL() (cpu_sr = OSCPUSaveSR())
- #define OS_EXIT_CRITICAL() (OSCPURestoreSR(cpu_sr))
- #endif
第一种方式,OS_ENTER_CRITICAL()简单地关中断,OS_EXIT_CRITICAL()简单地开中断。这种方式虽然简单高效,但无法满足嵌套的情况。如果有两层临界区保护,在退出内层临界区时就会开中断,使外层的临界区也失去保护。虽然ucos的内核写的足够好,没有明显嵌套临界区的情况,但谁也无法保证一定没有,无法保证今后没有,无法保证在附加的驱动或什么位置没有,所以基本上第一种方法是没有人用的。
第二种方式,OS_ENTER_CRITICAL()会在关中断前保存之前的标志寄存器内容到堆栈中,OS_EXIT_CRITICAL()从堆栈中恢复之前保存的状态。这样就允许了临界区嵌套的情况。但现在看来,这种方法还存在很大的问题,甚至会出现致命的漏洞。
在OS_CRITICAL_METHOD=2的情况下,假设有如下代码:
- function_a()
- {
- int a=(1<<31);
- OS_ENTER_CRITICAL();
- function_b(a);
- OS_EXIT_CRITICAL();
- }
会出现什么情况?在我的实验中,OS_EXIT_CRITICAL()之后,会出现处理器异常。为什么会出现处理起异常,让我来模拟一下它的汇编代码。之所以是模拟,并非是我虚构数据,而是因为我实际碰到问题的函数复杂一些,理解起来就需要更多的代码。而这个问题是有普遍意义的,所以请允许我来浅显地揭示这个隐藏的bug。
- function_a:
- push ebp
- mov ebp, esp
- sub esp, 8
- mov 4(esp), 0x80000000
- pushfd
- cli
- mov edi, 4(esp)
- mov (esp), edi
- call function_b
- popfd
- mov esp, ebp
- ret
这是参照了gcc编译结果的汇编模拟,无论是否加优化选项这一问题都存在。这个问题的起因很简单,gcc想聪明一点,一次把堆栈降个够,然后它就可以在栈上随意放参数去调用其他函数。尤其是在调用函数较多的时候,这种做法就更有意义。而且,gcc这种聪明与优化选项O好像没有太大关系,好像没有什么能禁止它这么做。但问题是,gcc不知道我们的OS_ENTER_CRITICAL()和OS_EXIT_CRITICAL()是操作了堆栈的,我尝试过使用__asm__ __volatile__("pushfd \n\tcli":::"memory")来通知gcc内存数据改变了,但显然gcc不认为堆栈也改变了。于是,OS_ENTER_CRITICAL()保存在栈上的状态就被冲掉了,比如被这里调用参数a的值。在恢复时,是否会引发异常,会引发什么异常,这个就要靠运气了。但我相信一个人的运气不会总是那么好的,所以最后别使用OS_CRITICAL_METHOD=2。
第三种,在关中断前,使用局部变量保存中断状态。这也是几乎所有实时操作系统共有的选择。但ucos是一朵奇葩,为了兼容前两种方式,OS_ENTER_CRITICAL()/ OS_EXIT_CRITICAL()宏定义并没有提供传递状态参数的功能。所以它的临界去必须这么用:
- function_a()
- {
- #if OS_CRITICAL_METHOD == 3
- int cpu_sr;
- #endif
- int a = 1<<31;
- OS_ENTER_CRITICAL();
- function_b(a);
- OS_EXIT_CRITICAL();
- }
这种代码怎么看怎么别扭,可能是因为在函数体内加了宏定义吧。然后,第三种方法对同一个函数体内的嵌套临界区无法支持,这在一些很长大的函数中使用时或许会造成一定困扰。
好吧,如果有了问题,就要有解决方案,毕竟我不是为了让大家对ucos失去信心的。我们可以参考下一般的实时操作系统是如何实现关中断临界区的,就是以显式的方式用局部变量保存中断状态。
- int int_lock()
- {
- int cpu_sr;
- __asm__ __volatile__("pushfd \n\t pop %0\n\t cli":"=r"(cpu_sr));
- return cpu_sr;
- }
- void int_unlock(int cpu_sr)
- {
- __asm__ __volatile__("push %0\n\t popfd"::"r"(cpu_sr));
- }
- function_a()
- {
- int a, cpu_sr;
- a=1<<31;
- cpu_sr = int_lock();
- function_b(a);
- int_unlock(cpu_sr);
- }
int_lock()和int_unlock()的可以用汇编更高效地实现,也可以选择只恢复中断标志的状态。这种方法让我们显示地管理状态保存的情况,我觉得至少要比宏定义清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