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多线程有两种方式:(自JDK1.5之后有三种,最后一种并不常用)
1.继承Thread类
2.实现Runnable接口(Callable接口)
一个类如果实现了Runnable接口或者继承了Thread类,那么它就是一个多线程类,如果是要实现多线程,还需要重写run()方法,所以run() 方法是多线程的入口。
但是在启动多线程的时候,不是从run()方法开始的,而是从start()开始的 理由是:当执行多线程的时候,每一个线程会抢占资源,而操作系统会为其分配资源,在start()方法中不仅执行了多线程的代码,除此还调用了一个start0()方法,该方法的声明是native,在Java语言中用一种技术叫做JNI,即JavaNativeInterface,该技术特点是使用Java调用本机操作系统提供的函数,但是有一个缺点是不能离开特定的操作系统,如果线程需要执行,必须有操作系统去分配资源,所以此操作主要是JVM根据不同的操作系统来实现的
如果多线程是通过实现Runnable接口来实现的,那么与通过继承Thread来实现有一个区别,那就是多线程的启动方式——必须是通过start()来启动,但是Runnable接口只有一个方法,并没有start()方法,所以在启动多线程的时候必须调用Thread类的一个构造方法——Thread(Runnable target),该构造方法得到了Runnable接口的一个实现,于是就可以调用Thread类的start()方法了。
多线程的两种实现方式的区别:
1.Thread是Runnable接口的子类,实现Runnable接口的方式解决了Java单继承的局限
2.Runnable接口实现多线程比继承Thread类更加能描述数据共享的概念
注意:通过实现Runnable接口解决了Java单继承的局限,所以不管其他的区别联系是什么,这一点就决定了多线程最好是通过实现Runnable接口的方式
关于数据共享的简单例子如下:
public class Thread_1 implements Runnable {
int ticket=10;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if(ticket>0){
System.out.println(ticket--);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_1 thread_1=new Thread_1();
new Thread(thread_1).start();
new Thread(thread_1).start();
new Thread(thread_1).start();*/
MyThread myThread1=new MyThread();
MyThread myThread2=new MyThread();
MyThread myThread3=new MyThread();
myThread1.start();
myThread2.start();
myThread3.start();
}
}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int ticket=10;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if(ticket>0){
System.out.println(ticket--);
}
}
}
}
例子解析:
当通过继承Thread类实现多线程的时候,每一个对象持有各自的10张ticket,而不是共用10张ticket,所以程序执行会重复三次,如果通过实现Runnable接口,则是三个对象共享10张ticket,实现了数据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