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table()函数比较有用,两个示例尤其是混淆矩阵这个案例比较有用:
例子一:统计频次
z<-c(1,2,2,4,2,7,1,1);z1<-table(z);summary(z1);
z1#实现z中各数据频次的统计
z
1 2 4 7
3 3 1 1
names(z1)#居然是有名字的
[1] "1" "2" "4" "7"
例子二:实现混淆矩阵
t=table(c(1,0,1,1,1,0,0,1),c(0,0,1,1,1,0,1,1));(sum(diag(t))/sum(t))
t#显示该混淆矩阵,可以理解成第1列是实际值,第2列是预测值,在混淆矩阵中,横向是实际值(第1列),纵向是预测值(第2列)
0 1
0 2 1
1 1 4
(sum(diag(t))/sum(t))#预测对的数量除以总数据量
[1] 0.75
diag(t)函数比较有意思。如果t为矩阵,则结果为t主对角线元素组成的向量;如果t为向量,则结果为使用t作为主对角线元素创建对角矩阵。
---------------------
作者:yitianguxingjian
来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yitianguxingjian/article/details/51567843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博文链接!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hanyr/p/10461823.html
时间: 2024-10-10 19: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