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Java并发容器和框架

ConcurrentHashMap的实现原理与使用

ConcurrentHashMap是线程安全且高效的hashmap。本节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该容器是如何在保证线程安全的同时又能保证高效的操作。

为什么要使用ConcurrentHashMap

在并发编程中使用HashMap可能导致程序死循环。而使用线程安全的HashTable效率又非常低下,基于以上两个原因,便有了ConcurrentHashMap的登场机会。

(1)线程不安全的HashMap

在多线程环境下,使用HashMap进行put操作会引起死循环,导致CPU利用率接近100%,所以在并发情况下不能使用HashMap。例如一下代码

    final HashMap<String, String> map = new HashMap<>(2);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map.put(UUID.randomUUID().toString(), "");
                    }
                }, "ftf" + i).start();
            }
        }
    }, "ftf");
    thread.start;
    thread.join;

HashMap在并发执行put操作时会引起死循环,是因为多线程会导致HashMap的Entry链表形成环形数据结构,一旦形成环形数据结构,Entry的next节点永远不会为空,就会产生死循环获取Entry.

(2)效率低下的HashTable

HashTable容器使用synchronized来保证线程安全,但在线程竞争激烈的情况下HashTable的效率非常低下。因为当一个线程访问HashTable的同步方法,其他线程也访问HashTable的同步方法时,会进入阻塞或轮询状态。

(3)ConcurrentHashMap的锁分段技术可有效提升并发访问率

HashTable容器在竞争激烈的并发环境下表现出效率低下的原因是所有访问HashTable的线程都必须竞争同一把锁,假如容器里有多把锁,每一把锁用于锁容器的一部分数据,那么当多线程访问容器里不同数据段的数据时,线程间就不会存在锁竞争,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并发访问率,这就是ConcurrentHashMap所使用的锁分段技术。首先将数据分成一段一段地存储,然后给每一段数据配一把锁,当一个线程占用锁访问其中一个段数据的时候,其他数据段也能被其他线程访问。

ConcurrentHashMap的结构

ConcurrentHashMap是由Segment数组结构和HashEntry数组结构组成。Segment是一种可重入锁(ReentrantLock),在ConcurrentHashMap里扮演锁的角色;HashEntry则用于储存键值对数据。一个ConcurrentHashMap里包含一个Segment数组。Segment的结构和HashEntry类似,是一种数组和链表结构。一个Segment里包含一个HashEntry数组,每个HashEntry是一个链表结构的元素,每个Segment守护着一个HashEntry数组里的元素,当对HashEntry数组的数据进行修改时,必须首先获得与它对于的Segment锁。

ConcurrentHashMap的初始化

ConcurrentHashMap初始化方法是通过initialCapacity,loadFactor和concurrencyLevel等几个参数来初始化Segment数组、段偏移量segmentShift、段掩码segmentMask和每个segment里的HashEntry数组来实现的。

初始化segments数组:让我们来看一下初始化segments数组的源代码

if(concurrencyLevel > MAX_SEGMENTS)  concurrencyLevel = MAX_SEGMENTS
 int sshift = 0;
        int ssize = 1;
        while (ssize < DEFAULT_CONCURRENCY_LEVEL) {
            ++sshift;
            ssize <<= 1;
        }
        int segmentShift = 32 - sshift;
        int segmentMask = ssize - 1;
this.segments = Segment.newArray(ssize);

由上面代码可知,segments数组的长度ssize是通过concurrencyLevel计算得出的。为了能通过按位与的散列算法来定位segments数组的索引,必须保证segments数组的长度是2的N次方,所以必须计算出一个大于或等于concurrencyLevel的最小的2的N次方值来作为segments数组的长度。concurrencyLevel的最大值是65535,这意味着segments数组的长度最大为65536,对应的二进制是16位。

初始化segmentShift和segmentMask:这两个全局变量需要在定位segment时的散列算法里使用,sshift等于ssize从1向左移位的次数,在默认情况下concurrencyLevel等于16,1需要向左移位移动4次,所以sshift等于4。segmentShift用于定位参与散列运算的位数,segmentShift等于32减去sshift,所以等于28,这里之所以用32是因为ConcurrentHashMap里的hash()方法输出的最大数是32位的。segmentMask是散列运算的掩码,等于ssize减1,即15,掩码的二进制各个位的值都是1.因为ssize的最大长度是65536,所以segmentShift最大值是16,segmentMask最大值是65535,对应的二进制是16位,每个位都是1.

初始化每个segment:输入参数initalCapacity是ConcurrentHashMap的初始化容量,loadfactor是每个segment的负载因子,在构造方法里需要通过两个参数来初始化数组中的每个segment。

定位segment

既然ConcurrentHashMap使用分段锁Segment来保护不同段的数据,那么在插入和获取元素的时候,必须先通过散列算法定位到segment。ConcurrentHashMap会首先使用Wang/Jenkins hash的变种算法对元素的hashCode进行一次再散列。之所以进行再散列,目的是减少散列冲突,使元素能够均匀地分布在不同的Segment上,从而提高容器的存取效率。假如散列的质量差到极点,那么所有的元素都在一个Segment中,不仅存取元素缓慢,分段锁也会失去意义。

默认情况下segmentShift为28,segmentMask为15,再散列后的数量最大是32位二进制数据,向右无符号移动28位,意思是让高4位参与到散列运算中,(hash>>>segmentShit)&segmentMask的运算结果分别是4,15,7和8,可以看到散列值没有发生冲突。

ConcurrentHashMap的操作

get操作:Segment的get操作实现非常简单和高效。先经过一次再散列,然后使用这个散列值通过散列运算定位到Segment,再通过散列算法定位到元素,代码如下

public V get(Object key){
 int hash = hash(key.hashCode());
 return segmentFor(hash).get(key,hahsh)
}

get操作的高效之处在于整个get过程不需要加锁,除非读到的值是空才会加锁重读。它的get方法里将要使用的共享变量都定义成volatile类型,如用于统计当前Segment大小的count字段和用于存储值的HashEntry的value,定义成volatile的变量,能够在线程之间保持可见性,能够被多线程同时读,并且保证不会读到过期的值,但是只能被单线程写(有一种情况可以被多线程写,就是写入的值不依赖与原值),在get操作里只需要读不需要写共享变量count和value,所以可以不用加锁。之所以不会读到过期的值,是因为根据Java内存模型的happen before原则,对volatile字段的写入操作先于读操作,即使两个线程同时修改和获取volatile变量,get操作也能拿到最新的值,这是用volatiel替换锁的经典应用场景。

transient volatile int count;
volatile V value;

在定位元素的代码里我们可以发现,定位HashEntry和定位Segment的散列算法虽然一样,都与数组的长度减去1再相“与”,但是想“与”的值不一样,定位segment使用的是元素的hashcode通过再散列后得到的值的高位,而定位HashEntry直接使用的是再散列后的值。其目的是避免两次散列后的值一样,虽然元素在Segment里散列开了,但是却没有再HashEntry里散列开。

put操作:由于put方法里需要对共享变量进行写入操作,所以为了线程安全,在操作共享变量时必须加锁。put方法首先定位到Segment,然后再Segment里进行插入操作。插入操作需要经历两个步骤,第一步判断是否需要对Segment里的HashEntry数组进行扩容,第二步添加元素的位置,然后将其放在HashEntry里。

(1)是否需要扩容:在插入元素前会先判断Segment里的HashEntry数组是否超过容量,如果超过阙值,则对数组进行扩容。值得一提的是,Segment的扩容判断比HashMap更恰当,因为HashMap是在插入元素后判断元素是否已经到达容量的,如果达到了就进行扩容,但是很有可能扩容之后没有新元素插入,这时HashMap就进行了一次无效的扩容,

(2)如何扩容:在扩容的时候,首先会创建一个容量是原来容量两倍的数组,然后将原数组里的元素进行再散列后插入到新的数组里。为了高效,ConcurrentHashMap不会对整个容器进行扩容,而只对某个segment进行扩容。

(3)size操作:如果要统计整个ConcurrentHashMap里元素的大小,就必须统计所有Segment里元素的大小后求和。Segment里的全局变量count是一个colatile变量,那么在多线程场景下,是不是直接把所有的Segment的count相加就可以得到整个ConcurrentHashMap大小呢?不是的,虽然相加时可以获取每个Segment的count最新值,但是可能累加前使用count发生了变化,那么统计结果就不准了。所以,最安全的做法是在统计size的时候把所有Segment的put,remone和clean方法全部锁住,但是这种做法显然非常抵消。因为在累加count操作过程中,之前累加过的count发生变化的几率非常小,所以ConcurrentHashMap的做法是先尝试2次通过不锁住Segment的方式来统计各个Segment大小,如果统计的过程中,容器的count发生了变化,则再采用加锁的方式来统计所有Segment大小。ConcurrentHashMap如何判断统计时候发生了变化呢?使用modCount变量,在put,remove和clean方法里操作元素前都会将变成modCount进行加1,那么在统计size前后比较modCount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得知容器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ConcurrentLinkedQueue

在并发编程中,有时候需要使用线程安全的队列。如果要实现一个线程安全的队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阻塞算法,另一种是使用非阻塞算法。使用阻塞算法的队列可以用一个锁(入队和出队用同一把锁)或两个锁(入队和出队用于不同的锁)等方式实现。非阻塞的实现方式则可以使用循环CAS的方式实现。

ConcurrentLinkedQueue是一个基于链接节点的无界线程安全队列,它采用先进先出的规则对节点进行排序,当我们添加一个元素的时候,它会添加到队列的尾部;当我们获取一个元素时候,它会返回队列头部的元素。它采用了“wait-free”算法(即CAS算法)来实现,概算在Michael&Scoft算法上进行了一些修改。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zzjj/p/9735991.html

时间: 2024-08-29 12:46:26

第六章 Java并发容器和框架的相关文章

JAVA并发编程的艺术 Java并发容器和框架

ConcurrentHashMap ConcurrentHashMap是由Segment数组结构和HashEntry数组结构组成. 一个ConcurrentHashMap里包含一个Segment数组,Segment的结构和HashMap类似,是一种数组和链表结构, 一个Segment里包含一个HashEntry数组,每个HashEntry是一个链表结构的元素, 每个Segment守护者一个HashEntry数组里的元素,当对HashEntry数组的数据进行修改时,必须首先获得它对应的Segmen

《Java并发编程实战》第十六章 Java内存模型 读书笔记

Java内存模型是保障多线程安全的根基,这里仅仅是认识型的理解总结并未深入研究. 一.什么是内存模型,为什么需要它 Java内存模型(Java Memory Model)并发相关的安全发布,同步策略的规范.一致性等都来自于JMM. 1 平台的内存模型 在架构定义的内存模型中将告诉应用程序可以从内存系统中获得怎样的保证,此外还定义了一些特殊的指令(称为内存栅栏或栅栏),当需要共享数据时,这些指令就能实现额外的存储协调保证. JVM通过在适当的位置上插入内存栅栏来屏蔽在JVM与底层平台内存模型之间的

java并发容器(Map、List、BlockingQueue)

转发: 大海巨浪 Java库本身就有多种线程安全的容器和同步工具,其中同步容器包括两部分:一个是Vector和Hashtable.另外还有JDK1.2中加入的同步包装类,这些类都是由Collections.synchronizedXXX工厂方法.同步容器都是线程安全的,但是对于复合操作,缺有些缺点: ① 迭代:在查觉到容器在迭代开始以后被修改,会抛出一个未检查异常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为了避免这个异常,需要在迭代期间,持有一个容器锁.但是锁的缺点也很明显

java并发容器CopyOnWriteArrayList 使用场景和内部实现分析

java并发容器CopyOnWriteArrayListCopyOnWriteArrayList顾名思义,当数组有变化时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数组 其设计是对于线程安全容器Vector使用中出现问题的一种解.在Vector容器中,当需要执行复合操作例如://代码1 class Observable { private List<Observer> observers=new Vector<Observer>(); public void addObserver(){...} public

【Java 并发】Executor框架机制与线程池配置使用

[Java 并发]Executor框架机制与线程池配置使用 一,Executor框架Executor框架便是Java 5中引入的,其内部使用了线程池机制,在java.util.cocurrent 包下,通过该框架来控制线程的启动.执行和关闭,可以简化并发编程的操作.因此,在Java 5之后,通过Executor来启动线程比使用Thread的start方法更好,更易管理,效率更好(用线程池实现,节约开销). Executor框架主要包括:Executor,Executors,ExecutorSer

Java面试题-并发容器和框架

1. 如何让一段程序并发的执行,并最终汇总结果? 答:使用CyclicBarrier 和CountDownLatch都可以,使用CyclicBarrier 在多个关口处将多个线程执行结果汇总,CountDownLatch 在各线程执行完毕后向总线程汇报结果. 2. 如何合理的配置java线程池?如CPU密集型的任务,基本线程池应该配置多大?IO密集型的任务,基本线程池应该配置多大?用有界队列好还是无界队列好?任务非常多的时候,使用什么阻塞队列能获取最好的吞吐量? 答:1)配置线程池时CPU密集型

【java并发编程艺术学习】(三)第二章 java并发机制的底层实现原理 学习记录(一) volatile

章节介绍 这一章节主要学习java并发机制的底层实现原理.主要学习volatile.synchronized和原子操作的实现原理.Java中的大部分容器和框架都依赖于此. Java代码 ==经过编译==>Java字节码 ==通过类加载器==>JVM(jvm执行字节码)==转化为汇编指令==>CPU上执行. Java中使用的并发机制依赖于JVM的实现和CPU的指令. volatile初探 volatile是是轻量级的synchronized,它在多处理器开发中保证了共享变量的可见性.可见性

java并发容器

同步容器将所有对容器状态的访问都串行化,以实现线程安全性.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严重降低并发性.Java 5.0提供了多种并发容器来改进同步容器的性能.如ConcurrentHashMap代替同步且基于散列的Map,CopyOnWriteArrayList,用于在遍历操作主要操作的情况下代替同步的List,同时提供了一些常见的符合操作,如,若没有则添加,替换及有条件删除等.Java 6引入了ConcurrentSckipListMap和ConcurrentSkipListSet,分别代替同步的Sort

java并发容器(Map、List、BlockingQueue)具体解释

Java库本身就有多种线程安全的容器和同步工具,当中同步容器包含两部分:一个是Vector和Hashtable.另外还有JDK1.2中增加的同步包装类.这些类都是由Collections.synchronizedXXX工厂方法. 同步容器都是线程安全的,可是对于复合操作.缺有些缺点: ① 迭代:在查觉到容器在迭代開始以后被改动,会抛出一个未检查异常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为了避免这个异常,须要在迭代期间,持有一个容器锁.可是锁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对性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