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Boost的asio要使用proactor模式实现?

Linux下高性能的网络库中大多使用的Reactor 模式去实现,Boost Asio在Linux下用epoll和select去模拟proactor模式,影响了它的效率和实现复杂度,
看陈硕的自己的Linux下Reactor网络库和ASIO的性能对比,大概比asio性能(吞吐量)高1/5.既然Linux下网络库用Reactor性能才高,为什么Boost ASIO Linux下要用模拟的Proactor模式?
或者说为什么ASIO不在win和linux都用Reactor模式?这样的选择是不是可以性能更好?和更加适应市场?服务器端毕竟大量都是Linux.

Windows 下很难实现高效可伸缩的 Reactor。首先,Win32 API 里 WaitForMultipleObjects 只能同时等待 64 个 handle (MAXIMUM_WAIT_OBJECTS);其次 WinSock 的 select() 实现又很 buggy,特别是在错误处理方面有很多奇葩行为(具体见各种跨平台网络库代码中对此的注释);最后,Windows Vista 新增的 WSAPoll() 函数与 POSIX 的 poll() 又不尽兼容。

Windows 有自己的一套高效异步IO模型(几乎等同于Proactor),同时支持文件IO和网络IO;但 Linux 只有高效的网络同步IO(epoll 之类的 io multiplexing 是同步的Reactor,且不支持磁盘文件),二者的高效IO编程模型从根本上不兼容(Windows 可以把网络事件发到 GUI 线程的事件队列中,有点类似 Reactor,但是似乎一个进程只能有一个 GUI 线程,因此在多核系统上其伸缩性受限)。

因此,ASIO 要想高效且跨平台,只能用 Proactor 模型了。不可避免地会在 Linux 上损失一点儿效率。

时间: 2024-10-10 14:40:43

为何Boost的asio要使用proactor模式实现?的相关文章

(原创)拨开迷雾见月明-剖析asio中的proactor模式(二)

在上一篇博文中我们提到异步请求是从上层开始,一层一层转发到最下面的服务层的对象win_iocp_socket_service,由它将请求转发到操作系统(调用windows api),操作系统处理完异步请求之后又是如何返回给应用程序的呢,这里是通过iocp(完成端口)来实现的.让我们先来简要的看看iocp的基本步骤: 创建IOCP对象: 创建io object对象: 将io object IOCP对象绑定: 4.进行异步调用: 创建线程或者由线程池等待完成事件的到来: asio实际上也是按照这个步

(原创)拨开迷雾见月明-剖析asio中的proactor模式(一)

使用asio之前要先对它的设计思想有所了解,了解设计思想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应用asio.asio是基于proactor模式的,asio的proactor模式隐藏于大量的细节当中,要找到它的踪迹,往往有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感,笔者将剖析asio中的proactor模式,一步一步揭开它的面纱,最终拨开云雾,将一个完整的proactor模式还原出来.在剖析asio的proactor模式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常见的io设计模式.proactor(主动器)模式是一种重要的I/O设计模式,用来解决高并发网络中遇

对于观察者模式,Reactor模式,Proactor模式的一点理解

最近就服务器程序IO效率这一块了解一下设计模式中的Reacotr模式和proactor模式,感觉跟观察者模式有些类似的地方,网上也看了一些其他人对三者之间区别的理解,都讲得很仔细,在此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点简单的记录和总结,如果理解不对的地方,以后再慢慢深入和更新. 观察者模式: 也可以称为为 发布-订阅 模式,主要适用于多个对象依赖某一个对象的状态并,当某对象状态发生改变时,要通知其他依赖对象做出更新.是一种1对多的关系.当然,如果依赖的对象只有一个时也是一种特殊的一对一关系.通常,观察者模式适

高性能IO设计中的Reactor模式与Proactor模式

在高性能的IO设计中,有两个比较著名的模式Reactor和Proactor模式,其中Reactor模式用于同步I/O,而Proactor运用于异步I/O操作.在比较这两个模式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明白几个概念.什么是阻塞和非阻塞?什么是同步和异步?同步和异步是针对应用程序和内核的交互而言的,同步指的是用户进程触发IO操作并等待或者轮询的去查看IO操作是否就绪,而异步是指用户进程触发IO操作以后便开始做自己的事情,而当IO操作已经完成的时候会得到IO完成的通知(异步的特点就是通知).而阻塞和非阻塞是针

两种高效的事件处理模型:Reactor模式和Proactor模式

随着IO多路复用技术的出现,出现了很多事件处理模式.同步I/O模型通常由Reactor模式实现,而异步I/O模型则由Proactor模式实现. Reactor模式: Reator类图如上所示,Reactor模式又叫反应器或反应堆,即实现注册描述符(Handle)及事件的处理器(EventHandler),当有事件发生的时候,事件多路分发器(Event Demultiplexer)做出反应,调用事件具体的处理函数(ConcreteEventHandler::handle_event()). Rea

Proactor模式(三)

文中所有的Proactor模式,均指模拟Proactor模式,而不是操作系统级别的Proactor 先说下Erlang的check_io是做什么用的.Erlang中的check_io实质是调用系统的epoll/select/kevent/poll对IO事件进行检查. 那么问题就产生了,Erlang的网络模型不是Proactor模式嘛,它和scheduler有什么关系?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说下Erlang的Proactor模式和常规的Proactor模式有什么样的差异. Erlang所采用P

boost中asio网络库多线程并发处理实现,以及asio在多线程模型中线程的调度情况和线程安全。

1.实现多线程方法: 其实就是多个线程同时调用io_service::run for (int i = 0; i != m_nThreads; ++i)        {            boost::shared_ptr<boost::thread> pTh(new boost::thread(                boost::bind(&boost::asio::io_service::run,&m_ioService)));            m_l

Proactor模式(二)

上次写Blog的时候Proactor并没有说的十分清楚. 这次用aio_read工作流程来举个例子: 主线程调用aio_read函数向内核注册fd的读完成事件以及buffer,期望读取多少字节,偏移是多少和怎么回馈给应用程序(Linux上一般都是信号). 主程序继续执行自己的业务,不需要等待aio_read.这时候aio_read存在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数据已经读入buffer,另一种书数据还没读入buffer. 当fd的数据读取到用户缓冲区之后,内核立刻通知程序数据读取完成(Linux上一般是信

Reactor和Proactor模式的讲解(关于异步,同步,阻塞与非阻塞)

在高性能的I/O设计中,有两个比较著名的模式Reactor和Proactor模式,其中Reactor模式用于同步I/O,而Proactor运用于异步I/O操作. 在比较这两个模式之前,我们首先的搞明白几个概念,什么是阻塞和非阻塞,什么是同步和异步,同步和异步是针对应用程序和内核的交互而言的,同步指的是用户进程触发IO操作并等待或者轮询的去查看IO操作是否就绪,而异步是指用户进程触发IO操作以后便开始做自己的事情,而当IO操作已经完成的时候会得到IO完成的通知(异步的特点就是通知).而阻塞和非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