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密技术再进步 端对端加密防护云安全

  了解数据加密技术的人肯定对于它保护数据本源安全的能力深信不疑。由于直接作用于数据,使得数据即使遭遇安全危机丢失了、被窃了,加密防护依然可以保证数据真实内容的安全。

  但数据加密的灵活性确是被人们一直诟病的地方。从信息化初期加密的不便利到透明加密,从开始的单一加密到现在的多模加密,加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来应对越来越丰富的加密需求。而数据加密技术的发展当然也不仅止于此,为了应对越来越复杂的云和云计算的安全,一种新型的加密技术也出现人们的面前了。

  从工具单一加密到自动加密——加密正变得越来越透明

  信息化初期,人们为了保护一些系统核心数据和信息的安全,引入了自古就常常用来保护信息安全的加密技术,通过算法的植入和改变,那些数据得到了现代加密技术的保护。但是由于这个过程相对复杂,需要特点软件工具来进行,加密同时也成为了一件“费时费力”的事。

  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加密技术和加密软件也在不断进步,加密速度也越来越快。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摆脱加密工具束缚的现代快速加密手段能让用户在加密的时候完全感觉不到,这也是现代自动加密技术发展的极致——透明加密。

  从单文件、单格式加密到多模加密——加密防护正覆盖全领域

  就对象而言,加密技术从开始的单一文件加密到现在多格式、多文件的加密,加密技术正覆盖到信息技术构架起的整个领域。而现代能灵活且完美达到这个效果的非多模加密技术莫属。

  多模加密技术采用对称算法和非对称算法相结合的技术,在确保了数据本源防护质量的同时,其多模的特性能让用户自主地选择加密模式从而能更灵活地应对各种加密需求和安全环境。值得一提是,作为这项技术使用的典型代表,山丽防水墙的多模加密模块还结合了基于系统内核的透明加密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加密防护的便利性和完整性(加密与格式无关)。

  技术无止尽——端对端加密技术或能解决“云”难题

  通过证明服务器有能力处理加密数据并发回仍处于加密状态的处理结果,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推动云安全性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麻省理工学院研发的这种技术基于同态加密技术。通过这种技术,云服务器无需解密即可处理加密数据。

  新方法涉及将同态加密技术与其它两种技术整合至一种被研发人员称为“功能性加密方案”的方案中。目前这一技术还不适合大规模应用。研究人员认为,由于这一技术需要相当强大的计算能力,以至于目前还无法投入实用。

  尽管如此,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问题终究会被解决。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清楚,在不解密的情况下处理加密数据是可以实现的。该研究的共同作者,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的Raluca Ada Popa表示:“在此之前,我们并不清楚这种方法是否存在可能性。”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如果被加密的检索项没有先经过解密,那么接收服务器没有另的选择,只能发回每一个数据库记录中的信息。因此,接收者的计算机必须要进行解密并处理必要的计算指令以确定适用的结果。

  同态加密是密码学中非常具有前景的研究课题,其使得在保持端对端加密的同时处理数据成为了可能。通过让云服务器能够针对同态加密结果运行单一的特定计算——如,“这是不是记录了一对匹配项?”——无需提取任何其它的信息,研究人员研发的新的功能性加密方案将这一技术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为了实现这一功能,研究人员还使用了两种其它的方案,即乱码电路和基于属性的加密方案。每一种方案都含有功能性加密所必需的功能。

  新系统首先进行同态加密,然后将解密算法嵌入乱码电路中。乱码电路的密钥会受到基于属性的加密方案的保护,同时后者将保持整个处理程序处于加密状态。

  麻省理工学院的这一研究成果在上周出现在了美国计算机协会第45届计算理论研讨会上。除了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外,参与这一研究的人员还包括来自多伦多大学和微软的科研人员。

  作为最贴近数据本源的防护技术,加密技术已经表现出了很强的数据防护能力了,但是为了应对更多的安全难题和挑战,加密技术仍然在不断进步。而那些对于数据安全防护需求越来越急迫、越来越关注的个人、企业甚至国家来说,采用灵活且本源的数据加密技术及其软件进行防护总是最聪明的做法!

数据加密技术再进步 端对端加密防护云安全

时间: 2024-09-30 23:51:41

数据加密技术再进步 端对端加密防护云安全的相关文章

谷歌推出端对端邮件加密工具:对抗NSA监控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4日早间消息,谷歌周二发布了一个新的Chrome浏览器扩展的源代码,可以方便用户对电子邮件进行加密,使得美国国家安全局(以下简称"NSA")等情报机构的监听难度大幅增加. <<<-------------  <_< 向左看 这款名为End-to-End的加密工具使用OpenPGP开源加密程序编写,可以在用户的电子邮件离开浏览器后对其加密,直到被收件人解密.该工具还可以方便用户读取发送到其电子邮件服务器中的加密信息.不过,发送和接受邮

手持端移动端车牌识别技术

对现存的车牌识别算法的研究,在诸多算法中寻找到一种适合在Android.iOS平台上运行的算法. 手持端移动端车牌识别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方法从车辆图像中提取车牌字符信息,从而确定车辆身份的技术.手持端移动端车牌识别技术分为车牌定位.字符分割.字符识别三大部分.车牌区域在整幅图像中所占比例很小,车牌的颜色.大小.位置也不确定,并且定位算法要能够克服不同光照和复杂背景的影响,还要兼顾准确性和实时性,因此快速准确的定位车牌是比较困难的. 先通过调取智能手机的摄像头获得车牌的彩

nodejs实现端到端加密

本文引用 https://www.jianshu.com/p/0ade7f83d12e 端到端加密的实现主要依据两个主要算法:1.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算法(上文提到过)2.AES(-CBC)对称加密算法 主要流程如下: 两台设备各生成一对diffie-hellman公私钥. 在网络上交换公钥. 两台设备根据自己的私钥和对方的公钥,生成一个新的.相同的密钥. 利用这个密钥,两台设备可以加密和解密需要传输的内容. * 这种方式的关键在于,除两台设备外,其他任何人不能获取AES加密密

网络环境中数据加密技术实现与分析

一.前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互联网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也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互联网存在很多安全问题,网络环境的数据加密技术是确保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我们应该加强对数据加密技术的学习. 二.数据加密技术的历史起源和概念 密码的起源可能要追溯到人类刚刚出现,并且尝试去学习如何通信的时候,他们会用很多奇妙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密.最先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技术的方法来加密信息的可能是公元六年前的古希腊人,他们使用的是一根叫scytale的棍子.后来,罗

数据加密技术发展

"AI"时代已经到来,数据安全问题,已经兵临城下.网络安全之敌,已经不是信息系统本身的问题,而是要命的运营风险问题!数据加密技术也在这激流中奋勇向前,不断完善,在这万物互联的大时代下一路保驾护航! ?数据加密技术是一项非常古老的技术,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埃及人就开始使用特别的象形文字作为信息编码来保护他们的秘密文件:而始于公元前17世纪由克里特岛人发明的Phaistos圆盘更被誉为最难破解的密码之一.而互联网因它的开放性,信息安全也难以实现面面俱到.所以如何保护这些数据的安全,已

基于python语言的tensorflow的‘端到端’的字符型验证码识别源码整理(github源码分享)

基于python语言的tensorflow的‘端到端’的字符型验证码识别 1   Abstract 验证码(CAPTCHA)的诞生本身是为了自动区分 自然人 和 机器人 的一套公开方法, 但是近几年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字符验证已经形同虚设. 所以,大家一方面研究和学习此代码时,另外一方面也要警惕自己的互联网系统的web安全问题. Keywords: 人工智能,Python,字符验证码,CAPTCHA,识别,tensorflow,CNN,深度学习 2   Introduction 全自动区

端到端的全栈实力,英特尔正在用人工智能成就未来

2017年5月27日,英特尔参加了由机器之心SYNCED主办的2017全球机器智能峰会(GMIS 2017),此次大会以"机器智能时代"为主题,全面聚焦人工智能,包括英特尔在内的众多国内外顶级专家汇聚于此,围绕人工智能展开精彩的演讲和激烈的讨论. 会议期间,英特尔AIPG数据科学部主任刘茵茵博士,发表了主题为<演变中的人工智能,与模型俱进>的精彩演讲,她表示,深度学习推动着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每个AI模型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突破,以模型为起点,通过收集数据,进行训练,基于人工智

利用Oracle RUEI+EM12c进行应用的“端到端”性能诊断

概述 我们知道,影响一个B/S应用性能的因素,粗略地说,有以下几个大的环节: 1. 客户端环节 2. 网络环节(可能包括WAN和LAN) 3. 应用及中间层环节 4. 数据库层环节 能够对各个环节的问题进行"贯穿"的诊断,才能算是"端到端"的诊断. 能够进行这种类型的诊断的工具很多,我们后面会分别介绍,今天只是给大家看看利用Oracle的工具软件进行从最前端到最后端的应用性能诊断的例子. 涉及的Oracle软件产品有以下几个: RUEI(真是的客户体验洞察) EM1

拥抱开源,走向跨平台:微软全面的端到端解决方案让开发者如虎添翼

2014年11月13日 微软重要的 .NET 服务器端框架将开源并支持跨平台开发,Visual Studio 2015..NET 2015 和 Visual Studio Online 增加全新开发功能,推动“移动为先.云为先”的应用开发战略 纽约,2014 年 11 月 12 日——微软公司宣布,为了进一步推动“移动为先.云为先”战略,实现跨平台开发,宣布将全部 .NET 服务器端框架开源,并将 .NET 扩展为可在 Linux 和 Mac OS 平台上运行.微软还发布了全新的 Vis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