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开发武侠游戏的公司,不过是为了靠大家熟悉的《笑傲江湖》、《神雕侠侣》、《小李飞刀》,去骗玩家进来“一日游”,节约点推广经费
文/张书乐
刊载于7月25日《人民邮电报》应用版乐游记专栏
说起国内最具“商业头脑”的方外之地,或许没有比少林寺更“入世”的了。这不,少林寺在线下的项目开发出不少金矿之后,正在向手机游戏圈进军。
在我的个人印象中,这其实不是少林寺第一次进军游戏圈。本世纪初,网络游戏刚刚兴起之时,少林方丈释永信就曾向一款名为《少林传奇》的网游进行过独家授权,当然,这款得到了“正版”认证的游戏,并没有从当年数百款武侠玄幻游戏中脱颖而出,记得它的人少之又少。
但在国产游戏中,少林寺的“戏份”却一直非常高,这除了得益于金庸、古龙们的各种大作,以及武侠影片的烘托,还由于游戏设计者们“不动脑子”。少林武当功,八卦连环掌……基本上成了武侠游戏的“标配”,每当看着这些已经从剑侠变成剑仙模式的游戏之时,我不禁感叹,北大陈平原教授那本《千古文人侠客梦》说得多么偏颇,明明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侠客梦,而且“功夫”一词,也成了中国输出国外最强有力的文化品牌。于是出现了“凡有井水处,必有柳永词”的盛况。国产游戏向海外进军,让外国的功夫迷也能一睹武侠“招牌菜”。不过,这样的“盛况”只在2008年借奥运“东风”昙花一现,并没维持多久,其原因也恰恰是游戏设计者们懒得动脑子。
在全球游戏市场,主流游戏文化力量已经由北欧神话为基调的魔幻风格所占据,这有电影《指环王》、《哈利波特》的贡献,也有经典游戏《魔兽世界》的传播。而且在中国,三国题材、少林题材也纷纷让位给了魔幻系游戏。即使标榜武侠的许多国产游戏,也开始转向魔幻风格,神话、传说乃至穿越等“乱入”,让武侠游戏变得经不起半点推敲。
原因何在?其实,就像有了一口井,却没有深入去挖掘。魔幻游戏看上去挺像童话,但每一部游戏都架构出了一整套“世界观”,如魔兽来源于龙枪编年史,来源于各种精灵文化,来源于欧美人心中的暗黑情结,甚至还能找到希腊文化的踪影;每一款游戏的内容,都如同考据一样,让人能够找寻到出处,玩家在游戏中如同参加一场寻宝活动,不少国外玩家写出的同人小说,印出来就畅销。
少林派的游戏在做什么?除了创造各种令人目眩神迷的招式,就是制造各种玄之又玄的故事。而这似乎和当代武侠小说没多少联系,对传统文化没多少传承,甚至于那些所谓脱胎于三国、水浒和少林的游戏,也不过只是有经典的人名、战役和谋略,除此之外,只是一款“爆米花游戏”。同样,国内游戏同人小说也就只能在网上看看,打发点时间。选择开发武侠游戏的公司,不过是为了靠大家熟悉的《笑傲江湖》、《神雕侠侣》、《小李飞刀》,去骗玩家进来“一日游”,节约点推广经费,而且大多数武侠游戏根本没获得正版授权。
一言以蔽之,国产游戏的功夫基本都用在了花拳绣腿上。【作者:张书乐 微信号:zsl13973399819】
花拳绣腿造游戏(人民邮电报专栏《乐游记》之20),布布扣,bubuk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