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ython从设计之初就已经是一门面向对象的语言,本章节我们将详细介绍Python的面向对象编程。
【1】面向对象?对象?!
之前说过,用任何编程语言来开发程序都是让计算机为我们干活,那python怎么干活呢?或者说用什么方法对什么东西做什么事呢?
举个栗子,我们要用python:拿菜刀切豆腐(鬼知道怎么实现?)
分析一下:方法是用菜刀,东西是豆腐,做的事情就是切豆腐。这三个在python里面都叫“对象”——没错,变态的python(小渣子)为了告别单身,竟然——“万物皆对象”。两个数据成员(类变量和实例变量)啦、方法啦统统都是对象!
那你说,我用刀切豆腐可以,切火龙果也行啊,“切”就可以归为一类吧?没错,就是这样子!而且真的叫类(Class)哦!对象就是类的实例啦。既然我们做事方式(方法)一样,他们性别(属性)一样,那我们在这些方面就是一类嘛!类还可以生宝宝哦,爸爸类(父类)生baby类(子类),baby类继承爸爸类的东西,baby类长大后也会成为爸爸类。而且如果baby类不满意自己的爸爸,可以改写自己(注意:此处没有隔壁老王)!python中叫方法重写(如果从父类继承的方法不能满足子类的需求,可以对其进行改写,也叫方法的覆盖(override))
归类好了,python问你,要我切什么?你说,切豆腐吧,这就叫做类的实例化(豆腐就是切的东西的实例),告诉python它具体要做什么。切的东西变来变去,这些变化的东西就叫类变量,类变量通常不作为实例变量使用、定义在类中且在函数体之外、在整个实例化的对象中是公用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不管是说切的东西(类变量)和具体要切的火龙果还是豆腐(实例变量)统称为数据成员;“切”这个处理的动作在python中叫做方法,其实就是类中定义的函数。面向对象呢,数据封装、继承和多态是它的三大特点,具体就是对函数进行分类和封装,让开发“更快更好更强...”.
【2】类和实例
面向对象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类(Class)和实例(Instance),必须牢记类是抽象的模板,比如Food类,而实例是根据类创建出来的一个个具体的“对象”,每个"对象"都拥有相同的方法,但各自的数据可能不同。
1、寻找对象——创建类
以Food类为例,在Python中,定义类是通过class关键字:
Food类实例
class后面紧接着是类名,即Food,类名通常是大写开头的单词,紧接着是(object),表示该类是从哪个类继承下来的,通常,如果没有合适的继承类,就使用object类,这是所有类最终都会继承的类。然后以冒号结尾。
类的帮助信息可以通过ClassName.__doc__查看哦!
2、找到对象——创建实例
创建类就是用来用的,那就需要将类实例化。
1)实例化类其他编程语言中一般用关键字 new,但是在 Python 中并没有这个关键字,类的实例化类似函数调用方式。以下使用类的名称Food 来实例化,并通过 __init__ 方法接受参数。
先来看一个类的实例:
Food类
可以看到,创建实例是通过类名+()实现的,可以自由地给一个实例变量绑定属性,比如,给实例Food绑定name、size等属性。另外,由于类可以起到模板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创建实例的时候,把一些我们认为必须绑定的属性强制填写进去。通过定义一个特殊的__init__方法,在创建实例的时候,就把name,score等属性绑上去。
fooKind 变量是一个类变量,它的值将在这个类的所有实例之间共享。你可以在内部类或外部类使用 Food.fooKind访问。
①__init__()方法是一种特殊的方法,被称为类的构造函数或初始化方法,当创建了这个类的实例时就会调用该方法。( 注意:方法“__init__”前后分别有两个下划线!!!)
②self 代表类的实例而非类,self 在定义类的方法时是必须有的,虽然在调用时不必传入相应的参数。类的方法与普通的函数只有一个特别的区别——它们必须有一个额外的第一个参数名称, 按照惯例它的名称是 self。有了__init__方法,在创建实例的时候,就不能传入空的参数了,必须传入与__init__方法匹配的参数,但self不需要传,Python解释器自己会把实例变量传进去。
③类的私有方法__private_method:两个下划线开头,声明该方法为私有方法,不能在类地外部调用。在类的内部调用self.__private_methods
2)有关python那些对象的人设(属性)
①访问属性:使用点(.)。如self.name可以知道名字
②添加属性。如:Celery.name=Celery可以添加一个芹菜的name属性
③修改属性。如:Celery.name=Delicious Celery 可以修改芹菜的name属性
④删除属性。如:del Celery.name
⑤也可以使用以下函数的方式来操作:
getattr(obj, name[, default]) : 访问对象的属性,返回该属性的值。
hasattr(obj,name) : 检查是否存在一个属性,如果存在该属性返回 True。
setattr(obj,name,value) : 设置一个属性。如果属性不存在,会创建一个新属性。
delattr(obj, name) : 删除属性。
⑥Python内置类属性
__dict__ : 类的属性(包含一个字典,由类的数据属性组成);
__doc__ :类的文档字符串;
__name__: 类名;
__module__: 类定义所在的模块(类的全名是'__main__.className',如果类位于一个导入模块mymod中,那么className.__module__ 等于 mymod);
__bases__ : 类的所有父类构成元素(包含了一个由所有父类组成的元组)
⑦类的私有属性__private_attrs:两个下划线开头,声明该属性为私有,不能在类的外部被使用或直接访问。在类内部的方法中使用时self.__private_attrs。
3、分手须知—— 对象销毁(垃圾回收)
每当python找到一个对象,他就创建一个引用计数,洋洋得意计算自己有几个对象。当不喜欢人家后, 也就是说, 这个对象的引用计数变为0 时, 她被python彻底遗忘(垃圾回收)。在 Python 心里记录着所有使用中的对象各有多少魅力(引用)。
析构函数 __del__ ,__del__在对象销毁的时候被调用,当对象不再被使用时,__del__方法运行:
劈腿证据
4、结婚生子—— 类的继承
像某天王一样,浪荡多年的python终于安下心来结婚生子,于是出现了爸爸(父类/基类)和baby(子类/派生类).我们要看看小p会不会像爸爸,就要看他继承了什么。这也许就是python积极找对象的原因之一吧:好处之一就是代码可重用,毕竟可以生个孩子继承自己的优良基因。
1)在python中继承中的一些特点:
①在继承中基类的构造(__init__())方法不会被自动调用,它需要在其派生类的构造中调用。
②在调用基类的方法时,需要加上基类的类名前缀,且需要带上self参数变量。区别在于类中调用普通函数时并不需要带上self参数
③Python总是首先查找对应类型的方法,如果它不能在派生类中找到对应的方法,它才开始到基类中逐个查找。(先子后父)
5、青草盈盈——"多重继承"
如果在继承元组中列了一个以上的类,那么它就被称作"多重继承" 。
神奇!一子多父。
6、家庭破裂—— 方法重写
终于,小p发现了父亲的风流韵事,他决心与其断绝父子关系!重写自己的人生。
狗血啊
来点正经的
说明
终于,python孤独终老。
原文地址:http://blog.51cto.com/13595324/2068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