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蚂蚁的群体智慧

蚂蚁的群体智慧

在户外和小朋友仔细观察了蚂蚁的行为。 我们做的实验是在一张塑料卡片上放一块肉,然后放在蚂蚁出没的地面上,观察蚂蚁们的发现和聚集行为。

对比用肉干和刚刚煮熟的肉粒,发现蚂蚁对肉味是敏感的,所以更容易发现这类食物。虽然蚂蚁们来来往往忙忙碌碌,但是并非是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好吃的肉,即使是感受到味道也存在定位的问题。更何况我们发现蚂蚁几乎是在随机性地运动,即使有大致的意志前往有肉味的方向,也并非是一次性到达。

来自一个蚁穴的蚂蚁行为方式大致相同,要么就是都行动急促,要么就是都很度定地四处漫游。对这些小个体而言,其实真的没有什么个性(也许上帝看我们也是这样的),发现食物的蚂蚁并非多么英雄,很多时候真是靠运气。某个蚂蚁些微越过一些边界,未必真是主动的突破,而是留下一点突破的气味,后来者就有机会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所以这是一种真实发生的随机发散搜索(Stochastic diffusion search),后面就是传送食物信息和不断增强的路径信息了。完成了食物的搬运,就相当于用智力解决了一个生存的基本问题。

观察中发现,每个蚂蚁个体都可以感知外界的危险,例如人们用物体去拨弄,或者对它吹气会马上出现加速的逃跑反应。蚂蚁一定不知道这是什么类型的危险,也很难有大型动物的判断力,但是对于与自己的行动自由不符合的外力,让它马上警觉,触发避险回路。

另一个特征是蚂蚁对陌生物体或边界的识别,它们能够判断出这个新的物体边界自己不熟悉,或者是个障碍,所以马上绕开,寻找下一个可以前进的方向。障碍物的判断,相对容易,是一个力学问题;判断陌生物体,可能来自于熟悉气味的中断,使它不敢去冒险越过。

蚂蚁的行为方式让人联想更多群体下每个简单个体行为带来的浮现智能(Emergent Intelligence),也就是群体智能(Swarm Intelligence),其实总的看来还是类似“社会神经网络”的回路机制发挥作用。各个蚂蚁随机行动,但是可能发生各种类似神经元的信号传递,这就相当于一个更动态的大脑。单个蚂蚁基本上是在做布朗运动类似的运动(蜜蜂也类似),只是在基因中被编码的一种行为,就是生来不断地随机探索。但是探索的方式带来了可能性(比如碰到食物),并且留下了痕迹,然后信息的反复交换和转换,加强了群体行为的高层含义,看上去很聪明地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另一个方向,如果还原,也一定涉及到这个物种内部的生物化学规则。虽然无法看到气味和信息之间的关系,但是从思维中可以想像到这类方式在发挥的作用。所以信息的分享、保留(利用媒介),就形成了群体的模组行为。这时候,其实把整个蚁穴的所有蚂蚁当作一个个体(Agent)也许更合适。模组只是尺度的错觉,一个人,也不过是很多松散的细胞的编码集合体而已,要是看到粒子层面,几乎都是分散的泡沫状态。

短时间内,没有观察到的是不同蚂蚁群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相同食物如果产生共同兴趣会有什么后果(书上说是会爆发战争,他们如何被激怒变成敌人?),猜想应当也是气味为介质产生不同的行为。至于蚂蚁的基因突变带来了种群的特征不同,暂时只能靠其他知识来做联想。

突然发现这个活动太有价值:小朋友看蚂蚁的各种怪异行为很快乐,我则为这些行为背后的机制而鼓舞。

Reference:

1. Ant Algorithms Solve Difficult Optimization Problems, Marco Dorigo, 2001

2.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Methods: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Pavel Kord′?k, Martin Slapak, 2011

时间: 2024-08-08 21:55:33

转~蚂蚁的群体智慧的相关文章

3星|《多样性红利》:10年旧书,《群体智慧》的注解版,习题集性质

多样性红利 10年旧书了,书后版权页上英文版的版权是2007年的,亚马逊英文版上搜到的版本是2008年的. 全书可以看作<群体智慧>的注解版,后半部分的内容又在讲投票规则,但是不如<议事的科学>讲的好和全. 书中充值着类似习题讲解的内容,用例子和公式来证明多样性的群体的决策和判断优于专家. 书中给出了群体智慧优于专家智慧的条件:有多样性的预测模型;人们是相互独立的,不允许人与人之间产生相互影响;预测过程是分散的,人们不会相互交流. 作者也说应该用实际的案例来说明群体智慧更优.不过书

三千臭皮匠:集体能否产生智慧?

“三个臭皮匠,抵得上一个诸葛亮.”众人的智慧,就一定胜过个人的智慧吗?东吴的孙权帐下,高人策士满堂,哪个比臭皮匠差?诸葛亮孤身一人,却舌战群儒,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得东吴联刘抗曹.这是怎么回事? 假如孙权有三个信息来源,一是 3000 包括臭皮匠在内的普通人的集体选择,一是几十谋士的讨论结果,一个是诸葛亮一人的说法,那么他该听谁好呢?往复杂里说,我们是在说民主和集权的话题,是选举人团还是普选的问题,是精英和大众的问题.就事论事地简单说来,我们要看孙权到底要干吗,是要修鞋呢,选地方官呢,还是吴蜀联盟

[转载]《科幻世界》那些已消失的作者

看知乎日报突然想起了当年上学在图书馆看科幻世界的日子- 转载篇文章吧 原文连接:http://blog.renren.com/share/258295456/792872881   前几日,在整理书架过程中,又一次翻出了那些陈旧的记忆--我的那些从96年开始的科幻世界.也许比起论坛上的兄弟们,12年的记忆并不算长(真的,大家之中肯定藏龙卧虎,有的甚至都有科学文艺创刊号吧--),但在翻阅这些杂志的过程中,那些远去的人,远去的文章,远去的编辑,都一一在我脑中浮现--. 于是在此,仅希望将这些已经在大

我与人的成长

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受益与那时的思考,并且思想逐渐成熟.人在大多数时候迷茫,欲望往往会吞噬理智.而我们要的就是回归到一个很平常的状态.一张床一碗饭就能满足的时候,我们却希望是更多的物质.世界不会因为失去谁而改变,也不会因为拥有什么而变化.我们欣喜与科技的发达,文化的繁荣的时候.有多少人想过其实这些真正的意义是什么.人的死亡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就是蚂蚁一般,你不会因为长生不老而改变什么,只会让你自己认为自己活着.或者一秒与或者很久区别很大吗.我们从来不会认为一个刚出生就夭折的蚂蚁和一个100年不

失控:放弃集中控制,打造自组织的活系统

特邀资深经理人BigTree撰稿. 第一次听说<失控>,是两三年前一篇文章说微信之父张小龙给产品经理推荐这本书,我对名人荐书不是特别感冒,也就没有当回事,只是对书名留下了印象:前一段看到宋鸿兵在<鸿观>的互联网金融视频中也推荐了这本书,引发了我的好奇心.一部700页的书,内容涵盖了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读起来时时有些缺氧的感觉,搞不清楚这是一本关于人类未来思考的书,还是一本科技影响人类的书,或者纯粹是一本启发思考的哲学类图书.现在虽然也没有完全读懂,但对如下几

《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本 科 生) 论文题目(中文) 基于蚂蚁算法的路由选择仿真模拟                                      论文题目(外文) Simulation of routing based on Ant algorithm 学  生  姓  名        牛维强     导师姓名.职称        袁永娜  讲师 学生所属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

洗澡节洗的药水叫“百草药水”洗后全身瑶族瑶浴泡澡 瑶族长寿的养生之宝

洗庞桶澡有一定的规矩,一般的顺序是:宾客.男性长者.女性长者.依此类推,最后是家中满子媳妇.第一个人洗了之后,不得把桶里已洗过的水倒掉,第二个人洗澡时,只需继续加入热水就行了,全家都洗了,最后一个才把水全部放掉.洗药水澡男女老少皆宜,因而得以世代沿袭下来,成为瑶族一道独特的风景. 与众不同的是大桶底部钻一个排水口,桶旁有烧水炉灶,用竹筒接小泡里的清水到一个大锅头里,他们将各种草药切成一节节放在锅里煮滚开后,待水温合适后人即跳入桶内让水泡到肩膀处,倍感舒适. 瑶族用药水洗身,不分男女老幼,全家皆洗

大道至简第七章第八章

IBM为了完善自己的软件的工程体系收购了Rational,这使得IBM的实力大大的增长. 一个软件的实现离不开团队的努力,一个人再天才也有思考不到的地方,一个人就算再没用,也与他所擅长的地方,不论什么时候团队应该是刻在我们每一个软件工作者心中的事.就像我们编程时写注释,既是为了自己思路清晰也是为了方便团队中其他人阅读.大道至简中关于团队是这样说的. 蚂蚁的团队总是被本能地组织得非常好.然而如果一 个蚂蚁的群体中有了流行疾病,蚂蚁在死去,而新生蚂蚁 不能跟上其死亡的速度,那么很快,这个团队就溃散了

最近对数据挖掘感兴趣了,为什么国外的课程会这么好

贴上671coder的一篇帖子 : 原址见 :http://blog.csdn.net/liuqiyao_01/article/details/37904611 前言 事实上有许多的途径可以了解机器学习,也有许多的资源例如书籍.公开课等可为所用,一些相关的比赛和工具也是你了解这个领域的好帮手.本文我将围绕这个话题,给出一些总结性的认识,并为你由程序员到机器学习高手的蜕变旅程中提供一些学习指引. 机器学习的四个层次 根据能力可以将学习过程分成四个阶段.这也是一个有助于我们将所有学习资源进行分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