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 Map ,最直观就是理解就是键值对,映射,key-value 形式。一个映射不能包含重复的键,一个键只能有一个值。平常我们使用的时候,最常用的无非就是 HashMap。
HashMap 实现了 Map 接口,允许使用 null 值 和 null 键,并且不保证映射顺序。
HashMap 有两个参数影响性能:
初始容量:表示哈希表在其容量自动增加之前可以达到多满的一种尺度
加载因子:当哈希表中的条目超过了容量和加载因子的乘积的时候,就会进行重哈希操作。
如下成员变量源码:
1 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 2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 3 transient Node<K,V>[] table;
可以看到,默认加载因子为 0.75, 默认容量为 1 << 4,也就是 16。加载因子过高,容易产生哈希冲突,加载因子过小,容易浪费空间,0.75是一种折中。
另外,整个 HashMap 的实现原理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当我们 put 的时候,首先根据 key 算出一个数值 x,然后在 table[x] 中存放我们的值。这样有一个好处是,以后的 get 等操作的时间复杂度直接就是O(1),因为 HashMap 内部就是基于数组的一个实现。
hash(key) 这个就是表示要根据 key 值算出一个数值,以此来决定在 table 数组的哪一个位置存放我们的数值。(Ps:这个 hash(key) 方法 也是大有讲究的,会严重影响性能,实现得不好会让 HashMap 的 O(1) 时间复杂度降到 O(n),在JDK8以下的版本中带来灾难性影响。它需要保证得出的数在哈希表中的均匀分布,目的就是要减少哈希冲突)
重要说明一下:
JDK8 中哈希冲突过多,链表会转红黑树,时间复杂度是O(logn),不会是O(n)
JDK8 中哈希冲突过多,链表会转红黑树,时间复杂度是O(logn),不会是O(n)
JDK8 中哈希冲突过多,链表会转红黑树,时间复杂度是O(logn),不会是O(n)
然后,我们再看到:
1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2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3 else { 4 ......
这就表示,如果没有 哈希冲突,那么就可以放入数据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如果有哈希冲突,那么就执行 else 需要解决哈希冲突。
那么放入数据 其实就是 建立一个 Node 节点,该 Node节点有属性 key,value,分别保存我们的 key 值 和 value 值,然后再把这个 Node 节点放入到 table 数组中,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
1 static class Node<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2 final int hash; 3 final K key; 4 V value; 5 Node<K,V> next; 6 7 Node(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 8 this.hash = hash; 9 this.key = key; 10 this.value = value; 11 this.next = next; 12 } 13 }
上述可以看到 Node 节点中 有一个 Node<k,v> next; ,其实仔细思考下就应该知道这个是用来解决哈希冲突的。下面再看看是如何解决哈希冲突的:
哈希冲突:通俗的讲就是首先我们进行一次 put 操作,算出了我们要在 table 数组的 x 位置放入这个值。那么下次再进行一个 put 操作的时候,又算出了我们要在 table 数组的 x 位置放入这个值,那之前已经放入过值了,那现在怎么处理呢?
其实就是通过链表法进行解决。
首先,如果有哈希冲突,那么:
1 if (p.hash == hash && 2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3 e = p;
需要判断 两者的 key 是否一样的,因为 HashMap 不能加入重复的键。如果一样,那么就覆盖,如果不一样,那么就先判断是不是 TreeNode 类型的:
else if (p instanceof TreeNode)
e = ((TreeNode<K,V>)p).putTreeVal(this, tab, hash, key, value);
这里表示 是不是现在已经转红黑树了(在大量哈希冲突的情况下,链表会转红黑树),一般我们小数据的情况下,是不会转的,所以这里暂时不考虑这种情况(Ps:本人也没太深入研究红黑树,所以就不说这个了)。
如果是正常情况下,会执行下面的语句来解决哈希冲突:
1 for (int binCount = 0; ; ++binCount) { 2 if ((e = p.next) == null) { 3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4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 -1 for 1st 5 treeifyBin(tab, hash); 6 break; 7 } 8 if (e.hash == hash && 9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10 break; 11 p = e; 12 }
这里其实就是用链表法来解决。并且:
冲突的节点放在链表的最下面。
冲突的节点放在链表的最下面。
冲突的节点放在链表的最下面。
因为 首先有:p = tab[i = (n - 1) & hash] ,再 for 循环,然后有 if ((e = p.next) == null) { ,并且如果 当前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有值的话,那么就 p = e;,这就说明了放在最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