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地址、线性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关系

http://blog.csdn.net/prike/article/details/52722934

物理内存:数据寻址用;mmu联系;

虚拟地址:cpu传给mmu的;给程序员使用;

逻辑地址:cpu指令使用;符合可执行文件的格式。

二、物理地址、虚拟地址(线性地址)、逻辑地址

任何时候,计算机上都存在一个程序能够产生的地址集合,我们称之为地址范围。这个范围的大小由CPU的位数决定,例如一个32位的CPU,它的地址范围是0~0xFFFFFFFF (4G),而对于一个64位的CPU,它的地址范围为0~0xFFFFFFFFFFFFFFFF (64T).这个范围就是我们的程序能够产生的地址范围,我们把这个地址范围称为虚拟地址空间,该空间中的某一个地址我们称之为虚拟地址。与虚拟地址空间和虚拟地址相对应的则是物理地址空间和物理地址,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系统所具备的物理地址空间只是虚拟地址空间的一个子集。这里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直观地说明这两者,对于一台内存为256M的32bit x86主机来说,它的虚拟地址空间范围是0~0xFFFFFFFF(4G),而物理地址空间范围是0x000000000~0x0FFFFFFF(256M)。

这里有一个虚拟内存的概念,虚拟内存(virtual memory)是对整个内存(不要和机器上插那条对上号)的抽像描述。他是相对于物理内存来讲的,能直接理解成“不直实的”,“假的”内存,例如,一个0x08000000内存地址,他并不对就物理地址上那个大数组中0x08000000 - 1那个地址元素;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现代操作系统都提供了一种内存管理的抽像,即虚拟内存(virtual memory)。进程使用虚拟内存中的地址,由操作系统协助相关硬件,把他“转换”成真正的物理地址。这个“转换”,是所有问题讨论的关键。
有了这样的抽像,一个程序,就能使用比真实物理地址大得多的地址空间(拆东墙,补西墙,银行也是这样子做的),甚至多个进程能使用相同的地址。不奇怪,因为转换后的物理地址并非相同的。

  物理地址,CPU地址总线传来的地址,由硬件电路控制(现在这些硬件是可编程的了)其具体含义。物理地址中很大一部分是留给内存条中的内存的,但也常被映射到其他存储器上(如显存、BIOS等)。在没有使用虚拟存储器的机器上,虚拟地址被直接送到内存总线上,使具有相同地址的物理存储器被读写;而在使用了虚拟存储器的情况下,虚拟地址不是被直接送到内存地址总线上,而是送到存储器管理单元MMU,把虚拟地址映射为物理地址。

线性地址(Linear Address)也叫虚拟地址(virtual address)是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变换之间的中间层。在分段部件中逻辑地址是段中的偏移地址,然后加上基地址就是线性地址。是一个32位无符号整数,可以用来表示高达4GB的地址,也就是,高达4294967296个内存单元。线性地址通常用十六进制数字表示,值得范围从0x00000000到0xfffffff)程序代码会产生逻辑地址,通过逻辑地址变换就可以生成一个线性地址。如果启用了分页机制,那么线性地址可以再经过变换以产生一个物理地址。如果没有启用分页机制,那么线性地址直接就是物理地址。

逻辑地址是在有地址变换功能的计算机中,访内指令给出的地址 (操作数) 叫逻辑地址,也叫相对地址,也就是是机器语言指令中,用来指定一个操作数或是一条指令的地址。要经过寻址方式的计算或变换才得到内存储器中的实际有效地址即物理地址。一个逻辑地址由两部份组成,段标识符: 段内偏移量。段标识符是由一个16位长的字段组成,称为段选择符。其中前13位是个索引号,后面3位包含一些硬件细节 。

CPU将一个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需要进行两步:首先将给定一个逻辑地址(其实是段内偏移量,这个一定要理解!!!),CPU要利用其段式内存管理单元,先将为个逻辑地址转换成一个线程地址,再利用其页式内存管理单元,转换为最终物理地址。这样做两次转换,的确是非常麻烦而且没有必要的,因为直接可以把线性地址抽像给进程。之所以这样冗余,Intel完全是为了兼容而已(Intel为了兼容,将远古时代的段式内存管理方式保留了下来,x86体系的处理器刚开始时只有20根地址线,寻址寄存器是16位。我们知道16位的寄存器可以访问64K的地址空间,如果程序要想访问大于64K的内存,就需要把内存分段,每段64K,用段地址+偏移量的方式来访问,这样使20根地址线全用上,最大的寻址空间就可以到1M字节,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大的内存空间了。)。

现代的多用户多进程操作系统,需要MMU, 才能达到每个用户进程都拥有自己独立的地址空间的目标。使用MMU, 操作系统划分出一段地址区域, 在这块地址区域中, 每个进程看到的内容都不一定一样。例如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将地址范围4M-2G划分为用户地址空间,进程A在地址0X400000(4M)映射了可执行文件,进程B同样在地址0X400000(4M)映射了可执行文件,如果A进程读地址0X400000, 读到的是A的可执行文件映射到RAM的内容,而进程B读取地址0X400000时,则读到的是B的可执行文件映射到RAM的内容。这就是MMU在当中进行地址转换所起的作用。

三、分页机制:页和页帧

大多数使用虚拟存储器的系统都使用一种称为分页(paging)机制。虚拟地址空间划分成称为页(page)的单位,而相应的物理地址空间也被进行划分,单位是页桢(frame).页和页桢的大小必须相同。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有一台可以生成32位地址的机器,它的虚拟地址范围从0~0xFFFFFFFF(4G),而这台机器只有256M的物理地址,因此他可以运行4G的程序,但该程序不能一次性调入内存运行。这台机器必须有一个达到可以存放4G程序的外部存储器(例如磁盘或是FLASH),以保证程序片段在需要时可以被调用。在这个例子中,页的大小为4K,页桢大小与页相同——这点是必须保证的,因为内存和外围存储器之间的传输总是以页为单位的。对应4G的虚拟地址和256M的物理存储器,他们分别包含了1M个页和64K个页桢。

参考的文章如下:

http://forum.ubuntu.org.cn/viewtopic.php?t=276918

http://bbs.chinaunix.NET/thread-2083672-1-1.html

Add something:

在保护模式中,它们的含义是: 
虚拟地址--(分段)-> 逻辑地址--(分页)-> 物理地址 
虚拟地址、逻辑地址只是保护模式对不同环境下的地址的一种称呼而已

程序员只能使用虚拟地址,但Windows系统自动为应用程序进程的CS、DS、SS、ES对应描述符的段基址设为0(FS指向线程描述块,GS没用到) 
这样对于Windows环境下的应用程序而言,虚拟地址与逻辑地址是等同的,只需要考虑分页影响就行

注意虚拟内存管理与虚拟地址的含义不同 
保护模式下虚拟地址主要是为了段权限审查,保护系统段不被应用程序破坏 
虚拟内存管理有自己的一套术语,其利用“虚拟地址”实现比主存大得多的虚拟内存空间,那是利用保护模式的分页功能实现的,即保护模式下的逻辑地址

时间: 2024-10-29 19:09:56

逻辑地址、线性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关系的相关文章

操作系统 内存地址(逻辑地址、线性地址、物理地址)概念

逻辑地址(Logical Address) 是指由程序产生的与段相关的偏移地址部分.例如,你在进行C语言指针编程中,可以读取指针变量本身值(&操作),实际上这个值就是逻辑地址,它是相对于你当前进程数据段的地址,不和绝对物理地址相干.只有在Intel实模式下,逻辑地址才和物理地址相等(因为实模式没有分段或分页机制,Cpu不进行自动地址转换):逻辑也就是在Intel 保护模式下程序执行代码段限长内的偏移地址(假定代码段.数据段如果完全一样).应用程序员仅需与逻辑地址打交道,而分段和分页机制对您来说是

linux内存管理---虚拟地址、逻辑地址、线性地址、物理地址的区别(一)

分析linux内存管理机制,离不了上述几个概念,在介绍上述几个概念之前,先从<深入理解linux内核>这本书中摘抄几段关于上述名词的解释: 一.<深入理解linux内核>的解释 逻辑地址(Logical Address) 包含在机器语言指令中用来指定一个操作数或一条指令的地址(有点深奥).这种寻址方式在80x86著名的分段结构中表现得尤为具体,它促使windows程序员把程序分成若干段.每个逻辑地址都由一个段和偏移量组成,偏移量指明了从段开始的地方到实际地址之间的距离. 线性地址(

[转帖]Linux下逻辑地址、线性地址、物理地址详细总结

Linux下逻辑地址.线性地址.物理地址详细总结 https://www.cnblogs.com/alantu2018/p/9002441.html 总结的挺好的 现在应该是段页式管理 使用MMU和TLB 实现 线性地址 逻辑地址 和物理地址的映射. 一.逻辑地址转线性地址    机器语言指令中出现的内存地址,都是逻辑地址,需要转换成线性地址,再经过MMU(CPU中的内存管理单元)转换成物理地址才能够被访问到. 我们写个最简单的hello world程序,用gcc编译,再反编译后会看到以下指令:

逻辑地址、线性地址、物理地址以及虚拟存储器

http://blog.csdn.net/mrbuffoon/article/details/48947267 Note:本文是基于80×86微处理器进行原理总结. 在内存地址上,我们要区分逻辑地址.线性地址以及物理地址这三个概念.逻辑地址:包含在机器语言指令中用来指定一个操作数或者一条指令的地址.每一个逻辑地址都由一个段选择符和段偏移量组成.线性地址:也称为虚拟地址,也不是一个真实的地址,他是对应了硬件页式内存转换前地址.物理地址:就是物理内存中的真正地址. 内存控制单元(MMU)通过分段单元

Linux下逻辑地址-线性地址-物理地址图解(转)

一.逻辑地址转线性地址 机器语言指令中出现的内存地址,都是逻辑地址,需要转换成线性地址,再经过MMU(CPU中的内存管理单元)转换成物理地址才能够被访问到. 我们写个最简单的hello world程序,用gccs编译,再反编译后会看到以下指令: mov    0x80495b0, %eax 这里的内存地址0x80495b0 就是一个逻辑地址,必须加上隐含的DS 数据段的基地址,才能构成线性地址.也就是说 0x80495b0 是当前任务的DS数据段内的偏移. 在x86保护模式下,段的信息(段基线性

逻辑地址 线性地址 转

http://blog.csdn.net/erazy0/article/details/6457626 一.逻辑地址转线性地址 机器语言指令中出现的内存地址,都是逻辑地址,需要转换成线性地址,再经过MMU(CPU中的内存管理单元)转换成物理地址才能够被访问到. 我们写个最简单的hello world程序,用gcc编译,再反汇编后会看到以下指令: mov    0x80495b0, %eax 这里的内存地址0x80495b0 就是一个逻辑地址,必须加上隐含的DS 数据段的基地址,才能构成线性地址.

浅析线性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一. 概念介绍: 1.线性地址(linear address)(也称虚拟地址virtual address):是一个32位无符号整数,用来表示高达4GB的地址. 2.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ss):实际地址. 3.VM 即虚拟内存 ,PM 即物理内存 4.(1)PGD(Page Global Directory) 即页全局目录. (2)PUD(Page Upper Directory)即页上级目录. (3)PMD(Page Middle Directory)即页中间目录. (4)P

linux2.6 内存管理——逻辑地址转换为线性地址(逻辑地址、线性地址、物理地址、虚拟地址)

Linux系统中的物理存储空间和虚拟存储空间的地址范围分别都是从0x00000000到0xFFFFFFFF,共4GB,但物理存储空间与虚拟存储空间布局完全不同.Linux运行在虚拟存储空间,并负责把系统中实际存在的远小于4GB的物理内存根据不同需求映射到整个4GB的虚拟存储空间中.Linux主要工作在保护模式下.80X86从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变换中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分段机制把程序的逻辑地址变换成处理器可寻址内存空间(称为线性地址空间)中的地址.第二阶段的分页机制把线性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

LINUX 逻辑地址、线性地址、物理地址和虚拟地址 转

一.概念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ss)用于内存芯片级的单元寻址,与处理器和CPU连接的地址总线相对应.——这个概念应该是这几个概念中最好理解的一个,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可以直接把物理地址理解成插在机器上那根内存本身,把内存看成一个从0字节一直到最大空量逐字节的编号的大数组,然后把这个数组叫做物理地址,但是事实上,这只是一个硬件提供给软件的抽像,内存的寻址方式并不是这样.所以,说它是“与地址总线相对应”,是更贴切一些,不过抛开对物理内存寻址方式的考虑,直接把物理地址与物理的内存一一